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 届小学教学能手语文课程标准考试 练 习题 一、填空题。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4、 、新课程倡导
2、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5、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 和 语文学习 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 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7、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 思维 。” 8、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
3、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识培养良好的 语感 和 整体把握的能力 。 9、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0、 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 必要的语文知识 ,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熟 练的言语技能 ,四是 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 ,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11、 阅读是 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生 、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2、 阅读教学的
4、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 欣赏 和 评价 的能力。 13、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 、 表达 与 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 和 社会交往 ,合作精神发展。 15、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话题要贴近 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6、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写字 、 “阅读” 、 习作 (小学 1 2 年级为“写话”, 3 6
5、 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7、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认识 声母、韵母和音节、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8、 小学阶段要认识 30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 145 万字以上。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 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侧重 多读书,广
6、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 ,应引导 学生 关注现实 ,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21、 写作 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 观察 、思考、 表现 、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 真话 、 实话、心里话 ,不说 假话 、空话 、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些想象中的事物。 2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 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
7、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 、家庭 、社区 等教育资源。 24、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 25、课标要求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 篇(段),其中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第二学段要求背诵诗文 50 篇(段),第三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二、选择题。 1第三学段 课外阅读 总量不少于( C )字。 A 60万 B 80 万 C 100 万 D 120 万。 2、 课程目标是根据( B )三个维度设计的。 A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 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8、度和价值观 C 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 D能力、方法和价值观 3、 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D )。 A、教师问学生答 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讲学生听 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4、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B )。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 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5、 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6、 阅读教学过程是:( 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
9、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8、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朗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默读 A、 B、 C、 D、 9、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合作精神 创新意识 参与程度 探究精神 A、 B、 C、 D、 10、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0、11、 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 2 年级要多认少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 B、 C、 D、 12、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B ) A 自主、合作、创新 B 自主、合作、探究 C 主动、合作、改革 D 提高、发展、创新 13、新课程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 A ) 锻炼口语交际。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1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ABD )。 A、学生是积极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
11、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5、课标对第一学段朗读的要求是( )。 A、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 (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
12、更新知识的能力)。 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 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5、 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
13、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 6、 语文课程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 语感 :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语感 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 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 . 8、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过
14、程 ,一般要经历准备、体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它与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9、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10、阅读教学: 阅 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四、简答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15、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2、 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感召力、观察力、组织能力;应具备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 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 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16、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三维目标 ”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 明确 “导向 “地重点是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 (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 “贴标签 “式的教育。 (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 课内,有计划,有意识的做出安排,做好引导。 (3)课内地 “拓展活动 “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 “量 “的问题。 5、 标准中 对 第一、二、三学段关于识字和写字数量有什么要求? 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 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 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6、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什么?教师怎样开发和利 用 课程 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