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17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摘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乡村建设运动及乡村教育思想都是基于他对中国问题及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认识与判断。他的“知识分子”与”乡村领袖“结合、终身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理念与实际相结合,为当前我国新农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梁漱溟 乡村教育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G420 The Summary:In twentieth Century twenty or thirty , Liang Shumings rural education still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rura

2、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ducation are based on his understand and judgement of Chinese problems and Chinese culture. His “intellectuals“ combined with “country leader“ 、 lifelong education idea and idea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practice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the current new rural education in

3、 China. The Keyword: Liang Shuming Rural education New countryside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h,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领导了一场影响国内外的乡村建设运动,此运动自 1931 年至 1937 年长达七年之久。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长期压制,农村经济、教育得不到发展,极2尽崩溃。梁漱溟认识到中国问题实质不是经济与政治问题,而是文化和教育。而搬用外国的教育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农村社会需要。梁漱溟说过:“一点一滴的建设,无非是一点一滴的教育,教育即乡村建设” 。于是踏上了一条乡村建设之路。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乡建运动以失败告终令人惋惜,

4、运动失败,但其思想值得我们回味。 一、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 梁漱溟原名梁焕鼎,一生不断思索探求中国和人生两个问题。从其父梁济对儒学研究颇深,从小受父亲影响甚多,青年时代开始研究儒学,从国外留学回来深知中国问题存在之根本。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及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惨败不堪。近百年来无休止的缠绕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灵和肉体。人们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和经济掠夺,积极寻找并走上了保国保种,抵御外侮,拯救民族危机的道路。早期的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现代军事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但是甲午海战的败局证明这条

5、道路救不了中国。后期洋务派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兴办现代教育,学习日本,但“中体西用”的道路也不能就清朝。此外孙中山辛亥革命失败,一股民族自救力量愈演愈烈,一浪高过一浪,各种社会思潮围绕救亡图存现实严酷问题展开了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等思考与探索,试图找到病态中国的病根和自救阀门。军事失败了,政治失败了,经济更是被搜罗一空,农村也纷纷破产,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彻底解体,只有奄奄一息的民族文化在垂死的挣扎。能否让民族文化在“全盘西化”3中重生,拯救民族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深切关注和亟需回答的历史课题。 1917 年-1924 年,梁漱溟生活在新文化运动发源地北京大学。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向中国封

6、建制度发起冲击,而是潜心于印度佛教学的研究,随即转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思考,其在 29 岁时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观潮者,各位思想领袖对其也产生深刻影响。然而梁漱溟也没有将拳头挥向“孔家店” ,更没有像“国粹派”那样死守传统。而是继续冷静睿智的思考民族忧患问题,寻找能够拯救国运民生的文化建设之路。 再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反复思考探索之后。梁漱溟于 1922 年在山西省讲演东西人教育之不同 ,开始就文化价值比较,选择的研究及文化生成机制即教育的关切。 ”1924 年为实践自己的新认识、新设想、赴山东城办第六中学高中部。指出:“教育应当是着眼于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

7、走人生大路,与身体的活泼,心里的活泼两点,实为根本重要;至于知识的讲习,原自重要,然固后与此” 。 梁漱溟主张“农业救国” ,教育为本,并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二)决策与思路:首先解决农村问题 在这样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梁漱溟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救世仍然是他的责任,于是梁漱溟走上了探索民族自救之路。虽然这个社会已是满目疮痍。在种种社会思潮以失败告终后,梁漱溟总结社会经验探索解决方案,逐步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并初步形成了乡村教育思想。从五四运动中各方改革者开始把目光由城市转向农村,梁漱溟也清楚地意识4到这些分散的努力,是不能救国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梁漱溟大部分注意力是集中在教育改革这一

8、问题的议论上,到了 1922 年他已经更深入地探索这个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在此期间受西方的影响,将传统道德观念腐蚀,又因为当时教育界名流的错误引导,使这一现象进一步恶化,种种惨状更加激发了梁漱溟改革的决心。梁漱溟希望在保持现有社会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儒家伦理为核心的社会改良振兴中国农村,刷新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此乃梁漱溟文化建设的理想尝试。 1921 年一部名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奠定了梁漱溟对东西方文化观的基础。此后梁漱溟对自己的东西方文化观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即开始了乡村问题的的具体思考与探索,并于 1923 年曹州中学演讲时阐述了自己的思想。1924 年辞教北

9、大,亲赴曹州中学高中部,开始了理论复逐实践的人生探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快曹州办学失败了,办学失败,思想犹在。对于梁漱溟来说这并不是坏事,至少他更加深入透彻的明白了中国的迫切需要。这可以说是梁漱溟对乡村教育思想的初探。 (二)具体实践理论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乡村建设,及如何进行乡村建设。 第一,梁漱溟认为中华民族之不振,在中国无法适应世界新环境而造成“文化失调” ,而政治、经济问题也都是文化问题。中国文化之根本在于乡村,所以要拯救中国文化只有从乡村入手。梁漱溟认为中国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乡村社会。乡村的破坏在于内力与外力的5破坏作用。外力指外交、军事等,内

10、力就是因外力破坏而引起的几十年的自救运动,包括最西洋文化的模仿。梁漱溟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其主要包括“伦理本位”和“职业分途” 。伦理本位就是以伦理关系为重彼此相互为重,中国的家庭伦理推及到社会便形成迥异于西方社会的规范。 “职业分途”则是否认职业具有“阶级对立” 。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崩溃是中国文化之失调的结果。所以要取西方文化之长补己短,构造社会新的组织形式,复兴农业,农业复兴工业,进而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继而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乡村建设。 为了进行乡村建设,他设计了一种“乡农学校”的社会组织形式,学习了西方了的“科学精神”和“团体精神” 。具体组织形式上,乡农学校即是村建村学,将学

11、校与政权机构合体。而学校的组织又由四部分人组成:学众、学长、学董、教员,四部分带表四个独立不同的作用,学众即立法作用;学董即行政作用;学长即监督教训作用;教员即推动设计作用。此意在于打消农民对政府和农民那种传统的疑虑和敌视,而不再是以往的由上而下的官方命令。 梁漱溟是个注重实际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在广州筹办乡治学院未成之后,他便北上考察了江苏昆山安亭乡徐公桥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乡村改造实验基地。随后参观河北定县翟城村的自治事业和山西五台县实验。此次一行梁漱溟对当时农村大致有一个了解,心中也有自己的明细。1929 年应邀参与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待河南村治学院筹办就绪后,梁漱溟与王怡柯同被聘为该院教务长,

12、主持具体工作。梁漱溟起草并完成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 、 河南村治学院组织大纲及学则课程等。6不难看出梁漱溟正将理论一步步复逐实践,并在此加入了自己的思考。1930 年由于内部矛盾河南村治学院失去了政治依靠,也在不久后宣布结束。 1931 年 1 月,梁漱溟与梁仲华至济南,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山东省政府任梁仲华为研究院院长,梁漱溟为主任。经由众人讨论后由梁漱溟起草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这是他的思想已经成熟,也正将理论真正付诸于实践,也就是在邹平的这一段实践。这一段实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组织动员阶段和具体开展阶段。第一阶段只要是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招收学生,培训从事乡村建设人才

1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成立民众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建立农场,推广科技改良等。第二阶段以教育机关兼行政机关,正式划邹平为乡村建设实验县,继而又划菏泽、济宁为乡村建设实验区。后面的实验区也正是基于北上考察后的改进,使其范围影响广阔,以点带面。 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部:主要任务研究乡村建设理论,具体制定山东省各地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这可谓是思想行动的总指挥部,由梁漱溟一直担任主任。此外还设立了乡村建设服务人员训练部。成立乡农学校,乡农学校分两类:一是乡农学校普通部;一是乡农学校高级部。设立邹平县政建设实验区;改革实验县政府行政;设立研究院农场;开展户籍调查;设立邹平金融流通处等等。在当时看来分工明确职责

14、明确。成效:如脱离斯美棉良种,农业合作社等,成效显著,为当时乡村建设实验奠定基础,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农学校的成立也使当时的乡风乡俗有所改进。总之不管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7总之,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是文化失调,要改造中国就必须针对“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拯救、建设新文化,进而拯救整个中国。 四、梁漱溟教育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以史为鉴,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新农村的教育影响。 首先,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是符合中国具体发展的国情的。从宏观环境上看,中国已不是单个个体,顺应时代潮流是发展的需要;从微观环境看,旧经济政治体制开始瓦解,这就

15、急需找到一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救民族危机的慧眼。梁漱溟的这一思想也正是他智慧的结晶。然而在 21 世纪的今天,农村建设、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有借鉴作用的,这就要求 21 世纪的中国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其次,继承与发展。梁漱溟通过对比与思考西方文明,及时发展东西差异,将其有选择性的收纳。他并不像早期的“保守派” 、 “洋务派” 。而且理论付诸实践,将东西方教育结合,演绎的活灵活现。 第三,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强调乡村教育,中国乡村占据绝大多数,乡村建设成为重点。他认为西方的自由竞争、阶级对立的社会、是工业发展、城市发展而农村破产的社会。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大城市,都是乡村。对于不同的国情决定

16、了他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他的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智慧之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符合十八大确立的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未来的新农村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第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指出“知识分子”与“乡村领袖”结8合,许多有志的知识青年到乡村去,把先进的知识技术带给闭塞的农村,推广农业教育,同时在开发带动农村教育上有积极作用。农村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而让农村得到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村官下乡,提高农村农民整体素质,这无疑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17、促进城乡繁荣的伟大之举。此举更有效地将“村官”当做桥梁,向农民宣讲十八大精神,从而扩大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力” 。 第五,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打破正常伦理顺序。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教三大内容和任务。 ”21 世纪未来的教育方向,不能仅仅用教育来看教育。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十八大”证明了这一方法论的正确性。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军,展观世界发展大潮,更是给予我们新的时代使命,我们能否肩负起这一重任更是国运发展之大劫。这就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目光聚焦长远;注重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勤奋思考学习先进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