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989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农民分散居住的现状给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少的瓶颈和阻碍,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探讨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突破口之一。如何找到有效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操作模式和统筹考虑它与三农的互动影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统筹城乡 农民集中居住 三农问题 一、农民分散居住存在的问题剖析 (1)分散居住加大了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的难度。在农民居住分散的情况下,为解决农民出行不便、自来水及燃气供应困难、环境卫生较差以及缺少群体体育和文化生活等问题而支付的费用将远比农民集中居住所花费的大得多。比如为了保证出行方便而铺设的村级道路将会成倍的增

2、加,这不仅涉及到钱、人力的投入,还涉及到征地等一系列问题,而惠及的可能只是很少的村民。如果这些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群体性的文化、体育设施以及群体生活的开展则无法借助其它办法解决。显然,分散居住对于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的配套成本,从而加快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化不利。 (2)分散居住不利于村容村貌的改变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现阶段的村民建筑大都缺少规划设计,内部构造不尽合理,外墙设计缺少美的元素,景观效果差。即便是免费将设计图纸提供给大家,在缺少激励措施的前提下,也不见得能得到村民的采用。退一步说,即便采用了,大分散的房屋布局也很难形成整体的新村风貌。并且,大分散也不利于招

3、商引资和农村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3)散居不利于节约宅基地,导致土地浪费严重。独门独户是散居模式的主要特点,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房屋没有充分向空间伸展,严重浪费了土地。由于空间发展不足,导致村民房屋实际占用宅基地大都超标。另外,每家每户都自盖猪圈、牛栏、禽窝,分散盖筑也浪费了很多土地。农民集中后可以考虑把这些猪圈、牛栏、禽窝等集中在一个地方,这又将节约出大量的土地。 (4)分散散居增加了教育成本,加剧了“留守儿童” 、 “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随着各村人口的减少,部分外出打工者带子女在打工地就读,村内中小学生人数锐减。此外,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伴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

4、已经越来越明显。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在缺少完整的父母亲情的同时又因为分散居住少了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和场所,减少了一份童年的乐趣,这对于儿童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有些老人居住偏远,购买生活用品十分不便,起居难有人照料,业余生活也因为散居缺少人气而显得单调。 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原则分析 (1)以人为本原则。不管是新村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始终是这一伟大改革进程的主体。这些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拆大迁既浪费资源又往往损害农民利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强迫更不强制;二是要求属于村民自治的事情尽

5、量交由村民自治来解决;三是积极依靠农民参与,只有村民能亲自参与决策与实施,才会取得长期的有效的结果。这是巴伐利亚模式的一条重要经验。 (2) “不缺位更不越位”原则。农民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主体,这要求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不能缺位是要求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政府科学规划,正确引导,适当激励;不能越位是说应尊重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规律,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越俎代庖,急于一时求成而损害农民利益。 (3)兼顾近、远期发展原则。农民集中居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既要满足农民当下的生产生活需要,又要避免长远发展中的重复建设。这个动态过程变量主要有四个:农业生产力水

6、平、农业生产方式、农民数量和农民收入水平。农民居住集中程度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生产力决定下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导致的是紧邻承包地的分散居住。因而,在生产方式尚未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就必须充分考虑便利生产的因素,实行适度集中,使近期农副业用地向远期乡镇企业用地逐步转型。 (4)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原则。农民集中居住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每户建筑的舒适和美观等问题,它还承载了新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因此,居民点应当在注重建筑集中的同时,深度发掘本村的历史文化,活跃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的政策探索 (1)按照居住、生产和经营三大功能规划设计集中居民点

7、。建筑设计预留个体经营性门面和集体经营性门面。随着新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人口的集中和资源的聚集必将促进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筑设计过程中预留个体经营性门面和集体经营性门面,为个体和集体创收提供空间。其中集体经营性门面收入将成为集中居住后期管护费用的重要来源。同时将住宅与猪圈、禽棚一起设计,这样既统一规划又适度分离。在牲口圈附近集中兴建沼气池以减少污染,增加农村清洁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居民点附近规划小片菜地,满足部分村民种菜需求。 (2)规划设计在农民和房屋集中的同时,注重建筑美感、归属感和村级文化的打造。以村为单位进行建筑和景观风格的统一打造,这既符合历史的自然延续,又符

8、合心理的认同。基于此,在风格打造上应考虑这一特征。建筑风格的统一可以采取外墙材质、颜色、女儿墙或者门窗风格作为协调元素。提供不同楼层和款式的户型设计,供村民选择。考虑到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和发展庭院副业等不同需求,新村居民点建设需要提供不同的户型设计以供村民自由选择。 (3)激励经费采取“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收益+政府补贴”的形式。将集中居住节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收益返还给农民和村集体,用于新屋建设、购买社会保险和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对于新建住宅少于原有宅基地,且对原废弃宅基地进行复垦的,政府按照“地票”收益给予减少面积的部分收益返还。同时,政府补贴奖励符合居民点设计要求的新建住宅,这将极大地减轻农民入住的费用负担,增加集中居住的吸引力。 (4)推进方式实行法制化运作。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民集中居住涉及面广,经费巨大,为确保高效、透明地推进这一惠民工程,对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设的流程中的重要内容宜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实行法制化的运作方式:一则统一推进方式和操作标准,二则易于老百姓理解、支持和监督,三则便于经验的完善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