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市政道路工程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着手,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对市政道路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1、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1 要合乎总的规划内容,然后有序的开展设计工作,对于土地要确保其合乎道路的通行规定,要合理的体现出交通的意义,不断的完善用地模式,确保运转优秀,提升运作氛围,确保交通状态良好。 1.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交交通,形成个体交通
2、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1.3 市政道路的规划和设计要做到安全和方便,要考虑道路未来的使用效果,对于建设的道路一定要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道路的建设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4 进行市政道路特色设计,反映城市和环境景观特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环境特色,随着人们对城市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城市道路设计更应考虑城市的整体特点,突出城市的文化和环境特色,在城市现在的历史和自然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新塑造,使城市道路在尊重城市自然环境的前提,更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建设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应如此,应从保护环境的
3、出发点进行设计,应保证道路的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融合,不能为了建设道路而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环境,那样得不偿失了。 1.5 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2.1 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要素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超高加宽等,最重要指标是圆曲线半径、直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平曲线长度、行车视距,景区道路强调的是行车的舒适性,平面线形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出与汽车行驶轨迹相符合的线形,这时才能保证行车平顺舒适。线形设计应顺应地形,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注重线形美观,
4、与自然环境协调。 2.2 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等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可以采购。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2
5、.3 控制好基层的平整性 作为道路的关键构成要素,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等意义很是显著。因此,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措施来确保去品质优秀。对于面层来讲,它的平整性的优劣关乎到通行的稳定性,关系到舒适性,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因为那些使用石灰土来当成基层的项目中,它的平整性的规定不是很严苛,因此相关的平整性等是非常易于掌控的,一般使用平地设备对其刮挖,一直到合乎规定的时候才可以停止。 再以水泥作为基层的道路工程中,它的平整度控制的要求就要比石灰高,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在施工中稳定性较石灰差,而且要稳定性控制方面如果控制的不到位就会出现水泥强度被影响的情况。为了提高水泥
6、材料的稳定性,可以在施工材料中使用减水剂来延长水泥的凝固时间,然后进行水泥的压实施工。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 2.4 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经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
7、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2.5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5.1 路基排水设计 2.5.1.1 道路路基的处理 对于潮湿或水分含量过大的路基,只有采取了一定措施加以治理后才可将其作为设计路基。针对处于潮湿状态下的路基,由于其内部水分含量不是很大,施工前可分别在路基的两侧沿纵向布设排水沟,同时选取一定间隔距离设置多条横向排水沟,由此便可收集路基内部的水分并将其导入排水沟,最后利用吸水泵将水分排走,以此疏干路基。
8、对于水分含量较大的路基,项目的施工是无法进行晾晒、碾压的,应采取换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可采用干燥、优质的土体,或选择透水性能较强的颗粒材料进行换填。 2.5.1.2 地下水位的降低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水设计时,应充分重视立交处(尤其是道路下穿构筑物)的道路路基的排水问题,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路面标高较低区域的水分。由于下立交区域的路基高度通常低于地下水位,在雨水的侵蚀下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大幅降低路基的强度,以至于出现变形、湿软等现象,破坏道路的结构与使用功能。对此,可在路基地下水位的一定范围内布设暗沟、盲沟等排水设施导出水分、降低地下水位。 2.5.2 路面排
9、水设计 2.5.2.1 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5.2.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
10、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 30-50m 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建议 3.1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机动车车道的宽度。这就要求我们对行驶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以及不同车辆车身宽度进行调查,注意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取决于行驶过程中的偏移和摆动的宽度,以及相邻车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我们可以根据城市道路中路面实际情况、车辆行驶速度、交通秩序规则等要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式计算出机动车车道的宽度。 3.2 注意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的分道设置,国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三幅路法,亦即在机动车道的两旁分别设置非机动车道,并且
11、使用绿化带等分隔带隔开;二是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市民的安全,更人性化地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例如针对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应该要尽量改变道路设计,以便将车流尽量引向城市的支路。总之,道路设计者应该尽量让道路适应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使之不受相互间的干扰,同时确保各种出行的安全。 3.3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考虑,重新对分隔带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布置形式。分隔带一般包括绿化带、分隔墩、双黄线以及道路分隔栏杆。最经常使用的就是绿化带和双黄线了。一般要求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为 1.5 米至 2 米左右。在交叉口,车辆通行数量可能会增加,这里可以
12、用分隔带适当增加左转车道,宽度可以放宽在 5 米到 8 米之间,当然具体数值应该根据具体交通实际需要与绿化带宽度而定。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方面,由于我国自行车使用量较多,所以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要更多地考虑到自行车的情况。 结束语 本文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对于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我们要掌控好设计措施,能够减少费用,并且提升使用性。同时,在进行路基路面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设计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措施,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迎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09). 2陈瑞华.浅议现代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