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摘 要: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一个亟待发展的很重要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经济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运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变量。文章研究资本有机构成在宏观经济中的运行机制,揭示其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变量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线性“互相关”关系。当资本有机构成很低时,它与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当它上升到一个“最优值”后才与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因此,要维持最优经济增长就必须在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前提下,保持最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无法做到这点,但可以借助政府的宏
2、观调控延缓危机发生;或者使经济周期的“波幅”缩小。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039-05 一、导论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之一。由于其丰富的内涵,也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理论环节。深化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对克服西方经济理论的缺陷都有重要理论意义。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关键“变量” ,用于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分析,不但为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计量模型,发展马2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找到了便捷分析工具,它还优于西方经济学的类似变量和范畴,诸如
3、资本产出比率、资本劳动比、资本深化等,可解决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某些矛盾。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派生形式,是价值理论在资本运行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独创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又是贯通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它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马克思经济的具体运用、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借鉴现代经济学研究工具研究资本有机构成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比如 Wolff 等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运用数理模型深入分析了资本构成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1。Anwar Shaikh 还对资本有机构成本身进行了数理分析,把资本有机构成分解为“技术构成、价值
4、构成和物质构成”三因素,并建立一个数理模型来分析其相互关系2。对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研究方面,一般还停留于简单的“线性”负相关的认识。实际上,资本有机构成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其与利润率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不是总是“负相关” ,当资本有机构成很低时,它与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当它上升到一个“最优值”后才与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这说明,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最优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很有必要。这个理论在微观上,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研究企业(剩余)价值最大化问题,宏观上可以研究最优经济增长问题。冯金华研究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微观”运用,他借用现代经济学的等成
5、本曲线和扩张线等分析工具,用数理逻辑分析有机构成与技术构成、价值构成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按照剩余价值最大3化的原则,讨论完全竞争企业的最优资本构成,最后说明最优资本构成的变化规律3。本文将研究其宏观意义:分析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意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资本技术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是资本二重性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资本的物质与社会、社会价值的分配、投资与消费等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偏离反映了经济结构优劣状况和分配上的合理程度。从外延上看,资本有机构成分为“个别资本的有机构成”和“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 。个别资本有机构
6、成的变化与个别企业的利润率成正相关,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一般利润率总体负相关。 (二)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超额利润的内生力量。因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但有其必然性,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另外一方面,资本主义提高资本有机构成长期看会使一般利润率下降,进而使经济增长率下降,直至引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4。而资本有机构成作为一个模型的变量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产出比例”有类似作用,从某种角度说,它反映了增长模型中的“技术关系” 。长期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技
7、术进步。这就出现一个矛盾: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的发动机,即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4而模型表明的是技术进步导致了经济危机! 市场经济的增长和危机的过程正是这对“矛盾”产生和克服的过程5。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积累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又是资本积累的结果。似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可是,模型却告诉我们,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趋向下降,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下降。如何认识这一“自相矛盾”的现象呢?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导致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技术构成反映了劳动节约的程度,同时“降低劳动力价值” ,因而导致
8、价值构成也提高。如果二者方向一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动态看,虽然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劳动力价值降低的同时,单位商品价值也降低,即这意味着“C”也随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即它有与资本的技术构成反向变化的趋势,阻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但是,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速度与其引起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正向变化和反向变化谁的变化快,就决定了最终二者的变动方向。由于劳动力价值 V 与 C 一同降低的同时,剩余价值在增加,积累在加速,新增资本中 C 的部分在更快的增长,显然,技术进步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正向变化的速度快于反向变化的速度,即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论成立。不过这个解释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
9、矛盾” ,产生矛盾的原因及矛盾的解决途径的秘密,要在“资本有机构成”内部去寻找。 (三)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互相关的内在机制 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是利润,如果没有利润自然就没有投资;因此,5利润率下降导致投资下降比较好理解。但一般利润率为什么会下降呢?从利润率公式分析,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了一般利润率下降。可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资本构成包含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两个层面。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构成的这两个层面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断提高;换言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不变资本的增长与
10、技术进步正相关,而可变资本的增长与技术进步负相关。也即是,资本的积累速度快于工资(劳动力价值)的增长速度。我们还是从增长模型来分析变量 q 究竟应该怎样变化才能保证经济增长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或者不出现经济危机。换言之,寻找“持续稳定增长”的条件。 剩余价值率与储蓄率提高短期虽然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但长期看不但不能提高增长率,反而加速经济波动。因为,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 g =中,s,m与 q 变化的相关性,即它们本身存在函数关系,因而先不考虑 s,m的变换,集中分析 q 的变化。实际上,只要 q 不变,s,m则不变。而这三个变量都不变,显然,将有一个不变的增长率 g。换言之,q 不变是经济持续
11、稳定增长的条件。我们还可以证明,持续稳定的增长率是价值公式中所涉及的所有变量 c,v 及 m 的增长率都相等,且等于总的价值(经济)增长率。 设资本构成不变,即 c/v=c/v;故v/v=c/c=(c+v)/(c+v) ;由于前面的内容可知, (c+v)/(c+v)=g,所以,经济增长率 g=不变资本 c 的增长率=可变资本 v 的增长率。同理还可证,g=剩余6价值 m 的增长率。 这里把 q 称为“资本构成” ,或者资本的价值构成,而不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因为资本有机构成是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趋势的资本价值构成。q 表示的是资本有机构成,则 q 不变意味着没有技术进步(资本技术构成不变)
12、 。没有技术进步的增长从长期看不但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冲突,实际中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时,一定以技术进步为前提。也就是说,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成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加速积累,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增长中 v 的相对缩小和 c 的相对增大,也即资本有机构成一定不断提高。换言之,市场经济没有自动保证资本价值构成 q 不变的机制,也就是,市场经济中没有保证经济均衡稳定增长的条件,必然会出现经济周期,出现经济危机。 资本价值构成 q 不能保持不变的秘密在于:(1)它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分
13、配关系。由于剩余价值 m 的越来越大的部分转为 c,q 的提高意味着分配给资本家的部分的增长率大大地高于分配给劳动者的部分的增长率,即m/mv/v。 (2)它反映了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大于消费的关系。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的消费部分由于资本家人数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即使考虑资本家的消费,也是用于积累的部分增长远远大于用于消费的部分。这样,我们可以粗略地把资本价值构成的比例看成是积累与消费的比率,其变化趋势就是积累与消费的变化趋势。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意味着投资的增长率快于消费的增长率,即c/cv/v,从而导致经济失7衡。 三、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原理及其对最优经济增长的决定 根据利润率公式:p = 由于随
14、着技术进步,q 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可以证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直至经济危机的出现。根据下面的分析,即使剩余价值的提高也不能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因为“极限利润率”趋于零。是不是可以说,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经济增长率就越高呢? 如果仅仅从利润率模型和经济增长模型“静态”分析,即表面的分析,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关联,确实如此。就像我们论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如果假定剩余价值率也提高,表面静态分析,也会否定利润率下降定律一样。设 c 趋向于 0,即新创造的价值全部转化为劳动力价值。如此,则资本有机构成 q 趋于零。因为,当 c 趋于 0,则 v 趋于无穷大;剩余价值
15、率 m 就趋于无穷小,即趋于 0。此时,利润率趋于 0: =,式中,m=m/v 可见,资本有机构成 q 并非越低越好。当 q 趋于无穷大时,经济增长率和利润率趋于 0;当 q 趋于无穷小时,利润率和经济增率也趋于 0。由此得出结论:存在一个适度的,或者最优的资本有机构成 q,即保持经济最优增长的资本有机构成。设有“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存在,用 q 表示。所谓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保证经济最优增长的资本有机构成。当不考虑其它约束时,可能的最高经济增长率就是最优增长率。根据上面的分析,q 等于 0 和无穷大,利润率进而经济8增长率都等于 0。因此,假定资本有机构成 q=0 开始
16、,在整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并不一直都与 q 负相关。当资本有机构成从 0 开始上升时,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随 q 上升而上升;当到达一个点时,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开始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下降。即 qq时,增长率开始下降,直至增加难以为继;在没有外力作用前提下,随着 q 达到一个“极值” ,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通过消灭部分不变资本存量 c,重新使 qq,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 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影响 从左下开始分析: (A)图横轴 c 与纵轴 v 分别表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曲线表示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各点。 (B)图表示资本有机构成 q(横轴)与利润率p(纵轴)的关系。曲线
17、表示 q 的高低值。横轴 q 从 0 开始向右延伸,其值递增。其对应的利润率 p即纵轴。 (C)图横轴 I 表示投资率,纵轴C 表示消费率;曲线表示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各种组合关系。 (D)图横轴 t表示时间,纵轴 g 表示经济增长率。曲线表示经济增长随时间变化由开始的上升到一个极点后下降的周期变化。 上述 4 个图形相互关联,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投资率、消费率、利润率、经济增长率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及其决定关系。 从图形分析, (A)是决定(B) (C) (D)的决定因素。也即是说,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变量的变化,其他变量的变化受制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 q 从 0
18、到无穷大的范围内,只有一个点q 决定了最大化经济增长率:即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决定最优经济增长。因9此,要使经济保持最优增长率,就要先找出最优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通过影响其他“中间变量” ,进而决定经济增长率的机制如下: 从(A)开始。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一方面向上到(B) ,决定了最优利润率。可见,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负相关,是从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开始的。另一方面,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向右决定了投资与消费的比率,即(C)图中最优投资消费比率。我们知道,总价值由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其中,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转化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成为资本积累;在忽略资本家消费和不考虑税收的前提下,剩余
19、价值可以看成全部转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样,资本有机构成的分子不变资本近似反映了(生产)投资,可变资本近似反映了(生活)消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资本有机构成也就近似地反映了投资与消费的比率,因而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决定最优投资消费率。 于是, (B)图中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决定最优利润率、最优经济增长率,即利润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与(C)图中由最优资本有机构成决定的最优投资消费率,共同决定了最优经济增长率。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投资与消费、资本与劳动者的分配关系,因此,最优资本有机构成的选择就是选择最优投资消费比例,和平衡资本与劳动的矛盾问题。这个“资本有机构成的最优原理”对于分析宏观经
20、济和经济危机的机理和治理都很重要。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一个亟待发展的很重要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经济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运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变10量。本文研究资本有机构成在宏观经济中的运行机制,揭示其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决定了其他诸如利润率、储蓄与投资、消费与投资、生产与分配、物质增长与价值增长等的变化关系。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资本有机构成很低时,它与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当它上升到一个“最优值”后才与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因此,要维持最优经济增长就必须在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前提下
21、,保持最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也就是让经济增长率等于劳动者价值 v的增长率,即工资与经济增长保持同等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劳动者分享利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市场机制是不具有这个功能的。这需要在市场机制外施加一个“外力” ,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当然,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能完全做到这点,但能够做到使技术进步条件下,q 值到了“最优值”后减缓上升,延缓危机发生;或者使经济周期的“波幅”缩小。从预防和治理危机的角度分析,我们从模型中得到如下启示: 1.协调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增长速度方面的差距可以通过外生变量,比如调整分配关系,也可通过鼓励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劳动者自己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提高劳动力价值来“内生地”缩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增长速度差距,达到经济相对稳定增长的目的。通过提高劳动力价值的措施来降低过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就是加大对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的投入,即加强所谓的“人力资本”投资,尤其加强对“低收入者”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投入,以提高劳动力价值本身,从而增加劳动力价值在总价值中的比重。劳动力价值比重的大小还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