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68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摘要】福山认为,存在着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在经济和“承认” 、 “信任”等双重动力推动下,历史终结于市场资本主义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福山由此观察中国发展模式,认为中国模式的内涵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普世价值不相一致,中国模式不值得效仿和不可持续。福山目的在于竭力让中国模式增加资本主义成分,竭力让中国模式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楷模,竭力扭转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向。西方资产阶级政要和右翼思想家从来没有放弃过使中国“政权更迭” 、 “改旗易帜”的梦想。福山的历史观,以及基于这一历史观对中国模式所作出的种种研究,说到底就是为他们实现这一梦想提供理论依

2、据的。 【关键词】福山;历史终结;自由民主;中国模式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2005508 福山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发言人,著名的西方资产阶级右翼思想家,他的宣布共产主义已经死亡、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将一统天下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曾经风靡一时。最近几年,福山“突然”关心起中国模式来了。在他赞扬中国模式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真正要表明的观点是,中国模式的成功纯粹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一些偶然的因素促成的、中国模式不值得效仿也不可持续、中国2模式的体制解决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国模式理应向西方模式转变,等等。而这所有一切都

3、是从他的历史观引出来的,或者说,都是用他的历史观观察中国模式所得出的结论。所以,要认清他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的实质,一定要追溯他的历史观。具体地说,必须弄清这样两个问题:福山的历史观究竟是怎样的?福山怎样从他的历史观出发引出他关于中国模式的一系列结论的? 一、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普遍趋势?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没有普遍的总趋势存在?人类历史是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福山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有保留地赞同马克思的观点,但实际上是先曲解了马克思再赞同,目的是为了证明马克思的失效。因此,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的。 在历史发展的趋势上,福山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历史发展存在着普遍的趋势,历史发展是一个“单一的、一致的和不

4、断进步的过程” 。同时,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而是会有终点的。第二,这种普遍历史观的主要建构者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唯一区别是历史终结的目标。第三,在 20 世纪最后 25 年,无论是军事管制的右翼,还是极权主义的左翼,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从拉丁美洲到东欧,从苏联到中东到亚洲,强权政府都大面积塌方,共产主义破产,自由民主作为唯一被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在全球各个地区和各种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播。 “它进一步证明,在所有社会的发展模式中,都有一个基本程序在发挥着作用,这就是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 ”154 因此,普遍的历史观作为“一个老问题”被重新提出。 3福山的

5、这个证明看起来是无懈可击的。如果我们赞同他关于黑格尔与马克思在普遍历史观上仅仅是发展终点的差别,如果我们先行忽略苏东剧变证明了共产主义破产这个问题,那么,似乎他的证明的确是有效的。问题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在普遍历史观上仅仅是发展目标的区别吗?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看看福山是怎么论述普遍历史观的。福山认为,普遍的历史既不是“原始的历史” ,也不是反省意义上的世界通史,而是“试图想在人类社会整个发展过程中发现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161 西方思想体系中第一部世界普遍史是基督教,最系统的建构是由德国唯心主义完成的。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为后人编写世界普遍史奠定了框架,黑格尔则完成了这

6、一建构。 福山认为,黑格尔普遍历史观的要点有:第一,人类的世界普遍史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即人类逐步彻底理性上升至自我意识,理性达到自由的自主性。第二,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和康德一样,黑格尔也认为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理性的稳定发展所推动的,而是通过人类冲突、革命甚至战争等各种情感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康德认为这是“非社会的社会性” ,黑格尔认为是“理性的狡计” 。冲突的过程呈现出历史的辩证法, “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由于内部矛盾的作用发生碰撞而崩溃,继而被矛盾较少并因此形态更高的制度所取代,并再产生新的和不同的矛盾。”167 第三,实现人类普遍自由的载体是自由民主国家,历史终结于现代自由国家。 而马克

7、思首先借用了黑格尔历史性观点,即人类社会随着时代发展4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结构。其次,马克思也同意历史发展根本上是辩证的,即过去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包含着内部矛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最后导致社会形态的崩溃并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第三,马克思还赞成黑格尔历史有终结可能性的看法,共产主义的实现将结束历史进程。172-73 叙述至此,我们似乎真的要赞同福山的观点了,马克思“借用” 、“同意” 、 “赞成”黑格尔的太多观点,以至于他们的区别似乎只在最后的结论了。福山甚至认为黑格尔是通过马克思被发现的, “其实,我们并未意识到黑格尔教给我们多么广博的知识,因为他的遗产大多是

8、通过马克思传给我们的。 ”172 对马克思的如此褒奖,如果出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如果出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解,那么倒也无可厚非。让笔者感到颇为意外的是,福山参考的马克思的著作居然只有资本论第3 卷,福山理解的“马克思的自由王国实际上是一天 4 小时工作制”1149。对马克思如此粗陋理解基础上的褒奖不能不说是别有用心的。 要想弄清楚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普遍历史观上的原则性区别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去。马克思认为, “人,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2207, “黑格尔的历史观以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为前提,这种精神是这样发展的:人类只是这种精神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承担者,即群众。可见,黑格尔是在经验的、公

9、开的历史内部让思辨的、隐蔽的历史发生的。人类的历史变成了抽象精神的历史,因而也就变成了同现实的人相脱离的人类彼岸精神的历史。 ”2291-292 黑格尔历史观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又是什么?黑格尔却“不承认现实的哲学家个人就是绝对精5神” ,所以,黑格尔的过错在于“双重不彻底性”:首先宣布哲学是绝对精神的定在,同时不肯承认哲学家个人就是绝对精神;其次,只是表面上让绝对精神作为绝对精神去创造历史,由于绝对精神只是事后才通过哲学家知道自身是具有创造力的世界精神,所以它制造历史的行动只是发生在哲学家的意识中,见解中,观念中,只是发生在思辨的想象中,因此,只可能为历史的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

10、的、思辨的表达” 。 而马克思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唯心史观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出发点上,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 “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2544。在物质生产与普遍交往及其矛盾运动基础上,才有了社会形态的变迁发展,才有了普遍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这种哲学存在论上的差异是马克思与黑格尔,乃至与整个唯心史观的原则性区别。 如果这里仅仅澄明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历史观上的

11、原则性区别还不能说服福山,因为,福山的兴趣根本不在黑格尔,而在“科耶夫所理解的那个黑格尔身上,或者在一个名叫黑格尔科耶夫的、可能是全新的、综合的哲学家身上。 ”1163 如果我们认为科耶夫通过主奴辩证法解读黑格尔,只是打掉了绝对的维度,但仍将人等同于自我意识,仍没有超出黑格尔,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放到科耶夫身上同样有效,还不足以说服福山,因为,福山可以提出他所理解的科耶夫是综合了柏拉图灵魂学6说的科耶夫。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福山自己是怎么说的。 福山认为, “虽然科耶夫声称他没有用跨历史的标准来衡量人类社会制度的恰当程度,实际上,获得认可的欲望就是这个标准。 ”1235 显然,用这种“人作为人”

12、的超历史的标准来解释历史,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这种用在历史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历史,现实的历史就成了非历史的。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在这些个人中,类或人得到了发展,或者说这些个人发展了人;这种臆想,是对历史的莫大侮辱。 ”2570 福山可能会反驳,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的唯物史观难道不是一种超历史的历史哲学吗?这与现实的历史难道不矛盾吗?马克思的回答是:“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他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

13、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他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2526 显然,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唯物史观也不是凌驾于现实历史之上的万能钥匙,而历史哲学的“最大长处”正是超历史的。而福山试图将马克思归结为经济决定论,而且将经济等同于物质欲望的粗浅的经济决定论,正是将唯物史观变成了超历史的历史哲学。 如果我们要问,福山为什么不能懂得现实的历史呢?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思想由于它的出发点和目标始终是为事物的现存秩序作辩护或至7少是为这一秩序的不变性作证明,因此, “历史是作为任务,但是作为不可完成的任务

14、交给资产阶级思想来解决的。 ”3101 福山试图通过超历史的理性主义体系重建历史哲学,而所建立起来的至多是“关于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式的、程式化的类型学” , “由于理性主义思维的目的是要使抽象化了的形式的内容能被进行形式上的估计,因此它就必须把这种内容在当时有效的关系体系内部定义为不可改变的。实际内容的生成,即历史的问题,对于这种思维来说,只能通过一种力求公平对待一切可预见的可能性的规律体系来加以把握。 ”3221 每一种这样的规律的本质就是,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能发生。 在这种程式化的历史类型学中,历史的事实变成了“例子” ,两者之间变成了纯粹偶然的关系。所以,不难理解,法

15、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之后,历史终结论会得以问世。在 20 世纪,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澎湃发展,这种理性主义观点会陷入思想危机。113 苏东剧变之后,这种观点再度出场。而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时,这种观点实际上再次遭到了巨大挑战,再度陷入危机。为了回应这种挑战,福山不得不一方面歪曲中国发展模式,将之贬损为“威权的资本主义” ,以符合其理性主义体系。 “今天中国之所以受到全球的敬仰,世界各国都想要学习中国的模式,并不是因为中国还存在社会主义因素,主要的是因为中国存在充满活力的、有竞争力的资本主义因素。 ”482 另一方面,不得不有限度地守护自己的历史决定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弱势的历史决定论。

16、“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关于人类发展,我的历史观一直是弱势决定论,不同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决定论。我相信存在着一种趋向自由民主的宽泛的8历史趋势,而且,我还认为存在着许多可以预见到的挑战。 ”4155 显然,历史似乎不断地终结,但又不断地重新开启,现实的历史总是在和这种理性主义历史观开着玩笑。 因此,在历史发展趋势上,虽然马克思与黑格尔都是普遍历史观的赞同者,但马克思与唯心史观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哲学存在论根基上,而福山无视这种差别,有意地将马克思降低到黑格尔的水平上去,还标榜自己对黑格尔的理解受益于马克思,这的确给了马克思“过多的荣辱” ,也给了马克思“过多的侮辱” 。 二、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

17、? 只要承认历史发展中存在着总趋势,那总要回答,这种总趋势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在支配着历史的发展?哲学存在论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福山在这一问题上坚定地反对马克思,作出了与马克思完全不同的回答。 如果说,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艰难的历程,才懂得了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存在着规律的话,那么人类发现社会生活也存在着客观规律,所经历的途程就更漫长和困难得多。一直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确切地说,一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推出共产党宣言这一不朽的著作之时,才终于排除迷雾,找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社会运动的规律: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

18、史的基础。马克思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发现,实际上是找到了一个“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9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福山竭力反对马克思从经济关系中寻找人类历史发展根源,他这样说道:“我认为马克思就跟许多现代经济学家一样,过分强调了物质因素在人类发展方面的作用。确实,人们有物质的需要和欲求,但他们同时也有理想,希望别人承认他们的尊严和那些推动

19、他们的道德理念。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而且我认为,任何仅限于物质主义的历史叙述都会错过大量的真实情况。 ”4101 福山反对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视为历史发展动力,那么在他看来,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究竟是什么呢?福山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作“为承认而斗争”的历史,把“获得他人有平等承认”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求助于黑格尔科耶夫的历史观,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曾作过深刻的揭露。 德里达揭露说:“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指福山的逻辑引者注) ,经济主义的唯物主义或现代物理学唯物主义就应该把舞台让给传播福音的唯灵主义了。这样,福山必然要去求助于他所谓的以为承认而斗争为基础的黑格尔对历史的非唯物主义的阐述。

20、实际上,这整本书(指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引者注)都拘泥于精神现象学中简化的了主人奴隶辩证法的并高度基督教化了的纲要的未经检验的自明性。柏拉图的灵魂理论经由一个通过马基雅维里、10霍布斯、洛克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不断解释而到达黑格尔,并在黑格尔之后继续进行,尽管所有这些政治思想家的解释之间存在着如此之大的差异和不一致,但意识的辩证法还是被信心十足地当成柏拉图这一理论的继续而提出来。盎格鲁撒克逊的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念在这方面也是典范性的。一旦一个国家在联合福山所说的两个支柱 ,即经济理论或灵魂或认识的愿望上取得成功,任何矛盾都会取消。对科耶夫来说,至少正如他所解释的那样,这一点也会成为事实,并且

21、本来应该成为事实了,而福山则称赞科耶夫:当他断定战后的美国或欧共体成员国是黑格尔普遍承认的国家的体现时,他是确认了一个重要的真理。 ”544-45 德里达的这段话虽然有些晦涩,但下面这几层含义还是明确的:其一,在德里达看来,福山是在认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无法圆满地解释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成功的情况下,求助于黑格尔的对历史的非唯物主义的阐述;其二,德里达认为,黑格尔的历史观的基础是强调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为承认而斗争的过程;其三,德里达指出,黑格尔的这种对历史的非唯物主义的阐释,主要出自于精神现象学一书,而此书中的观点是未经检验的;其四,德里达强调,黑格尔的这种以“承认”为基础的对历史的非唯物主义阐释与源自于柏拉图的灵魂理论的西方哲学传统一脉相承;其五,德里达揭示出,在福山看来,一旦把经济学意义上具有合理性与在理念上得以认可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圆满地解释包括为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获得成功这一问题在内的一切问题;其六,德里达进一步揭示出,福山追随科耶夫,强调战后的美国或欧共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