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213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德治与法治并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摘 要】 本文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及意义,探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出要通过德治,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和道德责任;通过法治,保证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将二者紧紧结合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德治;法治;共同富裕;根本保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对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即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从 1979 年改革开放开始,到 1988 年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即沿海地区大局和内地发展大局,再到 1

2、999 年党中央确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直到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际上都是我们党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与实践的体现。在国家这些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今天,确实有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裕起来了, “先富”的问题基本解决,共同富裕已经迈出了基础性的第一步,同时表明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但是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政策影响的深度不同、体制不健全和居民个体素质之间差距等原因,致使我国收入分配严重不均,2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等,

3、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我们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样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依然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们和地区, “带”动和“帮” 助更多的后富者和地区走上富裕道路,就成了我们今天要探析、实践的中心课题,对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早在 1990 年高瞻远瞩地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2解决不好实现共同富裕问题,将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会使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 事实已经证明,由于人们道德境界的局限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靠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们和地区,自觉的去“带”动和“帮”助后富

4、起来的人们和地区,成效十分有限。必须靠道德制度法规去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行为规则,它决定了社会经济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选择的行为方式;二是人们结成的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等组织或体制,它决定着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 ”3这样,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使之往有利于人民大众的利益方面发展。 早在中国刚迈入 21 世纪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在 2001 年 1 月 10 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制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3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标志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方略理念,对治理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要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障。 首先,要求我们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切实提高人们的道德

6、觉悟和道德责任。根据美国移民服务局不久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 年共有2969 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 EB-5 签证,其中有 934 人获批准。在EB-5 签证总申请人书中,中国人占 75%,而 EB-5 的一般门槛是 100 万美元。说明中国的富人还真不少,但在没有按预想的要实现“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和没有承担任何社会责任的情况下,已经流失或即将流失。我们还有很多富人可以每天穿梭于各种拥有昂贵会费的俱乐部,享受着各种奢侈的生活,却无视我们还有 4007 万的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致富的现实。我们的雷锋精神哪儿去啦?我们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社会责任去哪啦?被物欲横流、片面最求物质

7、享受的价值观磨灭了。固然我们也有一些慈善家在默默地帮扶着一些人,但总的来说,我们整个社会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还远不够浓厚。 因此,我们要重振德治雄风,一是从党风抓起,使治国者有德用德。领导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群众中就会产生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二是净化民风,使人民群众知德讲德互帮互助。在社会各种群体和各个4行业,树立起一种富帮穷的社会责任感。三是使贫富的荣辱观深入民心。树立起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贫困可耻的观念,形成富帮穷,穷赶富的积极风尚。四是进一步消除劳动贵贱论。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要把这种观念进一步强化,必要时要以行之有效的奖惩方式予以证明。总之,不论是道德觉悟的提高还是道德

8、责任的加强,都需要加强我们的德治观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和慈善意识,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和付出。 其次,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狠抓落实,有力保证财富分配的平衡性。一要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有效监督和约束行政权利,杜绝将权力作为生产要素的行为,严惩贪官污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与技术成果,建立起一张坚不可摧的舆论监督网。二是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力度,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同时兼顾公平。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使过高收入群体的一部分财富,通过再次、三次分配,用于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建立慈善事业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

9、再分配对收入的调节功能。四是对于不承担“帮”和“带”责任的地区和人们,也在制度上有相应的惩处。将帮穷致富的任务责任到相关地区和人们身上,实行相应的责任制,赏罚分明,也能充分调动富的积极性。五是对不思进取,不积极上进求致富的部分人,也要规定其相关的致富义务予以鞭挞。六是对无节制的高消费现象进行必要的舆论制改,不能助长攀比之风。 总之,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规划的5关键,只要我们党中央牢牢把握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标准,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使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立足于民,让利于民,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势必能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之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3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