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18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摘要:通过分析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利用主要经济规模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法,以及业绩指数测度方法,对大陆各主要台资集中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近年台资“北移”趋势明显,而“西进”行动缓慢;在投资领域方面,台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格局并无根本改变,但逐步呈现产业集聚和日益多样化的现象;另外,在大陆三个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中,长三角表现最优。在吸引台资方面,各地区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其投资方向进行引导。 关键词: 台资;集群;区域分布;产业分布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4-0023-05 台商在

2、大陆投资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1987 年以前的投资规模及数量少,90 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历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从局部到全面,从小型到大型的动态发展过程。商务部港澳台司统计资料显示 ,至 2010 年 12 月为止,台资在大陆累计获准项目 83133个,实际投资 520.2 亿美元,在大陆实际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台资占比为 5.0%。台资在大陆的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地域分布 (一 ) 以东部沿海区域为中心的布局特征 根据台湾相关部门的数据(见表 1) ,可知台商直接投资主要在东部2沿海地区聚集,长江沿岸地区聚集度高于北部地区,明显呈现自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递减

3、的梯度格局,这一分布特征与我国区域经济模式基本吻合。截至 2010 年江苏省累计吸引台资的比重为 34%,广东省为22.6%,上海市为 14.5%,福建省为 6.9%,浙江省为 6.6%。这些省份中,广东与福建两省与台湾存在不可割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联系;从地理分布角度而言,以上地区位于华东中南部,与台湾十分接近。这说明,在投资过程中,距离与边界区位效应均是影响台商选择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政策引导的作用,台资企业逐步向内陆地区辐射扩散成为大陆台资企业分布的新趋势。1 (二) 逐渐“北移”的新趋势 近几年,山东、辽宁等地区成为吸引台资的新亮点,这主要是由于环渤海经济圈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扎实,

4、交通、邮电与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完备,区域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经济增长速度快,并且资本产出率高。因此,台资出现了逐渐北移的新趋势。 (三) 地域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传国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指出台商在大陆的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性。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投资吸引因子、政策与地缘因子以及经济活力因子是影响台资投资区域选择的主要因素。2高晓娟指出,在地域分布方面,从“沿海到内地”的经济发展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台商投资的区域走向。3李月认为,政策倾向性、产业配套能力、地理位置、人力资本是台商进行区位选择的影响要素。4 总体而言,以下几点是台商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投资区域的原3因:人力资本。东部沿海区域

5、具有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以及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其经济的外向程度高,对资本有效需求的规模较大5;集群倾向。台商在大陆直接投资的集群性特征带来的“区域性自我加速”机制,使得台商直接投资的地域模式显示出较高程度的刚性,其后续投资不断跟随已有投资进行区位选择6;地缘环境。地缘环境一方面包括绝对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包括该地区自身的经济属性及其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东部沿海区域不仅与台湾距离较近,并且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台商投资的产业限制相对较少,又有优惠政策和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较大程度地节省交易成本。 二、产业分布 (一) 制造业为主体,投资领域日益多样化 台湾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与向大陆转移的趋势有所不同,

6、前者以服务业为主导方向,后者以制造业为其产业转移核心。780 年代初期,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多为传统制造业。490 年代中后期,台商在大陆对主机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投资成倍增长。2000年以来,台商在大陆地区对资讯类高科技产品制造的投资,一直持续稳步增长。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逐渐形成了以电子电器制造业为核心,金属制造业为辅助,食品饮料、塑胶制品及精密器械制造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见表 2) 。截至 2009 年,台湾在大陆投资继续关注制造业,该产业占大陆实际利用台资的 75.2%。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新领域。同年,台商对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和

7、计算机服务行业、农业、餐饮住宿业的投资增长迅速,同比分别提高4127%、77%、74%和 72%。由数据得知,台商投资的技术层次正在不断提高,投资行业也在逐步扩大。在着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台商投资领域日益多样,新投资热点逐步显现。 (二) 产业集聚现象 1992-1998 年这一时期为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产业集聚呈现出整体规模小,数量少的特征,聚资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1999-2000 年为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台资的发展特征是投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型化,产业多元化,拥有先进技术的大企业开始成为产业集聚的核心,呈现出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各个规模的企业分工合作、产业链上下

8、游互动、配套设施机构逐步完善的产业集聚特色。2000 年至今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台商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均顺利升级,呈现出研发本土化趋势,新设立研发基地或向大陆转移研发基地成为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新举措。至此,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开始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进入了内部完善与自我升级的新阶段。9 三、台商在大陆的主要投资地域 及其产业分布的比较 (一) 实际使用台资金额的比较 从实际使用台资金额看,截至 2010 年 12 月,珠江三角洲累计利用台资 220.41 亿美元,在大陆利用台资总额中占比 22.6%;同期,长三角实际使用台资 539.61 亿美元,占大陆使用台资金额的 55%

9、,集中了大陆台资的一半之多;环渤海经济圈这一时期利用台资 70.75 亿美元,在大5陆总利用台资金额中占比 7.3%。三地区实际累计使用台资总额在大陆使用台资金额中占比 85%。可见,台资在大陆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呈现极不平衡的地域分布特征。 不同时期的台资分布亦存在显著变动。2000 年之前,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台资规模相当,均占全国约 1/3 的台资份额;环渤海经济圈台资数量在全国占比 9%。2000 年至今,台资在长三角地区的覆盖面呈现迅速扩张之势,该地区台资数量已占全国一半以上;同期珠三角地区的台资实际使用额虽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在全国的占比却逐年下降,环渤海经济圈利用台资金

10、额的绝对值在逐年增加的同时,在全国使用台资额的占比相对值保持稳定。由此可推断,东部沿海地区的台资布局存在较显著的“北上”态势。5 (二) 项目数及项目平均规模比较 从项目数的变化可知,2000 年是长三角台资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利用台资的项目数量方面,该年起长三角地区持续高于珠三角。同时,环渤海经济圈的台商投资项目数量逐渐与珠三角缩小差距。截止到 2010年 12 月,长三角累计利用台资项目数已达到 13553 项,高于珠三角的12316 项。 从各项目的平均规模看,长三角地区的项目平均规模几乎是珠三角地区的三倍,环渤海经济圈平均项目规模小于长三角及珠三角。但 2008-2009 年,环渤海经

11、济圈平均项目规模已超过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台商投资项目规模扩大的原因可能在于:(1)台商在该区域的投资正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过渡。 (2)越来越多的海外大企业在环渤海经济圈投资设厂,形成了一定的群聚效应。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台6资企业较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外资在长三角地带的汇集,使得该地区企业的群集倾向尤为突出。 (三) 产业分布比较 截止 2010 年 12 月,台资累计制造业所占比重为 82.5%,服务业为10.8%。其中,2010 年台资投资大陆制造业的比重为 71.4%,服务业为 16%。珠三角制造业的比重是 81.9%,服务业占比 17%;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占比 72.

12、8%,服务业为 15%;环渤海经济圈的制造业占比 71.9%,服务业占比 12.9%。由表 5 数据可知,三个地区在制造业上的比重都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以珠三角地区最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1)珠三角地区吸纳台资的起步较早,因此有大批的传统制造企业分布在这一地区。 (2)泛珠三角地区与台湾距离较近,并且两地区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首选区域之一。此外,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唯一高过全国水平,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有:(1)珠三角与港澳的经济一体化,直接推动了该地区侧重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2)珠三角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坚实的制造业发展基础、较丰富的人力资源、较

13、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因而具备承接大规模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 (四) 台资利用的业绩比较 1. 业绩指数的测度 虽然通过比较地区之间使用投资的绝对值,能够对不同地区利用投资的差异状况进行衡量,但这样却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经济规模造成的影响。因此,本文借助了利用台资业绩指数的概念,以求在评估结7果中去除各地区经济规模差异的影响。台资利用业绩指数的数学公式为:Li=TIi/TIGDPi/GDP 。5(其中:Li 为第 i 地区利用台资(Taiwanese Investment,简称 TI)的业绩指数;TIi 指 i 区域的台资使用规模;TI指大陆整体的台资使用量;GDPi 指 i

14、地区的经济规模;GDP 为大陆整体的 GDP 总量。 ) 可知,台资利用业绩指数表示某一经济规模下利用台资的地域差异。这一指数等于 1 时,表示恰好充分利用台资;小于 1,表示由于各种原因台资利用不充分;大于 1,表示基于该地区的经济规模,超计划的利用了台资。 2. 台资使用业绩指数的比较 由表可知,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台资使用业绩指数都大于 1,这表明两地区基于各自的 GDP 规模,都超计划利用了台资。但环渤海经济圈对于台资的使用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应在政策上多对台资进行引导。另外,长三角的台资利用业绩指数显著大于珠三角地区,表明其对台资的利用效率比珠三角更为优秀。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

15、文对台资空间分布、产业分布以及对台资主要集中区域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及启示: 第一, “北上”趋势明显, “西进”行动缓慢。从地域方面看,大陆对台资的利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西进”势头不足,这种不均衡特征尤为突出,并且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根本上的改观。另外,台资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正在逐步调整走向合理化,比如近几年出现了较8强的“北上”趋势,预计这种趋势将得到不断强化。因此,各级决策者在引导对台招商时,应当遵循台商投资行为内在的空间转移规律,而不应对其投资的空间均衡性过分强求。 第二,近年来,产业链招商成为了招商引资的新趋势。因此,各地区应当努力延长台资企业构筑的产业链,以便于各相

16、关上中下游企业更好地进驻产业链,为台资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东部沿海区域应充分利用其经济外向型的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投资机会,吸引台资。 第三,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台资的投资方向进行引导。例如,泛珠三角地区可以利用其与港澳的经济一体化,发挥其有条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黑龙江、河南、内蒙古、贵州和安徽等内陆区域与其它省市比较,差距尚大,现阶段的投资环境较为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地区应更为关注其在劳动力成本以及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台资优惠,引导制造业方面的台资向内陆地区有

17、序转移;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高校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众多,这些地区在技术创新上有充分的优势,台资以及跨国公司在此区域均大规模地设立研发中心,这些地区应当利用这些条件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 第四,各地方政府在吸引台资的过程中,应着力发展自身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避免在政策优惠方面的恶性竞争,尤其要杜绝“政策陷阱” 。 9参考文献: 1孙兆慧.台资企业在大陆新经济环境下的转型升级J.国际经济合作,2010, (2):43. 2张传国.台商对祖国大陆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异与成因分析J.世界经济,2003, (10):28. 3高晓娟.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特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 (2):62. 4李月.台湾大陆投资的新特点及对台湾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8, (8):47. 5张传国.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5, (3):13. 6陈建林.大陆投资环境对台资企业投资区域选择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 7李非.当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J.两岸关系,2005, (9):62. 8吕玉宝,程莎锋,邹春莹.台商大陆投资的发展历史及结构现状分析J.经济生活,2008, (12):37 9徐汉兵.台商大陆投资产业集聚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