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867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建筑行业施工质量全面发展的关键。笔者给合多年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施工技术要点与控制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成型的质量问题 (1)蜂窝。即由于配合比选取不当、原材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空

2、隙的现象。 (2)麻面。即由于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的现象。 (3)孔洞。即由于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振捣不够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较大空隙,且钢筋外露的现象。 (4)裂缝。即混凝土内形成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的现象,混凝土裂缝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等。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在浇筑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搅

3、拌、下料、运输到现场后,采用人工或机械设备等灌注到成型的模板中。在目前的施工现场,许多混凝土由于配合比不准确,运输时间长,结构尺寸小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干硬,灌注困难,施工人员会偷偷的加水,这样一来,混凝土的配合比变化了,加水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水泥浆的流失等。因此,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绝对不能再向混凝土中加水,若混凝土实在不适用,可将混凝土退回搅拌站,重新进行配比设计,重新搅拌。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浇注完成,若在浇筑前出现初凝现象,必须对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的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若在浇筑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也需重新搅拌后再实施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

4、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高度过高时可采用串筒将混凝土滑至模内,避免直接垂直掉落地面,造成骨料流失。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必须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将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 2.混凝土振捣 为了保证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工作应充分,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和过振,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与模板直接接触,防止对模板位置和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的方法主要有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垂直振捣,顾名思义是指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斜向振捣是指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呈 45 度角进行振捣。另外,为了使振捣达

5、到预期的效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须严格控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一般来讲,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 毫米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 1.5 倍的振捣棒长度范围内。振捣之后的混凝土在终凝前须对其表面进行两次以上的抹平。 3.混凝土养护技术控制 外界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混凝土的质量除自身配比外,外界的养护是其最终形成质量的关键影响,因此应特别重视浇筑后7 天内的养护工作。水泥与水接触发生水化反应后,便会使混凝土出现凝结和硬化现象。采用必要的措施使水泥充分水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同时保持适

6、当的温度,避免直接暴露在室外不适宜的环境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都在拼命抢工期,以致忽略了混凝土养护这一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施工时的室外环境不同,养护的时间和措施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若最高气温高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六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若最高气温低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十二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不同品种的水泥所需要的洒水时间也不尽相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七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十四天。 4. 混凝土

7、裂缝控制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和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技术手段及机械工具等因素有关。首先是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其次是在满足和易性及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混凝土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沉降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因此要预防沉降裂缝,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必须实现高强度的搅拌和密实的振捣,避免漏振、离析等现象的发生,禁止向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另外,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士发热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避免混凝土吸收外部环境热量等方法减少温度应力裂缝发生的可能性。控制裂缝的方法有

8、以下几种:一是对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予以加强,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二是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浇筑之后的混凝土在达到应有强度之前禁止上人。三是采用正确的振捣方式和适宜的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振捣时间过长,易导致浮浆现象;时间过短,混凝土不均匀。 5.混凝土强度控制 混凝土强度决定着建筑的整体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

9、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必检指标。因此,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强度指标,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实验合理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所配制的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符合技术指标,符合施工要求。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即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混凝土均不允许入仓。另外,砂石的含水率对配合比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同时,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强度的控制,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水泥、砂、石,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三、结语 总之,建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有很多因素,但是,只要在施工技术中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守全.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管理J.建材世界,2011, (4):22-24. 2陆明军.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建材与装饰(上旬) ,2011, (9). 3尚子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1, (15):230-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