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516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韩、日造船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掀起国际造船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中日韩造船业竞争与发展的问题,备受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可以通过详细梳理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目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一、具体可以通过三个视角来研究 1.是以韩日在中国投资为视角,观察韩日造船业的整体发展状况;2.是以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小见大,评估韩日造船产业

2、在中国投资的成效;3.是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使理论更具研究价值和说服力。通过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日本造船产业的发展现状,还可以看到韩、中、日三国造船业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对造船产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二、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及目的 1.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分析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 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造船业主要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西欧向东亚的转移,发生

3、在上世纪 50 年代。50 年代日本造船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次是从日本向韩国的转移。韩国造船业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并赶超日本。2000 年,韩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当前,国际造船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业转移,即从日、韩向中国的转移。2010 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打破了韩国造船业 7 年来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格局,成为新的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无论是西欧到东亚的转移、还是东亚内部的转移, 其基本的驱动力都来自于资源和要素的比较优势。当前正在发生的第三次产业转移也

4、不例外。近年来,韩日造船业都遇到劳动力成本昂贵、人才短缺、海岸线资源不足等问题,相比而言,中国在这些方面更具比较优势。 因此,韩日造船企业向中国进行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符合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的客观规律。 此外,按照边际产业的转移理论(小岛清模式) ,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的概念)在某个产业已经或者即将陷入劣势的时候,必须以对外投资的方式将产业转移至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时保留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依靠本国资本和技术等优势,来维持本国该产业的优势地位。从这个角度讲,韩日造船企业到中国投资是符合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2.韩

5、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战略目的 在产业转移客观规律的带动下,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目的在于: (1)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各种资源,获取成本优势。据统计,韩国在中国生产船体分段,再运回韩国组装,总成本比在韩国国内生产整船低 20-30%。 (2)缓解国内岸线资源不足,间接实现产能扩张。韩国、日本造船业因受其国内海岸线资源不足约束,难以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将低端产能(如船体分段制造)移至中国,则可突破地理条件的制约。 (3)将船舶市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引入中国,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自中国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以来,韩日造船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中国投资建厂,不仅可以与中国船企竞争

6、国际订单,还可以吸引中国国内订单,达到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的目的。 (4)转嫁造船产能过剩危机。全球造船产能整体过剩已成为现实。韩、日在中低端造船市场上难以与更具成本优势的中国造船企业展开正面竞争。中国拥有庞大的中低端市场,韩日以投资的方式将过剩的中低端船舶产能转移至中国,可降低本国造船业发展的风险。 三、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总体情况及特点 1.投资方式多样化 韩日在中国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设立独资企业,如 2006 年,STX(大连)集团在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兴建的造船基地。二是建立合资企业,如 1999 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与中国中远集团在江苏省南通市合资建设的南通中远

7、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三是收购中国中小型造船企业,如 2004 年,韩国现代综合商社收购了山东省青岛市灵山船业股份公司,成立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韩日船企并没有以他们在欧洲投资常用的技术输出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协助建厂,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先进技术流向中国。 2.投资规模扩大化 在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韩日纷纷通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是韩日扩大投资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众多韩日船厂纷纷开始营建二期、三期工程。 3.投资地点集群化 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地点,基本都选择在中国造船产业聚集的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都

8、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以及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环境。韩日造船企业的加入,使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化优势更加突出。 4.产品制造整船化 近年来,韩日船企开始改变对华投资战略,不仅加强了中低端造船厂的投资,也逐渐将船体分段制造向整船制造过渡,加大与中国在中低端市场上的争夺,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和三星重工(宁波)有限公司,近年来都开始接受整船建造订单。四、韩日造船企业在华投资案例对比 为更好的评估韩日船企在中国投资的成效,得出对造船业发展有意的借鉴和启示,选择了韩国与日本船企在中国投资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STX Dalian Sh

9、ipbuilding Co., Ltd.)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NACKS) ,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选择这两家企业的原因在于,两家企业都具有强大的造船实力,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时间与韩日造船业进军中国的时间基本吻合,投资的方式完全不同,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选择这两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更具参考价值。 1.投资现状 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是韩国 STX 集团在中国建立的大型造船生产基地。韩国 STX 集团是世界第四大造船企业,被誉为垂直系列化企业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为韩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实现 2010 跻身于世界顶级造船厂的目标, STX 集团开始在中国

10、进行投资,准备向中国移植其造船与垂直系列化生产体系。 2006 年 9 月,韩国 STX 集团同中国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正式签约投资建设造船海洋综合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大连市长兴岛西南端,占地面积 550 万平方米。10 月,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成立。2007 年3 月,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2008 年 4 月,STX(大连)造船生产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在短短 8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艘船舶的整体建造并顺利下水,并于 2009 年 4 月成功交付船东,创造了 20个月建造完成第一艘 5.8 万吨船和 24 个月交付船东的全球造船业内记录,震撼了全球造船产业界。STX(

11、大连)造船主要生产 37K 至 105K 级的散货船、汽车运输船等商用船舶。仅 2012 年以来,STX(大连)造船就接到了包括海洋工程项目在内的约 40 艘船舶建造订单,到年底还有望再签10 艘左右的订单,可以保证未来 2 年稳定的生产量。STX(大连)造船以高超的船舶生产技术与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能力,稳稳占据着世界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STX 集团大连造船厂还在积极拓展重工成套设备业务,在电力、能源和化工等领域进军国际市场。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NACKS) ,是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OSCO)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KHI)于 1995 年 12 月合资兴建的大型现

12、代化船舶建造企业。南通中远川崎一期总投资 2.4 亿美元,中日双方各占 50%。 NACKS 占地 56 万平方米,拥有中国第二的 30 万吨级船坞一座(350M68M12.8M) ,建有船体、装焊、涂装、管子及舾装件等主要生产车间,主要从事各种散货轮、15-30 万吨油轮和超巴拿马集装箱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建造,年造船能力超过 70 万吨,最大可建造 30 万吨级船舶。公司采用与川崎重工坂出工厂完全相同的制造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与世界造船业潮流保持了零距离。 中远集团是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在全球任何一个有航线的大洋,在世界任何一个大港口, “COSCO”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标志;日

13、本川崎重工具有百年发展史,位列日本十大财团,在车辆船舶、钢结构、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极具实力,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企业-坂出工场和神户工场。中远集团与川崎重工双方有着几十年友好合作的良好基础。NACKS集两大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充足的运营资金于一体,从筹建开始,就焕发出现代造船企业的勃勃生机,在技术引进、市场拓展、人才培育、内部管理等方面,处处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形成了现代化企业格局,一跃而成为与坂出、神户比肩,具有世界一流竞争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在中国造船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倍受国际国内业界人士关注。当前,公司手持大宗新船订单,生产任务饱满。为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金、造船技

14、术、船舶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中远集团与川崎重工目前正在共同投资建设 5.7 亿美元的新造船项目。 2.投资地点比较 STX(Dalian)造船厂的投资地点位于环渤海湾的大连市,NACKS 的投资地点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通市,两地都具有发展造船业所需要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的外部环境和完善的配套工业基础等优势条件。不同的是大连是直接濒海的国际深水枢纽港,是中国海运物流的重要港口,而南通则是位于内河主航道上的港口。大连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 STX(Dalian)造船厂在船舶制造与航运联动层面上更加具有比较优势。 3.投资方式比较 STX(Dalian)造船厂为韩国 STX 集团独资营

15、建,而 NACKS 则为日本川崎重工和中国中远集团合资营建,双方各持 50%的股份。韩国独立投资的优点在于不用担心技术外流的问题,同时可以赚取更大的利润,缺点在于投资风险相对较高;日本合资投资的方式优点在于投资风险较小,这也符合日本在华投资一贯谨慎的态度,同时可以享受到中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一部分政策支持,缺点在于利润相对较少,且技术外流风险增大。 4.经营范围比较 STX(Dalian)造船厂主要生产多种散货船、汽车运输船(PCTC) 、集装箱船、半潜式重吊船、超大型矿砂运输船(VLOC)和油轮(MR 型、巴拿马型、阿芙拉型) 、超大型油轮(VLCC)以及石油/化学品运输船等多种类型船舶。NA

16、CKS 主要生产各种散货轮、15-30 万吨油轮(包括VLCC)和超巴拿马集装箱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 两家企业的产品范围都比较广,基本涵盖了各类商用船舶。不同的是,STX(Dalian)造船厂的订单主要由 STX 集团总部统筹安排,NACKS的订单大部分则由合资企业双方共同承揽,因此,在设定经营范围上,STX(Dalian)大连造船厂比 NACKS 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此外,2006 年建成的 STX(Dalian)大连造船厂,与 1995 年建成的 NACKS 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STX 的产品也因此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5.生产流程比较 两家企业整船建造的生产流程

17、,都采用与本部相同的技术标准。NACKS 造船厂使用的是日本常用的传统的大型分段造船法,而 STX (Dalian)造船厂采用的是韩国近几年新推出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平地造船法和浮船坞造船法。例如,STX(Dalian)造船厂就拥有国际先进的“陆地建造工地”和国际专利的 SLS(Skid Launching System)船舶下水技术,即先在陆地上分别建造船的前后两部分,然后在码头边的驳船上对接组装,再利用半潜式浮船坞将建造完成的船舶在自由港池内完成下水。 韩国巨型总段造船法等新型造船方法,与日本大型分段造船方法相比,优化了造船主流程,提高了造船总装化和壳舾涂一体化的程度,大幅缩短了建造周期,提

18、高了生产效率。近年来,日本船企开始纷纷采用韩国新的造船方法。 此外,STX (Dalian)造船厂与 NACKS 的配件采购方式也不相同。STX(Dalian)集团在大连建有海洋综合生产基地,可生产从造船设备到发动机配件、船体分段、海洋成套设备等于船舶相关的所有产品,真正建立了与本部相同的垂直系列化生产体系。因此,STX (Dalian)造船厂的配件可以做到自我供应,而 NACKS 的配件则需要多渠道的市场供应。从这个角度讲,STX(Dalian)造船厂的产品要比 NACKS 的产品质量更加可靠。 6.管理模式比较 STX 大连集团采用的管理模式与韩国 STX 总部基本一致,即垂直系列化生产模

19、式下的法人协同管理模式。STX 大连集团下属的 12 家法人公司,在统一的管理流程下行驶不同的职责,担任着从部件制造到整船交付全过程的所有任务,优点在于法人公司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共同维护生产经营的良好运转。NACKS 作为合资企业,其管理模式则是建立在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权结构下:即中日双方对等持有公司50%的股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中日双方总经理负责制” ,建立了中日双方共同负责、互相制衡、相互监督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实现了合资双方拥有相同的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合资双方自身的优势。 此外,两家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开发并应用了全球一流

20、的管理系统软件,如 STX(Dalian)造船厂的“LOONG”综合管理系统,NAKCS 的“NACKS-CIMS”信息管理系统,都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各环节的融合,提升了生产与管理的质量。 7.经营业绩比较 STX(Dalian)造船厂与 NACKS 造船厂虽然在中国建厂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但两家公司在船舶建造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船舶制造业陷入低谷。然而,STX(Dalian)造船厂却逆市而上,近 4 年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到 2012 年 7月,STX(大连)造船已经接到来自欧洲、中东、亚洲等 14 个国家的 130艘船舶订单,其中有 49

21、艘已经交付,生产任务排至 2015 年。NACKS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成功实现了从 4.7 万吨散货轮5400TEU 集装箱船30万吨 VLCC 油轮5000PCC 汽车滚装船的巨大跨越,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即使在 2009 年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NACKS 的订单也已排至 2013 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从未有船东提出撤单,业务呈稳定状态。但在订单承揽能力方面,STX(Dalian)造船厂要优于 NACKS 造船厂。原因在于,STX 大连集团拥有专业化的生产基地,从 2009 年以来,已经开始自主接单;而 NACKS 在接新单方面还受到来自中国合作伙伴的制约。通过案例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韩国船企在中国的投资要比日本船企更加成功,更具发展潜力,这也是国际造船业第二次产业转移韩国压倒日本的客观反映。当前,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韩日船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