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怎样预设?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本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生成 预设 整合 弹性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机械的解读了“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信口开河,任意生成。非数学的“节外生枝” ,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表面看,课堂上热热闹闹,却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我们是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
2、” ,但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对孩子们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们反馈出来的的信息,要即时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预料的,但如果我们能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古人云:凡事预立,不预则废。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一、教学起点精心预设,全面了解,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
3、我生成的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数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备课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对于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对于设计的情境、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去思考,去操作?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学
4、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从而预设配套的调整策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前,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万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有大部分的学生会读写部分万以内的数,只是还没有具体完整的读数方法,显然学生的现实起点大大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原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调整为自主发现、概括读法。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和补充。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摆数、读数,组建学习材料;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数进行分类概括、发现
5、总结读数方法。正是由于恰倒好处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教师才能真正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以主观愿望束缚学生;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不包办代替,使小组合作也达到了充分有效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随心所欲,而又学有所得。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中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学生一阵阵“真的,真的”呼声充分说明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探究活动中,情绪最为活跃,思维最为积极,对问题的感受最为敏锐,对问题的理解也最为真切。而面对学生多样且富有个性的回答,教师只有充分预测了,才能做到临阵不乱,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材料预设整合丰富,是有效生成的触发点。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
6、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如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练习题等。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数学能力的形成。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传统的教材观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设计,于是教学设计变成教材的复制,课堂成了教材的“演绎” 。就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单一枯燥,没有价值,没有典型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者使用不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如何选择有利于学生
7、学习的材料?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如何使用?如何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思考的问题。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 “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
8、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 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 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 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树立整合资源的设计思想,把教材精华内涵和周边现实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真正为学生的数学探究提供蕴涵智慧、散发趣味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他们往往和以前的旧知识产生了不同的联系,从而迸发
9、出种种问题,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正因为教师找到了有效生成的触发点,沟通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学生依托这些材料积极思考、操作,而促成了课堂的精彩生成。学生对于自己选定的数学材料,可以凭借个体独立解读、小组交流互评的过程以充分深入地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数学材料设计与呈现,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面面俱到但点到为止,而且重点突破且走向深入。 三、课堂流程预设弹性灵活,是有效生成的中心点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
10、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如小数的性质教学中我设计“复习” 、 “猜想” 、 “验证” 、 “练习” 、“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复习”我可以在新
11、课展开之前进行,假如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等已经掌握得很不错,这个环节显然多余;但如果在新课展开后,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甚掌握,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再次铺垫。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于复习铺垫的内容只作为一个随时可用的板块,这样块状弹性结构的课堂流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也为数学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感悟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
12、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正是这样弹性灵活的板块式教学设计,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因情作及时的应变处理,在不同的班级演绎出不同的精彩,使学生的学习在真实中走向完善。 四、优化练习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延续点 练习
13、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定准作业难度,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或条件不充分(需补充条件) ,或答案不唯一。通常开放性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1) “一问多答” ,即一个问题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较多个答案。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6 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等等。(2) “一问多思” ,即一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唯一等等。通过开放练习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思维定势,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寻求最佳解题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体现灵活有趣。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只有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对数学课堂生活进行充分地预设,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