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有新课程理念的支撑,又有高考、会考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疑问多多的学生、面对手头仅有的教材,仍有种种困惑、种种冲突出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我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当今社会上重“育分” 、轻“育人”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有些人会对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政治课产生偏见,有的人认为政治课没有科学性,只是在课堂上读读新闻、说说国家政策而已;也有人认为,政治课就是说“大道理” ,都是虚假的;更有人认为,政治学科就是背书,对于学生发展是“没有用”的,因而是可有可无的。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就“课程定位”明
2、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的课程。这一课程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了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育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正是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上海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 2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认为政治课程是一门集育智、育德、育能于一体的课程。 思想政治课有学科的科学性,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
3、济、常识、哲学常识,引导学生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学会联系世界的学习方法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它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而设置的,是有更高要求的学科,而不只是背书。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提供学生政治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方法
4、上的支持。 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偏见,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信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得到实现呢? 二、思维导图是实现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的推行器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到了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的概念,这位“记忆之父”用这一概念成功改变了超过 2.5 亿人的思维习惯。于是,我也把“思维导图”带到我的课堂上,渐渐地,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改变了,他们开始期待政治课,3他们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政治课内容,构建知识;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明辨是非;最重要的是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那
5、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它又是怎样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发挥作用的呢?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一般是由主题和多层分支(分支分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以此类推)构成。每个进入大脑思考的问题或是学习的关键词,都可以成为主题,并由此中心向外散发出与主题相关的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多层的分支。一般来说,一张思维导图把主题放在中间,分支从主题延伸出来的,分支越是多,说明关注的内容在不断的细化、思考在不断的深入。思维导图的特征是发散型的、无局限性的、充满想象的。 思维导图既可以徒手在纸上画,也可以在电脑上用“心
6、智图”软件来完成。徒手画比较方便,不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且可以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技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用心智图的软件完成也比较便捷,便于更改和完善,便于整理和保存。下图展示的是用心智图软件制作成的思维导图的形式。 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能解决政治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体现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他在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主要4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便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实现“育智” 。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
7、程标准中提到关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任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实现“育智” 。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六本教材,共 22 课。每课内容又由课题、节题、框题组成。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整理课本知识是按照条条框框来整理的,如某一课、某一节、某一框,然后是 1、2、3,还要下一层次的就用(1) 、 (2) 、(3)等来表示。这样的笔记,知识只是平面的“躺”着的,比较固定和死板,学生很难插入新的知识,因为没有空余的地方,若是插入便会使笔记显得杂乱而无法使用。这样的知识整理,使得知识在大脑里呈现的也是一条一条的
8、知识,因为只有一种格式而没有变化,学生很难从中及时提取或运用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其实政治课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其内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并且把握知识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构建的帮助者,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主动建构者,发挥主体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把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或信息连接起来、把相关的知识或信息连接起来,使知5识或信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
9、落脚点的,而要实现这一过程的一个载体,便是思维导图。 为什么思维导图能担当此重任呢?思维导图有其独有的层级性、发散性、延伸性的特征,能让知识“站”起来,方便学生在上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随学生认知水平、认知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添加、生长新的分支,形成一棵既有“树干” (主题) ,又有“树枝”和“树叶” (分支)的“知识树” 。有了这棵树,学生既能从整体上看到树干和树枝,也能从细节处看到小枝丫和树叶,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又可以关注到知识细节,收放自如。并且,当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这棵“知识树”也越发枝繁叶茂。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完成。 以哲学常识第三课
10、把握联系促进发展的相关内容为例,我们将传统方式的笔记与思维导图笔记作一比较,如下图:(左为传统笔记、右为思维导图笔记)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1、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三性 (3) 、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2、发展的观点 (1) 、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2) 、发展的过程 6(3) 、发展的基本途径 (4)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都显示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如果需要进一步学习“用联系观点观察问题”这一条目细化的内容时,传统笔记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思维导图却能完成这一任务。如下图: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关注细化
11、的内容,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它也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让知识结构化,呈现层层叠叠,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下图展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上面思维导图中的最末的分支都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再细化,如:因果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而上面的一级分支或二级分支,如: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认识论等这些非最末的分支,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收回它下级分支而不呈现。所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既可以关注整体,对教材有个整体性的把握,又可以关注部分,对知识有个深入的学习。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集阅读、思考、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网络的过
12、程,是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过程,更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如杜威认为:“儿童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发展他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为止。 ”所有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有意义的,能够实现“育智” 。 2、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道德7观的认知体系,实现“育德” 。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任务要“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育德” 。 当微信、飞信等网络传播工具把信息、新闻、各类社会事件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到学生的视野时,当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13、学生该如何应对?教师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又如何能实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执行者政治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强大作用在于对人的道德的培养” 。但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人认为政治课就是说“空话” 、说“大话” ,其实这些人是缺乏正确理论基础和常识的。所以,我们的育德一定要以育智为基础,使“智”成为“德”的强大理论支持,即让学生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对现实问题和不同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
14、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道德认知体系,实现育德。 进行德育教育中,面对同一个社会事件,一定会有多种观点态度出现,其中必定有积极的方面,也必定有消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能“火眼金睛” 、 “明辨是非”呢?我们一定不能“灌输”给学生我们的想法,因为这是“我们”的想法。我们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学8生自己原有的,也可以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上建构起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真正接受和认同,而这些必须借助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的无线延伸性的特点能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作为分支一一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类、自己辨别、自己选择。 如,对于部分年满 1
15、8 周岁的高二、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将有机会在学校里实现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政治生活选举虹口区人大代表。那么对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我们学生应该抱何种态度呢?不同的态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呢?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和道德认知水平对此事件各抒己见。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彼此相反的意见提出来,我把学生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态度罗列出来后,让学生自己归类、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这些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如下图: 思维导图不断呈现、归类、矛盾、冲突、认同、完善的过程中,是学生道德认知相互碰撞,道德认知体系不断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学生对我国
16、的“社会主义民主” 、 “选举制度”等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切的体会到:人民是权力的拥有者,人大代表是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所以选举人大代表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人民的权力是否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落实。从而,学生将会珍惜这项权利,积极参与人的代表的选举活动,投好庄严地一票。 “选举人大代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政治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学生走上社会,在遇到其他道德事件、社会两难问题时,能够借助思维导9图进行列举、比较、碰撞、分析、判断、选择、建构这一动态的过程将是学生积聚道德正能量的过程,是学生道德升华的过程,是实现育德的过程。 3、思维导图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17、力,实现“育能” 。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任务要“要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 ,实现“育能” 。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要让每一个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就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学会终身学习,才能真正做到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老师更有责任让每个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贯穿于学生高中学习生活的三年,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哲学常识的相关原理,更是要教给学生用经济、
18、政治、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和运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 例如,从去年起,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的措施引起老百姓的关注,有关部门为了解决节假日高速公路拥堵、方便群众快捷出行,采取了节假日免收通行费的方案,这自然是件好事,但这一举措的出台,却使得高速公路变得更加拥堵。于是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取消免费,恢复收费;有人说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那么,对国家这一政策措施10的出台,我们该如何理解、如何理性看待呢? 我觉得可以运用已有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我们既看到免收费的初衷,
19、又看到免收费后产生的实际影响(利和弊) ,并尝试从多种身份(车主、相关管理部门、媒体等)来理解政策、完善政策、落实政策。如下图: 可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观察和分析社会事件、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样分析和观察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乃至走上社会后所遇到一些的实际问题。 最近出现的新名词“闪辞族” ,反映的是青年就业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进入职场 3 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 57%,其中变动 3 次以上的占 32%,仅 9.3%的大学生干了两年以上。根据我们所学习的经济常识关于劳动就业的相关知识,面对社会上的就业观念,对于我们即将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学生来说,有何影响和启示呢?如下图: 上图所显示的是学生就业观所需要思考的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所以其中的一级分支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进行添加或修改。这张思维导图可以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经历、能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既是计划也是行动指南,动态地体现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的过程。 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