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摘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蕴育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环境,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质、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价值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自身发展中践行,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内涵;价值;践行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2004606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是新世纪新阶段
2、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准确理解“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科学含义,正确把握“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时代意义,深入探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实践路径,对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内涵分析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2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蕴育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环境,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深刻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
3、念的内涵,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的基础和起点。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文化根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义利之辨” 。 “义利之辨”是关于义利关系价值观念的辩证和阐发。在中华文化价值系统中,历代先贤曾对义利关系与天人关系、群己关系、理欲关系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进行过长期的辩证和讨论,并形成了主导的价值共识。 如何处理义利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处理道义原则和功利原则关系的基本态度。在古代价值系统中,义利关系的辨析十分复杂,各个思想流派各执一端。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和“以义制利” ,把“义”作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注意“义利
4、兼顾” ,但相对于义, “利”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与儒家强调“义”的内在价值不同,墨家更侧重“义”的外在价值,把“义”赋予了功利意义,认为“义,利也” ,肯定了功利的合理性。而法家则把功利原则夸大到了更为极端的地步,认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即“名与利交至,民之性。”这样,儒家与墨家、法家在“义利之辨”上的功利原则便构成了传统价值观在义利关系上的不同取向。 但就总体而言,儒家的道义原则始终处于正统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因而,在中华传统道德中, “见利思义” 、 “以义为3先” 、 “先义后利”就成为世代人民群众尊崇的优秀道德德目之一。孔子强调“见利思义” ,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
5、的重要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 ,明确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荀子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把是否先义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准。在儒家历代思想家的提倡和影响下, “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逐渐升华为“杀身成仁” 、 “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成为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业、国家利益义无反顾、勇于奉献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成为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由此可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强调义利兼顾,更强调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强调道义原则和功利原则并重,但更强调道义原则对于功利原则的统领和制约作用。在这样的道德理念
6、中,当道义与利益、德性精神与感性欲求发生冲突时,强调应当超越利益的束缚与感性的制约而致力于对道义与德性的追求,并在其中得到高尚精神的满足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的道德理念成为塑造中华文化理想人格的价值标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理想目标。 2.“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时代内涵 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核心价值观,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义利观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扬弃,是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阐发,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代主流价值取向的根本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其基本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中的“利”的含义。这
7、里的“利”4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是指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利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和经营者,追求利益甚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必须肯定和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企业等经济组织一样的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盈利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也是市场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正当、合法、诚信经营,通过资金、人力、物力、科技等手段追求“利” ,即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值得充分尊重和肯定的。事实上,也正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势,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8、的伟大实践,敢试敢闯敢干,敢于追求盈利最大化目标,从而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提供了全国 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全国城镇就业的 70%和新增就业的 90%以上,解决了全社会近 2 亿人就业。雄辩的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而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追求“利”的正面效应和积极意义。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中的“义”的含义。这里的“义”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多重内涵。这里的“义”是指民族大义,是指人间正义,是指社会道义,是指企业信义,是指为人诚义,是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9、业建设者的完美人格和高尚品质。具体来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同心思想” ,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同心思想” ,就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5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富民政策,也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今天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作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没有理由不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和信念。坚持“同心思想” ,就要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正确道路,是强国之路,也是富民之路。公有制为主体、多
10、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方向探索出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基础,提供了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后非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持续发展,更离不开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导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保驾护航。坚持“同心思想” ,就要深入学习和自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体系从思想上破除了“左”的影响和传统观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才有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财富的积累、地位的提升和社会的认同。 二是坚持民族大义,投身兴国伟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坚守民族大义,秉持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
11、。在华夏儿女全部的道德价值中,没有比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这个“义”更大、更高、更强、更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根本要求。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始终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和生命依托,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强6后盾和坚实基础。因而,面对民族利益和国家事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义”就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报国兴业为大义,就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是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胸怀天下、感恩图报、勇于担当,是中华文化中“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
12、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同样个人的成功也离不开群体的力量,因而,当个人成功时,不能忘记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今日的成功,今日的财富、名誉和地位,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也得益于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更得益于非公有制企业成千上万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艰苦付出。吃水不忘挖井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当致富思源,知恩图报,切实担负起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在这里,尤其应该感恩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付出和贡献,满足职工合理的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是完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追
13、求完美人格,实现道德完善,是中华传统文化尊崇的道德境界,也是古代先贤“义”的道义原则的最高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努力争取企业发展、财富积累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社会责任,在投身光彩事业中实现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创造了自己的光彩人生,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尊敬和认可的建设者精神,这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 。这种精神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非公有制经7济人士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良好精神风貌的生动展示,是中华民族“义”的理念的当代诠释。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14、价值观中的义利关系。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处理义利关系的正确解读。所谓“义利兼顾” ,就是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考虑“利”的同时,也要考虑“义”,即在考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利益和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坚持“同心思想” ,坚定政治方向;也要坚持民族大义,维护国家利益;也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也要完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是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与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所谓“以义为先” ,就是在义利关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 “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5、“义”对“利”处于主导和统领的地位;当义利发生矛盾,不能统一的时候,要把“义”放在先导和主体的地位, “利”要服从、服务于“义”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当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个人和企业的暂时利益与国家、社会、人民的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只有在国家、社会、人民这个整体利益、大局利益、长远利益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3.“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合理性 8“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主流价值的当代反
16、映,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超越,不同于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特征。 第一,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超越。在中国古代的“义利之辨”中,虽然墨家和法家突出“利”的价值,但因为儒家思想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义利关系中更强调“义”的主导和统摄作用, “利”被放到了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种“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培养了中国文化的崇高道德伦理,有着鼓舞中华儿女为民族大业、国家利益勇于奉献的精神作用。但由于忽视利益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的创造活力。特别是到了宋明理学那里,由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就由“先义后利”发展到了贵义贱利。这种对义利关系的极端化思想,严
17、重挫伤了人们对创造利益、争取利益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前进的“惰性”观念。我们今天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则是对中国古代义利观的超越,它既倡导道德道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又尊重非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属性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追求的合理性。这样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又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利益价值观有着截然的不同。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上的反映,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是相对
18、立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是由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价9值观念。它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由于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在对待义利关系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只追求功利而轻视道德原则。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即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坚持道德原则和功利原则的协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这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也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既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又能保证社会的和谐进步。第三,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19、”理念属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范畴,是社会主义义利观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当前我们的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特定内涵:既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现,也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民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人。只有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
20、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符合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现实。充分尊重1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得的物质利益,不仅同社会公共利益相一致,而且还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共同发展。 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重要价值 1.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事关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大局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共
21、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我们党要不断扩大和巩固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就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就要通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的价值引领,使他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局。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据最近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11.4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2.1%。这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比重,成为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