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027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摘要宗教圣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宗教圣境不仅仅是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更是自然保护体系中乡土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物种、群落、生态系统乃至于景观水平的保护发挥着多个层次的作用,对于区域自然环境状况都发挥着综合和深刻的影响。因而在当今重新审视宗教圣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宗教圣境;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2-0069-10 作者简介:艾菊红,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

2、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81 宗教信仰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很多地区都有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宗教圣境,是宗教信仰对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集中体现。宗教圣境(Sacred Site)指的是这样一类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备受人们崇拜,因而也相应地对之有一些特殊禁忌并受到保护,比如神山、神林、竜林、坟林、风水林以及宗教庙祠的所在地等。1通常情况下,这些圣境中都有人们崇拜的圣物,比如神灵、祖先灵魂、佛像、庙宇、堂观,以及各2种人们视为神圣的石、树、神符等等。正因为这些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圣物所在地,使人们对这些圣物的所在地产生敬畏、崇拜的心理,那

3、么这些地方也就形成为圣境。也就是说圣物与周围的环境一起构成圣境,即人文背景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可以说圣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宗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作用,通过宗教信仰的信仰观念、宗教仪式等,把自然环境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依靠神圣的力量,体现人们的生态观念,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人们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方式。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圣境、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为题的论坛,从而“自然圣境”或者说“宗教圣境”这一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知。目前学界已经广泛认识到宗教圣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也展开了相当有效和深入的研究。国内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有比如裴盛基、许再富、

4、龙春林等人对于傣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以及对于一些宗教圣境比如神山与神林的研究、佛教寺庙植物的研究,这类研究有更多的生物学测量数据,表明这类圣境对生物多样保护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颇丰,具有较大的影响。也有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从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不同宗教信仰对于自然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类文章非常多,基本上属于质性研究,有很多也并未将宗教圣境单独提出来进行研究。这两类研究分别是从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国内真正将宗教圣境进行归

5、纳,并提出宗教圣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当3首推罗鹏、裴盛基等人的云南的圣境及其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 ,该篇文章将云南的宗教圣境的起源、数目和生态价值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之后这些学者也对宗教圣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人文社科的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相结合,探讨各个不同种类的宗教圣境,选择一些特殊案例,并借鉴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将一些重要的物种和相关研究数据作为研究佐证,从而更进为深入和充分地探讨宗教圣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我国比较常见的圣境有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山林圣境,这种情况在我国民族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傣族、彝族、苗族

6、、佤族、傈僳族等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神山、竜林、坟林、风水林等。这类圣境往往保留的是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有些自然环境和生物物种的种类非常接近于原始森林,但相对来说,这类圣境的面积都不是很大。还有一类是庙祠人文圣境,指的是以塔、殿堂、石刻、造像等为核心,并与周围的植物与水体等结合所构成的,包括佛寺、道观、各种神庙、宗祠等等。这类圣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呈现出较多的人文痕迹。第三类是名山大川及水体圣境,这一类圣境多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山地和水体景观。通常这类圣境的面积都比较大,比如藏传佛教的梅里雪山、汉地佛教的五台山、峨眉山、鸡足山,以及道教的青城山等等,这类

7、圣境的面积一般来讲都比较大,因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作用就更为突出。以下分别以这几种不同类型的圣境来分析论述这些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一、村寨周围的山林自然圣境 这类圣境在我国民族地区广泛存在,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这类山林自然圣境存在。一般来说这类自然圣境比较小,多位于村寨附近。大多数西南民族的居住地都选择在背山面水的地方。在建寨之初,就要选择自己村寨的保护神居住的地方。比如傣族,建立村寨伊始就要选择大片的森林作为涵养水源的山林。傣族古文献谈寨神勐神的来历就讲述了傣族建寨时,要先选一片树木高大的森林,作为寨和勐的保护神寨神和勐神的居住场所,并把这片森林命名为“竜曼竜勐” ,即“寨神林”和

8、“勐神林”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竜林” ,之后在这片竜林的附近平坦的地方建立村寨。3傣族每个村寨每个勐都有自己的竜林,不但禁止砍伐、放牧、甚至也不许进入其中,因而可以说这些竜林是傣族“传统的自然保护区” 。4除了“竜林”之外,傣族的坟林也起到同样的作用。作为亡灵安息的所在,坟林也同样禁止人们随意进入和砍伐。其他民族中也存在这样的神树林,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也有些民族的村寨因为神灵不同,所居住的地方也不相同,因而有几片不同的神树林。如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宋乡的哈尼村寨,其神树林就包括“地母林” (“地母”神灵居住的树林) 、 “普仓” (村寨防护林,作用是将人界与鬼界分割开来)、 “老蹦” (属于

9、坟林)等几种类型。5这些山林圣境保证了村寨的安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大多数村寨是背靠大山建立的,如果村寨背后的山林被砍伐,很容易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对村寨的安全造成危害。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民族地区的村寨都会把村寨附近的山林作为神山神林加以保护,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村寨安全的作用,也营造了一5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空间。 由于信仰的力量,这些原本普通的山林被冠以神圣的名义,因而使森林植被得到了长期和有效的保护。根据生态学家的研究,除了信仰上的差别之外,在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学功能等方面,这些山林圣境与其他原始林地并无差别,很好地保存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案例:西双版纳傣族的“

10、竜林” 西双版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是由于近年人口增加,经济开发等多种原因,西双版纳很多地方都已经被开垦,尤其是橡胶引入西双版纳地区以后,大片的山林被开垦成橡胶林,使西双版纳地区的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在西双版纳地区,漫山遍野看到的都是橡胶林,如果每年的 2、3 月份到西双版纳,正值橡胶树落叶的时节,映入眼帘的不是传说中绿色的海洋,而是满眼的枯黄。原本存在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干性季节性雨林已经几乎被砍伐殆尽,但是因为西双版纳傣族有竜山信仰,因而保护了一些干性季节性雨林。大勐龙自然保护区是 1957 年划定的,植被主要是干性季节性雨林,但由于人为破坏,这个自然保护区已经消失

11、了。但位于该保护区内的曼养广“竜山” ,则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被保存了下来。目前在我国,以箭毒木、龙果、橄榄为标志的干性季节性雨林,仅在“竜山”上还有保存。因此也可以说,没有“竜山” ,就没有西双版纳的干性季节性雨林。据统计,西双版纳的竜山共有 400 多处,总面积 30000ha50000ha。一项针对西双版纳 28个竜山的调查显示,在竜山森林中含有的高等植物 368 种,92 科,252属。6根据刘宏茂、许再富等人对竜山的研究,1500的样方里共有6100 多种植物,经和自然保护区内的湿性季节性雨林对比,同样面积,两者的物种总数量、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大体相同(见表 1) 。这些“

12、竜山”保存了大量具有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如大叶木兰(Magnolia henryi) 、天料木(Homalium laoticum) 、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假海桐等(Pittosporopsis kerrii)属于第三纪的古热带区系成分,虽然经过了第四纪冰川期,却得以幸存,因而对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价值。景洪暗罗(Polyalthia cheliensis) 、云南厚壳桂(Cryptocarya yunnanensis) 、动仑琼楠(Beilschmiedia brachythyrsa) 、滇谷木(Memecylon polyantum)等则是西双版纳特有的物

13、种,也是我国植物种资源中不可多得的植物种类。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 、大花哥纳香(Goniothalamus griffithii) 、龙果(Pouteria grandfolia)等在我国国内只有西双版纳地区有分布,是与毗邻国共有的物种。此外, “竜山”中的药用植物有100 多种,各种淀粉类植物、珍贵的用材树种,如楠木等,还有油料、染料、纤维类等植物,野生花卉、野生水果等约 150 多种。其中,大叶木兰、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 、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 、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 、野芒果

14、(Mengifera sylvatica) 、油朴(Celtis wightii)等 11 种植物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中,约占西双版纳重点保护植物的 30%。7 案例: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布朗族的竜山 位于勐养自然保护区西部骑马山的布朗族也有“竜山” 。和傣族一样,布朗族也是在建立村寨之初要选择村寨围一片长势良好的森林作为神树7林,那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竜林”里的所有物质就都具有了神圣性,所以禁止在其中狩猎、砍伐。如果被追猎的动物逃进竜林,人们就放弃追猎。这些禁忌保证了“竜林”的原生性,从而保护了热带雨林在结构上的完整性,有效保护了很多珍稀动植物。昆满布朗族村寨的竜山森林位于

15、骑马山,其森林结构有五层,乔木一层、乔木二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层,这样不同的植物相互错落,形成了郁闭森林环境。1800的竜山森林里,共有 179 种植物,其中乔木 93 种、灌木 28 种、草本植物 18 种、藤萝植物 29 种、附生植物 11 种。相比之下,与之相邻的大渡岗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就比较单一,只有 73 种,包括乔木 35 种、灌木 20 种、草本 12 种、藤萝 6 种。这一比较说明,正是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竜山起到了对山林的保护作用,否则骑马山一带的山地雨林都会因为多次反复刀耕火种,转变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仅以植物为例,其植物多样性就将损失过半。同时, “竜林”在

16、保护珍稀植物物种的时候,也相应地保护了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布朗人把野象、野牛等大型动物当作动物神,从不捕猎,也不捕猎孕产期和正在哺乳的动物、受伤的动物,以及那些逃到竜林的动物。这些传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野生动物的繁衍更替,从而达到了保护性利用。8 案例:彝族的密枝林 彝族有着古老的密枝林文化传统,几乎每个彝族村寨都有一座密枝林,类似于傣族或者布朗族的“竜林” ,密枝林所在的山地也就被称为神山。密枝林中所有的树木花草都被彝族视为神明,严禁砍伐、采集,甚至枯枝落叶也不能动,也不允许在密枝林中放牧牲畜。例如云南省石林8县,该县的两个镇,8 个乡,380 个自然村,一共有村寨密枝林 3480ha。

17、这样一大片受彝族密枝林文化传统保护的林地,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圭山森林公园的基础,森林公园有林地 1841ha。这片森林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含有的植物种类共 137 科,423 属,645 种,主要植物种类是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 desschottky) 、元江栲( Castanopsis orthacantha Franch) ,是滇中地区喀斯特地貌中的一块不可多得的绿宝石。9 云南楚雄彝族地区广泛存在的“神树林” ,不仅在当地村社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景观水平都有影响。这些“神树林”是当地生物多样性最

18、为集中的地方,直接保存了该地区的主要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种质基因库”(natural genepool) ,也为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根据调查,有 20 多种野生动物(主要是哺乳类和鸟类)主要靠这些“神树林”作为栖息地而得以生存。其中,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 、小麂( Muntiacusmuntjak vaginalis ) 、高原兔( Lepus oiostol us) 、大蹄蝠( Hipposideros armiger) 、赤腹桔鼠( Collosciurus erythveaus) 、金鸡( Chryzolophus p

19、ictus) 、环颈雉( Phasinaus colchicus)和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emminckii) 等 10 多种野生动物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10 这些村寨周围的自然山林圣境是我国民族地区最有特色的圣境,深刻体现宗教信仰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物种的多样类型,并且保存了一些珍稀濒危的植物物种,同时也为动物提9供了栖息的场所。而且在农业景观中,自然植被会被大量破坏,这些山林自然圣境就像是残存的森林斑块,目前是一些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自然保护地。而且这类圣境存在于各大自然保护区周边与保护区之间,很有可能成为各自然保护

20、区之间物种交流的“踏步石” (Stepstone) ,便于物种基因的流动。所以这些山林圣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效果。 二、庙祠圣境 庙祠圣境通常来说更多地具有人文属性,很多情况下是人工刻意为之,在这些宗教建筑周围营造一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山林圣境相比,缺乏原生性,但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这些宗教建筑周围的自然山林也会因而保存较好,与宗教建筑一起构成庙祠圣境。比如在一些寺庙、道观、宗祠附近都有参天古木,环境幽雅宁静。根据宗教信仰的教义,很多宗教建筑周围都会种植一些该宗教视为圣物的植物,或者一些与宗教活动相关的植物种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宗教建筑旁边

21、,常常会保留一些名贵和珍稀植物种类。以云南为例,据统计云南的各种庙祠人文圣境中,现存名树、 “宝树”共有 77 科,338 种。因而这类圣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自然山林圣境同样重要。 案例: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寺的植物 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寺院周围常常会种植一些和佛教活动相关的植物,在亚热带地区,这些多种多样的植物为南传佛教的寺院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自然环境。高大的乔木映衬着佛寺建筑,庭院周围各种鲜花、果树繁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引起了很多生物学者和生态学者的关10注。根据段其武等人的调查研究,在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庭院及周围,常见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宗教意义的栽培植物有 58 种,其中

22、29种为印度和东南亚等热带原产植物;19 种是中国原产或者与东南亚等地共有植物;10 种为热带美洲和非洲原产植物。这 58 种植物中有 39 种是外来植物。其中具有宗教意义的植物有 21 种,如贝叶棕、菩提树、高榕(F.altissima)等;属于水果类的树种有 17 种,如椰子(Cocos nucifera) 、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还有 20 种是环境绿化类植物,如鸡蛋花(Plumeria rebra) 、蜘蛛兰(Crinum asiaticum)等。通常在传统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庙中,比较强调在庭院中栽培“五树六花” 。 “五树”是菩提树、高榕、贝叶棕

23、( Corypha umbraculifera) 、槟榔( Areca catechu)和糖棕( Borassus flabillifer) ;“六花”是荷花( Nelumbo nucifera) 、文殊兰( Crinum amabile) 、黄姜花( Hedychium chrysoleucum) 、鸡蛋花( Plumeria rubra) 、缅桂花( Michelia champaca)和地涌金莲( Musella lasiocarpa) 。当然,在不同的地区, “五树六花”的种类略有不同。这些植物既美化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寺院,也为宗教活动和宗教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植物产品,并作为植物的种质基因库保存了较多的珍贵植物种类。同时也为傣族发展优质木材、果蔬、经济类植物、燃料、香料、花卉等提供了种源地。比如番荔枝、番木瓜、芭蕉、菠萝、菠萝蜜、柚子等热带水果已在傣族地区广泛种植,甚至成为一些傣族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些优质用材树种如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柚木、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rbinatus)已经被推广种植。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