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2005 年 5 月 22 日,对黄河岸边的古城开封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了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一时间开封成了“衰落典型”而轰动全球。1000 多年前还是世界上最辉煌的都市,1000 多年后的今天却如此败落,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决定开封城市的兴衰?换句话说,开封城市的盛衰轨迹如何?盛衰节点上有哪些契机和不可克服的因素?今后将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上述角度出发来剖析开封城市成长的生命轨迹。 一、开封城市的兴衰过程与周期划分 20 世纪 50 年代,李长傅曾将开封
2、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春秋战国至北宋为发展时期,自金元一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为衰落时期,解放后为新生时期。这“三段论”的划分,是以开封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辉煌时期的北宋东京城为参照系,从纵向、宏观上是可行的,但缺乏更为细微的周期分析,譬如发展或衰落时期,是处于线性的发展或衰落,抑或中间存在小的波动周期,不甚清楚。当然,李氏更不可能预料到他划分的“新生时期” ,在其后短短的 60 余年间会衰落到目前的窘境。 开封位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平无山,气候温和,土壤湿润,河网密布,沃野千里。是农耕文明与先民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之一。 2开封的城市史和都城史都很长,由于早期历史纪年的缺乏,今人只知开封
3、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历史是从战国大梁城开始。魏惠王六年(前365)魏国将都城自安邑迁到大梁,由此拉开了开封建都史的序幕。五代时梁、晋、汉、周、北宋及金,都以此为都。明初还曾有十年的陪都史。在开封都城史中,北宋当最为繁华,至今仍被人称颂和追忆。 “要深刻揭示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必须置身于城市产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中去,从长时段、总体上进行思考。 ”按照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在国史上的地位,笔者尝试用曲线图对其发展的盛衰周期(图 1)予以表达: 1.各时期城市发展大略及城市兴衰度数值说明 春秋仪邑。在今开封城市区位上,其城市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大梁城的前身仪。它是春秋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城邑,与
4、郑庄公所筑启封城相距 50 里,中间有蓬泽相隔,当时两城不属一国。春秋仪邑,年代不甚清楚,这对确定开封城市的建城历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按照北宋城市为最高参照系,城市兴衰度数值定为 10;仪邑作为一般性城邑,数值取 1。 战国大梁城。公元前 365 年,魏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这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期。定都大梁期间,开挖了以鸿沟为骨干的大型引黄水利工程,贯通了豫东平原的主要河流济、濮、睢、颍、泗等水,构成以大梁城为中心的水道交通网。首都地位和改造后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大梁城很快就同赵国邯郸、秦国咸阳、齐国临淄等城市一样,成了非常富有的天下名都。公元前 225 年,秦
5、将3王贲引鸿沟水灌大梁,大水围城三个月,最终城破魏亡。大梁城共历时141 年,数值取 8。 秦汉至东魏浚仪县城。秦灭魏后,在大梁废墟上设浚仪县,属三川郡。建安七年(202) ,曹操曾到浚仪修治睢阳渠。北魏时,曾把大梁作为水运交通线上八大仓库之一,并设有货栈。这对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期间,浚仪长期只是一个县治城市,数值取 1。 东魏至北周浚仪州城。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在浚仪置梁州,下辖陈留、开封、浚仪、阳夏等县。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 ,改梁州为汴州。东魏至北周,浚仪为州郡治所,行政级别上升,城市建设亦有所发展。 “由秦汉以来一个普通的县城,上升为州城,应该说这在开封历史的
6、发展上是一个开始转折的时期。 ”数值取 2。 隋代汴州城。隋大业元年(605)三月,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 。与之后开凿的永济渠、江南河,构成了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通余杭的大运河。中原地区的汴州位于通济渠岸边,又靠近京畿,发展尤为迅速,成为北方地区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数值取 3。 唐代汴州城。唐代,汴州地位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唐后期汴州在军事和漕运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建中二年(781) ,汴州刺史李勉重筑并扩大了汴州城,周围达 20 里 155 步,规模相当宏大。贞元十四年(798)董晋修筑了汴州城的汴河东、西水门,使州城更加安全,交通也有保障。唐汴州城仍为州治所在地
7、,后又成为宣武军的驻地,城池得到了整修,为其再次成为国都、步入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第二个辉煌时期奠定了坚实4的基础。数值取 7。 五代东京城。五代,开封政治地位上升为国都,后梁称东都,后晋、后汉称东京,数值取 8。后周时期,周太祖和周世宗对东京城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兴建的开封新城,又称外城或罗城。周围达 48 里。修城的同时,还拓宽街道,允许沿街两旁人户种树、掘井、修盖凉棚,不仅美化了环境,方便了市民,而且对旧的坊市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五代以前中国城市坊市分离向宋代坊市合一、面街而肆的敞开型城市的过渡。北周东京城的修造,奠定了北宋东京城的城市结构,数值可取 9。 北宋东京城。公元 960 年,赵
8、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后周,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定都东京。北宋王朝在后周规划的基础上对东京城再加改造和完善,使城市规模空前宏大,形成宫城、里城、外城三重城相套的格局。凭借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的庞大水利网络,使开封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一个巨大中心。全国的物资、资金、人才、信息等都汇聚东京城。首都优势及其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使得北宋东京很快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之地。经济异常繁荣,人口高达百余万,是当时驰名中外的国际都会。北宋东京城是开封城市史和都城史上发展的最高峰,数值取 10。 金代汴京城。 “靖康之变”后,金朝皇帝完颜亮为了把开封作为进攻南宋的跳板,曾经过一番营建。贞元元年(115
9、3) ,金又改汴京为“南京”。作为其陪都,同时修复北宋故宫。贞元三年(1155) ,因“南京大内火”,致使刚完工的宫殿被大火毁尽。为了迁都开封,完颜亮又费时两年多重修。于 1161 年迁都开封,但三个月后发生兵变,完颜亮被部下杀害,5金朝又将都城迂回燕京(今北京市) 。金末,为了躲避蒙古军队的进攻,宣宗贞?二年(1214)再次迁都开封,直至 1233 年被蒙古军占领,前后在此只经营了 20 年。金代汴京,政治地位重要,城市建设也有所建树,数值取 9。 元代汴梁城。蒙古军占领开封后,在此设南京路,后改汴梁路,开封成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元代汴梁城的建设,保持了金代南京城的格局,只在至元二十
10、二年(1285)和延?六年(1319)进行过两次整修。至正十七年(1357) ,元将泰不花为防止红巾军攻城,“以汴城西面城门,止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 。这一格局,为明清时期修筑开封城墙时所继承。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汴梁也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商业城市。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有对开封的描述:“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使用纸币,大半经营商业,系大汗的百姓。他们出产生丝,织成大量的金银线布,并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大汗取得大宗的收入,而以对商人的珍贵商品所课的税为主要泉源。 ”元人王恽也曾指出:“汴梁为六代都会,四方辏集,城池盘礴,衢陌交通,人物繁伙,精英之萃集,昼夜开阖”根据元末的记载,开封城的人口仍有
11、 20 万,虽远不如宋金时的都城人口之多,但在当时地方城市中仍是屈指可数的一个。元朝定都北京,代替了开封的地位,从此开封成为一个地方性的行政中心。期间,虽然开封政治地位下降,但仍不失为中原重镇,数值取7。 明清开封城。明初十年曾以开封为陪都,称为北京。后降为河南行省,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驻此,只作河南省会。开封是“势若两京”藩封地,洪武十一年(1378) ,朱元璋改封朱?为周王,并于十四年就藩河南6开封府城。周王共传 10 世、11 任,加上周王嫡传子孙所封的郡王,共计72 个,号称“七十二王府” 。这些王府的府第,都以周王府为中心,遍布开封全城,堪称当时全国之最,故时有“天下藩封数汴中”之说。以
12、周王及其子孙所组成的王公贵戚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了开封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如梦录记载:“满城街市,不可计数,势若两京。 ”傅衣凌将明清时代的城市经济分为两种类型:开封型城市和苏杭型城市。开封型城市是典型的亚洲消费城市,又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工商业是为这个城市的地主服务的。韩大成也将明代城市分为政治型城市和经济型城市,将开封与北京、南京两个政治型城市并列。可见,开封是典型的政治性大城市,以纯消费为主。明代开封是重要的城市,城市经济繁荣,大体说来情况稍好于金元两代,数值取 8。 清代开封,仍是河南省政治经济中心,但总的经济情况比明代退步了。开封城市经历了崇祯十五年(1642)河水灌城和道光二
13、十一年(1841)河水围城两次的劫难,经济发展迟缓,很难恢复到明代的繁华程度,数值取 7。 民国至 1954 年河南省会。1905 年到 1912 年京汉、陇海铁路相继通车之后,开封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外国商品倾销的市场之一。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南关辟为商埠。以火车站为中心,逐渐发展起居民住宅区,老城之外形成了新城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封继续做了 5 年河南省省会,还不失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值取 6。 1954 年至今的省辖市。1954 年省会西迁,开封由省会城市降为地方中心城市,政治地位下降,经济持续滑坡。从纵向上看,尽管经过解放7后几十年的发展,开封已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
14、、纺织、农机等为主的工业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全省同时期的其他城市相比,发展迟缓,经济总量落后。这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衰落时期,数值取 2-4 之间。该阶段又可具体细化为三个阶段: 第一,1954-1984 年。1954 年 10 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变为省辖市,政治影响力下降,经济在不断的衰退。1984 年之前大致处于全省中游水平,数值可取 4。 第二,1984-2005 年。1984 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郑州依靠省会体制优势,划走了开封下辖的新密、登封、新郑、中牟、巩义等 5 个经济强县,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原本落后于开封的几乎所有周边相邻城市,经济总量先后超过
15、开封。1992 年,开封经济增长速度全省倒数第一,数值取为 2。 第三,2005 年至今。随着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的“郑汴一体化”战略决策,以及近期提出的“郑汴核心都市区”规划,开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城市面貌有所改观,数值取在 2-3之间。 2.开封城市生命周期的划分及特征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根据图 1,开封城市的发展轨迹并非如李长傅“三段论”那样以北宋为最高点,前期为直线的上升发展,后期为直线的下降衰落,而是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开封城市的发展周期,可重新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历程。 周期一,春秋至东魏天平元年(534) ,历时 899
16、 年以上。这是开封8城市经历了从产生、兴盛、衰落与缓慢复苏等阶段的一个完整发展过程。产生期的春秋仪邑,年代不清楚;兴盛期的战国大梁城,计有 14.1 年;衰落期的秦汉至东魏浚仪城,计有 758 年。 周期二,534 年至 2005 年,共计 1471 年。534 年是开封城市上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从 534 年起至北宋,开封城市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时期,计有 373 年;五代、北宋达到了兴盛期,计有 220 年。其中,北宋为极盛期,计有 168 年;北宋之后,开封又进入衰落时期,这一过程十分缓慢,直到 2005 年,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才算基本结束,长达 878 年。878
17、 年的衰落期中,又是上升和衰落交错进行,是城市相对衰落与绝对衰落并存时期。金至 1954 年是相对衰落期,1954年至 2005 年是绝对衰落期。金代 20 年国都和明初 10 年陪都以及此后的“势若两京”地位,是相对衰落期中的短暂兴盛期。 周期三,2005 年至今。2005 年,这是开封城市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开始。2005 年起,随着郑汴一体化和郑汴核心都市区等战略的实施。开封城市迎来新的机遇,今日开封已经踏上新的发展之路。不过,这是否真正能构成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还有待时间检验。 综观开封整个城市发展历史,可谓盛衰至极,反复无常。七朝都会时的开封,是城市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其他发展阶段,要
18、么处于蛰伏上升期,要么处于衰落下降期。总体上,开封的衰落周期要比兴盛周期长很多,这是由其政治地位、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二、政治地位变迁对开封兴衰的作用 美国记者认为开封由盛转衰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宋朝起,重农轻商,9缺乏健全的经济政策,抑制了技术创新。二是闭关锁国,唯我独尊,不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他是以当今世界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眼光,对中国城市历史的理解,充满着生活在发达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的价值判断和居高临下。但用以作为前车之鉴参照物的是七朝古都开封,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是有巨大触动的。笔者认为在讨论某个城市的兴衰原因时,必须深刻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细述城市重要的发展机
19、遇和遭遇的劫难事件,采用“碎化”的解读方式予以剖析,再综合集成影响这个城市的兴衰原因,包括主要原因和不可忽视的其他因素。 城市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经济、政治因素,也有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据表 1,开封城市兴盛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政治地位的提升,国都时期最为明显;城市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都城迁走、战争、黄河水患、瘟疫等。今人将之归纳为五点:政治中心地位的下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黄河与兵火的破坏、城市经济基础的局限性和城市影响范围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政治中心地位的升降,是决定开封城市兴衰的最主要因素。开封城市的发展周期,符合农业时代“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的规律。 为便于分
20、析影响开封城市兴衰的原因,笔者将开封城市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机遇和遭遇的劫难事件,整理成表 1: 1.开封城市兴衰的主因:政治地位的变迁 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兴盛期,为七朝都会时期,这是由其政治地位所决定的。 第一个发展周期,魏迁都大梁以及鸿沟水利工程的开凿,是开封城10市兴盛的决定因素。开封由春秋卫国的一个小城仪邑,一下跃身为国都,这与魏惠王的迁都密切相关。定都大梁后,为了巩固政权,开挖了鸿沟引黄灌溉水利工程,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和产量的提高。使得城市发展迎来第一个兴盛。秦末灭魏战争中,王贲引鸿沟水灌大梁,这是开封城市遭遇的第一次大劫。秦灭大梁后,在此设浚仪县。至 534
21、年之前,浚仪一直作为普通的县治城市,县级城市的行政级别,决定了开封城市难有太多发展。 第二个发展周期,534 年在开封设梁州,由普通的县治城市上升为州一级的治所,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隋唐大运河的疏通,加速了城市上升步伐。五代、北宋,确立汴州为国都,又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城市发展也就迎来了第二个兴盛期。 北宋之后,都城迁走,政治地位下降,城市开始出现衰落。但元至1954 年省会西迁,开封始终是河南省的首位城市,这得益于其一直是河南省行政级别最高的省会级城市。尽管自金元以来黄河对开封城市影响深刻,特别是 1642 年河水灌城、1841 年河水围城事件对开封城市破损严重,但都没有改变开封是河南首府和省内第一大城市的地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省会地位决定了最高行政官员可以凭借其手中的权力调配本省本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应付黄河灾害,对城市进行灾后重建。因此,在元至 1954 年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与辉煌的北宋相比,开封肯定是衰落了,但因其省会的重要地位,仍为河南首府,一直处于省内城市发展的领先地位,只是相对衰落,并非绝对衰落。 2.开封城市兴衰的催化剂:战争、黄河水患和交通条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