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65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提出的历史思考摘要:中共十八大引人瞩目地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正式理论概括,所谓正式的理论概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理论概括。改革开放后,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权威且清晰地逐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进程,客观地显现了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由两大构成部分:一是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部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协商民主”新概括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与结构,两者都逐步呈现出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理论化的

2、发展趋势。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协商;社会协商;思想;制度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2000805 在中共十八大诸多思想理论新思考中,十分引人瞩目的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概括,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协商民主在中国数十年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一个总归纳,新概括。如何理解和实践中共十八大这一新的理论概括,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中国的协商民2主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的

3、提出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新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与理性思考的总结,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1思想的新的理性思考与概括;二是中共对世纪之交前后,协商民主思想在世界与中国迅速传播渐成热潮趋势的理性思考;三是中共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发展趋势,中国民众对民主政治有较多新期盼的积极应对。 仅就中国共产党二十一世纪以来关于“协商民主”新概括的明确提出而言,其客观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看其大致经历了六年,可

4、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 2006 年 2 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出现了一些关于协商民主的新思考与新表述。意见首次提出,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由于意见中关于“协商”的新表述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中国政界与学界还产生了为期一年有余的一些对意见中所言“协商”不同理解的讨论,讨论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意见中所言协商就是传统的政治协商;一些人认为意见中所言协商应是协商政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政治协商;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意见3中所言协商,因为

5、强调的是在人民内部的协商,故在涵盖政治协商外,还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协商主体、形式与领域。2 第二步是 2007 年 11 月 1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中明确提出,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 ”国务院白皮书关于“协商民主”的这一明确提法,实际上已经间接但又明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协商民主的新思考与新概括。 至此,历时一年有余的意见中关于“协商”概念的讨论,似乎有了一个相对较为明确的结论。此后,学界确切以“中国协商民主”为题的研究,在 2007 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也开始立项,20082011 年,学界较多的确切以“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中国特色

6、协商民主思想”为题的课题与学术成果逐步趋多。3这一时期,以西方协商民主研究为主兼及中国民主政治的学术成果就更多了。4 第三步是 2012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也明确使用了“协商民主”这一新概括:明确地把“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中的“协商”概括为“协商民主” 。5 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关于“协商民主”这一新的理论概括的理性思考与讨论,至此已经在政界与学界基本取得了共识,中国共产党关于“协商民主

7、”新概括的正式表述已经呼之欲出。 第四步是 2012 年 11 月 8 日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八大报告终于正式4提出了“协商民主”这一新的理论概括。报告是在突出强调建构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协商”的新要求。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与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共同探索创立的,其中,中国共产党起着主导作用。就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的正式表述即理论概括而言,主要始于中共十三大到中共十八大。 那么, “协商民主”这一新的理论概括的基本内涵是怎样的呢?这就

8、不能仅凭个人好恶随意或者主观地进行概括了,这还是只能客观地从改革开放后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正式表述中来分析归纳。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正式表述来看,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个是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两个方面客观上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 (一)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思想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协商民主”新概括基本内涵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民主制度的形成,通常是以一种相应的民主思想的形成为前提

9、的。没有思想的制度也许会有,但绝不会是一个好制度。 政治协商思想的主要内涵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关于国是问题,不能由党政独断,决策前与执行中,须与民5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并主张其广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思想。这一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产生,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逐步趋于成熟。与此相应,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在国是问题上,主张通过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以定国是。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两大类十

10、种形式,一类是在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民主协商会,二是高层次小范围谈心活动,三是座谈会,四是书面的政策性建议,五是约请面谈。6另一类是在人民政协内部的政治协商,主要有五种形式:“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 ”7 综上所述的政治协商思想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方面来看,由于其主要是中共与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之间的协商,故其具有十分突出的精英协商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表述,始于 1987年 10 月 25 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的理论概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 。中共十四大报告略有变化,表述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其的理论概括完整的表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共十三大报告在首次正式提出“共产党领导6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概括的同时,还提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的不尽相同的理论概括。 同一报告为何对协商民主有两种表述?其实,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的表述,是为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协商”思想,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所作的理论铺垫。 因此可以说,从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的首次正式理论概括开始,其思想内涵与制度的基本结构

12、就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是由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社会协商思想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个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民主思想与制度,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萌生,新中国建立之初构成雏形,改革开放后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理论化方向发展。 (二)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协商民主”新概括基本内涵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协商”思想的理论概括是 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其主要内涵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各级党政群团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国家、地方和基层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与群众直接对话

13、协商的平台、渠道与制度,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各项社会重大事宜让群众知道,经群众讨论,而后决策实施,以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人民当家作主实际作用的民主思想。 中国共产党社会协商思想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萌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还一度大力倡导并以制度形式实施过,只是改7革开放后的中共十三大才明确提出了其理论概括。 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新解放城市私企中劳资“纠纷日益增多”的现象,1949 年 7 月 5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解决私营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的指示 ,明确要求工会“应当代表工人向资本家交涉和协商”劳资利益问题;并视“劳资双方直接协商” ,为解决劳资争议的一种程序。

14、8这种主张“劳资双方直接协商” ,而不通过党派协商的形式,属于社会协商的范畴。 新中国建立后,1950 年 4 月 29 日,中央政府劳动部颁布了关于在私营企业中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指示 。指示明确提出,在劳资矛盾相对较多和复杂的私人企业中设置“劳资协商会议” ,根据民主的原则,采用平等协商的办法来解决私企有关劳资双方利益中的矛盾。95 月 9 日中财委召开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再次强调了应该帮助私营企业发展生产,劳资矛盾必须用协商的办法解决。会后,在各地工会的推动下,各地私营企业纷纷建立了劳资协商会议。10显然,这是中共在成为执政党后最初的较为清晰的关于社会协商对话思想与制度的思考与实践。但是

15、,伴随着“一化三改”的完成及社会结构相应的重大变化,这种社会协商形式逐渐淡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实行以来,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为社会协商思想与机制的复苏提供了社会条件,故 1987 年以来,又逐步开始大量地倡导并实践社会协商。2000 年 11 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2007 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中国将力争在五年内,使各类企业都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随后,全国总工8会也提出,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努力推进工资共决机制建设。 由此可见,倡导社会协商思想,构建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由来已久的主

16、张。只是 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才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协商”的理论概括,其主要内涵有四: 一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党政群团必须注重“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1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并存,决定了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社会发展趋势。 “这部分群众同那部分群众之间,具体利益和具体意见不尽相同,也需要有互相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因此,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 ,12协调利益,寻求共识。适应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进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现代社会问题,

17、原本就是协商民主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党政群团之间、公民之间、社团之间、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通过直接对话沟通,寻求共识的社会协商思想,有利于缓解日益增多且趋复杂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也有利于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与创新。 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党政群团要树立民主决策民主执政的理念与机制。各项社会决策, “只有建立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才能切合实际,避免失误” ,因此应该“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13构建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基础上的决策机制,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前提性要求,9也是督促和约束领导群体必须民主决策的客观机制。有利于限

18、制官僚主义的主观臆断性决策,有利于抑制头脑发热性决策,从而减少与避免因领导层的决策失误而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倡导提高执政党与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 ”14为此,必须“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15由此,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和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倡导各级党政群团要畅通公民利益诉求渠道,逐步构建社会协商对

19、话制度、机制与原则。 “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必须有渠道经常地顺畅地反映上来,建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说” 。而党委政府“领导机关的活动和面临的困难,也只有为群众所了解,才能被群众所理解。 ”16所以要确定“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基本原则” ,“制定关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若干规定, ”构建“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基层单位内部的重大问题的协商对话”渠道,使社会协商对话能够“分别在国家、地方和基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 ”包括“群众团体也要改革组织制度,转变活动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克服“官”气和行政化倾向,赢得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信任。 ”17 各级党

20、政群团及多元化群体直接对话协商,以求得社会共识,是协10商民主思想内涵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之一。 上述中共十三大关于社会协商思想及其社会对话协商制度的主要理论内涵表明,中国共产党社会协商思想至此已具雏形,且开始构建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中国共产党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十三大后一直延续下来,并在实践上加大了力度。因此,至中共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协商民主”这一新的理论概括,尤其还提出了倡导“基层民主协商” ,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这种倡导广泛协商的

21、形式与社会覆盖面,显然超出了原有的政治协商的形式与社会覆盖面,应是社会协商思想与制度的创新概括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可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的“协商民主”理论概括,客观上涵盖了政治协商思想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涵盖了社会协商思想及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并在完善以精英协商为主体的政治协商的同时,开始逐步扩大以公民协商为主体的社会协商的探索,进而从整体上推动协商民主的社会覆盖面,向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应是新中国建立以来 60 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余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长期实践与理论创新的高度概括。这一新的理论概括,无疑对未来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上述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的主要内涵引导下,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总的来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