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坚持四个“着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立足现实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着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效益;四个“着力”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15-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
2、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就为我国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7.3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为 10%,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 20%,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消费品零2售总额达 183919 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2002 年的 92%提高
3、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 2002 年的 7.6%变为负 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1022 亿元,比 2009 年下降了 6.4 个百分点,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形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已经出现;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中国 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 9.5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 12.4 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0 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为 8.9%,比 2002 年提高了 4.5 个百分点,劳动者掌握
4、和驾驭生产工具的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涌现,并不断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正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尽管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还有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我国经济总量虽居世界第二,但人均量只有 5432 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上国家的水平,列世界第 70 位左右;2011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在世界第 114 位(21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排序) ,只有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 13%,还有 1.2 亿多人没
5、有脱贫,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二是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20072010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分别为49.5%、48.4%、48.2%、47.4%,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大约为 79%) ;3由于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过低,2011 年人均纯收入只有 6977 元,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在拉大,导致国内需求特别是农村需求严重不足,201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 2010 年还下降了 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能力呈下降态势。 三是三次产业的比重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 “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规模虽居世界第三,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
6、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同时,第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方向出现偏差,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不仅没有改变,反而继续强化,加重了资源环境的压力。2002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是 13.7:44.8:41.5,到 2011 年成为 10.1:46.8:43.1,第一产业下降了 3.6 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 2.0、1.6 个百分点,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重化工业、建筑业产品的需求将会上升,产业结构的重化工特征更为突出,因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是依靠物质资源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根本改
7、变。根据有关资料,19902009 年间,我国的 GDP 增长了 5.6 倍,但能源消费增长了 2.6 倍,成品钢材消费增长了 9.3 倍,水泥消费增长了 6.9 倍,有色金属消费增长了 13.2 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 2.4 倍,钢材、水泥和有色金属消费的增幅高于 GDP 增幅;2010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近 5 倍、美国的近 2 倍,2011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 34.8 亿吨标准煤,比 2005、2010 年分别增加了 12.6、2.3 亿吨标准煤,预计到 20154年将达到 40-42 亿吨标准煤,2010 年重化工业万元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的 18
8、 倍,这表明,重化工业型产业结构对资源能源和环境将造成很大压力。 五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还不够高,许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从发达国家来看,经济发展70%左右靠科技进步,而我国 75%左右靠能源、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只有 25%左右靠技术进步;在消化吸收创新方面,如果引进是 1,那么日本创新是 5、韩国是 8,而我国是 0.075;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是 60%,科技发展速度远远没有匹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知名品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
9、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换来微薄的利润,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 ;我国出口商品中 90%是贴牌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 24%,但自主品牌不足 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可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明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着力”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千方百计地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活力,激发其创新发展的热情,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宏观
10、主体的国家(政府) ,主要是以宏观调节者的身份5参与市场经济运行,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客观需要,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家主权的必然要求。然而,多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清楚的界定,政府职能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越位” 、 “错位”现象时常发生,许多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还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作为市场经济最主
11、要的微观主体的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然而,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很大,融资困难,技术创新不够,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劳动力素质不高,发展动力不足。为此我们要不断培育微观主体,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要求,调整企业结构,放宽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激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和一线生产者及管理者;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展示活力提供舞台,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农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地位比较脆弱
12、,这就迫切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培育。因此,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立城乡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农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还要加大强农惠农富6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按照市场化原则从农民手里征收土地,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动力源泉。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这是我国
1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要坚持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要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公
14、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开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实施7的有效机制,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展开研发;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育模式,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创新型人才选拔任用的体制和机制,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养大批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为战略性举措切实抓好。 四要建立支持科学
15、技术创新发展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研究开发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转让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不断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现代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现有产业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16、与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抢占制高点结合起来,以便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8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业,满足对农产品总量、质量、安全和多功能需求,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
17、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它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学、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
18、大型制造装备和基础实验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专项,对符合转变增长方式的高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三要大力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必须不断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加大对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9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扩大服务业的规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研发、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开放型经济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
19、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内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各国经济发生互动的经济行为,其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跨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我国是世界的一员,只有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才能不断把外国的资本、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也才能把我国的一些优势资源、传统工艺等出口出去,换取外汇收入,从而加速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国际分工地位低下,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服务业开放严重滞后,对外投资比重太小,开放经济管理体制与政策亟待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鼓
20、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 二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进一步提高开放质量,扩大开放范围,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推动外贸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不仅要向发达国家开放,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不仅要在商品、劳务10方面开放,还要在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开放型国家。 三要创新开放模式
21、,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要采取调整鼓励出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的资源进口、扩大对外投资等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使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协调;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发展十二题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王怀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深入学习 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 年中国可持续 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2.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宇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