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点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民异地安置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 此次调研以原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跨坡村夕格组羌族移民为调查分析对象,对其迁入四川省邛崃市木梯村、直台村和金花村的羌族移民异地安置经济发展现状从生计方式转型理论视角切入展开调查研究,调研中发现其存在生计方式处在转型过渡期,经济基础较薄弱,自然文化资源利用率低,旅游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等问题。报告最终得出该地移民安置基本达到移民可以安居,经济可以发展,社区能够融入,民族文化能够被认同。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永久性安置点,采取异地重建安置模式,其较好的安置现状及宝贵的安置经验对于西部民
2、族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关键词】羌族移民 异地安置 永久性安置 生计方式 一、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点背景基本情况 (一)永久性安置点人员安置情况 汶川县、青川县因灾失地农民跨市州异地安置到邛崃市南宝山农场共 285 户 1202 人。其中:汶川县 145 户 681 人,青川县 140 户 521 人。基础情况详见表 1。 表 1 永久性安置点人员安置情况 A 区 汶川县 31 户 123 人(垮坡村昔格组 28 户 116 人,漩口镇 3 户7 人) , 青川县 140 户 521 人。羌族占安置人口的 1/4。 C 区 汶川县龙溪乡垮坡村昔格组 29 户 125 人,悉数羌族。
3、D 区 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 85 户 433 人,悉数羌族。 (二)安置点永久性住房建设基本情况 南宝山永久性安置点(共计 3 个区)占地面积 10972 667,修建房屋 73 栋、住房 338 套、建筑面积共计约 4.34 万平方米、设计 5 种户型、人均给予 35 平方米的住房安置、安置人口 285 户 1202 人。基础情况详见表 2。 表 2 安置点永久性住房建设基本情况 房屋(栋) 住房(套) 建筑面积() 户型 安置人口 A 区 40 185 23200 5 171 户 644 人 C 区 9 35 4390 5 29 户 125 人 D 区 24 117 15800 5 85
4、户 433 人 (备注:户型分别为 1 人户型、2 人户型、3 人户型、4 人户型、5人户型) 二、羌族移民异地安置点生计方式转型 异地安置点的少数民族所面临的生计方式转型涉及到民族适应性问题,呈现出一幅“碎片化”的景象:一面是有楼房、彩电等现代化设施,另一面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缺少基本的农耕知识和技术,无法进行传统的放牧。 (一)羌族移民地理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变化是异地安置点生计方式转型表现之一,两地在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日照数及环境特点差异较大,其变化集中表现归纳情况见表 3。 表 4 异地安置点与迁出地地理环境变化对照表 异地安置点(南宝山) 迁
5、出地(龙溪乡) 地理位置 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 位于四川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 海拔高度 7002025 米 15002800 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暖湿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平均气温 16.3 11 年平均降雨量 1117.3 毫米 518.8 毫米 年平均日照数 1107.9 小时 1693.3 小时 环境 高寒山区、地形复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热量充足,阳光充沛,雨量少而集中,年温差 特点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属酸性 小、日温差大、土地肥沃,时有洪涝灾害出现 种植作 不适合种植庄稼,适合发展高山茶、紫色马 适合高山农作物生长,种植玉米、 物类型 铃薯、猕猴桃、生态蔬
6、菜及等经济作物 玉米、青稞、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地区人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均产生较大影响。羌族移民地理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少数民族聚集区到了与汉族融合居住区,从高山到平地。地理环境的变化使得羌族移民在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方式均发生了较大改变。 (二)羌族移民经济生活的变化 安置点的羌族移民生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主要由农、牧、副(养殖+种植+采集)三位一体的较为单一传统农业转向以茶代农、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转变。最直观表现为由原来的粮食作物玉米、青稞、小麦、豆类等的种植转向迁入地的经济作物高山茶、紫色马铃薯、猕猴桃、生态蔬菜及经济林木的种植。 表 4 异地安置点与迁出地产业构成对
7、比表 在现实中,羌族移民的经济生活呈现出:种植业投资时滞较长,还没有产出效益,旅游产业规模较小,不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三、结语 512 地震羌族移民异地永久性安置点安置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意义重大的和任重道远的任务。研究异地安置点经济发展现状,涉及到灾后重建、社会稳定、羌族移民在安置点能否安居乐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农民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张世均,徐全利,朱彬. 地域变迁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的影响以 512 地震羌族异地永久安置为例J. 民族学刊,2011, (03). 2王俊鸿. 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和生计方式转型四川省邛崃市木梯村和直台村田野考察报告J. 民族学刊,2011, (04). 3刘彦武,钟玉. 异地安置灾民与文化重建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 (04). 4周毓华,孙婷婷. 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羌历年田野调查报告J. 民族学刊,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