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49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摘要: 家庭社会工作是家庭现代化的选择。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质是对家庭的整体性介入及家庭独特功能的完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赋予了家庭重要的社会保护责任,但对家庭的支持却非常有限,已无法回应功能变迁后家庭产生的新需要,直接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家庭政策,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给予家庭强有力的支持,应该成为我国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现代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C 9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3005305 家庭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任何在家庭以外建立起来的社会保护制度都不能

2、取代家庭的功能和责任,以增强家庭功能为目标的家庭政策与社会服务所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赋予了家庭重要的社会保护责任,但对家庭的支持却非常有限,已无法回应迅速变化的家庭的需要,直接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问题的凸现已经成为社会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为家庭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恢复并增进家庭的功能又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现代化的选择 2吉登斯指出:家庭是传统和现代性之间斗争的场所。1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力对传统的家庭制度、模式、结构及功能产生了

3、重要影响。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这样的大家庭可以完成经济生产、情爱、生养、娱乐、教育、宗教等几乎所有的功能。一个人只要有家,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只有那些贫困家庭、无家可依的人才会成为社会救济的对象, “家”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一直没有进入社会援助的视野。中华文化也因此积淀出了“家丑不可外扬”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文化传统。那时,家庭与外界的边界是非常僵化的,家庭是唯一的福利组织,如果和家庭制度不发生联系的话,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制度很难单独发挥其功能。2家的过分发达,使得中国既没有产生西方那样的“

4、个人主义” ,也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形态。在一个简单的、自给自足的、交通不发达、尚停留在散落的小社会的传统中国,家是一种结构化了的组织形式,个人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家庭之内完成的。正如杨庆?教授指出的那样:“在中国社会里,尤其是乡村社区,仅仅有极少数的社会组织或结合在家庭之外的组织能满足个人的需要。 ”3 家庭的发展和变迁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联。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动,传统的农耕文明开始向近代社会文明转型,自然经济日益崩溃,出现了大量流动到城市的“边缘人” ,社会也不断分化,医疗、学校、法律等各项社会制度开始建立,3大量的公共教育和政府多种服务开始出现

5、,家庭的许多功能开始外移出来,由其他社会制度承担。这样,以家族为内核的血缘关系受到了冲击,社会行政力量的加强削弱了家庭自治的功能,大家庭制度衰落。现代化使得家庭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经济体,开始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心理的联系取代了传统家庭中其成员之间自然的物质联系,家庭成为了环境与社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家庭角色的实现都受到具体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同时,工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无法有效回应儿童和老人的照顾需求。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家庭规模逐渐变小,流动性加大,抵御风险的能力随之降低,许多家庭常常因缺乏资源而饱受压力。此时,家庭单纯依靠自身的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

6、需要,需要从家庭之外寻找更多的资源,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 社会福利服务需要适时地回应家庭的需要,家庭社会工作应运产生。在西欧和北美各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发展中,首先发展的就是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兴起与发展是家庭现代化选择的结果。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质:整体性介入 及家庭独特功能的完善当家庭需要其他社会制度的协助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时,立即碰到一个问题,即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输入家庭。现代化导致了制度的分化,每个制度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并按照自己的原则立场选择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制度分化带来了服务的分化,每种社会服务只满足了一部分人或人们的一部分需要。但家庭和个人都是整体的,无法分

7、割的。过去针对个人行为、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方4法,如改善孩子的行为方式、辅助残障的家庭成员、为失业者介绍工作等,它满足的是某一个家庭成员,或家庭成员某一方面的需要,常常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家庭的功能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提升。事实上,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成员的某些行为和感受是对其他家庭成员行为和感受的反应,然后其他行为又是针对这个反应的再反应,如此循环往复。个体或某一方面的介入根本无法确定人们行为的开端在哪里,也无法找到家庭问题的本质;4另一方面,个人、家庭与社会又是交融的。5很多家庭问题的出现是超越家庭的,其他社会制度会对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些封闭、缺乏资源且

8、有着贫穷、疾病和暴力等多种问题的家庭,仅仅从家庭内部进行干预,效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对于这样的家庭,资源不仅在结构上受到限制,也被社会力量所限,6个体或某一方面的介入同样无法找到家庭问题的本质,也就无法真正推动家庭的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的系统性意味着家庭需要的援助和支持是多元的。现代家庭制度的发展希望能掌握个人生活的全貌,从宏观社会背景与家庭成员互动相结合的视角介入,将家庭看成一个整体,整合资源进行整体性的介入。 但整体性介入的实质是否预示着对家庭全面的介入?显然不是。家庭现代化促使某些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功能的外移是家庭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家庭功能的减

9、少,既不代表家庭功能的消失,也不代表家庭功能的弱化。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家庭目前发挥的三大主要功能情感、性和养育功能,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显得更加重要。埃5什尔曼曾指出,家庭“包含巨大的利益和热烈的情感” ,它“为每个人提供的福利、友谊、自我价值、保险和爱,多于任何一个其他方面的来源。”7情感、性和养育功能满足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家庭所发挥的情感、性和养育功能是家庭所独有的,是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将其他社会制度可以满足的功能从家庭制度中分离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家庭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家庭功能能否发挥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家庭

10、幸福” ,而是整个社会本身的问题。8 家庭现代化显示,家庭独特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以家庭其他功能顺利转移为前提的。从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到社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家庭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个现代多元组合福利社会里,家庭只是众多社会福利提供者之一。现代家庭主要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社会其他福利组织对外移的家庭功能的有效承担。因此,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实质:一是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有效配合,寻找和整合资源,从外援助家庭,支持家庭功能发挥;二是从内援助家庭,调整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独特功能。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福利服务,最大限度地支持家庭,协助家庭成员成长与发展。

11、三、家庭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背景及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在传统中国, “家” “国”是同构的,家庭具有政治的、神圣的意义。孟子曾强调家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他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明确地将家庭关系作为国家关系的基石,将家庭伦6理作为社会伦理的基础,家庭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组织。美国学者吉尔伯特曾说过:“家庭和血缘关系有一切理由能构成研究前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一主题。 ”9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也说过:“吾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 ”10冯友兰也有“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11的说法

12、。 但孟宪范教授的研究指出,近百年来,中国家庭的发展受到三次主要的冲击:第一次是 20 世纪初指向家庭制度的批判,封建家长制成为当时启蒙思想家激烈的批判对象,这次冲击开启了家庭制度世俗化、边缘化的历程。传统家庭制度开始了现代性转型,只不过这种转型是以家庭功能的弱化为特征的,在批判封建家长制糟粕的同时,家庭制度中一些优秀的传统也流失了;第二次冲击发生在 1949 年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期,主要是指向家庭情感的政治运动对家庭带来的影响,直接后果是单位制提供的替代性功能降低了家庭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的过度政治化侵蚀了家庭的根本价值;第三次冲击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性的入侵对家庭核心价值的挑战

13、和自我中心式个人主义在家庭中的泛滥。这三次重要的冲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家庭逐渐偏离了国家视野的中心,家庭的功能在不断弱化。12 过去,我们常常把西方的“家庭危机” ,如离婚、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婚外恋、青少年越轨等内容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认为“家庭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独有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现在看来,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不但有而且已经越来越普遍。显然,它们不是特定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产物,而是作为7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家庭的产生就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在过去社会规范的强制约束下,它们只能以不同的形式隐蔽存在,以至于我们视而不见。13随着家庭功能的不断弱化,家庭的问

14、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放弃家庭责任的社会成员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局限于其家庭本身,社区以及整个社会都会为此承担经济和社会成本。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各种社会结构的转型及社会关系的重构,这些变化迅速传递到家庭,家庭呈现出新的变化:(1)随着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单位功能逐渐弱化,政府控制力在个人私生活领域逐步退出,一些社会保障的责任重新转回由家庭承担,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福利单位的重要性重新显现出来;(2)随着剧烈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各方面的深层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各种社会问题复杂扭结,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迅速传递给家庭,家庭压力不断增

15、大,社会建设要求家庭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就对家庭应对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政治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淡化,个人主体性意识的加强,强化了人们对个体幸福的追求,家庭在满足人们情感方面的功能突显出来;(4)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基地,是子女社会化及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场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人力资本积累重要性不断突显的事实,家庭的养育教化功能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和谐社会建设的议题将家庭建设重新提上了日程,发展家庭社会工作,中止家庭功能弱化的过程,提升家庭应变的8能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四、家庭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路径与方向在家庭社会工作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

16、的题中之义之后,如何在中国发展本土的家庭社会工作以顺应社会建设的需要就成为急需破解之题了。 现代社会是在家庭之外发展起来的,经过近百年对家庭制度的冲击,家庭在国家发展的视野中已经被逐渐边缘化。从国家角度看,近年来,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使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层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国家需要应对的问题很多,城市化及劳动力转移、社会贫困、三农问题、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改革、官员腐败等等都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家庭问题在国家视野的位序也就在不断地后移。12可以说,当前研究和谐社会的课题和书籍大都未将和谐家庭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框架中的一部分,而社会政策制定中的家庭视角也大都缺位。14 这样的状况已与家庭问

17、题日益突出的客观现实,和整个社会广泛存在的对家庭功能发挥的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家庭,将家庭重新纳入社会重点关注的视野,只有这样,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才有可能。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重新重视家庭研究,使家庭研究在主流学界受到更多的关注。包括强化家庭学学科的建设,推进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促进家庭科学的普及和应用。具体来说,应加强家庭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设立特色的家庭学科,成立各层次的家庭研究中心,出版引领学术的家庭研究杂志等。中国家庭内部的问题要比建立在市场经济9基础上的西方理论所描述的复杂得多,需要对中国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支持系统,以及伴

18、随着社会变化家庭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如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独居家庭、失独家庭、独生子女问题等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既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又强调深刻的本土化,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家庭,重新定位家庭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家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切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次是积极应对家庭的需要,建立预防、支持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型家庭政策系统。家庭既是社会不同系统政策最终发生作用的地方,也是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点,以增强家庭功能为目标的家庭政策所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15以西方福利国家的家庭政策发展为例,早期主要是弥补家庭功能的不足,缓解家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20

19、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转向通过家庭和社区等非正规社会保护系统寻求解决家庭问题,由此引发了在社会政策领域和理论界对家庭功能的重新重视;80 年代后,改革的趋向是强化家庭功能和家庭责任;90 年代以来,改革的方向转为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给予家庭积极的支持,家庭政策由单纯强调家庭责任转为重视帮助家庭行使责任。从西方福利国家的家庭政策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对家庭功能和责任的理解一直是影响社会政策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政策演变的过程事实上经历了一个政府对政府家庭责任界限不断重新界定的过程。16借鉴西方的发展经验,我们需要在家庭研究的基础上,弄清中国家庭发展的现状,探讨家庭中既有的传统资源与未来的发展方

20、向,重新界定政府社会家庭的责任,出台一系列社会政策,从各个方面支持家庭,切实回应家10庭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任务就是推进具体的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将家庭政策落到实处。 第一,政府角色要到位,要强调其在社会福利服务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投资主体的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福利服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办福利的机制和环境。为此,政府必须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调动民间资金进入家庭社会福利服务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民办公助的国际经验,采取适用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福利管理工具。17 第二,要将家庭社会工作划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厘清其内涵、范围和内容,明确家庭社会工作的具体

21、范畴。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界定,需要针对中国家庭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内容和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既可以按照家庭社会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类,也可以按照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不同类型分类。但无论怎样分类,家庭社会工作都应包含两个模式:一是问题解决模式,针对家庭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介入和干预,以帮助家庭恢复正常功能为目标,包括社会救助、家庭治疗、个案管理、小组工作、法律援助等;另一个是预防发展模式,在家庭问题还没有出现之前提前介入,以提升家庭应对环境的能力、强化家庭正常功能为目标,包括社会政策倡导、婚前辅导、亲子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家庭照顾训练、职业辅导等。工作的方式也可以分成两类:一是间接服务,对家庭提供间接的援助和支持,包括家庭政策、计划的研究与倡导及各类资源的整合等;二是直接服务,直接对家庭提供援助和服务,包括各类救助、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