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界经济 2012 年回顾与 2013 年展望摘要在全球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局部性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之下,2012 年的世界经济呈现出总体上行的特征。同时,对于欧债危机和银行金融机构的治理与监管,决策层关注的视野已经提升到制度与战略的层面。但是,受制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弱复苏的经济生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全球范围的资本并购和国际贸易依然处于抑制状态。另外,由于受到财政政策持续紧缩、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2013 年全球经济仍将举步维艰。 关键词世界经济;量化宽松;财政政策;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84096(2013)02000307 冲破欧债危
2、机的阴霾,摆脱末日谣言的干扰,直面“财政悬崖”的考验,全球经济的车轮在忐忑和不安之中碾过了 2012年 。回眸过往,决策者或许能够从经济生态的跌宕起伏之中触发更多的感悟与反思,普通百姓一定能够从经济气候的冷暖交融之中体尝到许多的痛苦与欢乐。在此基础上,人们期待着 2013年世界经济褪掉更多的灰暗而增添些许的亮色。 一、增长生态:盛与衰 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肌体应当在 2012年健康地站立起来并稳健前行。然而,只要浏览一下国际基2金组织(IMF)在过去一年中发布的阶段性研究报告就不难发现,其对全球经济的年度预测值却在逐步走低。IMF 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一期报
3、告显示,2012 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3.3%,不仅低于前一阶段4.0%的预测值,而且明显低于 2011年 3.8%的实际增长水平1。 不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房地产复苏、银行信贷增长、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能源技术创新等多重合力作用之下,美国经济在 2013年收获到了大红大紫的成绩单。按年利率计算,从第一季度 GDP增长1.3%,到第二季度回升 1.7%,再到第三季度劲增 3.1%,美国经济在 2012年中可谓箭步如风。受经济连续 40个月回升的强劲带动,美国国内的失业率也降至 7.8%这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按照 IMF资料显示,美国成为全球发达国家阵营中在 2012年唯一实现增长率
4、提升的国家。 与暖日融融的美国经济相比,仍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欧洲经济大地依然是冰天雪地。资料显示,继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零增长,欧元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 0.2%,并且之后的第三季度GDP环比下滑了 0.1%。根据经济学家普遍认可的标准,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萎缩是经济陷入衰退的标志。显然,欧元区已正式进入自 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受此影响,欧元区失业率攀升至自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记录11.7%。依据花旗银行出具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前景展望年度报告预计,2012 年欧元区 GDP将萎缩 0.4%。与此同时,IMF 预测,欧元区 2012年实际 GDP将收缩 0.5
5、%,欧洲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减缓至 0.3%。 作为发达经济体的重要成员,日本经济似乎在经历着如同欧元区一3样的命运年轮。与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劲升 1.3%的春光乍现图景形成强烈反差,第二季度环比萎缩 0.1%的经济结果让几乎所有的日本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及至第三季度环比下降 0.9%的经济数据发布,日本官方和民众不得不接受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衰退的残酷现实。虽然借助于大地震后重建以及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日本经济在 2012年取得了1.0%左右的增长成绩,但其依然不能摆脱通货紧缩的苦苦煎熬。据悉,其国内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于 2012年中逐月走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乏善可陈。
6、 就在发达经济阵营经济生态出现显著分化的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步伐却出现整齐划一的放缓或者倒退。按照IMF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 2012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 7.8%、3.7%、4.9%和 1.5%。其中,中国创新世纪以来新低,印度创2002年以来新低,巴西和俄罗斯创 2009年以来新低2。 二、欧债危机:堵与疏 欧元区即将解体,欧元即将崩溃,希腊即将脱欧已经持续了 4年之久的欧债危机进入 2012年后承受着各种危言的重压而让人看不到丝毫的曙光。不仅如此,伴随着意大利和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和葡萄牙国债收益率飙涨至历史最高水平,以及西班牙
7、银行捅出一个又一个大篓子,欧债危机似乎仍在继续恶化。幸运的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欧盟委员会始终没有放弃为拯救欧债危机所做的各种努力,其改革与治理之举风生水起。 对希腊的再救助可以看做是欧盟治理债务危机在 2012年的成功之作。4按照布鲁塞尔会议协议,欧元区领导人一致同意和支持希腊政府与私人债权人进行债券互换,以帮助希腊减少或重组其巨额债务。在希腊政府与私人债权人的债券互换谈判取得成功后,第一轮参与债券互换的比率达到 95.7%,而及至希腊在 2012年年底成功完成第二轮债务置换时,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选择性违约”上调至代表前景稳定的 B-,表明希腊已从破产边缘逐渐恢
8、复稳定。 财政契约是紧继希腊救助方案之后欧盟推出的又一个抗御危机的重头戏。这份由欧盟 25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约束性财政草案明确规定,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 GDP的 0.5%,一旦超标,所有签约国必须保证“自动化纠正” ,且欧洲法院有权对超标国家进行处罚。财政契约被看成是欧盟走向财政统一的关键一步,同时意味着欧盟对危机的治理上升到了制度建设层面。 总额为 7 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EMS)在 2012年 10月正式生效更让人们看到了欧盟驱走债务危机恶魔的信心与希望。按照计划,EMS将取代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 ,而 EMS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欧元区永久性金融防火墙终于从设想变成
9、现实。EMS 启动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给出了 Aaa的最高评级。 欧洲央行“最终贷款人”角色的明确更加坚定了欧盟阻抗债务危机的决心。在 2012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吉拉明确表态,欧州央行将启动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成员国国债,以压低成员国融资成本。这就意味着只要债务国家需要,欧洲央行随时可以慷慨出手,相应地发债国自然就无后顾之忧。 特5别值得肯定的是,在强调对危机国家财政约束的同时,欧盟更加注重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刺激与拯救。在罗马峰会上,欧盟成员国摒弃分歧,最终通过了总额达 1 2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重点是增加欧洲投资银行资本金和支持中小
10、企业发展以及援助危机国家能源、交通与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刺激计划的通过代表着欧盟危机管理思维已经提升到战略性层面。 三、货币工具:宽与松 仿佛预约在先,也仿佛上瘾成癖,2012 年全球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展开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的竞赛与比拼,许多国家超发货币的力量可谓登峰造极。 号称全球央行的美联储无疑成为了“量化宽松”政策的风向标。在QE2结束之后,美联储及时推出了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但联储觉得并不解渴,于 2012年 9月份正式推出每月用 400亿美元购入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 QE3,3 个月后,美联储再度加码,推出了每月买入 450亿美元长期国债的 QE4。不仅如此,
11、美联储还宣布将超低利率指引期限从此前的“至 2014年末”进一步延长到“至 2015年中” 。 为了稀释美联储的大规模开闸放水给欧元形成的巨大升值压力,同时更是基于消化危机国庞大债务的需要,欧洲央行在 2012年推出了两轮3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使其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 3.2万亿欧元;几乎同时,英格兰银行推出了两轮总额为 1 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而且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双双实施降息动作,使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6历来在量化宽松政策运用上毫不示弱的日本央行先后大举推出的 QE升级版本令人瞠目。从最初将资产购买计划圈定为 10万亿日元,到后来扩大到 70万亿日元,再膨胀至 101万
12、亿日元,日本央行在 2012年先后4次调高投放流动性的基本口径,其加大刺激筹码以图一搏的心态蔚然可见。不仅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再度获得首相权杖的安倍晋三势必在 QE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虽然没有实施“开闸放水”之举,但其整齐划一的货币宽松步调却构成了又一道风景。在巴西,该国央行1年中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使其利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印度储备银行 3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另外,尽管中国 2012年内仅有1次降息的安排,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共计进行了 29周,全年逆回购操作总量突破了 6万亿元大关;与此相对应,中国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同比增幅均创出年内
13、新高,全年新增贷款额度增加到 8.08.5万亿元。 实际上,迫于全球量化宽松的压力,许多后工业化国家也加入到了降息了的潮流之中。如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均是在 2009年以来首次进行降息,而且利率均接近历史低点。 四、财政政策:收与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被看成是调控经济的两大最重要工具。一般而言,作为逆经济周期的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搭配起来使用,不过,反观 2012年各国的财政政策,其悖于常理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7相比于美联储放宽货币政策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而言,美国财政部所承受的财政赤字压力却格外巨大。在 2012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共计1.1万亿美元,为连续第 4个财年突破
14、万亿美元。因此,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白宫 2012年不二的选择。让全球经济惊魂的是,由于小布什政府为期 1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在 2012年底到期,美国可能会跌入“财政悬崖” ,乌云随之乍起。尽管最终驴象两党握手言欢让美国跳过了“财政悬崖” ,但再度走进白宫的奥巴马还将勒紧裤带过日子。 不过,美国的财政紧缩程度与欧元区国家相比那只是小巫见大巫。按照 2012年欧盟召开的 7年一次的预算会议,欧盟成员国未来 7年的预算总开支将削减至 9 730亿欧元,该数字显著低于欧盟委员会计划的 1.0万亿欧元。在总体压缩开支的同时,为了达到欧盟的严格控制赤字的标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纷纷宣布了新的支
15、出削减措施,其中,西班牙设定 2012年的结构性赤字目标相当于该国 GDP的 7.3%,希腊政府决定减少 135亿欧元政府开支,意大利则提出到 2014年削减 650亿欧元赤字的目标。不过,与欧猪五国欧猪五国(PIIGS):是国际债券分析家、学者和国际经济界媒体对欧洲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经济体的贬称,包括葡萄牙(Portugal) 、意大利(Italy) 、爱尔兰(Ireland) 、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 。无奈进行财政“瘦身”完全不同,英国的秋季预算报告一改此前的紧缩论调,提出了规模为 5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计划,其投放目标主要是学校、科技和交通领域的项目建设。无独
16、有偶,法国政府抢在 2012年末推出了规模为 2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来换取更多的就业,加强该国的出8口竞争力。 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样,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一松再松。在首期推出了规模为 7 500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日本政府担心刺激规模太小而在两个月之后又推出第 2轮经济刺激措施,而且这一次中央政府动用的财政拨款达 8 803亿日元,加上地方政府承担部分,整个计划总规模达到 1.2万亿日元。据估算,该政策将推动日本实际 GDP增长 0.2%,创造 8万个就业岗位。 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巴西
17、,该国政府不仅做出了首批计划注资超过 500亿美元以提振巴西未来 5年经济的财政支出计划,而且还在 2012年年底宣布了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即从 2013年 1月起,政府拿出 1 000亿雷亚尔(约 480亿美元)用于增加“支持投资计划”发放的优惠贷款数额。在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如同 2008年的高达 4万亿元的财政“大手笔” ,但政府审批项目的进度和频率却为历史上所罕见,甚至国家有关部委创出 1个月审批 150个建设项目的月度记录。在印度,政府虽然出于控制财政赤字的约束并没有大把花钱,但其开放零售业和航空业以吸引外资的政策安排却招招带风。 五、银行监管:罪与罚 自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欧
18、美银行金融机构在被推到审判台的同时,也概莫能外地进入到了监管者的法眼中。特别是伴随着银行业在2012年系列丑闻的发生以及自身风险的裸露,其所招徕的监管力度愈来愈强烈。 身陷“洗钱门”是欧美银行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 2012年会遭遇到9的麻烦。由于巴克莱集团、瑞士信贷集团、莱斯银行、德意志银行和荷兰银行等均被美国列入替伊朗、叙利亚及沙特阿拉伯等制裁国和组织洗钱的黑名单中,由此遭到了美国监管部门不依不饶的调查。最终,荷兰国际集团无奈向美国监管部门支付了 6.2亿美元的罚款,英国渣打银行只得忍痛向美国纽约州银行监管机构支付了 3.4亿美元的罚款,汇丰银行也不得不向美国监管机构上缴了高达 19.2亿美
19、元的罚款,成为美国当局迄今为止为洗钱案开出的最大一张罚单。 与“洗钱门”一样,欧美银行为“操纵门”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经过调查,美国、英国和瑞士司法和金融监管机构认定,瑞士银行等 12家金融机构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参与操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致使市场参与者遭受巨大损失,多国监管部门随后向多家欧美银行提出索赔。最终,瑞士银行向美国、英国及瑞士金融监管机构支付了共计 15亿美元的罚款,另外还有 9家欧洲大型银行也吃进了 13笔金额在 500万美元以上的罚单。在痛苦忍受着政府监管机构严厉处罚的同时,欧美银行业的自控风险问题也接连不断地被抖落出来。摩根大通资深交易员布鲁诺伊科西尔经营的信贷违约掉期投资交易令
20、该行在短短 6周时间内遭受了 60亿美元的亏损;瑞银银行交易员阿多博利的未授权交易给该行捅出了 23亿美元的巨大亏损窟窿;不仅如此,因隐瞒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意大利米兰法院以欺诈罪对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德普法银行和瑞银银行提起诉讼,最终,4 家银行各被判支付 100万欧元的罚金,同时 4家银行在相关交易中所获总额近 9 000万欧元不当得利也被没收。 10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2012 年最后一次欧盟首脑峰会通过了对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方案。欧洲央行将成为欧元区银行的最终监管机构,行使对欧洲 25家最大的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直接监管权,同时欧洲央行拥有直接干预任何一家欧元区银行的
21、权力。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的建成,既架起了欧洲银行屏蔽欧债危机的“防火墙” ,也为EMS直接向成员国银行注资铺平了道路。 六、企业并购:退与进 不同经济体的错落增长生态以及不同币值之间的竞争性驱动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并寻找和捕捉自己满意的标的。从欧洲企业葛兰集团斥资 340亿美元收购斯特拉塔从而成为全球第四大矿业开发商,到俄罗斯 OAO Rosneft公司出资 548亿美元并购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再到日本软银公司斥资 860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 Sprint Nextel,企业并购在 2012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澜。不过,据并购资讯集团统计,2012 年的全球并购交易不到 3.7万宗,总金额只有 2.2万亿美元,比 2011年减少 2.7%,相比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年下降47.0%。 资本并购的萎缩主要源于欧美企业出于危机之后自救的目的而普遍采取的资本回撤战术。资料显示,2012 年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并购额同比减少了一半,而欧元区国家在全球并购的交易额占比仅为 11.0%,与2007年相比近乎夭折。 然而,西方不亮东方亮。与欧美企业并购战线全面收缩完全不同,亚洲和拉美等地区的企业海外并购大戏轮番上演。2012 年“金砖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