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73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锦屏县隆里宗祠文化探析【摘 要】宗祠,是家族祭祖、议事和执行族规制度的场所。他充分反应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锦屏县隆里是一座军事屯堡,居民大多数都是江西、山东和安徽等地的后裔,是一个融合了汉文化,侗苗文化和清水江文化的乡镇。隆里现存有五座宗祠:江氏宗祠、龙王氏宗祠、西王氏宗祠、所王氏宗祠和陈氏宗祠,都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文章主要以隆里五座宗祠产生的背景及条件、建筑风格、所蕴涵的文化和对于宗祠的现状及保护展开概述。 【关键词】隆里;宗祠文化;祭祀;保护 隆里,原名井巫城、龙标寨、龙里。历史悠久,是一座已有 600 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边城。位于锦屏县南部,地跨东

2、经 109252至1083216,北纬 26234至 262716之间。东邻新化乡,南界黎平县敖市镇,西连启蒙镇,北接钟灵乡。土地总面积 47 平方公里。根据 2000 年 11 月 1 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隆里乡镜内以汉、侗、苗、三个民族为多数,其人口分别占全乡总人口 36.43%、36.4%、26.9%,三大民族总体上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 一、隆里宗祠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在过去,只有帝王、诸侯、士大夫才能设宗庙祭祖,直至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民间百姓修建宗庙。其中辞海就介绍:古代有官爵着得建立家庙,祭祀祖先。礼王制;天子七庙(祭始祖、高祖、曾祖、祖、2父五庙加祭远祖的昭穆) ;诸侯五庙大

3、夫三庙士一庙。又在“家祠”条目说:“祠堂,即家庙。古代士庶不得立家庙。至明代,许立祖迁祖庙,陈宗祠。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显示家族的声势,彰显地位,隆里各姓氏开始纷纷建立本族的宗祠。但是修建宗祠时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锦屏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 16.4。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尤其是杉木,所以锦屏素有“杉乡”的美誉。自明代中后期,明王朝就派官员来这里采购木头来建造宫殿。前来购木的商人主要来自安徽、江西、陕西、湖南和湖北等地,为此在清水江开辟了一条“水上贸易”之路,大量的木材往外输出,使得锦屏经济繁荣。这为隆里宗祠的修建提供了良

4、好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教育发达 隆里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唐朝时期,被誉为“七绝胜手”的著名诗人王昌龄,因一首梨花颂 ,被朝廷下贬到隆里。王昌龄到隆里后,兴办书院,传道授业,培育人才。以至后来隆里人才辈出。如黎平府(当时的隆里属于黎平管辖)第一个考中举人的就是隆里的王大臣,被隆里人称为开科状元。明清以来,总共出了两个进士、十八个举人、四十八个贡生。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宗祠的修建提供了文化基础。 (三)该姓氏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 隆里的大多数居民都是明朝时期,朝廷派来镇守少数民族起义军民的后裔。当时,江氏始祖江造就被赐为武略将军,龙王王氏始祖王胜被3敕封为昭勇将军。后人为了纪念祖宗的丰功伟绩,

5、并为其修建宗祠。再着,江氏、王氏和陈氏在隆里是大姓,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文人雅士。 二、隆里宗祠的社会功能 辞海里, “宗”的意思为祖庙、祖先、同族等;“祠”意为春祭、秋祭、祭祀、祖庙、祠堂;“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祠堂”的意思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祠庙”即祠堂;“宗祠”是祠堂、家庙,旧时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隆里宗祠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来祭祀祖先;二是用来修缮和晒家谱;三是用来商议族中大事;四是教育及处罚子孙后代,严肃族规;五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最后是彰显一个家族的地位和威望。这里着重介绍祭祀祖先

6、和修缮家谱 (一)祭祀祖先 最近几年,隆里就江姓和龙王姓还在宗祠里进行祭祀,另外三坐宗祠都已变成堆放杂物的场所。这两座宗祠的祭祀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大同小异。祭祀仪式一般由祠长或族长主持,祭祀人员主要包括: 主祭孙一人,一般由嫡系的长子长孙担任,但如果家族里有功名或任官者不是长房长孙也可担任;陪祭孙两人或祭孙多人;通赞一人,担任祭祀主持; 引赞两人,担任副主持;除此之外,还有司馔、司燎、司帛、司樽、司祝、司爵、司盥洗、司福胙等各类人员。对于祭堂的摆设,祭堂正中间摆放有始祖及各祖宗的牌位。牌位前一到两排为供案,摆有猪、鸡、羊等牺牲、水果和糖果等祭品。供案前又摆放有香炉的香案,用于上香4烛。这是也

7、是读祝文的地方,祭祀时,歌童或通赞、引赞等站在香案两边。主祭孙站在香案前,陪祭孙与众多祭孙站在主祭孙之后。祭祀之前要张贴榜文,通知族里的各成员参与祭祀活动。宗祠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迎神、参神、献礼、侑食礼、饮福受胙、辞神六个步骤。 (二)修缮或晒家谱 自古以来国有史,乡有志,家有谱。宗祠与家谱紧密相连,互相依存。一般建有宗祠的姓氏,都修有家谱,约 30 年左右就要重新修编一次。修谱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根溯源,缅怀先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作一个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记录该族的发展,子孙的繁衍,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生与死的记录,还有纯正家族的血缘,确立传人,弄清支脉,制定尊卑长幼,家规家训等

8、。隆里五座宗祠姓氏都修有家谱。江氏宗谱于 2001 年重新编修, 龙王氏宗谱于 2004 年重新编修,所王氏宗谱于 1996 年重新编修,这已是所王家族第三次修谱, 魏王氏宗谱于 2003 年重新编修,这已是魏王氏家族第五次修谱, 陈氏宗谱于 1995 年重新编修。其中西王氏宗谱由于家族的的一些内部矛盾,多次商讨都没有结果,修谱之事一直被搁置,到现在一直未系统的整修出来,只有从之前的老家谱誊抄下来部分的手抄本。除此之外,隆里其余的姓氏也都修有家谱,如杨姓,陶姓和胡姓都修有家谱。 六月六举行的晒家谱也要到祠中进行祭祀活动,主要是翻晒家谱防止虫蛀发霉,并让儿孙阅读家谱,长者讲述家族的源流。但是现在

9、隆里晒家谱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弱,有的个别房族会选择重大节日或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来晒家谱。 三、隆里宗祠的建筑风格 5隆里的五大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其艺术形式、艺术手法体现了明显的向徽派特点。其结构多为三间两进院落式,坐北朝南。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内为木质结构,面设三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 。外围封火墙,亦称为马头墙。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其中江氏宗祠与龙王氏宗祠的隔扇门上的窗户都是雕刻有蝙蝠,蝙蝠寓意福,也体现了当地人对“福寿禄”的追求。 (一)王氏宗祠 隆里主要分为四大王:东王(又叫龙王) 、所王、西王、魏王。四大王虽然同姓,但是有不同的源流,

10、可以通婚。王氏保存下来的宗祠有东王氏宗祠、所王氏宗祠和西王氏宗祠。 1. 东王氏宗祠(龙王氏宗祠) 。东王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落于南门上小街,紧挨着江氏宗祠,坐北朝南。东王王氏宗祠原规模较大,现在只保存主体建筑。耳房、侧房已毁坏。三间两进一天井,天井长九米五,宽拾壹米五,全用青石板铺面。外有封火墙围护,墙端为马头墙。祠大门上有“王氏宗祠”祠牌,其上又竖写“龙章宠锡”四字。边石墙上写着“奉先思孝,敦族九叙, ”大门左右两边的石柱上写有祠联。大门左右两墙楼上绘有动物,人物和山水图。左右写有“敦伦” 、 “纪饬”四字。祠内进门两侧有厢房两个,四合院,有木构房屋,门和窗上有木雕,雕刻花样与江氏宗

11、祠一样,门上挂有“指挥第”三字牌匾。正殿三大间,高大宽敞,正中供奉有一至十一世主的牌位,墙上挂有东王氏始祖的画像。 62. 西王氏宗祠。西王氏宗祠始始建于清朝末年,坐落于古城巷,与所王氏宗祠距离十米远,同坐同向,为封火墙围护厅堂式,内设天井。祠堂的大门前有“江氏宗祠”的祠牌。两侧马头墙为圆弧形(隆里其它的四座宗祠的马头墙均是直线形) ,翘角凌空,白墙玄瓦,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目前的西王氏宗祠正在重新修建中。 3. 所王氏宗祠。所王氏宗祠坐落于古家巷,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 。为封火墙围护厅堂式,三间二进一天井,墙门高大壮丽。祠牌楼外砌四根砖柱子直达顶部,四根石柱上写有祠联。石库门上写

12、有“王氏宗祠”祠牌,其上面竖着写“晋代流香”四字。顶部整齐排列了五棵大白菜,白菜谐音为“百财” ,寓意富有。民间家有百菜象征家有百财,然而君子取财,取之有道,财富要求来得要清白,将财富雕塑在建筑物上,意在标榜和教诲后人,即使以赚钱为目的去做官,经商,也要“清白为人” 。把白菜雕刻在建筑物上,表明主人追求治家图“清白家声”,这体现了建筑物上的一种菜文化。大门左右两侧写有“纪敦” “睦族”两组大字,其下左右两边分布绘有一个麒麟。祠楼墙上绘有动物,人物和花草的画。祠内宽敞明亮,目前正在重修建当中。所王氏到体仁、志仁、修仁三公后,人口繁衍迅速,经济得到了复苏,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十五,十六世

13、祖,提议三公后裔捐款集资修建三槐宗祠,为了纪念“三公” ,因此所王氏宗祠又叫“三公祠” 。 (二)江氏宗祠 江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民国九年(1920 年)重修,坐落于南门小街上,与东王王氏宗祠并列坐北朝南,目前是隆里保存得最完整的7宗祠,装饰精美。三间两进一天井,外围以封火砖墙,墙壁底部用青石作基础,墙端为马头墙。祠大门上有“江氏宗祠”祠牌,其上又竖写“将军第”三字。大门左右两边石墙上写着“孝思益笃,理事常昭,恒联嗣孙同祭” ,大门左右两边的石柱上写有祠联。祠左右墙两边各设有一窗户。墙楼上绘有动物,人物和山水图,画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牌楼脊顶塑有二鱼摆尾,二鱼中间,嬉戏风火球图。祠内进

14、门两侧有厢房两个,一木屋,结构为穿斗式人字形屋面,门和窗上有木雕,窗上雕有几何图形,门上雕有蝙蝠,栩栩如生,精致典雅。门上放有“济阳第”三个字的牌匾。上面盖有小青瓦,天井以青石为铺垫。屋内摆有江氏宗祖的牌位,其墙上挂有江氏始祖的画像。左右墙两边挂有江氏家族的族史资料。 (三)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坐落于西门大街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三间两进两天井,外围护封火墙。大门前有三级石阶梯。祠大门上有“陈氏宗祠”祠牌,其上又竖写“德星堂”三字。石门与大门左右两边的石柱上都写有祠联。”墙楼绘有人物,动物和人物。祠内厅堂则坐东朝西,放有陈氏节孝碑,名“龙标节著” 。从大门而入,依次是耳房、天井,再转弯才是正屋。

15、正屋为两城楼的木屋,现在仅剩框架。 四、隆里宗祠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隆里现存的五座宗祠中,江氏宗祠和龙王氏宗祠保存得较好,室内摆放得有家族的牌位和资料。其余的三座宗祠就剩下墙楼,和墙门,而且大多数字迹和图画已模糊不清,祠内就剩下木框架,而且都用来堆放8杂物。之前,隆里的大姓都建有宗祠,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坏,有的被大火烧。胡姓宗祠、陶姓宗祠和魏王氏宗祠已无迹可寻。土地改革时,有的宗祠都被分为居民户。杨氏宗祠就分给人家户直到现在,如今保留有城墙,门上还依稀可以看见杨氏宗祠四字。文化大革命时,提出破“四旧” 。宗祠,寺庙等建筑被认为是封建产物。寺庙、宗祠被砸,家族牌位及家谱被焚烧。西王氏宗祠曾经办过电影

16、院和幼儿园。直到十一家届三中全会过后,认真贯彻民族政策,隆里宗祠才逐渐得以恢复,江氏宗祠与龙王氏宗祠得已重修。 宗祠体现一个家族血脉的延续,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为此对于隆里宗祠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国家应该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隆里宗祠进行维修,宗祠的维修花费是巨大的,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修缮好宗祠,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隆里宗祠的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宗祠的维修工程,在维修策划里,防止有遗漏的名单,进一步做好宗祠的开发利用。隆里的陈氏宗祠与胡氏宗祠在这次维修中就被遗漏了,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第三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

17、群众对于宗祠的保护意识。最后人民群众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保护措施,积极的号召本族的人捐款,捐资,为隆里宗祠的建设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此外,除了对宗祠进行维修与保护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好其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袁显荣.清江祠韵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08). 2 绍建东.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92011(05). 3 江化远.隆里M.香港: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02). 4 李斌,龙泽江.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宗族社会及其规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01). 5 吴才茂,李斌,龙泽江.祖萌的张力:清代已降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宗祠的修建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03). 6 隆里乡志编纂委员会编.隆里乡志M.昆明:昆明鹰达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1. 7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8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作者简介:黄嫱,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