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092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意义及方法【摘 要】 常用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战国策以及战国策常用词研究现状;界定了战国策常用词;论述了战国策常用词研究对语言学发展、沿革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希求引起对战国策常用词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 战国策 ;常用词;研究意义;方法 战国策 ,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行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对战国策的研究,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注家。到了近代,对战国策的研究就更加的深入,但是在这些研究中,都很少涉及战国策的常用词研究,更没有专门研究战国策常用词的专著出现。 常用词是与作为训诂学研究对象的疑难词语相对而言的词语。受传统训诂

2、学的影响,词汇的研究重心一直在疑难词语的解释上,其目的是为了“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1但在汉语词汇史领域里,常用词演变史的研究应该是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系统而深入开展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必要工作。尽管近年来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阶段大量的个案研究正在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正如张永言先生所说:“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 ”2蒋绍愚先生也说:“要把汉语历史词2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个的搞清楚,

3、对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晰地了解。 ”3同时,汪维辉先生在谈到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时也说:“如果我们能把一批常用词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描写得清清楚楚,不但对词汇史的建设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贡献,于辞书编撰、古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等也将大有帮助。 ”4可见,常用词研究不但对建设科学的汉语词汇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且对于汉语历时词汇学的建立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一、 战国策及战国策研究现状 战国策 ,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行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战国时期,游说之士众多,他们的说辞、行事,由其门人、弟子和各国史官的记录而保留下来的

4、。它原来的卷帙极混乱,名称也繁复,有国事 、 国策 、 事语 、 短长 、 长书 、 修书等异名。后经汉代学者刘向整理、校订,依国别编成体系,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越、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国策,合为 33 篇,定名为战国策 。 东汉末高诱、北宋曾巩、南宋姚宏、鲍彪、元代吴师道都曾为战国策作注。近代以来,对战国策的专题研究走向深入,更为细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根泽、金德建等人曾讨论战国策的作者问题,后又有对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等人的辨伪研究。还有如钟凤年国策勘研 、诸祖耿战国策逸文考 、齐思和战国策著作时代考3等,这些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策纵横家书出土,给

5、战国策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对战国策的作者、佚文、年代、版本、注释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郑良树的战国策研究 、缪文远战国策考辨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等。目前,对战国策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以上论著,都很少涉及常用词,更没有专门研究常用词的著作。 二、 战国策常用词的界定 所谓常用词,首先应具有常用性。确定汉语的常用词,首先要在共时平面内,对相关常用词进行考察,看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使用和分布情况,然后通过词频统计,从所统计的相关词汇中寻找共同的部分,其共同部分通常大部分就是某一时期的常用词;其次应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这些词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喜欢运用它们来传递各种

6、信息,达到各种目的。因此,笔者对战国策的常用词内涵界定为在战国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在共时平面中具有常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并且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词语。 三、 战国策常用词的研究价值 首先,先秦是汉语发展的源头,尽管在此之前汉语就早已存在了,但由于没有准确详实的文献资料,所以通常就以这一段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作为汉语发展史研究的起点。 “学习古代汉语,首先要学好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汉语史也要弄清楚这一时期语言的状况,才能够更好的下推后世的语言变迁。 ”5战国策所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语,反映的就是先秦时候的语言。因此对战国策中的常用词进行研究,4可以为研究后世的语言变迁奠定基础。 其次,要对整个汉语

7、的常用词演变进行研究,那么个例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对战国策中的常用词进行研究,统计他们在全书中出现的频率,考察他们在共时平面呈现出的多义状况,可以为研究这些常用词的演变过程提供佐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可以为战国策词典这一专书词典的编写准备资料,提供依据。 再次,陆宗达先生在说文解字通论中提到:“(说文解字 )在训诂方面,作者曾博问通人,考之于逵 ,引用了刘歆、郑兴、杜林、卫宏、班固、徐巡等著名训诂学者的说法,并在总结汉代训诂学家成就的基础上,依据经典明文,从生动的语言实际中,概括归纳,确定了每个字的解释,形成了有体系的字义说解。 ”6由此可知, 说文解字中许慎对字义的归纳不是凭空得

8、来,而是从古代文献的具体用例中归纳出来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战国策中的常用词用例研究中得到证明。例如“讲” , 说文言部曰:“讲,和解也。 ”7这一词义在战国策中共有 50 例。他如“责” , 说文贝部:“责,求也。 ”8这一词义在战国策中共有 10 例。 最后,能为史记词语的探源研究提供可资比较的资料。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 ,采录了大量的先秦典籍, 战国策也是其中之一。但尽管采录了先秦典籍,可史记 “从语言上看,无论是论述秦汉以前的事,还是汉之当代之事,基本上都以汉时语文为表述媒介,即便是采录先秦典籍史料,也多采用汉时语言或改译为汉时语言。”9由此,可以将战国策中的词语用例与史记中的

9、词语用5例进行比较,以考察这些词语的词义在先秦、西汉的发展变化。例如,史记中表示“责让”意义的一组词,有“让” 、 “责” 、 “谯” 、 “诮”等。10在战国策中表示“责让”义的也有“让”和“责”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 “让” 、 “责”在战国策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但 “谯”和“诮”在战国策中还没有出现。 四、 战国策常用词研究的语料、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作者将对战国策进行语料统计和描写。仅统计战国策中单音节词,确定单音节常用词。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尤其是上古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考察所选词语在战国策中的词义,并尽量对其作以详尽的描写,因此主要采用的是排比归纳法。在研究中,采用战国策中的原

10、始材料,严格遵守前辈们提出来的“例不十,法不立” 、“例不十、法不破”的原则,希望通过大量的例证,使得自己的结论更为准确。研究中对所选词语的词义排列顺序是依照本义、引申义的顺序进行排列,如遇有词语的引申义线索不太明显,就依照用例的多少进行排列。在统计词语用例的出现频率时,人名、通假字除外。 【参考文献】 1 郭在贻.训诂学.郭在贻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416. 2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J.中国语文,1995.6.401. 3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前言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 64 汪维辉.常用词历史更替札记 J.语言研究,199

11、8.2.139. 5 赵振铎.论先秦两汉汉语 J.古汉语研究,1994.3.1. 6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6. 7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M. 第 2 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5. 8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M. 第 2 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1. 9 池昌海.史记同义词研究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 10 郭芹纳.训诂散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6-31. 【作者简介】 唐艳华(1980-)女,四川达州人,文学硕士,讲师,现任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分院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副主任、教师。担任古代汉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