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始祖柳下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22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姓始祖柳下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柳姓始祖柳下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柳姓始祖柳下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柳姓始祖柳下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柳姓始祖柳下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柳姓始祖柳下惠柳下惠与柳姓的由来与发展 柳下惠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中国历史上顶尖名人,但他的佳言懿行却得到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及古代圣贤的赞颂,特别是关于他的“坐怀不乱”传说,成为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美谈,成为中国男性的最高道德典范,受到后人的敬仰。他是柳姓始祖也并无争议,所以他受到柳姓后裔的普遍尊重。而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的历史大名人,竟无人为他作传。他的一生业绩只散记于论语 孟子 左传 国语及其他子书之中,使人难以窥探他的生平全貌。幸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 “柳氏”条目之下,简要地记载了柳下惠的姓氏由来及柳姓发展的脉络,现摘录于下: 柳氏出自姬姓,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日

2、惠,食采柳下,遂姓柳氏。楚灭鲁仕楚。秦灭天下,柳氏迁于河东。秦末柳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安孙隗汉齐相。六世孙丰后汉光禄勋。六世孙轨晋吏部尚书,生景犹,晋侍中,二子耆、纯。耆太守,号西眷。耆二子恭、璩。恭后魏河东郡守,南徒汝颍,遂仕江表。曾孙缉,宋州别驾、宋安郡守,生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夜据州归于后魏,为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方舆公五子骛、庆、虬、桧、骛。 上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有关柳姓的源流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小小失误。其说“柳氏出自姬姓” ,是正确的,因鲁国是周公姬旦2的封国,鲁国的后裔皆出自姬姓是毫无疑问的;但下面说“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则不准确。考诸史实,鲁孝公之子名展,展之子名夷伯,

3、夷伯之子名无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鲁孝公子夷伯展” ,是把鲁孝公之子展与孙夷伯混记在一起,从辈分上说差了一辈。这种失误可能是传写之误。据世本氏姓篇记载(秦嘉谟辑本):“展氏,鲁孝公子展之后,孙无骇生展禽、展喜。 ”虽然没记夷伯,但辈分不错,无骇确是公子展之孙。那么无骇生子为什么叫展禽、展喜呢?因为无骇以其祖父之名展为姓,而称展无骇,故其子不再姓姬,而称为展禽、展喜。展禽就是柳下惠。 关于展禽又称柳下惠,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就说得很清楚了。因为展禽在鲁国仕士师(主管刑狱的官) ,食采于柳下,惠是谥号,故称柳下惠,其后裔去掉下字,遂姓柳氏,柳下惠遂成柳姓之始祖。在楚国灭鲁之后,柳氏子孙遂在楚国做

4、官。秦灭六国,柳氏迁于河东,遂成为河东柳氏。秦末,柳下惠裔孙柳安始居解县(山西临猗) 。柳安之孙柳隗在汉任齐相,其六世孙柳丰在后汉任光禄勋。柳丰的六世孙柳轨在晋任吏部尚书。柳轨生景犹,任晋侍中。柳景犹生二子柳耆、柳纯。柳耆任晋太守,号称西眷。柳耆生二子柳恭、柳璩。柳恭任后魏河东郡字,南徙汝颍,遂仕江表(南朝) ,柳恭孙柳缉,任宋(刘宋)州别驾,宋安郡(广东连县)郡守。柳缉生柳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夜,据州叛宋归于后魏,任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柳僧习(即方舆公)生五子,柳骛、柳庆、柳虬、柳桧、柳骛。据周书 北史记载,柳庆、柳虬、柳桧都在西魏、北周做过高官。到了唐代,柳姓有三人任宰相。柳商在唐太3宗

5、时任中书令。柳璨在唐昭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柳浑在德宗时任同平章事。这三位宰相在政治上皆有建树,达到了河东柳氏的鼎盛期。另外,柳姓在唐代还有一位大名人柳宗元,他的官位虽不及宰相,但却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一说关于柳下惠的采邑问题。关于柳下封邑在今何地,这是研究柳下惠的学者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各种古籍中,凡提到柳下邑时,均未说明今地线索,只是说柳下属鲁地。在鲁什么地方均未说明。万般无奈,我查了三本地名辞典。一是商务印书馆 1931 年初版,1982 年重印,由臧励龢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其中“柳下”条云:“在直隶濮阳东四十里。 ”濮阳当时属直隶,今属河南。二是

6、查阅了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1 年初版,1989 年二次印刷,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 ,在其“柳下”条云:“柳下,春秋鲁地。一说在山东新泰县柳里(今名夏家隅) ;一说即今河南濮阳县东柳下屯(柳屯) 。 ”三是查阅了由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出版,由复旦大学教授魏嵩山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柳下”条云:“柳下,春秋鲁地。一说在山东新泰市柳里(又名夏家里) ;一说在今河南濮阳东柳屯集。 ”三本地名辞典是根据什么确定柳下的地望呢?笔者推测可能是根据实地调查,因在古籍中是找不到线索的,而这种实地调查是与当时社会背景分不开的。1931 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是在新

7、中国成立之前,那时中国还没有发展旅游业,还不太注意名人故居的重要性,故柳下今地只有濮阳一说,山东新泰并未表态。1989 年、1995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是在“文革”4之后,这时中国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名人故居的价值已被重视,所以就出现了山东新泰一说。另外,从柳下今地名来看,也能引人思考。河南濮阳县至今仍有柳下屯(或称柳屯) ,当地柳姓老百姓都说自己是柳下惠的后代。至于山东新泰柳下今地,已改名为“夏家隅” ,说明当地人对“柳下”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其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不过,从科学研究角度出发,对山东新泰说也不能轻易排除。 柳下惠的道德与业绩 1.坐怀不乱 柳下惠的坐

8、怀不乱传颂千古,是家喻户晓的美德。此典故最早见于毛诗小雅巷伯的“注疏”中:“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子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问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 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在这段文字中最关键之处就是:“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意思是说,你何不像柳下惠那样,用体温温暖后门之女,国人不说他乱行。这条资料说明,早在汉代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美德,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世的文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人孔安国在孔子家语中,元人胡炳

9、文在纯正蒙求中,都记载了这一典故,其细节虽小有出入,但“坐怀不乱”的主题则是一致的。 2.智退齐师 据国语鲁语记载:“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欲以文辞谢齐) ,病(想不出适当言辞) ,问于展禽(柳下惠) ,对曰:获5(柳下惠字)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为小国而自傲) ,以怒大国,使加已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可者,将无不趋也(百物之中能行赂于齐,皆无所爱) ,愿以子之辞行赂,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柳下惠之弟展喜,乙,老二) ,喜以膏沐犒(齐)师。曰:寡人不佞,不能疆埸之司(没能管好边境主官) ,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

10、。 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称君,周公及齐先君大(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展喜以周成王赐鲁周公、齐太公的职分为由而发表的议论,使齐孝公无辞面对,只好讲和而退军。其实展喜的说辞,完全是由柳下惠策划的,可见柳下惠的智慧,可以不战而退齐师。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也记载了此事,文字大同小异,但智退齐师的精神则完全一致。 3.明祀

11、典而止祭海鸟 国语鲁语:“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迂也)哉,臧孙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类)也,不在祀典凡6褅、郊、粗、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明质(诚信)也。及天之三辰(日月星) ,民所瞻仰也。及地之五行(金木水火土) ,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祀典。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今

12、兹海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 以上柳下惠对臧文仲不懂祀典而滥祭海鸟的批评,及国之祀典之论述,都是很中肯的,特别是对“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的推断,是非常正确的,后经过调查,才知道“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 ,所以海鸟才飞至鲁东门避灾。臧文仲这次表现得还不错,在听了柳下惠的批评之后说:“信吾过矣,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并写三封简书,分送给三卿(司徒、司马、司空) ,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儆效尤。 4.以诚信为国 吕氏春秋审己记载:“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鲁侯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

13、?以免国也?臣亦有国(指诚信)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能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此文是说鲁君欲以假岑鼎骗齐侯,齐侯不信,退回假岑鼎,并让使者告诉鲁君,只要柳下季说是真岑鼎就可以收下。说明齐侯对柳下季诚信的信任。于是鲁君就想让柳下季说假话以骗齐君。柳下惠说:国君既要保存岑鼎,又要保存鲁国,这让我为难,因为我以诚信7为国,破坏我的诚信而保存鲁国,我办不到。于是鲁君就把真岑鼎献给齐侯,而保存了鲁国。 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柳下季很会说话,既保住了自己的诚信,也保存了鲁国。刘向的新序节士篇也记载了岑鼎的事,其文大同小异。 5.

14、遭三黜不离祖国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不可以去乎?曰:直道事人,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条资料说明,柳下惠在鲁国为士师曾三次遭到罢免,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投奔他国呢?柳下惠说以正直侍奉人,到哪里都会被三黜,如以歪邪之道侍奉人,何必离开祖国。这说明柳下惠坚持正道,不怕三黜,也不愿意离开祖国的高贵品质。东汉人应劭在风俗通义十反中记载的“展禽不去所生” ,也是赞颂柳下惠三黜而不去父母之邦的优良品德。 6.不羞汗君,不辞小官,与乡人处不忍去 孟子万章下说:“柳下惠不羞汗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油油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

15、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方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这条资料说明,柳下惠不羞于侍奉污秽之君,不辞小官。进升时不隐瞒自己的贤才,办事时必以正道而行,被遗弃时而不怨恨,困厄时而不愤懑。与乡人相处时而悠然自得,不忍离去,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就光着身子躺在我身旁,也不会污染我。凡是听到柳下惠教化的人,鄙狭的小人,都会宽容。浅薄的人,都会敦厚。可见柳下惠的人格魅力之伟大。 孟子公孙丑也有类似记载,只是结尾部分与万8章下大不相同,而持批评态度。孟子曰:“伯夷隘(狭隘) ,柳下惠不恭(不该与乡人相处而悠然自得) ,君子不由也(不取于此) 。 ”看起来孟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有矛盾的,后者的

16、评价大概是由孟子身份、地位决定的。孟子站在君子的立场,认为柳下惠不应与小人相处, “油油然不忍去” ,故得出了“君子不由也”的结论。以现在眼光来看,孟子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7.约货去怨,轻财不匮 孔子家语北子行说:“孝恭慈仁,允(信)德图(谋)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柜) ,盖柳下惠之行也。 ”这是家语作者孔安国对柳下惠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柳下惠具有孝顺、恭敬、慈善、仁爱及信德、谋义的美德,还有紧缩财货以去怨,轻视钱财而不入柜的风格。根据孔安国的评价,可以说柳下惠是一位具有完美道德的高尚之人。 8.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意思是说柳下惠执宏大之志,不以

17、三公的荣位改变自己的操行。这是以荣利为目的的小人办不到的,令人肃然起敬。 汉书东方朔传有一句“柳下惠为大长秋”的话。师古注曰:“以其贞洁,故为大长秋。 ”这是东方朔为汉武帝策划有什么品德才干的人,才能适合做什么官的言论。大长秋是管理后宫的主官,所以只能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品德的人,才适合担任大长秋。可见柳下惠的品德操行是令人信服的。 9.羞闻不义之战 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9柳下惠曰:不可。 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圣人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霸) ,苟为诈而已,故

18、不称大君子之问。五伯比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禹、汤、文武) ,犹武夫(似玉之石)之与美玉也。 ”这条资料说明,柳下惠是反对以欺诈为由而发动的不义之战,因此对鲁君问他伐齐事而羞耻,认为孔子的门人中五尺之童都羞称五伯,但他也知道五伯比其他诸侯为贤,但与夏商周三代相比,就像石头与美玉相比,是不足称道的。这说明柳下惠虽反对不义之战,但对夏商周三代所进行的统一战争还是肯定的。 10.关心民瘼 刘向列女传贤明传:“柳下惠日:由由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 ”这段话中的“由由之民”最难理解。有作“愉悦”解,有作“迟疑”解,有作“宽舒”解,但在此处皆讲不通。笔者认为此处“由由” ,即“悠悠” ,为众多之意。柳

19、下惠说的是有众多的老百姓,将陷于灾害,我能不管吗?这与孟子万章下所说的柳下惠“与乡人处,不忍去也”是同样心情,都是关心民瘼的体现,这是当时的一般政治家所难做到的。 孔孟的赞颂与其诔文 1.孔子称柳下惠为贤人 论语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这是孔老夫子为柳下惠打抱不平,故而说鲁国执政大夫臧文仲是个窃位者,明知柳下惠为贤人,而不推荐他在适当的位子上。能得孔子赞10颂的人并不多,称柳下惠为贤人,是对柳下惠的最高评价。另外,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之所严事数称臧文仲、柳下惠。 ”意思是说孔子能以严师事之的,常称赞臧文仲、柳下惠。但这句话, 史记会注考证引梁玉绳的话说:

20、“孔子屡贬文仲,何尝称之,不当与柳下惠并举。 ”这明显是抑臧扬柳,不同意仲尼弟子列传的意见。 2.孟子称柳下惠为百世之师 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孟子赞颂伯夷、柳下惠为圣人,为百世之师,凡是听到伯夷、柳下惠教化的人,贪婪的人可以变廉洁,懦弱的人可以有斗志,刻薄的人可以变敦厚,鄙俗的人可以变宽容,可以使人振作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的人闻之,无不振作兴起,奋发有为。 3.孟子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 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清高)者也。伊尹圣之任(负责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和谐)者也。 孔子圣之时(行止随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注曰:“伯夷清,伊尹任,柳下惠和,皆得圣人之道也。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孔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 ”从万章下的言论看,孟子最尊重的还是孔子, “是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 。但也承认伊尹、伯夷、柳下惠“皆得圣人之道也” 。因为孔子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 ,而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