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应对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新挑战摘要:今后较长时期内,全球制造业将呈现出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新态势,从而促使全球制造业布局根本改变,这将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针对这一新变化,国家不但要确定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而且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未来力图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和调控,制定出有的放矢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制造业;自主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64-04 对任何国家而言,强大的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保持经济长期繁荣、提升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不可
2、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并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强大的制造业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此外,具有创新和安全的国内制造业基础,对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 一、全球制造业的新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产业体系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比重趋于下降,制造业的贡献不断减弱。以美国为例,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1957 年的 27%下降至 2009 年的 11%。制造业就业人数也明显下降,仅最近十年来,制造业就业水平就
3、已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2007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各国特别是长期推行“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又重新认识到强大的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试图实现从“产业空心化”到“再工业化”的回归。我们认为,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两方面看,都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表明全球制造业正在迎来新变化。 (一)制造业重心正在发生转移,有望形成新的全球产业布局 为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提高竞争力,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将制造业作为本国发展重点,纷纷制定旨在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在欧
4、美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引导下,也有部分制造业由新兴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转移,出现了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如,英国发布了制造业发展新战略,明确提出,未来经济发展是一条融合与平衡的道路,制造业与新服务业的增长和需求相辅相成。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制造业都是英国经济获得成功的关键。英国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制造业领域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巩固包括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等领域的现有优势地位。同时,英国制造业协会 2011 年一项调查显示,有七分之一的制造商将部分生产业务迁回本土。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重新拟定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 年,美国政府推出“购买美国货”计划,
5、要求所有经济刺激计划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设备和商品;并在美国振兴制造业框架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2010 年发布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 ,旨在帮助美国实体制造业降低成本,恢复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波士顿咨询一项调查显示,67%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企业、42%的机械制造企业、41%的电子制造企业、40%的计算机制造企业、35%的金属制品企业表示,他们期望将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波士顿咨询的西尔金做出保守估计,到 2020 年,美国将增加 250 万到 500 万制造业岗位,从而让美国目前接近 7.8%的失业率下降二到三个百分点。 此外,日本制订了制造基础白皮书 ,决
6、心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强信息家电、环境与能源、纳米与新材料、医疗与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拟将日本建成进行最尖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据点。法国“新产业政策”明确将工业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提出了法国制造业产量的增长目标及具体措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刺激就业,也纷纷出台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印度商工部于 2011 年 11 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政策 ,从制造业管理、贸易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根据该政策,到 2022 年,力争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当前的 16%至少提高到 25%,并新创造 1
7、000 万个就业机会。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也于 2011 年发布“大巴西计划(20112014) ”,从组织保障、增强创新激励、刺激小型微型企业成长、税收优惠、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强贸易保护等方面实现工业强国目标。 应该说,欧美的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即前三次产业转移都是单方向由上往下的转移,即由经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这次转移出现了双向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有望在未来形成新的全球产业布局。 (二)先进制造技术将代表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成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逐步融合,以新材料技术、新能
8、源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形态,并有望实现制造业的革命性转变。研究指出,以碳纤维、纳米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正在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理念,加之新的节能和环保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D 打印和先进铸模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极大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如,重量轻、强度高、高性能的新材料有助于降低建筑和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人工复合材料的超材料(Metamaterial)的一些人工属性,使其能够与光和其他电磁波相互作用,并通过提高光电转换效
9、率,以制造更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大规模、长时期的能源存储技术不仅使得包括风能、太阳能、波浪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而且通过提供相对清洁的动力来源,可提高能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3D 打印技术是“一种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相反的,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通常采用逐层制造方式将材料结合起来的工艺” ,通过将复杂作业流程转化为制造程序文件,可大幅降低制造业技术门槛,有望实现个性化的生产模式;智能化技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应该说,先进制造技
10、术使制造技术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工技术转变为机械、电子、材料、信息和管理等诸多技术的一体化。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多体现在轻量化、精密化、极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系统化、集成化等方面。 为此,制造业也将实现从基于资源向基于知识的转变、从线性模式向复杂性系统的转变、从个体竞争向系统竞争的转变、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转变、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纳米层次的转变、由自上而下生产向自下而上生产的转变。先进制造业由于具有不断吸收信息、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并将这些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从而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的
11、特点,而成为发达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如,美国 2011 年发布的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指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并将更好地支持美国经济、知识和创新发展。同年又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计划未来 4 年投资 510 亿美元,以强化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的本土制造能力、缩短先进材料从开发到应用推广的时间、发展新一代机器人和研究开发创新型的节能制造工艺。英国在 2009 年、2010 年先后发布了新产业、新工作打造英国的未来和新产业、新工作1 年后 ,初步形成了支持发展英国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框架。英国政府通过鼓励新型设备投资、新技术投资,大力发展大学技术学院项目和高等
12、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计划,建立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创新制造研究中心,成立制造业咨询机构,设立英国创新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本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二、制造业回流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和建议 制造业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杆,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推进器;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实现从落后追赶型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至少在过去 30 年,中国把握住了国际分工深化和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借助劳动力和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主要从两方面推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使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方
13、面,是从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了技术溢出效应;另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向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并利用合适的政策,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推动了“本土资源”的成长。 (一)制造业回流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赖以提升的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其他低成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的竞争等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又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规模壮大可能会随着在全球市场份额增加而迎来拐点,这将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带来深远影响。因为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抉择。应该说,经过 30
14、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拐点期,改变既往的思维模式,改变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一是,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领域的双向挤压,如何预防可能出现的“产业空洞化” ,并摆脱过往 30 年我们在制造业发展中的被动和依附地位,成为我们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制造业领域的创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模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模式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从被动接受者角色向掌控主导权角色的转变。二是,面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局面,
15、先进制造技术未来有望在中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对未来力图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进行干预和调控,制定出有的放矢且有效的政策,即必须决定哪些领域、方向是最值得探索的,哪些领域是最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二)加强制造业领域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美、日、英、巴西、印度等国家纷纷提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加强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具有现实紧迫性。一是继续加大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实行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应用“两端突破” ,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双轮驱动”和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
16、合” ,实现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官产学研的开放式互动合作。以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载体,促进制造业发展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通过市场化手段的运作模式,实现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等关键领域的突破。三是突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对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组织管理,从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规划技术引进的重点,并将部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纳入科技攻关等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四是重视对核心大企业的适度引导和宏观战略指导。立足于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对核心大企业辅之以必要的财政、金融和贸易政策,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企业做强,力争赢得国际话语权。五是强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技能培训。借鉴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体系和英国的大学技术学院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共同制定适应制造业发展的学习课程,为适龄青年提供先进技术的培训,以满足企业对熟练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责任编辑:闫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