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摘 要:面对近代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以及废科举等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近代绅士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社会流动,并最终出现了分化,直接导致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瓦解及清帝国的灭亡,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近代绅士;分化;综述 绅士是伴随科举制度的实行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绅士集团既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近代社会在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介乎于官民之间、位居四民之首,也是封建国家政权基础的绅士阶层最先发生分化,这种分化给近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国内外关于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整体情况
2、有关近代绅士研究的论著比较丰富。张仲礼,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55 年版) ,这部著作首开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先河。随后张仲礼先生在 1962 年又出版了中国绅士的收入 (西雅图,1962 年版) ,对近代绅士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国外对于近代中国绅士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还有:萧公权中国乡村:19 世纪帝国的控制 (西雅图,1960 年版) ;罗伯特?马斯, 官员:中国精英的流动,16001900 (纽约,1961 年版) ;何炳棣, 中华帝国的晋升之阶:13681911 年 (纽约,1962 年版) ;瞿同祖,2清代地方政府 (斯图福,1962
3、 年版) ;费正清, 美国与中国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 ;孔斐力, 在晚清中国的叛乱及其敌人:军事化和社会结构,17691864 (坎布里奇,麻省,1980 年版) ;兰钦中国的精英活动与政治变迁浙江省,19651911 (斯坦福,加州,1986 年版)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等。 国内具有代表性著作有:吴晗、费孝通等, 皇权与绅权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这部著作是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研究成果,它是国内研究近代绅士的滥觞。八十年代后关于近代绅士研究的著作开始大量涌现。陈志让, 军绅政权近代中
4、国的军阀时期 (三联书店,1980 年版) ;马敏、朱英, 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 (巴蜀书社,1993 年版) ;贺跃夫, 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兼与日本士族比较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马敏, 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士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王先明, 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此外,在一些著作中也包含有近代绅士的整体论述,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有:乔志强, 中国近代社会史 (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王先明,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 (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王先明,近代新学 (商务印书馆,
5、2000 年版) ;周积明、宋德金, 中国社会史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等。 二十多年来发表于各个学术刊物上的关于近代绅士研究的学术论文有几百篇之多,涉及到近代绅士研究的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王3先明, 论近代社会中的绅士集团 (史学月刊,1989.1) ;汪林茂, 江浙绅士与辛亥革命 (近代史研究,1993.1) ;贺跃夫, 晚清绅商群体的社会构成辨析 (中山大学学报,1994.4) ;沈葵,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及其地位 (光明日报,2001.11.13) ;阳信生, 近代绅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7) ;李海滨, 近 20 年来中国绅士研究述论 (
6、许昌学院学报,2004.6) ;赵利栋, 1905 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绅士阶层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 ;李巨澜, 略论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结构的失衡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刘春丽,清末绅士与新式教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8) ;李晓英, 从乡居到城居:晚清绅士阶层现代化的趋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等。 (二)绅士的涵义、构成及特征研究 绅士的涵义 有关绅士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以张仲礼为代表,认为绅士是包括官员在内的拥有学衔和功名的集团;第二种,以马敏、王先明等人为代表。马敏认为绅士“应当是指以科举功名
7、之士为主体的在野社会集团,同时也包括通过其他渠道(如通过捐纳、保举等) ,而获得身份和职衔者。 ”,王先明认为绅士“是一个处于封建官僚集团之下、平民之上的独特的社会阶层” ;第三种,以任?为代表,将绅士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官员,主要包括卸任、致仕甚至坐废的居乡官员,以及现任官员的居乡恩荫子弟;一类是候补官员,主要包括府州县学的生员,以及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第四种,以沈葵为代表,认为中国的乡绅阶4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闲赋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任务构成” ;第五种,以费正清、孙立平为代表,费正清认为,狭义的绅士是通过考
8、试和捐纳取得功名的个人。广义的绅士则是“一群家族” ,包括世家、世爵所有成员在内的地方精英势力。孙立平认为“从狭义的意义上说,绅士主要指秀才以及休假或离职回乡的官僚士大夫。从广义上说,它还包括那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是拥有较多财富但又没有正式官职的人。 ” 【1】 概括的讲绅士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特定范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的特权等级阶层,具有秀才以上功名或一定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不同于官、又区别与民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在野的特权等级阶层。有无功名或职衔、在朝或在野,是判断是否绅士的主要标准。 【1】 绅士的构成 乔志强教授认为绅士的基本构成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具有举贡生员以上功名者;
9、第二种,乡居的退职官员或具有官衔身份者;第三种,具有军功劳绩的乡居退职人员;第四种;具有武举功名出身者。 ”【2】(P170171).此外,在清代一直未曾中断过的捐纳制度,尤其是在近代由于清政府财政危机而大肆卖官鬻爵,出现了大量由捐纳而获得绅士身份者。这些都是绅士集团的基本构成。 绅士的特征 学者们对于近代绅士特征的认识基本上相同,他们认为近代绅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绅士的构成复杂,范围广泛。从对绅士涵义的不同认识当中,可以看出绅士的构成范围是广泛的。近代社会还出现5了绅商、绅学等的交叉融合,更加扩延了绅士的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说,介于官和民之间的中等社会均属于绅士范畴。绅士具有各种封建特权
10、。在封建徭役方面绅士具有优免权;在社会地位方面绅士独立编户,以区别于平民和一般地主;在政治特权方面,绅士还享有各种法外特权;同时,封建地方官员还特别优礼绅士阶层。绅士具有不同于民和一般地主的独特地位。 “官退为绅,绅出为官” , 绅士作为封建官僚的后备军与官场保持着各种关系,而且仍然还可以享受各种为官时的特权和殊荣,与平民和地主有着贵贱之别。绅士同“官” 、 “民”之间的关系特殊。绅士是介于“官”和“民”之间的中介力量,既是“官”治“民”的工具,又可在特定情况下充当“民”对付“官”的代表。 【3】 “绅既借官势以欺民,官也恃绅力以施政;民既靠绅势以行事,绅也恃民力以拒官。”【2】 (P176)
11、 近代绅士的分化及其原因研究 (1)近代绅士分化的原因 关于近代绅士分化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概括分析如下: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了自由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单个人的流动) 。十九世纪六十年后,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自由流动的频率加快、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些亦官亦商的近代绅士。但真正引起近代绅士的结构性流动是在甲午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实业救国”浪潮兴起;同时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和政治领域中的出现了变革和革新,近代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剧烈6变动,社会流动也从自由流动发展为结构性流动
12、。 (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方面的变革、革命而引起的大规模的阶级、阶层或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 。绅士阶层也因此发生了结构性的大规模流动。由于绅士阶层是一个知识阶层,在民族剧烈动荡变化的形势下,他们首先觉醒,首先接触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此外,绅士阶层还是一个中等社会阶层,近代社会官绅矛盾日趋激化,处于官民之间起中介和平衡力量的绅士阶层开始出现分化。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清政府捐纳、保举制的盛行,阻滞了绅士阶层出仕的道路,加速了绅士阶层的分化。所以说,绅士集团是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流动演变最为剧烈的力量,也是最先分化的阶层。结构性流动最终促使绅士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乔志强
13、教授认为甲午战争后的绅士流动还具有:流动规模扩大;社会流向扩大;社会流动源相对集中的特点。 【2】 (P187188) (2)近代绅士集团的分化研究 综合学者们关于近代绅士集团分化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化。绅向商的流动 甲午战争后,绅士经商已蔚然成风,向来被认为是四民之末的商地位逐渐提高。绅士价值取向由“学而优则仕”开始转向“弃仕经商” ,绅士逐渐认识到要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同西方列强展开商战。另一方面,清政府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时期甚至采取奖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甲午战争前,盛宣怀等一批洋务官绅经营近代企业,是由绅向商流动的开始。 “甲午战争后,伴
14、7随着近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绅而商的渗透很快发展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4】 (P119)在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大规模发展过程中,较大型的企业主要由绅士创办。状元张謇弃官经商创办大生纱厂成为这一时期由绅向商流动的代表。绅向商的流动最初发生在江南沿海沿江地区,到十九世纪末,逐步成为浸及内地省份的一个普遍现象。清末绅商阶层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近代政治舞台。 绅向学的流动 甲午战争前,绅士阶层对新式教育大多持冷漠甚至抵制的态度,但甲午战争后,兴学育才也成为“时势所趋,大圣难遏”的当务之急。一大批绅士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学领域,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随着近代
15、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开始发生变化,这就必然会影响到绅士的求学取向和人生价值观念。 ”【5】绅士阶层热衷于追求新学,相对淡化功名、声望,注重社会实际效益。绅士阶层凭借旧有的文化优势成为新式学堂的教员,担负起传授新知识的社会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作出了积极地反应,转变了自身的生存方式。例如,江苏绅士王同愈举办四所半日学堂;安庆绅士方象?设立三所女医学堂;广东绅士梁祖光设立农务学堂;四川孝廉张式卿举办蚕桑学堂【2】 (P200)各地绅士在新学制度创建过程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他们兴办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社会活动已经突破传统范围。 “科举停止以来,各省地方绅士热心教育,开会
16、研究者,不乏其人” 【4】 (P123) 。 绅向自由职业的流动 820 世纪初年,由于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扩展和新学、新思潮的传播,社会自由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绅士捷足先登,舍弃“功名”之虚饰而谋自由职业之事实,奋力追求新的职业、新的社会位置,各种学堂教职、报刊杂志的编辑和记者等职业大都为绅士所获取。绅士原本就是传统社会中的知识阶层,在西学的影响下,绅士阶层较早的作出了积极回应。他们积极的投入到新式学堂的教育当中。如,1904 年设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中,就有绅士 50 余人分授修身、历史、伦理学、算学、体育各科。1902 年端方奏请保举奖励的湖北教习也大多是绅士出身的新学堂教师。【4】 (P
17、125)同时一些近代绅士还投入到报刊的创办中去。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汪康年等人创办时务报 、 中外记闻 、 京报 、 教育世界等报刊,同时他们也是其他一些报刊的主编或撰稿人。绅向下层社会的流动 清末军制改革,大批秀才、举人投笔从戎,加入新军队伍。当时,秀才当兵是很时兴的社会风尚。曾在南京第九镇第三十三标第三营左队当排长的何遂回忆说:“我所在的连队,共有一百二十六个士兵,其中有一个举人,六个秀才,二十七个贡生。 ”【6】 (P461) 绅向秘密社会的流动 清末,一些绅士转向秘密社会与哥老会、大刀会等组织关系密切,甚至加入秘密社会。清王朝所忧心的“前闻举贡生监,以考试既停无所希冀,读书
18、废弃,失业者多,大半流入会党” 。 【4】 (P80)这在当时也绝非危言耸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范,清王朝统9治的社会根基遭到严重动摇。 一些绅士毅然走上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道路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清末新政骗局,逐渐使绅士失去了对清王朝的信心,走向了清王朝的反面,加入到推翻清王朝的行列当中,一些激进分子还加入同盟会。曾经对清政府一直持妥协态度的绅士张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积极为民主共和制度而努力。辛亥革命爆发后,以谘议局为中心的各省绅士大多数加入到革命队伍的行列,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近代绅士分化的影响研究 概括有关近代绅士分化影响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对农村
19、社会的影响两大方面。 近代绅士分化的社会影响 这一方面综合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引导下,近代绅士热衷于通过地方自治和谘议局的形式来谋求参政,并日益走向封建主义的反面。绅士阶层的分化是资产阶级立宪派形成的直接前提。从 20 世纪一开始,地方自治就成为绅士们主要的政治活动。通过自治、立宪和谘议局的活动,绅士阶层在不断分化中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各省的谘议局成为绅士立宪斗争的场所,绅士阶层还成为了各省、府、州、县议员的主体。绅士阶层“内而资政院,外而谘议局”从乡居走向了合法的政治舞台。这些由封建等级向资产阶级转化的绅士成为地方自治和立宪活动的主体,同时,绅士阶层在 20 世纪
20、初的大规模社会政治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立宪运动、反美爱国运动、收回利权10运动、保护路权和矿权的斗争,甚至是辛亥革命。另外一些分化的绅士还直接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各地同盟会支部骨干举人秀才不在少数。辛亥革命时期,大多数立宪派转向革命,参加了埋葬清王朝的斗争。作为清政府统治根基的绅士阶层,它的分化及叛离,无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由于绅士阶层本身就是传统社会当中具有文化知识的团体,他们最先接触和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些近代绅士更新了思想观念,出现了一批开明进步的近代绅士,这就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造就了先进的人才。同时,近代绅士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西方先进文化,创办近代报刊,创办新
21、式教育,培养先进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 近代绅士分化对农村社会造成的影响 传统农村社会是绅士阶层的自治社会。绅士阶层在保甲、里甲、乡约等组织中起到决定作用。但是,随着绅士阶层在近代的分化和消亡,严重影响了近代农村社会权利的基本素质。 【4】 (P154) 近代绅士的分化造成了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 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经营近代企业的大批绅士,逐渐脱离农村社会流入城市。同时,近代频繁的战乱和灾荒也迫使绅士流入城市。科举制度废除后,大批举贡生员被迫进入新式学堂,而这些新式学堂又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多数具有新式文化的绅士分化为新式知识分子,他们倾向于城市化的生活,不愿回到属于他们的农村中去。随着城市近代工业、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绅士阶层意识到只有城市才是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