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37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儒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摘要:在高校中德育中传授儒家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熏陶功能、激励导向功能、凝聚约束功能,并通过传承儒家传统文化来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和塑造大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本文从在高校开展儒家传统文化的内容、方法及儒家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 高校德育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A 湖南工学院 2011 年度科研项目资助项目(HY11024)Abstract: Teaching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in moral e

2、ducation has the functions of inculcated, incentive oriented, aggregate constrai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By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foundation, improving and creating moral capacity,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

3、ents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such as carrying out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content, the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o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work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2of Colleges, I

4、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高校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最大的时代背景,构建和谐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能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迎接时代的严峻挑战,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选择、学会创造,能主动适应未来的有用人才”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路子,通过儒家传统文化来引导大学生涵养仁爱观、公忠观、义利观、诚信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克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5、、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一、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生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学习精神教育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 (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别人用一分的努力,我要用百分的努力;别人用百分的努力,我就要用千分的努力。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去,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讲的就是学习、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只有

6、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荀子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3并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 ,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二)大学生自强自立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自立是至始倡导的人格品质。自强自立对于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培育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性使然。中华民族向来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名节、节操,孔子

7、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也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种崇尚气节以及民族自尊的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人格修养来说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有助于青年一代培养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现代人格。 中华民族国家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各种目标,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程。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三)终身发展意识

8、教育 4终身发展意识教育是指人们在人生各阶段当中所接受教育的总和,是人们所有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人们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实施终身发展意识教育,使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而止。 ”荀子?劝学说:“学不可以已。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要不停地学习,不可以有停止,一直到盖棺的时候为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终身发展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利益观。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来进行,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

9、教育外,一旦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需要逐步完善自我,那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接受不同教育, “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告别大学的大学生只是告别学校,而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发展自我的需要。 (四) “珍爱生命”的生命教育 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是儒家生命观中的基本态度。 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荀子中“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 三字经中“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从中强烈地感受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在

10、高校学习儒家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大学生“关爱心灵、珍爱生命”的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5(五) “明德明志“的理想目标教育 儒家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士大夫的德性修养,要求士大夫明理、知耻、行仁,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朱子有一段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思想。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

11、影响所动了。换句话说知识分子肩负着推动社会朝着文明健康方向发展的重任,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率先垂范。在高校学习儒家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明是非、别善恶、知荣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涵养大学生正道直行的文化精神。 二、 对大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 内省反思法 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即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以某一道德榜样为标准对照检查自己。亦称“自省“或“自反“。 内省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一种主观活动。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内审,要通过努力学习、虚心讨教,善于思索,学善惩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要坚持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

12、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要坚持坚持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6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大学生通过以上方法内化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理论学习法 理论是行动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一个人就会误入歧途。理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要采用理论学习法,教育大学生注重学习科学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广发学习其

13、他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注重专业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会生动而具体,将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实践检验理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活跃思考能力。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不管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在大学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培养职业人的素质,锻炼综合能力,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讨论法 交流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

14、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老师和学生平等沟通、交流,7有利于老师获取学生的信任,以及掌握真实的情况,为更好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履行。简而言之,践行原则就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对大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

15、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榜样学习效应 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榜样学习示范就是要通过具有品学兼优、自强自立精神的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引导大学生们提高自强自立精神境界的一种方法。通过

16、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教育者的思想情感的共鸣,从思想上认同榜样的价值,从而在行动中自觉地体现榜样学习的精8神品质。在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中,我们要多树立正面典型,用优秀的人物和事迹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品质。品学兼优、自强自立的典型的人就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提升方式、综合素质培养和学习目标的确定等问题现身说法,可以增加大学生的信赖度。事实证明,年龄差别不大的同伴群体中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新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 (二) 强调自身主观能动作用 内省反思法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即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以某一道德榜样为标准

17、对照检查自己。亦称“自省“或“自反“。儒家自孔子始便很注重这种内心的道德修养。孔子要求人们“内省” 、“自论” 。孟子的“内省”修养名为“存心” ,也叫“求放心” 。这些都强调加强修养,并在修养中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内省反思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一种主观活动。大学生通过参照榜样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方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缩短差距而付诸行动。 (三)人本思想、因材施教 在论语中,孔子对颜渊说“:回也好学” “回也不愚” “贤哉,回也” ,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等等。这是孔子注重从人性角度出发教育学生,根据颜渊比较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而对他进行教育的。孔子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

18、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这是孔子根据人们喜欢约束别人的心理特点而说的。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这是孔子根据人们喜欢归罪于他人的心理特点而说的。可见,孔子的教学方法处处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和原则。因9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也应该尊重个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四)注重爱国教育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物质横流的社会,在“利益观、金钱观”面前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培养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19、,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思想武器。西汉的贾谊在治国策中强调“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强调为社会尽责,为天下人尽忠的献身精神。这对于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礼记?中庸 论语?述而 孟子?告子下 荀子?劝学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顾炎武.日知录 论语?子路 论语?颜渊 10论语?子罕 参考文献 1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中华书局 2刘智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 3薛继红.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 4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