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15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摘要:连结生计方式?可行能力,是减贫研究的新视角。生计资源、可行能力?生计结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公共产品供给?资源禀赋、可行能力、减贫效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四川甘孜两个牧区村庄的实证调查表明,在游牧生活中,牧区村庄生计资源短缺,牧民可行能力较低,生计结果呈现出贫困状态。在制度设计及实施中,以定居工程为枢纽的公共产品供给,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其全面的可行能力,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牧区资源禀赋,生活类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了牧民生活可行能力,生产类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了牧民生产可行能力。建构以生计为起点和落脚点,以能力促进为核心的连片特困地区减

2、贫路径,能够实现既见人又见其能。既见收入又见其来源。 关键词:生计方式;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3-0114-06 学术界有关贫困及减贫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内容繁复、视角众多,研究对象有区域、村庄、农户等。但诸多研究呈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即见人(贫困人口)不见其能(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见收入(经济贫困)不见其来源(生计方式) ,更是鲜见以连片特困地区的村庄生计为对象。以可行能力为视角的研究。本文拟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两个牧区村2庄为个案,探讨连片特困地区的村庄如何改善生计方式,提高可行能力,从而改变贫

3、困状况。文中所用资料,除注明外,皆来自笔者于 2012 年 7月在甘孜县洛戈一村和炉霍县拉恰玛村的实证调查。 一、理论基础:连结生计方式?可行能力 (一)可持续生计理论、可行能力理论是本文的基础理论。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Chambers) 、戈登?康韦(Gordon Conway)对生计的定义被广泛接纳,它关注资产?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创造生存所需的角度出发,认为生计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建立在能力、资产和行动的基础上。能力包括个体处理打击和冲击的能力,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能力。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和无形资产(要求权、可获得权) ,其中储备物包括食物、存款、黄金、珠宝、收

4、藏等有价值物品,资源包括土地、牲畜、水、动植物和生产工具等,要求权是指能够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支持的要求和呼吁,可获得权指实践中使用资源、储备物的机会以及获取信息、就业、物质等的机会。生计是一整套系统,包括能力、资源、行动,即人们通过行动,运用能力,使用资源,得以生存。生计方式指的是人类群体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整套谋生手段。“每个民族在其生存的过程中都有一种主要的用以维持其生活的方式,以实现其基本的生存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 ” 可持续生计是生计概念的演进。伊恩?斯库恩斯(Ian Scoones)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认为,可持续生计就是要维持和提高资产

5、的生产能力,保障财产、资源以及收入的稳定来源,并且储备足够消耗和应对损失的食物和现金,以满足基本生存的3需求。可持续生计由当代人扩展到下代人。哈特利?迪安从社会政策选择的角度,提出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当代人?下代人的生计,合理分配代际之间的需求和期望。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围绕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研究工具,旨在分析社会?物质环境之间的多维复杂关系。在多种可持续生计框架中,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被广泛应用,它建立在阿玛蒂亚?森、罗伯特?钱伯斯和戈登?康韦等对贫困性质理解的基础上,并且把他们的研究规范化。DFID 可持续分析框架以脆弱性为基本背景,脆弱性是一种承受灾害和损失的潜能,涉

6、及到承受、应对、抵抗灾难以及从这些影响中得以恢复的能力。DFID 可持续分析框架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农户为实现可持续的生计策略,会在脆弱性环境以及外部支持或阻碍的作用下,主动配置所拥有的五种生计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使得各种资本都不短缺。其中,自然资本是指自然资源存量,泛指生计的资源流及其相关服务;物质资本包括用以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金融资本是指人们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生计目标所需要的积累和流动:人力资本代表着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社会资本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 就生计、可持续生计及其框架,可以认为,贫困

7、是这样一种生计状况:生计建立在脆弱性的背景下,生计资本组合难以维持基本生产生活,得不到或很少得到政策等的支持,生计难以持续。反之,减贫既要改善脆弱的环境,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政策,使贫困人口所选择的生计策略具有可持续性,形成良好的生计输出。换言之,减贫要从贫困人口4的生计开始,最终又落脚到生计方式的改善。 阿玛蒂亚?森认为生计中的能力是指人能够把生存和做事的潜质发挥出来的能力,他所讨论的生计中的能力也就是可行能力。 “一个人的可行能力 (capability)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可行能力因此是一种自由。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 ”“功能性活动

8、(functionings)的概念,反映了一个人认为值得去做或达到的多种多样的事情或状态。有价值的功能性活动的种类很多,从很初级的要求,如有足够的营养和不受可以避免的疾病之害,到非常复杂的活动或者个人的状态,如参?社区生活和拥有自尊。 ”“一个人的实际成就可以由一个功能性活动向量来表示。一个人的可行能力集由这个人可以选择的那些可相互替代的功能性活动向量组成。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概念,扩大了生计的内涵,不仅关注食物或收入等物质的获得,还重视人的能力发展。同时,可行能力概念也扩展了贫困的内涵,从收入贫困扩展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这使得减贫既要增加收入,更要增强可行能力。 (二)连结生计方式

9、?可行能力,形成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一是生计资源、可行能力?生计结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二是公共产品供给?资源禀赋、可行能力、减贫效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其一,生计资源、可行能力?生计结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生计资源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直接生计资本及其积累,它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二是直接生计支持系统,它主要是基础设施,包括村庄道路、饮用水、电力供应、通讯等;5三是间接生计支持系统,它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本。可行能力分为生活可行能力、生产可行能力、发展可行能力。生计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可行能力,可行能力又直接影响其生计结果。生

10、计资源贫乏,可行能力低,生计结果就会呈现贫困的特征;生计资源丰富,可行能力高,生计结果就会呈现丰裕的特征。反过来,生计结果是贫困的或丰裕的,对人们的可行能力以及资源禀赋状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界普遍认为,生计建立在资源、能力和行动的基础上,即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具备一定能力的人们会采取能力可及、资源可承载的行动。从这一基本共识出发,可以将可行能力?生计方式看作一枚硬币的两面:人们获取生产的、生活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的方式形成“生计方式”的概念,人们获取生产的、生活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的能力形成“可行能力”概念。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有什么样的可行能力一般就会建构什么样的生计方式,有什么样的生计

11、方式又说明该群体已具备了什么样的可行能力。如果从可行能力?生计方式的因果关系来考察,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能力是内在的,能力的大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采用何种方式获取生产的、生活的资源;生计方式是外显的,在一定的能力下,人们会采取?能力相匹配的行为。总之,可行能力的提高?生计方式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可行能力提高的同时,生计方式也得以改善;生计方式改善的同时,可行能力也得以提高。可行能力?生计方式相互作用,是消除贫困的必要路径。 其二,公共产品供给?资源禀赋、可行能力、减贫效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生计资源贫乏,可行能力较低,却想生计结果呈现出丰裕的6特征,就需要结构及制度的转换。结构及制度转换的

12、重点之一是大量供给公共产品,以改善生计资源状况,提高可行能力,并由此在生计结果中呈现出减贫效应,如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抵御灾害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高等等。反过来,减贫效应的呈现,会改善资源禀赋状况及可行能力,由此影响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直接影响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源以及可行能力,这已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公共产品供给的效应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让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发展的基本要义。发展是扩展人们真实自由的一种过程。发展要求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以及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

13、不宽容和过度的干预等。同时,自由还是发展的主要手段,五种工具性自由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建构性意义和工具性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构性意义在于公共产品供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具价值?阿玛蒂亚?森所强调的五种工具性自由有不谋而合的内在联系。阿玛蒂亚?森的五种工具性自由的建构,意味着向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供给公共产品,通过公共政策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可在多方面直接改善落后地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增强人们的可行能力,实现实质自由。 二、原有生计方式:显现可行能力

14、不足 学界对生计方式的分类有多种。弗兰克,艾利思按所从事的生产经7营行为将发展中国家小农的生计方式分为追求利润型、风险规避型、劳苦规避型、部分参?市场型和分成制五类。有学者依据所拥有的生计资本,把生计方式分为资源导向型、资本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有学者按所从事的产业,把农户生计方式分为四类:纯农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洛戈一村和拉恰玛村的牧民只从事牧业生产,没有农业生产和其他非农业生产,属于纯牧业型。 两个村庄的基本情况如下:(1)人口:洛戈一村有 73 户 408 人,全部是藏族,其中 48 户 268 人安置到定居点,有 25 户迁至县城。拉恰玛村有 65 户 248 人,全部是

15、藏族,其中男性 125 人、女性 123 人,劳动力 95 人。 (2)自然环境:洛戈一村位于洛戈梁子山上,海拔 4100 米,属于高山草甸区域;定居点离乡政府 5 公里,离县城 38 公里,临近国道317 线,交通方便。拉恰玛村地处宗塔草原,属于高山草甸区域,气候干燥;离县城 65 公里,交通不便。 (3)草场资源:洛戈一村的草场有17000 亩,退牧还草 8886 亩,剩余的 8114 亩草场分为冬季、夏季牧场,不能满足放牧需要,有的牧户租草场养殖,纠纷较多。拉恰玛村的草场约 4 万亩,退耕还林 2 万亩,实际可用草场约 2 万亩,不能满足放牧需要,有 12 户租草场放牧,多的租 10 多

16、亩,少的租 2-3 亩,平均租草场5 亩。 (4)从业状况:洛戈一村村民以放牧为主,采挖虫草等药材为辅,无人外出打工。拉恰玛村村民全年放牧,无人外出打工,无虫草等药材可采挖。 (5)牧业产出情况:洛戈一村,2010 年全村共有牲畜 4155 头(匹、只) ,其中牛 4000 头、马 150 匹。2010 年大雪灾,牲畜大量冻死饿死。201 1 年只有牲畜 356 头(匹、只) ,其中牛 320 头、其他牲畜 368只。2012 年,共有牲畜 1933 头(匹、只) ,其中牛 1720 头、马 120 匹、羊 93 只。2011 年,洛戈一村人均纯收入 1760 元。拉恰玛村,2011 年底全村

17、养牦牛 1003 头、马 83 匹,养牛最多的 1 户有牛 60 多头,最少的有10 头左右,有 18 户无牲畜,户均有牛 10 多头。2011 年,拉恰玛村人均纯收入 1500-1600 元。 (6)日常生活:两个村的牧民基本依赖牲畜的产出为生,大多数牛奶供自家饮用,只能卖出极少量奶渣和酥油。 我们的实证调查,证实了村庄资源禀赋、可行能力?生计结果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两个牧区村庄,由于资源禀赋较差、基础设施匮乏、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致使牧民生产、生活、发展可行能力较低,生计结果自然呈现为贫困状态。 (一)洛戈一村和拉恰玛村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直接生计资本短缺。村民生产、生活可行能力较低,生活贫困。

18、在自然资本方面,牧场不足养殖所需,且自然灾害的影响大。2010 年发生雪灾,牲畜骤减。洛戈一村所在的下雄乡党委书记告诉笔者:最害怕的是夏天干旱、冬天雪灾,一旦发生这种状况,牧民就没有任何收获了。在人力资本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牧民主要靠牧业生产获取生存资料,无外出打工收入。在金融资本方面,牧民现金获取能力较低,自给自足地生产生活,?市场连结较少,在市场中获取生存、发展资料的能力较差。由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短缺,使其生产、生活的可行能力较低,贫困在所难免。 (二)洛戈一村和拉恰玛村的基础设施匮乏,直接生计支持系统不全,直接影响其生产、生活可行能力。牧民难以通过牧业生产在市场上换取更

19、多的生产生活资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牧区出行艰9难。如拉恰玛村的路都是泥巴路,且有 41 户不通路。牧区电力、通讯供应短缺,如拉恰玛村 41 户没有电力供应,170 人用电困难,其中扎吾玛小组 14 户 56 人处于不通电、无手机信号、无电视信号的生存状态。牧区饮用水质不达标,主要水源来自草原水洼,牧民患病比例较高,其中拉恰玛村有 56 户 189 人饮水困难,饮水不洁引发大骨节病、胃炎、食道癌,洛戈一村牧民患上包虫病的比例较高。 (三)洛戈一村和拉恰玛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足,间接生计支持系统不全,极大地制约了牧民生产、发展能力的提高。定居之前,因交通不便。学前儿童无法上幼儿园,青少年

20、难以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例如拉恰玛村所在的宗塔乡中心校的师资较差,一半是民办教师。定居之前,牧区医疗条件差,牧民就医困难。如拉恰玛村没有村医疗站,牧民离乡卫生院平均距离 10 公里,其中扎吾玛小组距离乡卫生院 20 公里。 三、全方位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可行能力 近年来,为改善牧民生产生活状况,政府供给了大量的公共产品,以此改善牧区村庄自然禀赋,提高牧民可行能力。 (一)以定居工程为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牧区资源禀赋,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可行能力。洛戈一村定居点是甘孜县 28 个定居点之一,它以 70%的入住率被视为定居点建设的示范工程。该定居点选址于洛戈一村冬季草场,方便牧

21、民冬季放牧。该定居点选址充分结合了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比较便利。定居点靠近安全水源,引水方便。洛戈一村定居点于 2010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1 年 8 月竣工。该定居点可集中牧民1048 户,截至 2012 年 4 月,牧民实际入住 34 户,其他的正陆续迁入。 洛戈一村定居点新建定居房 48 套,为 98 平方米 L 型结构的房屋。房屋全部采用砖木结构,加盖机制红瓦,外观采用传统的藏式风格,内部结构布局合理,增加了水冲式厕所等现代卫浴设施。保留牧民以前的棚屋,实现人畜分离,冬天牲畜进驻棚屋,大大提高了牲畜存活率。定居点修建通村柏油公路 2.5 公里,硬化定居点内 1.5 公里联户路。定

22、居点从对面山上引来饮用水,户户通上自来水。定居点改建 10 千伏电网,实现户户通电。定居点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垃圾收集点和排污系统,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定居点修建 473.6 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采用砖混结构,内设“六室一场一点一栏” ,包括村“两委”办公室、党员远程教育室、卫生医疗室、科技服务室、警务室、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场、商贸网点和村务公开栏。定居前,牧民随季节迁徙,夏季到夏季牧场放牧,冬季则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冬季牧场放牧。转场放牧使得牧民举家搬迁、居无定所,每一次迁徙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放牧时的主要粮食就是事先准备的糌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草场小坑里的泥水或冬季的冰雪,常年饮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很多牧民患上了包虫病。定居后,饮用水的水质有了保障,患上包虫病的概率降低。村卫生室配备一名专职医生,方便了牧民看病。定居前的游牧生活使很多小孩难以完成义务教育甚至不上学。定居后中小学生集中到乡中心小学就读,可走读也可住校,辍学率大为降低。定居后,老人有了安全居所,得以安享晚年,免遭迁徙之苦。定居后,牧民有了参?村落治理的需求?可能。 (二)大量的生产生活补助直接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增强了牧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