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979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探究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自然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气象灾害的防御也是日益重要。城市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大环境,气象灾害从它的形成到发展和最终的演变都在城市中提现出来典型的特征,灾害的影响力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比一般地区大很多。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制。 关键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气象灾害具有必然性、周期循环性、可防御性、不确定性、地域性、社会性和风险性。防御并减轻自然气象灾害必须要知道和抓住灾害的这些特征。本文主要探讨了近些年来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一些工作缺

2、陷,参考并引荐国际以及国内部分城市的防御气象灾害经验,对防灾减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便于现代化迅速成长的城市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计划和防御方案,提高我国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防御和抵抗灾难的能力,更好的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 目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存在的缺陷 气象灾害的防御是政府工作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的减灾模式一直沿袭着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格局,各自为政,单兵作战,从而不能全面形成对灾害的测、报、防、抗、救、援等诸多环节的工作机制及其规律的综合、系统的研究,导致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1 政府综合减灾机构缺失 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灾害综合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灾害防御综合体系。灾害管理 机构都是单灾种管理部门,现有单灾种管理部门职能无法到位,如发生新的灾种、混合型灾种,现有单灾种的管理部门就会毫无解决办法,况且各灾种管理机构各建一套自己的预警与应急信息系统,资源相当浪费,如目前全国已有的通信指挥信息平台有公安的 110、消防的 119、救护的 120、防汛抗旱通信指挥系统、人防战备通信指挥系统、地震信息系统等。再者,目前从事减灾工作的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数量很有限) 、管理人员、指挥人员、救援人员对减灾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层面看,总体还处于低下水平。减灾人员综合专业知识

4、不足,势必影响科学减灾能力。在救灾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的场面,如果没有救灾职业指挥官为领导决策提供救灾方案,也违反科学精神。 1.2 综合减灾意识不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主旋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容易造成社会各级各阶层的减灾工作意识不强。如政府层面的综合减灾意识不强,社会层面的意识不强,民众层面的意识不强等。当某种灾害威胁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时,各级各阶层对某种灾害意识才逐渐增强。 1.3 灾害保险不全面 我国目前的灾害损失程度和灾害特性,就必然要求政府部门在重大的灾害风险管理中起社会主导作用。重大灾害风险不仅是一种个人的风险,而且又是一种社

5、会的风险。目前我国现行的对于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形态主要体现了“万能政府”的念想,个人责任的要求得不到提现,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众个人的防御行为的规定,忽略了一些非工程措施的作用,却是“支持”人民依靠政府的灾后救济。而我国保险起步不久,群众的风险自保意识较差。灾害保险还处于推广阶段,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普及灾害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在我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1.4 灾民心理恢复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灾难发生后,人们习惯的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其实灾后民众心理恢复问题也很重要。汶川地震时,政府派出了很多心理医疗工作者,说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受灾民众的心理恢复。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

6、他们都是全国各地临时抽调来的,这些心理医疗工作者很快就在一年内全部撤走了。而 2008 年南方冰灾,国家和各地政府和组织只想到物资救援和给与被困旅客语言上的心理安慰,根本就没有考虑受灾民众的心理伤害恢复问题。 1.5 城市建设规划还缺乏全面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在全球气候增暖的背景下和各大小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气候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变成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针对如此问题,目前,城市建设规划还缺乏全面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也缺少配套的制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需要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的积累

7、及气候变化研究,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与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及时的修订有关的规划设计指标体系和设计规范,从而能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建设工程设计中的安全可靠性,舒适性和合理的经济效益。 2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探讨 城市气象灾害具有随机性、群发性、地域性、不确定性、社会性和风险性。防御和减轻城市气象灾害必须根据这些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防御防范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防御方案,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我们要集思广益,科学的编写制定符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的气象灾害防御的总规划和整体防御方案。在总防御规划和整体防御方案规定下,再进行进一

8、步的细化各个区域和各个部门的子规划和子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抓好各种规划的落实和各方案的实施,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由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重大气象灾害的政府专项应急预案,从而构建起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社会联动机制。 2.2 建立科学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和救助体系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依法确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配合、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即这是规定了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并且要建立和完善救助体系。要针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9、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特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加快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社会防灾抗灾总体能力,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2.3 提高各级政府和组织的灾害管理水平 灾害管理是政府、有关单位与社会团体为防灾、减灾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规划、组织、协调、干预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总和,贯穿防灾活动的全过程,是城市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中枢。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灾害管理体制的健全。 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型普及活动。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教学计划

10、中增设防灾减灾知识的专门课程或讲座。教育系统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知识大赛” 。城市各工地民工、各企业、灾害易发行业的职工在上岗前须组织观看本行业灾害专题视频或学习相关资料,并组织演练。文化艺术系统要组织创作防灾减灾主体性歌曲、舞蹈、小品、电影、电视、画作等,通过艺术表演形式生动宣传灾害知识。工商、质检、卫生、安监、商业等系统要制作宣传小册向各领域商户、企业发放。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 结语: 我们要不断加强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快防灾抗灾设施建设的步伐,只有建立健全了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才能科学的更加准确的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这样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好充分的准备,切实做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气象出版社,2003(3) 2 夏杨等.多城市气象灾害频发凸显我国气象经济研究滞后,2004.7.9 3 丁一汇.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气象知识,2003(1) 4 王晓静,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广州大学,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