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辣椒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辣椒经济效益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包括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技术、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方面的辣椒栽培技术,对辣椒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辣椒;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原产于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在长期栽培过程中逐渐形成喜温、怕涝不耐渍、喜光而又较耐弱光的特性。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侧,属亚热带低纬地区,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霜期无或极短,终年无雪,年平均气温均在 22 左右,适宜辣椒种植。近几年,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辣椒优势产业,江门市在开平、台山等地不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
2、也初步形成产销链。然而,目前种植品种与栽培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为此,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优良辣椒品种 1015 个,筛选出 45 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环境条件 1.1 温度 辣椒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种子发芽期以 2530 为最好;幼苗期适宜的昼温为 2325 ,夜温为 1520 ;开花结果期昼温以 2327 为好,夜温以 1823 最好,气温低于 15 受精不良,易落花,低于 10 植株生长停止,低于 5 植株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植株死亡,但高于 35 则不能受精而落花落果
3、。 1.2 光照 辣椒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来说辣椒要求充足的光照,但它比其他果菜类蔬菜更耐弱光。辣椒对光照的要求也因不同阶段而有别,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容易发芽,而幼苗期需要良好的光照,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光照。辣椒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营养条件好,光照长或短均能开花、结果,通常以 1012 h 的日照为宜。 1.3 水分 辣椒较耐旱,怕涝不耐渍。辣椒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水分,以利于发芽;幼苗期需水量较少,适当控水,以利于发根,防止徒长;结果期需要充足水分,以利于果实迅速膨大,提高产量。空气湿度也对辣椒生长有影响,一般空气相对湿度 60%80%有利于茎叶生长及开花
4、坐果。若空气湿度过高,易引发多种病害;空气湿度过低则不利于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 1.4 土壤 辣椒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砂壤土和壤土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要求土壤酸碱度为微酸性或中性,若在盐碱地上种植,则辣椒根系发育不良,叶片不肥大,易感染病毒病。 2 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抗病虫、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的优良品种,还要考虑各地消费习惯、市场需要、栽培条件及供应季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和销售的品种。目前主推品种有汇丰 5 号、GL-5 朝天椒等。 3 栽培季节 华南地区适播期为 7 月至翌年 2 月。适期早播,可实现早产丰产。 4 育苗
5、技术 4.1 种子处理 4.1.1 温汤浸种 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泡片刻,然后放入 5055 的温水中烫种,烫种时要不断搅拌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15 min 后将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浸泡 24 h,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4.1.2 药剂消毒 目的是防止辣椒病毒病,可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泡片刻,再浸入 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0 min 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在常温水中浸泡 24 h。 4.2 种子催芽 种子处理好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 30 左右的地方催芽 23 d。每天早晨必须用清水冲洗种子 1 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的黏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 4.3 播种方式 4
6、.3.1 穴盘育苗 将穴盘放在整好的苗床上,往穴盘内填满营养土(用泥炭土、菇渣、谷壳、菜田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 ,用木尺刮平,然后用竹签扎 1 个小穴,每个小穴放入 12 粒种子。播后用营养土覆盖穴盘表面即可,并淋水至湿润。 4.3.2 营养块育苗 用普通地膜覆盖床面,按 12 cm 的间距摆放营养块,用喷壶从营养块上面洒水,让营养块表面全部浸润,待水分完全吸收后,用牙签或铁丝等尖细材料扎刺营养块,看是否有硬芯,如果仍有硬芯,要继续补水,直到吸水完全。吸水充足后,排掉地膜上的积水,将露白的种子平放到营养块穴中,每个营养块放 12 粒种子,播后用专用育苗基质覆盖营养块表面即可。 4.4 苗期
7、管理 当幼苗长出 12 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每穴或每个营养块留 1 苗,以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并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喷施 1 次。幼苗长出23 片真叶时,可用 0.1%尿素水追肥 1 次,追肥后用清水冲洗 1 遍,防止烧叶。苗期淋水不宜过多,保持表土发白,底土湿润即可。每天早上揭膜通风,晚上盖膜保温。 4.5 壮苗标准 枝叶完整,叶大而厚,叶色深绿,叶柄粗短,茎粗节短,无损伤,无病虫,根系发达。 5 整地定植 5.1 整地 以 1 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为宜,选好地后每 667 m2 撒施石灰 4050 kg 并深翻,然后每 667 m2 施入商品有机肥 300 kg、复合肥25
8、kg 和过磷酸钙 30 kg 作基肥。土壤翻耕耙碎后起畦,一般畦宽(包沟)1.3 m,畦高约 30 cm。 5.2 盖膜打洞 畦整好后要覆盖银黑地膜,以减少杂草产生。具体操作为:用锄头在畦面两侧分别开小沟,把宽 80 cm 的地膜铺在畦面上,将地膜两边埋入小沟内,然后用泥土压实。用直径 8 cm 的铁筒在畦面打洞,每畦按双行“品”字型打洞,洞深 6 cm 左右。 5.3 定植 当幼苗长出 45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春季要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夏秋选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密度要根据栽培季节做适当调整,春季种植株距为 30 cm,每 667 m2 栽植 3 500 株左右;秋延后种植可适当密植,株距为
9、 25 cm,每 667 m2 栽植 4 400 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定植后定根水一定要淋足,定植后 3 d 左右一般不再淋水,否则容易引起椒苗落叶。定植后 5 d 左右,结合查苗补苗轻淋 1 次缓苗水。缓苗后(定植后 710 d)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群垂直下扎土层,使苗矮壮。幼苗长出 12 片新叶后要保持充足水分,以促进植株长茎、长叶。以后应根据天气情况和辣椒需水情况合理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免引起各种病害。 6.2 追肥 追肥应遵循“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定植后69 d,每 667 m2 用 0.2%的尿素水淋 1
10、次,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定植后 1030 d 为植株茁壮成长阶段,同时开始开花、坐果,每次每 667 m2施复合肥 15 kg,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除草。结果初期田间管理的重心是施足水肥,每 667 m2 施复合肥 2025 kg、氯化钾 5 kg;采收盛期每 57 d 采收 1 次,每采收两次就追肥 1 次。另外,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 6.3 整枝 对分枝较多的品种应将第 1 分枝以下的侧枝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商品性,并及时摘除下部的枯、黄、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对上部枝叶茂盛的,可将两行植株间向内生长且长势较弱的分枝剪掉。 7 病虫害防治 7.1 猝倒病 一般苗期发病,
11、幼苗露出土表的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然后病部变成黄褐色,干缩成为线状,发病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突然倒下,即猝倒。湿度大时,病株及附近床面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可用 75%敌克松 1 000 倍液灌根,或用 70%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喷雾或灌根。 7.2 疫病 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潮湿时部分叶片腐烂,茎、枝处病部呈暗褐色斑块或条纹,病斑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脱落。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腐烂,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可用 68.75%银发利 1 200 倍液或 5%凯润 2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 7.3 青枯病 一般在坐果初期发病,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
12、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而中部叶片萎蔫最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正常。严重时横切病株茎木质部,用手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这是青枯病的重要特征。可用72%农用链霉素 4 000 倍液喷雾或灌根,或用 77%可杀得 500 倍液灌根等,每 5 d 灌 1 次,连续灌 23 次。 7.4 蚜虫 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多形成皱褶、畸形、卷曲皱缩。受害轻时叶片发黄,影响正常生长;受害重时,植株生长迟缓,甚至停滞。蚜虫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病毒病大流行,应及时打药防治。可用 10%吡虫啉 1 500 倍液或 25%阿克泰 2 500 倍液喷雾防治,交替用药,连喷 23 次。 7.5 棉铃虫 主要为害蕾、花和果,也可咬食茎、嫩叶,造成落花落果或茎叶缺损。为害时多在近果柄处咬成孔洞,钻入果内,蛀食果肉,并引起腐烂,导致严重减产。在卵孵化盛期至 2 龄幼虫期必须进行防治,可用 20%康宽3 000 倍液、或 10%除尽 1 500 倍液、或 2.5%敌杀死 2 500 倍液喷雾等。 8 适时采收 当果实充分膨大、果皮由皱转平、果面光滑有光泽时即可采收。门椒、对椒应适时采收,以利于植株继续开花坐果,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