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19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第 24 卷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Vol.24 No.1 Jan. 2014 摘 要: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

2、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等措施, “再工业化”已经对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就业状况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利用国内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低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被削弱,技术差距拉大。为此,中国必须重视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动向,借鉴其研发、投资经验与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新化。 关键词:“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2网络;制造创新中心;新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业价值链;产业革命;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3、 中图分类号:F061.3;F1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1007610 美国的“再工业化” (Reindustrialization)战略是针对近十多年其经济“去工业化”带来的虚拟经济过度、实体经济衰落、国内产业结构空洞化现象而提出的,它要实现的目标是:第一,重振实体经济,推动美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二,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的创新以及互联网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第三,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劳动效率,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第四,保持美国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地位。可见,所谓“再工业化”是指通过政府的帮

4、助实现传统工业的改造与振兴和新兴工业的发展与壮大,使产业结构朝着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以新技术创新为主的特征的产业结构转换。 美国的“再工业化”是新时期的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及过程,不是简单地实现实业回归,而是要创建一个以先进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是具有探索性的,不但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及时、深入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将根据有关数据资料,对近年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与措施、难点与进展

5、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进3行探讨和剖析,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与措施 当前美国“再工业化”的核心为重振制造业。19882000 年尽管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波浪起伏,但一直处于盈余状况;但自 2001 年以来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入赤字状况,且规模逐年扩大,2010 年赤字达到 810 亿美元,2011 年又扩大到近千亿美元。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增加出口、缩小巨额贸易逆差、改善收支状况等都意义重大。林 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 美国认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心脏,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提供高薪就业

6、岗位,尽管面对不少挑战,但在当今的世界里其技术仍居第一,如生物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纳米技术、航空技术、新一代汽车技术等;只要有正确的政策,美国就可培育起成功的行业。同时,美国对重振制造业充满信心。2012 年美国的 GDP 为 15.684 8 万美元,其中制造业增值额达 1.866 7 万亿美元,占比 11.9%,虽然比重不高,但规模庞大,超过世界众多经济体(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和韩国等国)的 GDP,因此美国称其制造业为“世界第 10 大经济体” 。 美国“再工业化”的重点发展领域为先进制造业、材料工业、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医疗卫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等领域。具体

7、实施措施包括: 1.立法重振制造业 美国“再工业化”由政府协调各部门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立法来4加以推进。2008 年的金融危机促使美国反思其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严重逆差的现状。美国政府认为,国内不少传统产业,如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随着工资上涨,在与国外同类进口商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美国在这些行业的核心技术优势依然存在, “再工业化”的目标就是要提升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能力,改变进口消费的增长模式,推动美国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换。该战略规划主要反映在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A Framework for 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2009) 、先进

8、制造伙伴计划(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2011) 、 在美国制造计划(Make It in America,2011) 、 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A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2012) 、 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National Network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2012)等几个文件中。 在美国的重振制造业战略规划中,强调投资环境的塑造,提出:(1)创建国家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投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保证商品、人员、能源、信

9、息的低成本和有效流动;(2)扩大研发税收抵免,支持国家与地区公私部门之间、政府与业界和学界之间的伙伴关系,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的投资、研究和开发;(3)投资创造新技术和商业惯例领域,帮助新兴技术规模化,促进商业惯例的扩展,增强国内制造商的国际竞争力;(4)改革货币体系,建立稳定而高效的资本市场,提供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5)帮助危机中受到影响的工人和工业社区,维持老工业区工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加快过渡到经济复苏;(6)加强监管,改5善商业环境,特别是制造业环境,通过法律和税收政策监督制造企业的生产,维护空气和水的清洁以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 2.鼓励私人企业投资,构建国家创新技术网络 政府投入初

10、始资金,广泛动员社会资本与科研力量,通过建立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尖端技术,形成全国创新技术网络,并吸引海外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投资。2012 年 3 月,奥巴马宣布联邦政府与工业部门将共同斥资 10 亿美元,遴选出制造领域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 15项制造技术,并建立相应的 15 个制造创新中心,形成一个包括全球竞争力产品和采用尖端制造技术在内的全国性网络。美国首先遴选出来的制造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即 3D 技术) ,并相应建立起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NAMII) 。 3.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 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与高校结成合作伙伴,推动技术创新。2011年奥巴马总统提出,国家应汇

11、集行业、大学与联邦政府一起努力,投资新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帮助美国制造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增强全球竞争力。政府将投资 500 万美元来推动这方面的努力,投资领域主要在关键性的国家安全工业以及提升国内制造能力上。政府希望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学和公司与政府一起,在尖端技术的发明、开发和扩展上作出贡献。 4.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 注重学生技能教育与技术培训,使教育和培训系统对技能需求更加6敏感;扩大先进制造部门所需技术工人的数量,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此外,为了吸引更多技术人才来美工作,2013 年奥巴马总统开始推动全面移民改革。 5.加强知识

12、产权与贸易保护,确保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通过反倾销、反补贴、337 调查等手段来阻止国外不公平竞争行为,保护国内市场;通过谈判打开国外市场,促进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严格执行贸易协定,防止外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难点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规划宏伟,但在具体实施中面临着一定的难度: 1.经费投入多 美国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并要通过建立 15 个创新技术中心来加以推进。但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以及自动减赤机制的启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资金投入的规模。为此,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投入,政府予以资金配套。 2.结构性成本高 2003 年以来美国生产力与创新制造商联盟(M

13、API)和制造研究所一直追踪且比较研究国内制造业与美国九大贸易伙伴同类行业的成本优势状况,发现结构性成本的额外负担所得税负债、员工福利、侵权诉讼、法规遵从(regulatory compliance)以及能源是贯穿于 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美国制造业的劣势。2008 年美国制造业结构性成本高于其主要贸易伙伴 17.6%,2011 年则达到 20%。同时,与国内其他部门相比,7美国制造业工资和福利也较高。2012 年第四季度,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工资和福利为 33.54 美元,而所有产业工人每小时工资和福利平均为 30.84美元。此外,制造业也是私营部门雇主为工人提供健康福利最多的行业(见图 1

14、) 。2012 年 83%的制造业部门员工参加了“雇主资助计划” ,制造业雇主提供健康福利一年增长了 4.3%,快于过去 7 年每小时工资和薪金的增长(2.6%) 。所有拥有 5 000 名或以上员工的大型制造企业,都为员工提供保险保障,而且医疗保险不仅提供给工人,还包括家庭。1999 年制造业家庭保险平均溢价(average premium for family coverage)为5 788 美元,2012 年已提高到 14 765 美元,年均增长 7.5%。2012 年美国制造商为单个员工投入保险 4 098 美元,为家庭投入保险 10 926 美元,平均每家公司一年为千名员工家庭支付保

15、费 1 000 万美元。 图 1 美国各行业提供健康福利企业的比重/% 而且,制造业研发所需投资也大大超过非制造业。2009 年美国全部产业的国内研发在国内净销售额中占 3.8%,而制造业占 4.5%,远高于非制造业 2.8%的平均水平。其中航空航天研发投资占国内净销售额的比重高达 10.4%。总之,高昂的工资及福利成本,以及在研发上所需的巨额资金,增加了制造业的产出成本与投入,这对“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确是一大挑战。 3.就业难度大 高技术与高税率影响到就业的增长。 “再工业化”战略将制造业的发展目标锁定在高新尖技术产业,而这类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征,其对劳动就业机会的创造较少;

16、同时,传统产业则随着成本的8上升而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就业人数在减少。从图 2 可见,19962012 年美国六个地区制造业就业人数都在不断减少,无一区域幸免。 此外,企业所得税过高也阻碍了资本投资和就业岗位的创造。2012年 4 月日本企业所得税率削减后,美国企业所得税率处于主要贸易伙伴及经合组织中最高的位置,达到了 40%(见表 1) 。根据 MAPI 2011 年的研究,倘若将法定企业税从 35%降到 24%,可新增 500 亿美元 GDP,创造200 万个就业岗位。 图 2 19962012 年美国各地区制造业就业人数变化/千人 数据来源:Manufacturing Institute

17、. Facts About ManufacturingDB/OL. Figure 56No Region Has Been Immune to the Decline in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May 2013.TS) 表 1 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企业所得税率比较/% 注:(1) “法定”指法律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有效”指实际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比如为刺激某些行业的发展采取优惠的减税政策。 (2)企业所得税包括国家一级及国家下一级征收的企业所得税。 数据来源:Manufacturing Institute. Facts About ManufacturingDB/O

18、L. Figure 40The U.S.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Falling Corporate Tax Rates. 4.地区发展不平衡 美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东北部,其后扩展到中西部。经过 200 多年的发展,制造业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虽然分布更广泛,但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使得各州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很不一样。200620119年各州制造业生产总值增长 11%,其中 27 个州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下降。 5.就业人口老龄化与工程师不足 美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从 1990 年的 16.8%上升到 2010 年的 18.4%,据人

19、口学家预测到 2025 年将达到 25%。制造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与全部非农行业劳动力相比,更紧跟老龄化趋势,且两者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00 年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 40.5 岁,高于全部非农行业劳动力 1.1 岁;2011 年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上升到 44.6 岁,高于全部非农行业 2.5 岁。 2012 年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拥有本科或更高学位的比重为 29%,低于发达经济范围平均水平 8 个百分点。而在工程师中大学第一学位就是工程师专业的人数,美国也远低于其主要贸易伙伴。显然,制造业部门不仅急需年轻劳动力进入,而且还需更多的工程师和大学毕业生。为此,除了重视专业技术学校的开办外,要说服大

20、学毕业生和年青人进入制造业,还需要政府的政策相配套。 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初步进展 尽管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但从 2009年战略的提出到 2012 年,还是取得了初步进展。表现为: 1.制造机构网络规划已启动 政府通过行政措施,推进 21 世纪“工业公地”建设,现已建立起作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先导性的制造研究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其他中心的建设也在酝酿与确定之中。 102.制造业吸引的投资,尤其是设备和软件上的投资有所增加 2009 年美国在设备和软件上的投资为 8 982 亿美元,2010 年上升为9 621 亿美元,2011 年为 1.

21、07 万亿美元,2012 年达到 1.1 万亿美元,比重也从 2009 年的 43.68%上升到 2011 年的 46.02%(见图 3) 。2012 年美国制造业在设备和软件驱动器上的投资需求在 GDP 中占比为 8.4%(见图4) 。 3.制造业产值连续三年增值,且占 GDP 中的比重上升 2009 年制造业产值增值额为 1.54 万亿美元,20102012 年分别提高到 1.63 万亿、1.73 万亿和 1.87 万亿美元;在 GDP 中的比重也由 11.0%提高到 11.3%、11.5%和 11.9%(见图 5) 。 图 5 20042012 年美国制造业增值及占 GDP 的比重 数据

22、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dustry DataDB/OL. Interactive Access to Industry Economic Accounts Data. Value Added by Industry. April 25, 2013.TS) 4.制造业和耐用品工业就业人数增加,且比重上升 图 6 和图 7 显示的是近 9 年来美国制造业就业和耐用品工业在总就业量中的比重变化状况。从中可见,从 2004 年开始,不仅制造业就业人数而且其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2010 年跌到谷底(1 153.2万人,占 8.45%) ;其后开始上升,2012 年就业人数达到 1 404.5 万人,占比也上升为 10.39%。其中,制造业中的耐用品工业就业人数与比重也出现变化,就业人数从 2010 年的 706.5 万人上升到 2012 年的 886.4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