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 2017 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经济生活 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的主线: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按主体划分: 市场、国家(各级政府)、企业(或公司)、劳动者、消费者、投资理财者。 经济生活与国家相关知识点: 1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内物价、对外汇率) 2 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竞争力,发展非公有制 3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 4 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尤其强化税收调节, 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 5 发挥财政的三个作用。(作用一
2、与促进社会公平相联系 ,作用三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财政政策相联系) 6 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 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格局、战略、原则),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第一单元 1 点,第二、三单元各 2 点,第四单元 3 点,四五两点可结合) 经济生活与企业相关知识点 1、遵循价值规律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 影响 3、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4、企业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5、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法律规范),诚信经营(道德)(重视社会效
3、益) 6.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7、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企业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实施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的战略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上述 7 点中,一、二、三、五、六均有涉及科技创新) 经济生活中个人相关知识点 1、消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2、就业意义重要 ;个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比较投资理财渠道的收益性、风险性,坚持投资理财的原则 4、个人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公平 5、依法自觉纳税 6、遵守市场规则,遵守法律和市场道德,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政府 (
4、国家 )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 ”(国家 )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9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0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 (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 11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第 2 页 共 6 页 12 是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3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4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15 是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
5、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体现 16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详见后 ) 二 、 与 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 有关的知识 为什么 1.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 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6、 怎么做 对外开放 的知识 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3. 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坚持以质 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4. 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防范经济风险,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5. 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6. 面对经济全
7、球化,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遵循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7.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维护我国的知识产权 。 三 、经济意义 对国家 1.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5.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6.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
8、斗目标的实现; 7. 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 方面的作用 (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 8.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9. 有利于充分发挥经 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 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 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多赢;等等。 第 3 页 共 6 页 12.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13. 有利于完
9、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15. 有利于 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6.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循序。 17.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对社会 1.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 (农村 )社会稳定。 2.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 4. 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10、。 7. 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企业 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4. 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5.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6. 有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 对个人 1. 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有利于消费者
1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 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 有 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6. 有利于增加 (农民 )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7.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四 、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措施 1. 作为国家: 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12、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培育新 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 作为企业: 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 作为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 4 页 共 6 页 五 、 与 消费理 有关的知识 1.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的收入 (主要因素 ):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居民消费 (成正比 );
13、 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成反比 )。 物价总体水平 (重要因素 ):物价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成反比 )。 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 2.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总的发展趋势是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3. 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4.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 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6
14、.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7. 消费、出口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8.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 、 与 公司经营与 发展 有关的知识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 要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进行生产,优化产品结
15、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4.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 “两型 ”企业。 6.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7. 应承担相应的社 会责任,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 9
16、.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10. 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1. 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七 、稳定物价 的知识 1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 利于社会稳定。 )(影响生活 ) 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稳定物价,防止通胀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 (宏观经济发展 ) 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
17、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影响生产 ) 第 5 页 共 6 页 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 稳定物价的 解决措施 国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决定价格 ) 企业
18、优化产业 (产品 )结构。 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 树立正确消费观。 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八 、 与 价格 有关的知识 1. 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提高 (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2.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 纸币发行量影响物价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4. 市场调节的自 发性等导致 某些生产经营者 哄抬物价。 5. 稳定物价是国家 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 6.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 :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物价下跌,消费水平提
19、高。 7.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 (或需求或消费者 )的影响: 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 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
20、上升, (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 )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8. 价格变 动对生产经营 (或生产者 )的影响 : 调节 产量 ;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九 、 与 就业 有关的知识 1. 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3. 国家: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4. 企业: 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
21、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5. 劳动者: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 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6. 要积极适应市场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7. 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 6 页 共 6 页 十、 与 产品质量 有关的知识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者要重视产品质量 ) 2. 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 3.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 生产者要遵守市场交易的诚实守信
22、原则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 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 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等缺陷导致的 ) 7.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十 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相关知识 核心知识点: 市场调节 、 宏观调控 、 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全球化 , 对外开放。 1. 市场 : 在资源配置中 起 决定 作用的,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 市场发挥 作用实质是 价值规律 在发挥 作用 ;市场
23、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2. 加强宏 观调控 : 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 严格实施市场竞争、市场准入和市场交易规则 3. 国家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企业 要遵守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 消费者 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含义、基本特征 ( 3 点 )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24、 4 点内容) 7.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政府 : (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 2)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3)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
25、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4)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企业 :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消费者 : 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
26、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第 7 页 共 6 页 十 二 、 与 生态文明 (环保、绿色消费 )的相关知识 ( 要注意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知识的结合 ) 1.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保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 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消费观及消费模式; 5.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 6. 发展绿 色产业、绿色产品,生产高质量商品;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27、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 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 三 、 与 科学技术 相关的知识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3. 企业经营成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 加强宏观调控,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加大对科技事业的财政支持和投入。 5.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6. 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
28、术,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7.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8. 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 四 、 与 资源 相关的知识 1. 必要性: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限的。 2.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要把市场调节和加强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 价格变动对 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等 3 点 4.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5.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树立节约意识
29、6. 企业兼并、破产和联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7.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8.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9. 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的对外开放基本战略,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再生资源和新兴能源 第 8 页 共 6 页 2017年新 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政治生活 主观题 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公民 的相关知识 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的相关知识 参考设问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 1. 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
30、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民的地位: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和保 障人权 ; 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具体意义 : 从民主选举角度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前提;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公
31、民意识;有利于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从民主决策角度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从民主管理角度: 意义: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 从民主监督角度: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
32、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考设问 2:公民怎样要做某事 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 3 原则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 的基础和准则。 2. 依法行使政治性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 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4 种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5. 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 在
3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6. 要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 二、人民理论 参考设问 1: 凡主体涉及到如 “劳动者、农民工、弱 势群体、城市建设者等 )”等的相关问题时,主要可运用以下知识点。设问词一般为 “为什么 ”或依据或意义或重要性等。 参考设问 2: 注意主体 当主体为政府时答 1;为政党时答 3,为民族、宗教等时,答 4。 第 9 页 共 6 页 1国家角度: (要结合材料具体看知识范围) ( 1)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民主的广泛和真实性 ( 2)政府职能 (3)政府宗旨和基本原则 (4)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5)自
34、觉接受人民监督 (6)树立政府权威 (7)政府这样做的意义(公民、政府、社会)( 8)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还要想到: 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 主权国家的 管辖权 ;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人 大的知识,司法机关,大的知识 2公民角度: 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正确对待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原则; 人民的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政党角度: ( 1)党的有关知识: 党的性质 (两个先锋队 ); 党的地位 ; 党的宗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
35、政方式、领导方式 ; 执政理念,发挥共产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2)多党合作制的有关知识 (含义、内容、原因、民主党派、人民政协 ) 4民族和宗教角度: 新型的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政府 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 XX省长 .市长 .县长 ) 参考设问 1: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 的依据是 1、 2、 3、
36、4、 9、 10 参考设问 2:国家或政府怎样做某事 3、 4、 5、 6、 7、 8、 9 1. 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 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 履行职能: 必须 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 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 原则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 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
37、作方法。 5. 行政要求:必须依法行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设法治政府。 6. 民主决策:必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 依法 决策。 7. 接受监督: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8. 权威政府: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9. 转变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 服务型政府 。 10.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四、人民代表大会 的相关知识 参考设问:人大代表大会发挥了什么作用?人大代表大会 (制度 )为什么 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 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国体决定政体 ) 2. 性
38、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 10 页 共 6 页 立法权审议通过法律 决定权审议通过 “法律、人”以外的重大事项 任免权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监督权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5.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或最重要特点 )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 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 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五、人大代表 的相关知识 参考设问:人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情?人大代表
39、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 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 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审议各项议案权; 表决各项决定权; 提出议案权; 质询权 (对象是一府两院 ) 3. 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 国家的权力。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 体现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
40、接受人民监督。 六、共产党理论 (关键词: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 XX省委 .市委 .县委、政治局常委 ) 参考设问 1:党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 1、 2、 3、 5、 9、 10 参考设问 2:党怎样做某事 1、 4、 5、 6、 7、 8、 9、 10 1. 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2. 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 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6. 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 7. 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8. 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 三好、三发展: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七、人民政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