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基金公司进志学之年 15 载红利耗尽子曰:吾十之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进入 2013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六家基金公司将先后进入“志学之年” 。 15 年,无论对于这些基金公司,还是整个公募行业,都值得纪念和总结。其间,有过辉煌,也犯过错误;无知冒进过,也迷惘彷徨过。 应该说,首批成立的六家基金公司整体取得不错的成绩,公募资产规模超过 7000 亿元,瓜分行业 1/4 天下。而从六家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发展历程对比来看,均难逃行业周期的困囿,周期向上,行业向上,周期向下,行业向下,而这种周期基本和资本市场的起落一致,此时其站在另外一个周期的开始。 “过去公募基金,均
2、犯了一个错误,总觉得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才是王道,直到类固定收益类的短期银行理财紧俏,很多人才回过神来,低风险产品几乎是刚需,所以近两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广受重视。 ”广州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种种迹象表明,公募行业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生存环境以及竞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投资者报记者获悉,2013 年 3 月 23 日,证监会基金部组织了保险、券商、阳光私募机构讨论公募业务,出席的少数几家公募人员主要任务是介绍经验。 原有的公募基金作为样品,被券商、保险、阳光私募等迅速复制,这便是公募基金面临最大的考验。可以预期,修订后的基金法6 月正式实施后,券商、保险、阳光私募的公募业
3、务会迅猛开展,一向受监管呵护的公募基金原有的垄断红利包括牌照、渠道、制度等均不复存在。 公募行业五阶段变迁 3 月 27 日,华夏基金公司党委书记范勇宏、南方基金公司副董事长高良玉、万向信托董事长肖风等公募大佬共同出现在基金业年会上。15年前,他们的身份是公募的开荒者,那时,南方已经成立,华夏、博时还在筹备中。 截至 2012 年底,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六家在 1998年成立的基金公司资产总规模为 7183 亿元,占行业的 25.69%。 客观地说,这六家公司的壮大,与其决策者、治理结构等基因有关,但整个行业在过去 15 年的周期更替以及行业红利,却普遍被人们忽略。考察这些公司的
4、成长,需要将其置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15 年前的公募基金行业,完全是一张白纸,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投研流程上,均“摸着石头过河” 。市场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定位,也颇为模糊,在那个庄家盛行乃至猖獗的年代,公募基金实质上也扮演了庄家的角色。 公募基金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1998 年至 2000 年, “老十家”全国性基金公司开启了国内公募基金的先河,并初步建成了投资研究、产品设计等业务体系。 从 2000 年到 2003 年, “理性机构投资者”公募因普遍存在“对倒” 、“倒仓”等黑幕而备受诟病,整个行业遭遇了信任危机。 2004 年至 2008 年,公募行业首部大法基金法实施,公募基
5、金开始普遍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具有历史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在 2005年启动,整个资本市场焕然一新,基金业也进入大发展阶段。到 2007 年,公募资产规模从 3000 亿元一跃达到超过 3 万亿元,占 A 股总市值的 30%以上(目前为 8%左右) 。 2008 年至 2011 年期间,随着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公募回归理性并再度反思,业内人士称之为“还旧账”时期,虽然产品数量猛增至 1000只,但行业资产规模迅速下滑,并连续三年在 2.3 万亿元左右徘徊。 2012 年开始,随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大力发展,公募基金业意识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重要性。从这一年起,公募行业的资产规模开始大幅回升。
6、2013 年,修改后的基金法实施,券商、保险、信托、阳光私募等的公募业务放开,公募产品由原来的审批制变为注册制。行业门槛限制以及产品相对稀缺带来的优势逐渐减弱,相对应的渠道红利也消耗殆尽,公募基金业竞争加剧。 作为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公司,华夏、南方、博时、国泰、华安、鹏华等公司的发展,也未能脱离行业发展的整体进程。 六公司成长四大启示 六家基金公司中,发展较为成功的包括华夏、南方、博时三家,华安、国泰、鹏华发展相对迟缓,目前六家公司公募资产总规模分别为2184 亿元、1528 亿元、1371 亿元、932 亿元、547 亿元和 621 亿元。 总结而言,过去 15 年,华夏、南方、博时的成功,
7、除了有较好行业环境,还有以下四点原因。 其一,有视野开阔、富有远见的核心人物。2011 年、2012 年、2013年,博时、华夏、南方创始总经理肖风、范勇宏、高良玉,先后离职。在基金公司总经理频繁更换的情况下,这三位开拓者连续十几年经营,其务实、富有远见的基因已经根植于所在公司,奠定了这三家基金公司行业翘楚的地位。 其二,公司治理良好或有稳定的股权结构。 “好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定是治理非常良好,以人为本的基金管理公司。 ”离开华夏基金公司后,范勇宏表示。 在资本强势的资产管理行业,治理结构常常被搁置。华夏、博时、南方在公募基金发展的前四个阶段在业内取得龙头地位,和治理结构不无关系。 2001 年
8、,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选的通知 ,要求在基金公司法人治理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任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的范勇宏趁机引入由王连洲、龙涛、涂建、鲁明泓、刘芳勤组成的 5 人“独立董事团” ,在总共 10 人的董事会成员中占到一半。 独立董事制度,制衡了资方的权力,既保证了管理层在董事会的话语权,又避免管理层沦为股东方一味求规模和利润的工具,稳定的管理团队最终保证了持有人的利益。 后来,华夏大股东中信证券 100%控制股权并在随后的股权转让中,打破了这种制衡,范勇宏也因此让出总经理一职。而南方、博时同样经历了类似的故事。 其三,重视投研。投资、研究能力,是公募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华夏
9、10 年前就提出“研究创造价值” ,博时基金公司较早提出价值投资理念,并从 2006 年起,在投研上尝试包括价值组、成长组、混合组、量化投资组、另类投资组和固定收益组等投资风格小组;南方基金公司投研体系多次调整,最近的一次是 2009 年,打造投研服务型的决策机制,一切以业绩为最终导向,解决投研配合难题,大幅补充投资和研究队伍。目前,华夏、南方、博时是业内少有的拥有覆盖全行业投研团队的公司,这是基金业绩稳定的前提。 其四,规范运作。2004 年基金法及此后一系列法规的实施,公募整体运作比较规范。这六家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规范的运作。 发展新周期面临挑战 “公募已经没有任何渠道优势了,原来因为产
10、品受监管层审批,对银行等渠道而言,还相对比较稀缺,但现在改为注册制了,上百只产品同时发行,公募的渠道弊端,一下子体现出来。 ”一家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对公募而言,从 2012 年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已经开启,2013 年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从产品结构来看,过去 10 多年,一方面由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也没有意识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战略意义,公募基金主要以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为主,也因此,公募基金公司的行业命运基本上与 A 股市场保持一致,大起大落。未来,这种局面将会改变。 据投资者报统计,2012 年,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一改过去大幅缩水掉头整体向上,接
11、近 3 万亿元,但值得一提的是,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资产规模继续缩水,而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大幅增长,目前,仅货币基金资产规模就接近 8000 亿元,而 2010 年只有 1500 亿元。 最早成立的六家基金公司资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南方固定收益类产品资产规模已经超过权益类,博时、国泰、华安固定收益产品规模也大幅上升。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公募基金面临空前的外部竞争。2013 年 6 月,修订后的基金法将正式实施,以前被拒之公募之外的保险、券商、私募也将开展公募业务。 “未来 15 年整个行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有竞争格局会被打破,优胜劣汰的时代来临,经过洗牌,将形成部分巨头和大部分综合性公司以及部分个性化公司并存的历史格局。 ”范勇宏认为。 而对于目前公募行业的格局,范勇宏认为,前 10 大基金公司现在谁第一,谁第二,谁第十都不重要,未来 15 年位置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整个格局的巨变。 这是整个行业的挑战,也是国泰、华夏、南方、博时、华安、鹏华等已经攫取一定市场地位的公司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