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自身的易损易腐性必然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目前,河南省依据其天然的交通优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企业众多,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仍存在物流行业发展增速放缓、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冷链物流业发展畸形等问题,这与河南省 2015 年冷链物流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结合河南省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冷链人才专业化、冷链服务标准化、冷链资源集约化、冷链政策支持人性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为保证肉、蛋、禽、蔬菜、水产、水果、花卉
2、等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无损耗、无污染,在冷冻工艺学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制冷技术,使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库、运输、分销一直到零售终端等环节,一直处于适宜低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肉食品外贸出口过程中改装了部分保温车辆,出现了冷链物流的雏形。1982 年中国食品卫生法的颁布,推动了食品冷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刘北林(2004)提出了低温条件下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工程论,该观点被国内很多学者所认同;恭树生(2006) 、梁怀兰(2007)等学者对于冷链物流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乔芳(2010)站
3、在产业组织的角度对山东诸城水产批发市场在冷链物流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剖析;200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规范了冷藏仓库区及冷冻仓库区的温度区间;刘广海(2009)提出构建合理的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标准,以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葛向华(2008) 、范梅华(2008)等阐述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对策。但是,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区域性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河南作为农业生产和供给大省,在客观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就显得非常迫切。 一、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号称中国的粮仓,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种植面积
4、 1.3 亿亩,2011 年全省粮食达到 1100 亿斤;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11 年河南省蔬菜产量 6709.74 万吨,主要瓜果产量 1580.54 万吨;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011 年河南省牛羊类肉类产量 641.65 万吨,禽蛋产量 4569.00 万吨,水产品 390.50 万吨;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11年奶类产量 339.34 万吨。河南养殖业发达,相关资源丰富,禽畜种类较多,畜牧业大型企业 400 多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10%。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急剧增长,引发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快速膨胀。同时,河南作为全国的第一人口大省,自身拥有上亿人的消
5、费市场,据测算,全省每年易腐食品的消费量约为 7740 万吨,目前已应用冷链的消费量仅为 695 万吨,每年需要提供冷链服务的消费达 3480 万吨。由此可见,河南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缺口巨大。因此,为了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促进农产品流通,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河南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冷藏、低温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河南省物流发展硬件环境具有天然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是贯穿东西、链接南北的中枢,突出的区位优势使河南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和货物集散地的重要位置。国道 310 横贯东西,国道 107、106 和 207 纵贯南北,京珠、阿深
6、和连霍三大高速公路干线交会于境内,河南省内 2011 年公路里程数达 24.5 万公里,密度是全国的 3.5 倍,实现条条高速公路覆盖河南并与周边各省相连,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京九、京广、陇海等铁路干线在境内纵横交错,铁路营运里程数为 4224 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 56%和 59%,省会郑州不仅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同时也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中枢;民航 24.1 万公里,郑州新郑机场被誉为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且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在国内机场中位列前八名。河南省发达的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设施保证。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
7、流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物流企业众多。201 1 年河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物流企业单位 4160 多家,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总计 395.7 亿元,同比增长 15.58%。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河南煤化集团国龙物流、洛阳铁路运通集团三家公司分别评为国家 5A 级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河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同步崛起。第一,河南省拥有冰熊、红宇等一批知名的冷链装备制造商,冷链物流设备制造产业发达,其中,冰熊冷藏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其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为河南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基础。第二,拥有双汇、众品、思念、三全、众荣等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河南省目前专业从事
8、冷链物流的服务商有 300 多家,分布于全省各个区域,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在供应链整合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已经逐步探索本地区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打造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冷链物流体系。例如:河南众荣物流有限公司拥有冷库 l 万多立方米,冷藏运输车辆 400 多台,产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10 个、销售地生鲜物流配送中心 21 个,连接产销两地的综合物流基地 3 个,构成了综合、高效的覆盖全国 30 多个省市区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网络。第三、河南省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河南省拥有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87 个,在建及已运营物流园区 40 多个,拥有 230 多万立方米冷库,其中冷冻库
9、156 多万立方米,冷藏库 74 多万立方米;冷藏车辆 2700 辆,总承载量达 2 万多吨;果蔬和肉类冷链应用率约为 6.0%和 22%,损腐率分别为 30%和 15%。设施设备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园区的发展,为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冷链物流从定义上来看是一种运营模式或运营状态。对于整个冷链产业来看,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省市,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和统计指标,探讨冷链物流时更多的是围绕“冷储运”能力展开。因此,河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比较侧重于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冷藏、冷冻储运能力,实际完
10、成的流通量等方面。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河南省物流行业增速放缓、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 据统计,河南省 2011 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774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9.51%,但是增幅比 2010 年回落 4.12%;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2.92%,比 2010 年回落 0.31%。而且全省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 16.8%,虽然比 2010 年有所下降,但仍比国内发达地区高 1%-2%,比发达国家高7%-9%。设施装备投入不足,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缓慢。物流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仅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0.43 套,同时对 RFID、GPS/G
11、IS、条形码技术等应用有限,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因此,车辆空置、设施闲置较为普遍,物流资源利用不充分。河南省易腐农产品的总消费量庞大,目前应用冷链的消费量仅为 0.9%。但是,河南省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的 0.3%,平均冷藏运输率在 10%20%,显然难以满足生鲜农产品发展的要求,预冷技术及低温环境下的分级、包装、加工等手段则更难以实现;同时,冷链相关设备缺乏导致冷链物流上下游各企业间协调困难,无法实现资源整合及冷链物流的完整性。冷链物流的这种滞后性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损耗量居国内前列。肉类、水产品、果蔬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 12%、15%、20%-30%,导致农产品利润率降低。而冷链
12、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往往低于 5%。同时,河南省深受易腐产品产后保鲜储运能力的制约,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销售困难,并且随季节价格波动很大, “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经常发生。而农业产业化发达的西方国家却把产后保鲜储运放在农业的最重要的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中,生产与产后保鲜之比为 3:7,意大利、荷兰农副产品保鲜产业化比率为4:6。从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来看,河南为 0.38:1,日本、美国则分别为 2.2:1 和 3.7:1。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总体呈畸形之势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畸形。一方面,河南省企业自有冷链物流发达,形成了一批比较知名的企业,如:双汇、雏鹰、众品、思念、
13、科迪、三全、天冰、大用、华英等几十家冷藏食品龙头企业,它们垄断着中国冷冻市场 50%以上的市场份额;鲜肉及肉类制品、速冻食品向省外输出量比例约达到 51%和 62%。这些企业因为生产的是冷鲜肉和速冻食品,对温度控制技术要求较高,在整个流通环节基本上都是使用自有冷链物流公司,业务很少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河南省虽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规模较小,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节点网络、服务保障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企业的要求,市场主体“小、散、乱”现象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
14、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 年 4 月,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在 2010-2015 年,要重点建设以冷链物流为首的十大物流行业,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漯河、许昌、商丘、鹤壁等周边城市为依托的冷链物流产业带。东西打造陇海冷链物流密集带,重点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涵盖郑州、商丘、洛阳等城区;南北打造以京广线为依托的速冻食品、肉类冷链物流密集带,覆盖了郑州、鹤壁、许昌、漯河等城区。在推动河南省内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优势资源向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辐射,实现河南省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后厨房”乃至“世界餐
15、桌”转变,实现国际冷链物流接轨,强化郑州冷链物流的中心地位。因此,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实施冷链人才专业化、冷链服务标准化、冷链资源集约化、政策支持人性化等策略。 (一)农产品冷链人才专业化 专业冷链人才是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障。河南省应该考虑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共同配合,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高校培养多方联动, “多层次、立体式”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可以共同开发“短、平、快”的培训课程,培养急需的冷链操作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应该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联合起来,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实习”等措施,实现学生零
16、对接就业,将岗前培训提前纳入到高职专业教学中来。同时,结合行业协会、企业需求,引导高校冷链物流的专业设置,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长远发展储备高级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服务标准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河南省应根据国际惯例、国家标准逐步建立涉及冷链全程的ISO、GAP、HACCP、GMP 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实施产品处理、分拣、加工、包装、冷冻、冷藏、运输、配送、分销及零售终端的制冷、保鲜技术等标准。工程设计、设备安装也应有一定的标准规范。同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广泛应用条形码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电子标签、GNSS 技术及移动物
17、流信息技术等,在重点生鲜产品产区、分销集散地及大中型城市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品信息监控和追溯责任机制,鼓励冷链物流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和政府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长、收益慢等特点,为了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序竞争,政府应设定本地区的行业准入标准。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企业,才能从事冷链物流运作。所以,一要逐步改善目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政府在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收集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商、冷链物流服务商、冷链物流服务需求者、生鲜产品消费者及物流专家的意见
18、和建议,以保证标准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发挥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协同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出现信用问题,都会波及整个冷链物流链条的各个方面。二要理清契约关系,明确委托代理权责,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分级管理,推广不良企业公示制度,净化冷链物流市场,提倡企业的有序合作竞争氛围。 (三)农产品冷链资源集约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河南省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冷链物流企业及生鲜产品配送中心众多,冷藏、冷冻设施及冷链技术和全国水平相比相对先进,但是这
19、些企业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缺乏协作,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不明显,同时,河南省冷链物流体系中链、群、网建设缺位,导致冷链各环节协调失衡,上中下游冷链链条之间无法实现零对接。因此,河南省必须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打造冷链物流集约化发展模式。首先,河南省应根据本省农业产业发展特征,结合河南省流通、消费的实际,在现有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设备,扶持发展一批拥有先进的冷链技术、经济实力强、规模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一是规范现有的发展前景好、服务多样灵活的小型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其创新农产品服务模式,逐步做大做强。二是对于生产性企业自有
20、的冷链物流公司,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其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逐步与主营业务分离,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转变。当然,也可以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冷链子公司的方式出现,在服务于总公司冷链需要的基础上同时服务社会,充分发挥闲置的冷链功能,承担其他冷链业务。三是鼓励大型商贸企业自有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在满足商贸终端配送的基础上逐步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转化。从未来冷链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将产品加工、分拣、仓储、运输等环节外包给具有专业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必然成为农产品冷链市场的主导者。其次,通过行业协会服务、企业合资合作、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产品生
21、产商、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服务商、产品集散地、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环节冷链物流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升级改造。建设大型冷链物流园区和低温物流中心,鼓励强强联合,促成各个冷链相关环节以合同的方式结成战略联盟,风险分担、合作共赢,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约化发展模式。 (四)农产品冷链政策更为人性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投资大、成本高、技术系数复杂,监管困难。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以上特征,河南省应组织完善与国家相配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和法规,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财政补贴、税收等方面扩大政策享受范围,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登记设立时,应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协调交管部门在城市交通管制、车辆管理、车辆年审、车辆跨区域加盟、车辆承载量等方面,针对冷链物流的特殊性,提供便利和支持,切实解决城区农产品冷链配送运输中的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冷链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通过以上人性化政策的实施,减轻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负担,降低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