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3063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技术要点摘要:针对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审核程序,统一审查标准和尺度。从四个方面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节点作为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依据,保证各种防雷技术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使用。 关键词:防雷设计;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雷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防雷电波侵入以及接地等措施。这些措施很大一部分属于隐蔽工程,与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紧密相连。若设计不当,审查监督不到位,一旦建筑物建成,势必留下永久隐患。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重要职能,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类防雷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的关键环节。 1.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是行政许可的技术支撑,是设计图审查的量化依据。目前,国内外颁布了各种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IEC61024-1建筑物防雷 、IEC61312-1.2.3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由于规范种类繁多,不同设计院以及不同设计人员对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导致设计结果有不同的倾向性。经过调查分析,目前防雷设计中主要

3、问题归纳为:防雷设计依据引用错误;接地装置的接地方式设置不合理;接闪器和引下线分布和间隔不合理;以及均压环和等电位连接设置不当等。2.法律依据 2.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 2.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二章第九条 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 3 审核程序 3.1 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图、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电器施工图纸、设计单位防雷工程

4、专业设计资质证、设计人员防雷工程资格证书、信息系统 SPD 安装图、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3.2 技术审核 重点从建筑物接闪器、引下线、均压环、接地装置四个方面对进行审核。 3.3 报告文件 形成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出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意见书 。5、设计技术评价主要内容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节点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4.1 接闪器的设置形式 接闪器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四类: 4.1.1 接闪杆 建筑物设置接闪杆做接闪器保护天面设备,应根据滚球法计算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4.1.2 接闪带 接闪带采用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如果采用明敷:接闪带距屋顶面或女儿墙面高度应为 1

5、0-15cm,支持卡间距为不大于 1.5 m。接闪带材型镀锌圆钢8mm;镀锌扁钢截面积48mm2,扁钢厚度4mm。 如果采用暗敷:建筑物接闪带若设计为暗敷,在其阳角部位宜加装接闪短针,短针规格要求高度为 30-50cm,大于 12 的镀锌圆钢或440 扁钢,并与接闪带可靠焊接。 4.1.3 接闪网 接闪网设计评价要求分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是否每 5m5m 或 6m4m 面积设置一套防直击雷的接闪带装置;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是否每 10m10m 或 12m8m 面积设置一套防直击雷的接闪带装置;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是否每 20m20m 或 24m16m 面积设置一套防直击雷的接闪带装

6、置。 4.1.4 天面接闪网 天面上的较大金属物、通信天线、广告牌等必须与天面接闪装置作等电位连接,且广告牌连接不少于两处。 4.2 引下线设置情况和规格 4.2.1 引下线设置间距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每隔 12m 设置一套引下线;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隔 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隔 25m。 4.2.2 引下线利用主筋 引下线利用钢筋混凝土柱主筋数至少要求柱内对角两根,要求引下线主筋规格大于 14 。 4.2.4 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端子 在引下线距地面 0.3 m 至 1.8 m 要设计接地电阻测试端子。 4.3 审查均压环敷设垂直间距 4.3.1 一般要求 均压环应优先采用结构外圈梁内的两条

7、水平钢筋构成闭合的电气通路,当无结构外圈梁时,应采用两条不小于 12 镀锌圆钢或一条-40mm4mm 的热镀锌扁钢沿建筑物外墙敷设一圈,用作均压环的钢筋应与每层引下线的两条钢筋作焊接。 4.3.2 在多雷及以上地区 第一类、二类、三类防雷建筑物应在 30m 以下每三层设计一个均压环,在 30m 以上每二层或垂直间距不大于 6m 设计一个均压环。有地下室和群楼的建筑物,地下部分应每层设计一个均压环。 4.3.3 在少雷地区 第一类、二类、三类防雷建筑物应从 30m 起,每二层或垂直间距不大于 6m 沿建筑物设计均压环. 4.3.4 对于公共建筑物 应从首层起每二层设计一个均压环,并将每层的金属门

8、、窗与均压环的预留端子作电气连接。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应每层设计均压环。 4.4 接地装置的接地方式和布设情况 接地装置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4.4.1 接地装置设置 当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增设自然接地装置;如果自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还达不到规范要求时,才允许增设人工接地装置。 4.4.2 垂直接地装置和水平接地装置 应优先采用建筑物桩内主钢筋作为防雷的垂直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地梁内主钢筋作为水平接地装置, 4.4.3 建筑物基础防雷网格 应由建筑物地梁内的两条不小于 10 的圆钢构成,若建筑物基础网格连接处没有基础钢筋,则应采用两条不小于 16 的圆钢连接基

9、础防雷网格。 建筑物基础防雷网格尺寸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建筑物防雷类别 网格尺寸(mm) 第一防雷建筑物 55 或 46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010 或 812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020 或 1624 4.4.4 人工接地装置 人工垂直接地装置长度宜为 1.5m2.5m,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0 倍,若遇到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地方,可适当增加接地装置的长度。 5 结果分析 5.1 具体工作中的检验和应用。 2011 年 7 月-12 月,在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技术评价试验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审查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限,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办结率由 90%提高为 93%,办结时限由 12 天缩短为 10 天。 5.2 规范办事程序,减少雷灾隐患。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研究成果在全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推广使用,对规范防雷设计审核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有力地提高气象部门在建设领域的技术权威,从源头最大程度地降低雷电灾害风险,保障建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 苏邦礼等,雷电与避雷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3 浅析建筑防雷图纸审查要点.气象应用与研究,2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