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30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黄河宁夏段治理模式的探索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更新,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本文以黄河宁夏河段为例,从河流功能分区的角度出发,兼顾河流的资源、环境及生态功能,探索河流典型功能区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生态功能分区 治理模式 宁夏河段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33-02 河流不仅在水利方面起到防洪减灾、供水兴利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还是沿河地区人群与生物集结的场所及人文历史发展的载体,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

2、河道治理模式往往只考虑行洪、灌溉等功能的发挥,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观念的更新,河道的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 、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寻找平衡”以及“河流生态建设”等成为新时期的治河理念。 本文从河流生态功能分区的角度出发,兼顾河流的资源、环境及生态功能,对黄河宁夏河段河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探索。 一、区域概况 黄河干流自宁夏中卫县南长滩翠柳沟入境,至石嘴山市惠农区头道2坎麻黄沟出境(右岸平罗县陶乐镇都思兔河) ,穿越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 4 个地级市的 10 个市县(区) ,全长 397km,流域面积 5 万 km2。黄河两岸

3、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沿黄经济区的国土面积为2.87 万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 43.2%,聚集了全区 60%的人口(城镇人口占 81.5%)和 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宁夏 90%的 GDP 和财政收入,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河宁夏河段属黄河上游下段,全河段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中峡谷段由黑山峡峡谷和石嘴山峡谷组成,总长86.1km;库区段为青铜峡水库及回水区段,自中宁县枣园至青铜峡水利枢纽,全长 44.1km;平原段总长 266.74km,为冲积性平原河道。 二、河道生态功能分区 1.河道生态功能 河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自然功

4、能和社会功能1。自然功能包括水文功能、地质功能和生态功能2;社会功能包括水利、资源、人文景观、休闲娱乐、场所及形象功能等。一条健康的河流既要满足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合理需求3。河道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河道生态功能是河道各项功能的基础。根据生态学理论,生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4。河道生态系统具有栖息地、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等方面的功能(河道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栖息 黄河宁夏河段位于黄河上游下段,是黄河生态廊道内极为重要的一3段,保证了生态廊道在上下游之间的贯通,其上承黄

5、土高原西部农业生态区,下启内蒙古高原草原生态区,是二者之间的连通走廊。因此,宁夏黄河的生态作用就是黄河流域的生态廊道,也是宁夏全区内最重要的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把各个斑块中的生态系统串联沟通起来,促进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的流动,既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进化,又实现了栖息地、通道、屏障和过滤、源汇等方面的功能。 2.黄河宁夏河道生态功能分区 2008 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全国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 3 类,216 个生态功能一级区,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6、、洪水调蓄、农产品提供、林产品提供、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生态功能二级区。 2011 年国务院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年8。水功能区划分为两级体系,一级水功能区分四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细化水域使用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的关系,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年的成果,兼顾河道功能的完整发挥,将黄河宁夏河段划分为 4 个功能分区,即生态保护区、开发利用区、生态缓冲区

7、和生态过4渡区。其中生态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是河道主要的核心生态功能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过渡区是将核心生态功能区联系起来的生态廊道。 2.1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指对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至关重要而禁止开发利用的区域。宁夏河段的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指河道内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以现状黄河滩地上大面积连续性的天然植被分布区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区,利用其本身优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扩大栖息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整个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的种源地、避难所和迁徙中继站。黄河宁夏段现状滩地上大面积连续性的天然植被分布

8、区及其相邻河道等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的地区划为生态系统保护区。 2.2 开发利用区。黄河宁夏河段的开发利用区是指河势基本稳定,无特殊生态保护要求或特定功能要求,开发利用活动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河流健康影响较小的区域,主要是指城市河段。根据各地城市发展规划,河道所涉及的城市河段包括中卫、中宁、青铜峡古镇、吴忠、灵武、银川兴庆区 6 处。 2.3 生态缓冲区。生态缓冲区9位于生态保护区和其它区域之间,将外来影响限制在生态保护区之外,同时连接破碎化生境,起到生态缓冲和社会缓冲的目的。对生态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该区域内可以开展一定的科研活动;生态缓冲区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外界

9、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保护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不受外部干扰的强烈冲击。 2.4 生态过渡区。生态过渡区是为开发5利用区和生态修复区顺利衔接而设置的区域,该区内允许开展各种实验性经济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维护河流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应当是可持续的。 三、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1.基本原则 河道综合治理是指在河道规划、设计、施工中综合考虑工程设计和生态功能要求,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水利工程学的技术手段,在人工干预下能充分发挥河道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设计、自我恢复能力,最终将河道建设成为生态化河道。 根据黄河宁夏河道生态功能分区,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10、,不同分区在治理侧重点和具体目标上存在差别。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1.1 在保证安全行洪前提下,统筹兼顾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性和河道亲水性等多个目标的实现;增加河道沿岸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河道周边土地利用价值。 1.2 杜绝未经处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 1.3 坚持生态化治理的原则,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1.4 注重河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1.5 坚持“点、线、面”相协调的原则。使城区河道像自然河流一样,形成稳定、丰富的生态体系,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2.生态保护区 6生态保护区的治理应侧重于保

11、护,主要是维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自然现状。在生态系统保护区内部,现存保留较好的珍稀植物分布区、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产卵场、抚育场、觅食场,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核心区是野生动植物的高度集中区,不仅关系到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维持大区域内的生物种群规模结构与动态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核心区内生态敏感度高,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给生态保护区内生存的珍稀宝贵的野生物提供栖息地,通过植被结构来实现栖息地的多样性(水平和竖向) ,栽植不同高度的植被形成错落有致的植被层,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治理时可以应用河道治理的孔隙理论,即在河道治理中,使用适当

12、质地和结构的材料,人为的创造适合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保证在河道治理中,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更进一步的创造条件,促进其发展,使河道成为保护和恢复其原始生态功能的空间。 3.开发利用区 开发利用区采用融合“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构建良性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黄河宁夏城市河段的特点是人类活动频繁,己有大规模的河道建设和开发利用设施,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缺乏,人为冲击强度大。针对该段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开发利用区,并且提出“防洪保安,面向经济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防洪、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 7首先要建立控制性骨干工程,达

13、到河段的设计防洪标准;在此基础上,以河流为轴心,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总体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化城市,进行滩地整理、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河滨公园,为市民的游憩娱乐创造条件;然后,通过改变设计思路,采用生物防护措施努力为河流生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空间, 。在滨河公园里,也可以通过设置自然景观区、历史文化遗迹区和湿地生态保护区等措施进行生境修复。 4.生态缓冲区和过渡区 生态缓冲区位于生态保护区和其它区域之间,目的是将外来影响限制在生态保护区之外,同时连接破碎化生境,起到生态缓冲和社会缓冲的目的。 生态过渡区是为开发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顺利衔接而设置的区域,该区域要有一定的规模和长度。区域内可以植树造林,进

14、行林副业生产和一些实验性经济活动,并且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四、结语 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实现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和建设,是现阶段及将来河道建设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预示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向“生态水利”阶段发展。因此,开展河流综合治理,探索综合治理模式,完善生态化河道的内涵,研究生态化河道的建设标准及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今后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将治理工程寓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兴利之中,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考虑河流多方面的功能,最终实现生态化河道的建设。 参考文献 81石瑞花,许士国.河流功能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 (50)1:131

15、-16. 2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4(1):1-5. 3文伏波,韩其为,许炯心.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J.水科学进展,2007,18(1):140-150. 4 ODUM E.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M.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71. 5 The Federal Interagency Stream Restoration Working Group. Stream Corridor Restoration: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16、M. USDA, 1999. 6 Craig J, Hollis A. Stream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Strea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R.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US Army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1999. 7杜强,王东胜. 河道的生态功能及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4):287-290. 8彭文启.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重大意义J.中国水利,2012.7:34-37. 9于广志, 蒋志刚.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 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J.生物多样性, 2003, 11(3): 256-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