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组织 的 实践 王宏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摘 要: 大学英语 视听说课 是传统的听力和口语相综合的一门新课程,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 对 视听 说课堂 材料组织、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实施和课堂提问等 实践环节 进行了 剖 析 总结,希望能与 从事这门课程的同行 们共同交流进步。 关键词: 视听说 课堂 组织实践 语言是基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交流而产生 的 , 也是人类 表达自己 思想的 基本 形式 之一 。 社会发展了, 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 增多了,规模也就扩大了, 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也当然地被推进了 。 无线通讯、互联网和 多 媒体等新兴的 交际载体出现
2、 ,日益变得普及和重要起来了,但 视听说作为最原始最基本的交流手段 ,其重要性不仅没有被动摇,反而引起学术界 更加 的重视 ,尤其得到交际教学法的青睐和 推广 。 多年的教学实践 证明 , 大学 生 不具备一定的视听说能力, 很难以适应新兴的 课堂教学。视 听说 实践课就是要让学生主动领悟语言 学习 的 概念、扩充词汇 量 、 更好地 理解 和意会语言结构 ,总结 语法现象,向更高层次的交流方向发展。 课堂组织一直被视为 课堂实践 的生命 ,视听说课 也不例外。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 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成果的好坏。那么, 实践中 如何进行课堂组织 , 课堂组织应循什么原则,有什么策略可
3、以 有效 应用 呢 ?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 笔者 视听说教学课堂上的 实践心得 ,与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共勉。 1 视听说 课堂 材料 组织的 实践 视听说材料首先要从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入手, 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短小精悍,难度适中的国外原版材料最佳; 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逐步过渡到较 为抽象的主题,训练学生从听懂某一话题到可以表达相关的思想和观点; 进度安排要遵 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体现视听说技能提高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适应信息化、多媒体普及化的当今社会, 视听说材料或教材,除了要版面生 动,图文并茂外,还要突出其多维、多渠道、多层面的特点 ,将平面素材转化为视屏教学
4、和网络教学形式 。 利用真实的视听材料如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不同语言环境中英语为本族语的语言材料,而且也 能 真实地呈现了异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针对视听说教程的特点、 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的普及 ,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视听说教材和材料进行改进,或者说重新审视。 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只是从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为出发点的,现在学生 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及其它媒介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 影视作品、地地道道的英美民俗风 情、最流行的外国流行歌曲、甚至第一时间接触到英语国家时下最热传的网络词汇, 这也是对视听说教师能力提出的 挑战。 实际上,有不少学生在课外已经进行
5、视听说“泛听”、“泛看”练习了,甚至卡通、动画片、游戏都能吸引他们。根据我们对 09 届 4 个公外英语快班 153 学生两年的跟踪调查,其中 78%的学生喜欢上视听说课, 93%的学生倾向视听说材料选英文原创电影; 两年里 两个班 76 人 视听说教材一直选用新视野版本,另外两个班 77 人除了用相同教材部分材料外,还穿插了 8 部电影, 4部卡通片。 2011 年 同一标准考核后,前两个班的优秀率由原来的 60%/62%提高到 64.6%/67%,后两个班的优秀率从 56%/55%提高到 63%/69%。 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学生对视听说材料兴趣的倾向来。 这样看来,新兴材料引入视听说课堂
6、显得很有必要,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 需要在课堂设计上花更多精力, 而且 “泛听”、“泛看”上一定要走到学生的前面去。 2、 视听说 课堂上教师的组织实践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都离不开教师 。 课堂上学生是个既定的群体,影响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因素是多方面,但教师是个起决定作用的角色之一。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 create The condition in which learning can take place)是 教师 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 它 离不开 教师组织策略的有效应 用。 视听说是口语和听力的综合课程,又是口语和听力综合能力的延伸。 好多教师认为视听说课好应付,给
7、学生放个录像、练个看图说话或者让学生结对子练对话等形式就可以了。结果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有限, 这种放任的教学态度耽误了学生,浪费了课堂资源 。 视听说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来了个大转换, 他 是个设计师,是个编剧,更是个导演。 视听说课堂上,自主活跃主角是学生,但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始终面临着各种 控制局面的 选择, 即决策和行动策略的实施, 如: 一节课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终止一项活动还是让它继续, 节奏要快还是要慢, 学生互动中 如何对待不认真听讲或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等。如果策略运用不当,活动则难以达到 课堂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 建议教师组织视听说课堂时注意: 1)、明确自己是课堂组织者
8、,集控制者 (controller)、检测者 ( assessor)、启发者( prompter)、参与者 (participant)、信息源 ( source of information)为一体的角色。 2)、视听说课堂是以提高 学生社会交际,文化交流能力为教学目的。 把学生推上了课堂的主体 ,并不是教师就放弃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互动是视听说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模式, 是影响课堂组织的另一因素 ,灵活应用更显现教师的智慧。 模式是否得当,运作是否合理等都会直接影响课堂组织的效果。因此,教师 有必要了解各种互动模式的优缺点,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课堂活动的互动方
9、式一般分为四种:班级、小组、同伴和个人。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 生多多参与,因为没有学生足够的参与,学习 的过程 就成了空谈 。 4)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 提高学生融入目的语文化的愿望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措施 。 视听说训练最能反映学生的显性 和隐性 特征,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学习愿望,对课题显示出来的兴趣,互动中投入的精力大小,参与兴趣持续的时间等现象,这些对课堂决策也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同的教授对象、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视听语言环境,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激励引导策略,但归根到 底是一句话 只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动机,调动其 语言应
10、用的积极性。 3、课堂组织实践实施的 策略 要达到视听说课堂教学的目的,教 师课堂组织策略 付诸 实践成为了关键 。 教师为学生下达课堂任务前必须 保证学生都已将注意力集中到自的身上,在混乱状态下,或当学生正忙于手头的事情时,或当学生私自交谈时,不宜发布指令; 指令的 时间不宜太短,亦不宜 太长,以保证学生清楚为原则;适当配以动作和表情演示,便于学生对新内容的意会和猜想; 必要时教师可以用母语给学生加以解释,以照顾能力差的部分学生。 这里总结出十条有助于实现视听说课堂教学目的建议: 1) 注意 课堂上 新旧知识 内容的衔接,视和听搭配 ; 2) 交待 课堂 活动的方式; 3) 交待课堂活动 的
11、目的; 4) 交待 课堂活动的具体 步骤 和要求 ; 5) 交待活动时间; 6) 必 要时引导学生课堂 活动如何开始; 7) 监控学生活动; 8) 及时对学生视听说实践活动进行反馈,反馈意见及时传达给学生; 9) 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的; 10)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要以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 发现问题并且明确改进为出发点 。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美国学者 刘易斯和希尔提出的以下十二条同样有益于教师视听说课堂 实践 的实施 : 1) Lear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eaching. 2) Teach the student
12、s, not the book. 3) Involv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4) Dont tell students what they can tell you. 5) Show your reactions to what students say. 6) Students need practice, not you. 7) Dont emphasize difficulties. 8) Vary what you do, and how you do it. 9) Select! 10)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
13、hips in the classroom change. 11) Students need to learn how to learn. 12) We all learn best when we are relaxed. 4、视听说课堂上 提问策略 的实践 视听说课堂的特点使得 “ 提问 ” 成为了 教学 过程中最 重要的实践环节, 被称作是“ 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 (Taba, 1984)” 。 视听说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综合模式,问答又是外语课堂上最普通、最直接 的话语形式, 对 习得后的语言应用有着相当 大 的促进作用。 打个比方, 话题是课堂活动的聚焦点,问题就是围绕这
14、些聚焦点闪烁的亮点。 教师恰如其分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兴趣;老师精心 而得体 的提问会引发出更多活跃课堂气氛的话题,让学生有人人交互联系成为可能;大量有效的提问还可以促使教师总结经验,拥有更多的 策略 以达到视听说课堂预期 的教学目的。 视听说课程的特点与精读和泛读有很大区别,划分问题的方法 很多。根据视听说材料与问题的关系,简单分为三大类: 1) 材料中的显性问题 ( text explicit questions)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以上的学生,只要在视听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就能直接扑捉到答案 ,无需对信息进行做大的转换或 逻辑 处理, 属于判断和辨别性问题范畴。
15、 2) 材料中的 隐性问题 (text implicit questions ) 这类问题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在视听材料的 字里行间理解到较为深层的含义;根据上下文中心意思进行一般性推理,把自己的见解和材料观点 能 结合起来。 3) 材料中的延展性问题 (beyond-the text questions ) 这类问题也称作开放性问题,是对学生高水准的要求,它只有更合理 、更好的,没有固定的、准确的答案。 要求学生对材料中事实和信息进行深层的、复杂的、抽象的思辨,对 材料能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达到这个水平的学生,基本 可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基础工作交际的要求。 在依上分类的基础上,教
16、师 在 结合视听说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合理安排问题的深浅程度、难易比例、层次结构 上就有了明晰的思路。 大概总结出以下十条课堂提问实践心得 供大家参考: 1) 根据视听材料进行课前预见性问题设计, 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问应达到的目标。 设计问题要选择重要的内容,具体而不模糊,问题的答案尽可能地内容丰富,避免简单或靠猜测 手段回答。 2) 根据视听说材料对学生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和学生向老师提问的问题有预见性 应对方案 。 视听说就是交流的过程,策略的提问当然地会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提问,不要离开主题或弹性过大,而不能对他们的问题回避或制止。 3) 视听说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交际活动
17、中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演绎推理能力,同时逐步扩充他们的词汇量。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侧重于启发思维方面的 延展性问题 ,信息性的问题不宜太多。 4) 设计问题应该接近学生自身特点,围绕学生现有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经历范围,让他们自觉参与到视听说互动中来。 尤其能消除能力差的那部分学生对交际的排斥性。 5) 教师应培养自己课堂上的即兴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应变能力。 视听说就是交际活动的模拟,课堂上问题当然也会千变万化的,不可能一味按照教师事先构建的固定框架来进行。 6) 并不是每一个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圆满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就要灵活变通,将问题 细化或弱化 难度 层次 ,让学生容易理解 ,
18、也可以通过周围学生的提示引导来寻求正确答案。 7) 把握问题的间隔时间,便于学生正常组织问题答案。 8) 课堂提问 兼顾学生整个群体 ,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 。视听说课堂和我们平常人群聚集在一起聊天、讨论问题的形 式类似,如果你忽视了某一个人说话得权利,不重视某一个人的角色他一定会制造点什么引起你注意的。 同时有利于控制课堂秩序,防止学生走神,集中注意力。 9) 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 。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教授的对象会发生变化,对问题的反映也不尽相同,所以提问方式、问题的种类、提问的顺序进行调整很有必要。 10) 善于并及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出评价,以示鼓励和肯定。 视听说教学是自主学习步入教
19、学科研主题后逐渐被重视起来的,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视听说教学实践 只是外语教学策略中新兴的一部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领域。 视听说也仅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不例外地会受到学生的知识诉求、智力水平、学习风格、性格习惯和母语方言等众多因素的 影响。 本文是对视听说课堂组织 实践总结 研究的一次尝试,期望广大同行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更多对这个领域有 变革 意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探索出 一套 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 大 学生特点,相对高效而实用的视听说外语教学的模式来。 参考 文献 : 1、 范万军, 2
20、000.2,“应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法”外语教学 21/2 2、 刘润清, 2004.3,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英)爱德华兹, 2009.8, 任务型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何少庆, 2010.6,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 5、(美)刘易斯 (美)希尔, 2009.7, 语言教学实用技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英 )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 ,2000.10,第二语言教师教育(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7、刘润清, 1999.10,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