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脉守清正 刊风崇创新2013 年 12 月 19 日至 21 日,西北大学学报百年刊庆系列学术活动在西北大学举行。活动由“主编与作者面对面:学术论文的写作、投稿与发表” “百年刊庆开幕式” “百年刊庆主题演讲”和“学术期刊创新与发展报告会”四个环节组成。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教授、党委副书记黄建民研究员、副校长陈超教授、副校长李浩教授出席并参与学术研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等单位的领导或代表应邀参加活动。 百年刊庆开幕式由陈超副校长主持,乔学光书记代表学校致
2、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宗哲教授、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杜敏编审、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大良编审、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张惠民编审等先后发表祝辞。在“百年刊庆主题演讲”环节,学报编辑委员会代表舒德干院士(西北大学) 、党圣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葛承雍教授(文物出版社) 、张永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姚远教授(西北大学)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表演讲。在“学术期刊创新与发展报告会”环节,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华、 新华文摘杂志社总编辑喻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李军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2朱剑、 高等学校文科学
3、术文摘杂志社原社长助理陈建平等专家学者与省内外期刊界、学术界人士以及广大作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百年学报,历久弥新 (一)中国西部地区创办最早的大学学报 西北大学学报是中国西部地区创办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早于 1915 年创办的清华学报以及 1919 年创办的北京大学月报 。关于西北大学学报的历史渊源及沿革,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刘炜评做了简要介绍:西北大学学报肇端于1913 年创刊的学丛 。作为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 学丛不仅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报,也是我国创刊最早的三种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在此后的岁月中,经过西北大学周刊 (1924年) 、 西
4、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校刊(1954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1957 年)等相关期刊的断续经办,于1959 年停刊。1974 年复刊后,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至今,面向国内外发行。1993 年以后,两版先后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先后扩版。自 2003 年起,增设自然科学网络版。至 2013 年, 西北大学学报走过了整整 100 年的风雨历程。 刘炜评强调, 学丛创刊伊始就体现出注重期刊学术品质的特点。此后各个时期的西北大学学报 ,刊名几经更易,栏目屡有调整,体式与时改观,但由学丛所奠定的基本学术品格,不仅被护持、传承至今,而且不断得到巩固
5、和加强。任宗哲认为, 西北大学学报传承着清正的刊风,恪守着学术品位,特别在弘扬人文精神、服务科学研究、给3力社会发展等方面作为很多。 (二) 西北大学学报的学术贡献 乔学光指出,通过几代学报人的不懈努力, 西北大学学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期刊,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传播尤其是为西北大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张雄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我国现当代重要的学术园地之一, 西北大学学报立足西北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众多学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经国济世、探求新知的重要依托,刊载了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力作,反映了西北大学丰厚的学术文化积淀,也培育了西北大学一代代学人
6、;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擎和精神助推器之一, 西北大学学报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为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为陕西的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西北大学学报在创办早期,便构筑了旧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学术平台,向我国西部地区系统地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及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西北地区科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担当了拓荒者的角色;在其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是西北大学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刘炜评指出,百年间, 西北大学学报累计刊发学术论文 8000 余万字,广泛传播了西北大学学人和校外学人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
7、学术交流。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版每年海外发行 1200多份,读者分布于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4澳大利亚等国家;自然科学版先后被美国 MR 和 CA、德国 AJ 数据库、美国汤姆森路透公司、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等国外机构收录。 近年来,网络传播迅猛发展, 西北大学学报充分利用这一新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其学术影响。根据中国知网 2012 年提供的数据,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机构用户达到 4632 个,分布在 22 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 20 个国家和地区;被下载 734147 次、浏览 852994 次。自然科学版目前月浏览人次超过万次,下载次数接近万次
8、,最高月浏览次数达到了 16666 次,下载次数达到了 11123 次。在 6 大洲被浏览 642600 次。 郭立宏认为,大学学报是学脉传承、学术繁荣、学派形成和学说发表的平台。百年西北大学学报有坎坷、曲折和艰难,也有成功和辉煌。在历史上,西大学报曾是西北地区最高的学术阵地和学术论坛。改革开放以后,西大学报既是西大各学科尤其是优势学科生成和发展的孵化器,又是优秀学术人才脱颖而出、成长成熟的摇篮。不惟如此,西大学报在传播知识、繁荣学术、探索真理、创新文化等方面,对整个陕西文化教育都有重要贡献。这要感谢几代领导和编辑对学报的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任宗哲认为,百年西北大学学报的历史贡献,至少表现
9、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服务大局方面,积极参与了不同历史时期有关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原创性的、前瞻性的、实践指导性很强的学术成果。二是在突出特色方面,创下了品牌,形成了朴实深沉、理性思辨的学术风格。三是造就了不少既精通编辑业务又具5备学术研究能力的学者型编辑人才。四是聚集了一支覆盖全国、学科分布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学术素养较高的作者队伍。 党圣元认为,西北大学学报百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现代学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记录了中国现代学术一连串的足迹。在百年发展中,西大学报确实做到了与时俱进,通过所刊发的大量优秀的、一些已经进入了现代学术史的学术论文,有效地驱动和引领
10、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学术发展。 二、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 (一)学术期刊的现状与机遇 从学术期刊的数量上讲,中国已是期刊大国,但从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国际化程度看,中国还不是期刊强国。张玉华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期刊的数量增长迅猛,发刊周期明显缩短,学术指标逐年上升,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好的学术期刊还不够多,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学术影响力还不够大;在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方面,与世界顶级期刊相比差距还较大。高校学报数量大的确是中国一大特色,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高校学报。毫无疑问,中
11、国众多的高校学报在促进学术交流和锻炼学术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学术期刊整体上存在的不足,同样存在于中国高校学报界,需要办刊者认真对待,用力改进。 对于学术期刊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李军林从学术生产和传播的角度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以纸媒为主体的6学术期刊,在大数字化的冲击下,既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压力,又有了学术价值增值的机会以及学术价值平移的可能。同时,中国学术期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使我国自然科学近 85%的 sCI 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这意味着中国学者为发表论文让出了许多知识产权。自然科学研究要靠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发表时要交钱,随后我们又要用钱把这些知识产
12、权买回来,这对中国的学术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们放弃的不仅是经济利益,学术自信、学术自我认知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高校学报的发展现状,刘炜评认为,当下,高校学报的发展受到出版市场化趋势、期刊排名竞争、学术风气变迁、科研量化考评、职称晋升与论文密切挂钩等因素的正负影响,致使办刊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丰厚的学术资源促动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同时使高校学报具有社会视野和国际视野,是高校学报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与会专家认为,一份学术期刊要提高其学术影响力,要从内、外两方面努力。对内要想尽一切办法挖掘高水平的论文,对外要借助各类评价机构以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
13、摘转类刊物,实现所发论文影响力的成倍放大。 在学术期刊竞争激烈的时代,刊发高质量的论文,对编辑慧眼识珠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来稿量很大,好稿件不多,是编辑部普遍面临的现实。喻阳指出,编辑的工作过程就是选择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章的过程。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是:重在创新,贵在精致,妙7在气韵。党圣元认为,编辑既要守护好编辑部,又要走出编辑部,有效地参与、介入国内前沿领域的研究探讨,这样才能掌握学术动态,获得第一手资料,组织到优秀的稿源。发现选题,密切追踪各个学科中比较前沿的、热点的、重大性的学术理论问题,尽可能多地组织优秀稿源,自然是办刊重心之一。但不一定非要盯着大家、名家,也要将眼光瞄向
14、刚刚进入学术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他们的一篇文章可能是其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截点,这样的论文也往往富有学术含量。多发现这样的论文,无论是对刊物、对作者还是对学术界,都是意义非凡的。张永清也认为,编辑在约稿时一定要善于发现有潜力、有前景的学术新人,这样才能使期刊的发展获得持续的力量支撑。 借助国内外各大学术评价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摘转刊物,实现所发论文影响力的成倍放大,是近些年来学术期刊扩大学术传播力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研讨会上,张玉华以详实的统计数据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五个评定指标、2012 年三个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大陆期刊的数量情况,以及国际顶级期刊和国内顶级期刊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方面的
15、数值。 朱剑分析了目前流行的所谓社科期刊“三大核心”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出版)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CHSSCD)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发布)的主要区别,并着重介绍了 CSSCI 来源期刊遴选工作中所遵从的分类原则、8动态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具体内容和执行过程。 喻阳详细介绍了新华文摘 “博、大、精、深、新”的选文标准。李军林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 149 种复印资料的功能
16、归纳为四个方面:学术资料功能、学术导引功能、学术评价功能、二次文献功能;四个功能最后呈现的最重要作用是学术影响力的倍增放大。 陈建平在介绍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发展壮大的过程后着重强调:力求迅速地、及时地追踪、推荐和反映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学术动态,搭建和打造高等学校主办的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发布、推荐和评鉴的公共平台,是该刊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学术后备队伍的建设 西北大学学报编委舒德干、党圣元、葛承雍、张永清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者学术成长的关系。他们认为,在他们的学术起步阶段, 西北大学学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扶植,物化了他们的学术成果,增强了他们学术研
17、究的自信心。当年在投稿、改稿过程中与西大学报编辑部的老师们频繁往来,尤其是得到责任编辑热情勉励和具体指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同时希望西北大学学报在学术后备队伍的建设方面,能够推出更多的有效措施。 为了与青年学子沟通信息,激发他们的学术研究兴趣,刊庆系列学术活动前期,学报编辑部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主编与作者面对面:学术论文的写作、投稿与发表”的专题讲座,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刘炜评和副主编霍丽、自然科学版主编徐向平和副主编亢小玉围绕学术论文9的写作、投稿和发表,与 300 多位来自校内外的中青年学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一)学术素质的养成 刘炜评从学术与非学术的界定入
18、题,告诉青年学子,什么品相的文章是学术性的,由此导入有关学术素质培养途径的阐述:第一,学术素质的养成要趁早,这样不但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而且会使学术之路越走越宽。第二,在学术起步阶段务必大量阅读学术论文尤其是优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下功夫揣摩学术的“道”与“法” ,并注重模仿训练,因为模仿是学术征途之始。及时且适力的学术模仿的意义,不仅在于开阔学术文化视野,积累学术基本知识,掌握学术写作技巧,更在于能使学术的路子端正。第三,学术素质的养成始于模仿,却不能死于模仿。建立自己的“学术根据地” 、找到自己的“学术长征路”至为关键。第四,学术创新是一个学者的立命之本,在认可接受必要的规范约束的同时,
19、必须有学术创新的自我期许并付诸实践,因为只有做出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才能真正给力学科推进和社会进步。 刘炜评引用作家狄马的话特别强调了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大凡一个命题、一种学说的最初诞生,都是因为对某一种社会现象、某一条学术定论、某一个智力疑难不满,并寻求自己的解决方式,于是才诞生了一种主张、一种学理或一篇文章。没有问题意识 ,当然就谈不到自己的解决方式,因而只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二)学术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刘炜评和徐象平从文、理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学术论文的文体特点、基本构成和写作规范。他们一致强调,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规范应该严格10遵守。一方面,这些规范属于普适性标准,其
20、尊严不容轻慢,必须强制执行。另一方面,从科研论文的写作来说,大量人工语言的使用是其鲜明特点之一,而人工语言的使用必须遵从诸多规范,否则就不能有效传播。 两位主编还向青年学子们详细介绍了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流程、稿件双盲评审制度,并强调了作者与编辑沟通的重要性。他们特别指出,一份能自立自强于行业的学术期刊,其编辑部必有敬业、清正、勖勉的办刊风气;一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一定能在有事业心的办刊者那里得到赏识。青年学者在与编辑及有关专家的沟通中,既要尊重后者的工作角色和劳动付出,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必盲从编稿人和审稿人,在与编辑、专家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 四、对西北大学学报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建议 张雄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对学报编辑部提出希望: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网络化等诸多机遇和挑战,以跟进学术前沿、传播学术精品、扶持学术人才和促进成果转化为己任,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务真求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我国的学术发展、思想交流、新知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乔学光代表学校对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和扩大西大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二是加大特约稿和优质稿件的约写力度,注重编校质量,稳步提高办刊水平和办刊质量;三是提高服务质量,要以作者、读者为本,为提高西北大学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