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023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作。未成年人是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教育应从未成年人抓起。自然史博物馆作为传承自然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知识的机构,在当下应当担负起对民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文章在阐述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因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如何深化教育活动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自然史博物馆 未成年人 生态文明 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已成为当下各级教育机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未

2、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传承自然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知识的自然史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对民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自然史博物馆工作者必须关心和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自然史博物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运用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自然史博物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一、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成因 1. 从建设生态文明内涵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

3、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目标的新型文明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须从改变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些转变,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指导。而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形成,离不开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反思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失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树立人类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

4、道德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观。其最终目的就是从意识、知识、态度、价值观及行为等层面,努力形成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和正确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素养,是建设生态文明最为基础的工作。 2. 从自然史博物馆的职能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博物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机构。自然史博物馆的职能是通过对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的标本收藏、研究、展示并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公众在探索自然中寻找自然规律,了解生物多样性,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人类的未来。基于3此,我国北京、天津、重庆、大连、浙江、陕西等省级自然史博物馆均被命名为全国科普

5、教育基地,有的已成为全国环保科普基地、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或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和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弱,孩子们对自然界的熟悉程度越来越差。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因而,自然史博物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促进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加深对自然的了解,使他们把对自然的惊奇上升为好奇,从好奇上升为求知欲望,从欲望上升为自觉意识,进而改变人们对自然保育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实现人与

6、自然的和谐相处。 3. 从未成年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现状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小学校都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内容列入基础教育,使未成年人的环保意识、生态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北京、广州、杭州等地教育部门相继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生在环境科学素养方面的基本情况: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逐年提高,2012 年与 2007 年相比,各项调查指标均上升百分之十以上;对环境问题的了解达到一定的程度,忧患意识较强,对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动植物灭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未来 20 年的情况持消极态度;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但学校仍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途径;学4

7、生的环境意识存在差异,学校教育资源越好,学生的环境意识越强;学生的环保消费行为与消费理念存在一定差异,环保理念普遍好于环保行为。这些现象不仅显示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和重要性,而且也提示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从未成年人入手,从娃娃抓起。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对每个公民人格完善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二、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 1. 基本陈列主题鲜明,展示内容贯穿生态文明理念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脊柱,也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资源和教材,且能代表博物馆的水平,反映博物馆的特色。纵观近年来我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内容,普遍都把“地球?生

8、物?人类” 、“人与自然和谐”等作为展示主题。以 2009 年 7 月开馆的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为例,基本陈列以“地球生命故事” “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和“绿色浙江”三大版块支撑“自然?生命?人”展览主题,个性鲜明。从“地球”到“生物” ,再到“浙江生态” ,有效地建构起远古与当下、大自然与人类自身有机联系,在积极传播科学精神的同时,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引导人们在探索自然中寻找自然规律,以科学理念和方法,积极保护环境,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展览表现手法运用双二元配置结构、模特地复原、开放互动的空间布局以及声、光、电技术、计算机辅助展览系统等新模式、新方法,营

9、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增强展示效果,更好地吸引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该陈列荣获第九届(1999-2010 年度)全国博物馆5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自开馆至 2012 年底,接待观众 400 余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 270 万人次。 2. 临展特展相继不断,常看常新满足未成年人诉求 临特展是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也是丰富博物馆陈展 内容、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重要手段。国内几家省级自然史博物馆每年都要设法推出内容丰富的临特展,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浙江自然博物馆 2011 年推出临特展 11 个,2012 年推出 22 个。从近年来自然史博物馆举办的临特展看,在内容上都围绕人与自然、环境

10、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题材,如北京自然博物馆推出的“中国濒危物种摄影展” 、“水?城市” 、 “垃圾取材 妙手生辉” ,陕西自然博物馆推出的“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大连自然博物馆推出的“解读自然 爱我家园” ,以及浙江自然博物馆推出的“迈向生态文明浙江生态省建设成就展”都是如此。在办展方式上,除了自主策划制作展览外,还采取从外单位引进、合作办展及与兄弟馆交换等办法,如大连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湿地博物馆合作举办“神秘的海洋生物” ,北京自然博物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合作举办“眼睛与视觉的奥秘” ,天津自然博物馆与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鸣虫特展”等。这些展览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11、,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而且满足了观众常看常新的诉求,有效地吸引了广大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据笔者在浙江自然博物馆的抽样调查,到自然博物馆参观每年 2 至 3 次的未成年人占调查人数的40%左右,最多的每年达到 8 次以上。 3. 科教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凸显现代教育方式 6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史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实物、标本、图片等陈列展示方式对观众进行自然演化和文明进步的认知教育,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现代博物馆的教育方式已经由陈列展示向多功能多方位延伸。在这方面,各地自然史博物馆都作过很多的实践和探索,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利用节日假期开展活动,即利用春节、五一节、国庆节

12、以及寒暑假等举办“展厅寻宝” 、 “自然知识竞赛” 、 “夏令营” 、“生态之旅”等活动。如北京、福州、浙江等地自然史博物馆多次与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 、大连自然博物馆和大连韩国国际学校联合组织的“认识自然 探索自然”夏令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围绕纪念日主题日开展活动,即在“爱鸟周” 、 “世界环境日” 、 “国际博物馆日” 、“文化遗产日”等期间举办画鸟、观鸟、认识昆虫、制作标本等活动。如南通博物苑的“爱鸟护鸟”系列活动、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万名儿童画百鸟”活动持续多年,已成为品牌活动。每到这个季节,孩子们便会早早做好准备

13、,把自己对鸟类喜爱的那份童心展现在画布上。一位参赛者对笔者说,通过画鸟,我对鸟儿更亲了,对大自然更热爱了。三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活动,即举办少年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亲子家园” 、“科普小讲堂” 、 “科普影院”等活动。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实验乐翻天” 、 “做做吧”活动,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小科普自愿者”活动,以及浙江自然博物馆的“趣味益智” “动手做”等深受孩子们的青睐,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家长们一致反映,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74. 科普下乡彰显常态,科教阵地遍及城乡各地 走出馆门拓展生态文明教育阵地,让更多的民众和未

14、成年人享受生态文化、科普知识服务,是近年来自然史博物馆颇有成效的一项工作,其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如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做法主要有:一是送展下乡,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先后组织古生物、海洋动物、生物多样性、鸟类摄影等流动展览几十个次,赴全省各地巡展数百场次。其中以“浙江省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图片展” 、 “浙江省矿产资源保护图片展”赴全省中小学巡展为载体的“浙江省未成年人生态教育行动” ,被省委宣传部列入“浙江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十件实事”之一。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如与宁波轻纺城、杭州宋城集团合作办展,与杭州植物园合作建立野外实践基地等。三是印制生态文明教育挂图免费下发张挂。继前些年与中国自然科

15、学博物馆协会联合设计制作以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为主题的“绿色生活”科普挂图 2000 余套下发全省市县和乡镇后,2011 年又编制“共绘生态浙江蓝图 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科普挂图 25000 套赠送全省各地。四是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立分馆。如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浙江自然博物馆分馆,有效地强化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功能。五是发挥省级馆作用,指导帮助市县博物馆拓展自然类陈展。几年来先后为数十家市县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提供指导,帮助制作或复制展品,培训讲解员,参与展示方案设计和制作等。如今以自然类陈展和环保宣传为阵地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在浙江各地已初步形成,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

16、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三、深化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81. 拓展收藏和研究功能,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供支撑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功能,是在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三大功能而言,收藏和研究在博物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没有收藏,缺少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就无从谈起;研究为教育服务,没有研究,教育就缺乏理论依据。自然史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是开展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源泉。通过收藏不仅可直观展示生物多样性,还可展示物种与物种之间各层次的联系;通过研究人员与教育展览设计的结合,可以提高展教活动的可信度和可

17、达性。虽然国内博物馆已日渐意识到收藏和研究对展示教育的支撑作用,但对公众理解博物馆收藏与研究的认识却明显不足,对公众的开放度不够。作为自然史博物馆,应满足观众对科学真实性的探讨,关心他们探索科学的诉求,承担起民众参与研究的任务,为观众营造一种参与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氛围,使博物馆成为科学家与普通民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并为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提供拓展深入的机会,利用博物馆的平台培养、引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 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的内涵,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和效果 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实践情况看,还需在内容、形式、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首先,在内容上要突出思

18、想性、知识性和独特性。思想性是指展教活动要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等主题展开;知识性是指展教活动不能只是满足未成年人的好奇心,而应把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动态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把知识掌握好,拓宽他们的视野和9知识面;独特性是指充分利用自然史博物馆收藏自然类藏品和研究自然科学的优势,在展教活动中突出其特点和亮点。其次,在形式上要注重观赏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所谓观赏性是指在陈列展示中要克服标本呆板的缺陷,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如三维空间、声光电、色彩等,让标本变得鲜活,并具有美感,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所谓趣味性是指让观众在获得视觉满足的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如触摸标本、操作

19、多媒体和机械设备等,在感官上获得乐趣;所谓多样性是指在活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要运用好传统项目,又要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不断推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新项目。再次,在范围上要具有宽泛性、深入性和融合性。宽泛性即自然史博物馆不仅要在馆内开展展教活动,而且更要走出馆门,在本地区或全省范围内构建阵地;深入性即走向社会,深入到社区、农村、学校,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提高全社会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关注度;融合性即打破地区、种族、语言、国境的界限,互相借鉴,扬长避短,吸取人类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开阔视野,提高教育效果。 3. 走馆校联姻之路,取得教育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接

20、受教育的主阵地,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走馆校联姻之路,发挥学校的应有作用。一方面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应掌握教育部对中小学校有关科普教育的大纲和教学计划,主动担负起部分科学课的教学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包10括组建青少年科普队、定期赴学校举办巡展或科普知识讲座、开辟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实验室等,将枯燥、抽象的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博物馆与学校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一些活动的开展只有

21、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得以实施。因此加强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络,取得他们在工作上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浙江自然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万名儿童画百鸟” 、 “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图片展” ,以及在杭州市区中小学组织的“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等活动,都是联合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和杭州市教育部门共同举办的,既扩大了影响,提高了活动层次,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活动组织工作的压力,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3. 讲求实效,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 对未成年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工程,不能仅仅就生态说生态,就环保说环保,必须与公德意识教育、生命教育、消费教育、自然科学与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法律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才能使教育浑然一体,卓有成效。从现实情况看,未成年人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但行为习惯却与认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对未成年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应把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切入点。生活中的很多行为习惯都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如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偏爱肉食,使用塑料袋或塑料饭盒,刷牙、洗脸不关水龙头,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固然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对环境保护有害无益。因此自然史博物馆在展教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注意节约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