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712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目前出现“钱荒”的真正原因,其中最根本的是近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及其运营体制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无法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资金错配问题。接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资金错配现象的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钱荒” ;资金错配;金融体制;实体经济 一、什么导致了“钱荒”现象 首先,从表面上看,目前的流动性危机与银行面临季末考核,对资金需求较大有一定关系。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但这并不是“钱荒”现象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

2、外,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的因素不容忽视,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 “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另外,由于我国没有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中存在监管套利的机会。在我国当前的信贷和融资体系下,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二、当前我国资金错配问题的成因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从而不受金融业的重

3、视。在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业越来越显示出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金融精英们通过创造金融衍生产品等各种投机行为,获取了天价的利润,同时又完全割断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金融投机就像吸血行为一样将资金带离实体经济,当大部分资源都流向虚拟经济时能够用于实体经济的资源自然就相应减少,实体经济就失去了循环发展的动力。 (二)国有企业垄断导致严重的资源分配错位 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炒” ,还有众多垄断性的国企财大气粗;另一方面却是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嗷嗷待哺。这个问题的源头就在于中国畸形的金融体系。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金融业也不可例外带着转轨的特征,一种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混合的特征。一方面国

4、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为国有经济输血的功能,又处在行业的垄断地位,行政力量取代市场成为资本的主导,利率的非市场化确保国企以极低的利率从银行取得贷款和银行获取暴利;另一方面却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不得不承担比民间高利贷还要高的利率。 (三)金融制度建设落后,行政垄断力量强大 我国金融垄断最大问题便是银行业的垄断,而银行的垄断实际便是行政权力的垄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控股的银行资产占国内90%以上的份额,存款、贷款比重分别在 80%和 70%以上,企业获得资金必须从这些国有银行借贷。联系上面论点也就不难发现,中国的金融业为何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了。如果说银行业的垄断还只能说是抽象行政垄断,那

5、么证监会、银监会就是赤裸裸的具体行政垄断。证监会发审委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就是最大的行政垄断,发审委如何审查那些动辄部级的超级国企,只能利用其手中的权力来阻止中小企业上市,使众多效率低下的国企用天价股圈走股民的血汗钱。 (四)民间资本缺乏管制,宏观调控效力不足 民间资本缺乏管制和宏观调控的漏损是造成当前社会资金配置失衡的主要症结,而民间资本形成的国内“热钱”是造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部门脱节的根源。 从微观的角度看,民间资本是带动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重要力量。2010 年以来,由于贷款规模控制趋严,存款准备金率高企,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和流动性大大收紧。但由于宏观调控效力没有达及到民间资本层面,民间资本反

6、而借银行资金收紧之机大行其道,一方面为追逐高收益,热衷于炒买炒卖的虚拟交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贵金属、大宗商品、艺术品,甚至蒜、糖、葱、盐等生活必需品都成为民间资本冲波逐浪的对象,从而对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形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民间资金肆意哄抬价格,形成大量天价高利贷,特别是在浙江、内蒙古等民间金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经济周期性调整和资金价格畸高的双重夹击下,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进行体制内外金融制度的改革 1.体制内金融制度的调整 第一,应该建立健全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银行仅

7、有 3 家,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行业的融资需求。应当根据新的经济形势,设立新的政策性银行。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快自己的市场化步伐,完善银行监管法规,通过组织体系重构,内部管理强化,使国有商业银行追赶市场经济的步伐。第三,取消发审委,取消 IPO 审批制度,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2.体制外金融制度的改革。 第一,应该建立民间资本的内生金融机制。放开民营银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第二,积极支持金融组织创新,建立与完善我国国有融资体制外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制度,适当降低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条件,大力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二是积

8、极支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空缺。三是引进外资银行及兴办中外合资银行,增加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二)实现利率市场化,减少管制存贷款利率在金融市场上的比例 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除了要渐进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外,还应逐步放开对特定部门贷款的利率限制,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自主定价权,让市场而非行政命令来引导社会资金的配置,这样才能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总量既定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部门。将利率决定权下放给银行,银行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优化服务和信贷结构,根据企业的信用和发展状况,评价风险结构,通过不同的风险定价体系,向企业发放不同利率的贷款。(三)加强对民间资金的管控和引导 从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013 年我国民间借贷参与率很高,有 33.5%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总额达到了惊人的 8.6 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如引导得当,可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若任其脱离在宏观调控之外,则会成为积聚经济泡沫的推手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导火索。国家应当承认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民间融资透明化,同时进行适度的监管,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减低民间借贷潜藏的信用风险,确保资本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