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18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摘要:文章回顾了辽宁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历程,分探索时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介绍了辽宁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方面的变迁与发展,并结合辽宁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三种模式自建、半外包、外包就未来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11-03 收稿日期:2013-11-23 作者简介:刘家强 (1965-) ,辽宁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报刊部主任。 1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回顾 1.1 探索时期 1.1.1

2、 形式内容方面的探索 20 世纪 90 年代,当时电脑、扫描仪还是比较贵重的办公设备。辽宁省图书馆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较早在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文献数字化工作的探索。最初,辽宁省图书馆集中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职工,组建临时性的数字化小组,简单培训之后,即以东北图录及馆藏善本为切入点,探索文献数字化,同时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从文献数字2化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当时主要进行数据模型,以及所需要数字化文献选择方面的尝试。辽宁省图书馆当时设计的数据模型为:书目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多媒体型数据库、以网络链接方式建设的专题数字信息集。 切入点的选择:东北图录数据库。20 世纪 90 年代初,读者开始关注

3、图片文献,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旧日文书刊极具特色,文献中含有为数众多、质量高、内容丰富的东北图片,而且辽宁省图书馆以收藏东北地方文献见长,将这部分文献集中数字化,不但可以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而且有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因此决定建立东北图录数据库。 馆藏善本数字化,是馆藏善本文献保护与再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善本不但具有文献价值,它的文物价值更为突出。读者想利用善本,但常因其文物价值受到诸多限制。辽宁省图书馆所藏善本质与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都占有相当地位,从长远目标考虑,将其全部数字化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前尝试,于是将部分馆藏古籍善本数字化。 制定图片存储标准:图片文献与文字文献的区别,非常简单图文而

4、已,但是两者数字化标准差异则很大。文字数字化之后,只要保证文字清晰,方便利用者阅读参考再输出即可。图片的再利用要保证输出后的清晰度,这就有分辨率、存储格式的要求。尝试期受硬件设备制约以及图片再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根据文献载体的不同,我们将图片的分辨率定为 300dpi 及 600dpi 不等,根据用途不同,将存储格式分为jpg 和 tiff 两种。善本文献虽然属于文字文献范畴,但是考虑到它的文物价值,扫描时按图片标准处理,最大限度保持善本原貌。 3制定图片著录标准:文献著录有章可循,图片著录则不然,为了使图片著录也同样有章可循,当时我们套用马克格式,参照图片文献特点制定了辽宁省图书馆图片数据

5、库著录规则 ,就图片名称、文献责任者、图片尺寸、图片出处等相关信息的著录问题进行了规范,在著录规则中设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字段 920 字段, (包含图片的挂接、图片来源等项),这个字段的设立在数据库中实现了图片与标引数据顺利挂接。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起步比较早,21 世纪初已经建成了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比如:书目数据库 6 个,包括中文图书数据库 37 万条;连续出版物总库 1.5 万条;视听文献数据库 1.3 万条;缩微文献数据库0.07 万条;古籍数据库 3 万条;辽宁现当代作家作品数据库 0.43 万条。全文数据库 2 个,总容量为 62.5MB 。其中:医疗信息数据库 17.5M

6、B ;辽宁文化信息库 45MB 。拥有多媒体型数据库两个:东北文献图录数据库,收录 5,000 余幅, 装入数字图书馆系统 2,000 条;影视剪辑数据库:40 部,12G。其他以网络链接方式建设的专题数字信息集有:辽宁各地新闻、张学良专辑、辽宁籍三十年代著名作家、留学与移民、法律法规、图书馆学刊、辽宁图书馆工作、信息之窗等。上述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在2000 年时已通过 Internet 上网发布,可全部提供给读者使用。 1.1.2 文献资源数字化模式的探索:自建与外包相结合 随着文献数字化形式与内容的探索,21 世纪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价格降低,作为办公用品得以普及,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进入

7、高速发展期,辽宁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也从此得到稳步推进。数据库的建设渐成规模,在发展模式上,不再单纯自建数据库,而是采取自建与外包4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图书馆文献数字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21 世纪初,鉴于新中国成立前中文期刊利用率高,为方便读者利用,馆领导研究决定将其数字化。考虑到文献数量及时间要求,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于是采用半外包模式进行数字化,即将馆藏文献的扫描处理等工作外包,本馆职工进行标引。外包加快了数字化进程,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以及计算机其他硬件的发展水平限制,本馆的民国期刊是拆开进行扫描的,遗憾的是这样就破坏了期刊的原始文献状态。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文献数字

8、化时要吸取这一经验教训。也正是如此,本馆藏新中国成立前期刊数字化工作在发现弊端之后,暂时告一段落。 1.2 发展时期 刘家强: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刘家强: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回顾与思考 1.2.1 数据库内容走向成熟:各类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辽宁省图书馆在吸取前期文献数字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以完全外包形式进行文献数字化。当然自建也在同时进行。这期间外包数据库有盛京时报 东北画报 、民国图书(尚未完成) ,自建的数据库有东北日报 (缩微胶片转换) 、清史图录数据库、东北抗日纪念场所数据库、东北抗日组织机构数据库、东北抗战时期人物库、东北抗战事件库、东北抗战书目库、东北

9、抗战图片库等专题数据库。 2007 年 5月,辽宁省图书馆与外包方签约,采用外包模式对盛京时报数字化,同年 12 月底全部完成,全部录入篇目近 150 万条。 52012 年辽宁省图书馆以馆藏东北日报缩微胶片为基础,通过自建模式,于 2012 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换。 与外包模式相比,自建模式虽然费时、费力,但也具备自身的优势:能够控制全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及时调整数字化过程中的标准、规范,有利于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2.2 其他数字化成果(购买国内专题数据库) 除去自身文献数字化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方便读者利用文献,辽宁省图书馆还先后购入万方数字资源、清华同方数字资源、维普

10、数字资源,以及其他数字资源,如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 (1833-1911)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1911-1949)等。 2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模式 2.1 自建数据库 图书馆自主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除了文献、设备基础外,还需要一支业务强、技术精的人才队伍。需要对拟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图像扫描以及后期处理技能,具有文献录入以及标引能力,以及数据库建设的整合能力,这是自建数据库成功的关键。2.2 外包数据库 图书馆出资委托其他单位进行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除提供文献外,无需购入价高的专业设备。但是外包数据库签订合同至关重要,签订合同时不但要考虑到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质

11、量,更要考虑重要馆藏文献的安全。为了保证数字化过程中文献的存在形式完好,以便于长期保存,图6书馆要对数字化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 2.3 外包与自建的利弊 自建数据库,利在完成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同时,培养锻炼一支专业队伍,他们将成为本单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中坚力量,不仅服务于当前,而且更着眼于未来,他们还可以带动培训本馆其他员工,成为图书馆今后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支柱,为图书馆今后文献资源数字化奠定了人才基础。弊端在于需要图书馆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而且文献资源数字化速度较慢。 外包数据库,利在数字化速度快,技术成熟。弊在技术上要依赖外包商,文献资源数字化所需费用也许更高。在业务外包中,一些珍贵的文献

12、有可能被破坏或丢失,机密信息可能被泄露。因此外包时,应该全方位考虑各种因素,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必须外包,建议本单位员工全程参与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这样能更好地保护文献。或聘请计算机公司来馆开辟专室设数字化设备,雇佣专业人员进行图像采集,而质量审核、验收以及文献运行全程管理由本馆专人承担。馆内员工严格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不仅有利于保证文献资源数字化质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珍贵文献。 3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3.1 论证规划为先 由于文献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启动文献资源数字化工程前应该进行科学论证与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时应该考虑:馆藏特色。要根据馆藏特色选择数字

13、化专题,7实施优势定位,把力量集中在强势项目上,形成本馆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特色和优势。辽宁省图书馆以收藏东北地方文献见长,地方文献无疑就是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首选项目。考虑,文献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便将来为社会长期使用。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否能实现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对技术的要求。珍贵的文献,不但具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不能因为数字化将原有的文献形式破坏了,一定要等到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数字化。馆藏文献数字化管理者,一定要熟悉版权问题,以免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 3.2 坚持标准化 标准化是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坚持标准化,可以保证数字化资源在不同系统中都能存取,使数据库成为开放

14、系统,为今后数字产品的技术迁移带来便利。当前文献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必须加强各种标准的研究与应用,这是保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程取得建设成效的前提。 3.3 注重人才培养 文献资源数字化需要高素质的文献资源数字化队伍。辽宁省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工作,从最初的数字化建设小组逐步发展壮大。可以说,当初的数字化小组成员目前已成为辽宁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推动辽宁省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必须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3.4 参加国家项目 参与国家或省市大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是促进图书馆8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最佳途径。辽宁省图书馆从 19

15、98 年开始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满铁资料整理研究” ,对馆藏满铁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建成了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满铁资料书目数据库;2004 年开始参加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图片征集项目,以馆藏古籍文献和日文文献为基础,系统搜集整理 4,000 余幅清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建筑、民俗等方面纪实性绘画和历史图片,建成了具有馆藏特色的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史图录数据库,并附带完成盛京风物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历史图片集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 。 3.5 灵活引资引智 文献资源数字化也当借力而行。在引智方面,积极聘请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做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顾问,为文献资

16、源数字化出谋划策,使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在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中发挥作用。在引资方面,应当以争取承担国内外研究项目为依托,广泛吸收各类研究项目的资金资助,在完成合作项目的同时,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成果也就随之诞生。在此方面,有些大型馆已经进行操作,而且形成专题文献资源数字化成果。 辽宁省图书馆 2003 年向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基金会提出申请资金,进行辽宁省图书馆藏旧日文文献整理开发工作。2004 年 4 月得到资助确认通知书,建立了“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日文文献书目数据库” 。目前日文文献书目数据库已经在辽宁省图书馆主页上发布,国内外的研究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直接登录辽宁省图书馆主页检索辽宁省图书馆

17、馆藏日文文献。 93.6 边开发边利用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应该坚持开发、利用同步进行的原则,在数字化的同时有步骤地实施对读者开放。以往图书馆往往重馆藏文献、轻使用。其实,读者在查询利用馆藏数字化文献时,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交流不但能给馆藏文献数字化带来很多启示,而且能更好地促进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家真.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原则与方法(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 2刘家真.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原则与方法(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 3刘家真.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模式的选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 4王荣国,李东来.辽宁省图书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0(3). 5吴利薇.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学刊,2007(3). (编校:严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