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伦理价值探析内容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金融市场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受到金融经济学理论偏误导向和现实实践的影响,造成金融活动中大量的伦理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金融伦理是金融市场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要实现我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不仅仅需要完善法律和监管,更需要在金融活动中坚持伦理价值、调节伦理关系、运用伦理规范,最终发挥和实现伦理因素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与自身价值。 关键词:金融市场 伦理价值 保证 实现路径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和信用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曾经典性地指出“货
2、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 。作为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换价值进行社会联系的重要场所。而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利益联系,就一定有内在的伦理因素包含其中,并时刻发挥着调节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切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的现状以及忽视伦理的调节作用,造成了我国金融市场道德行为失范与金融丑闻的不断发生。从根本上讲,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中产生的多种伦理缺失问题,既影响了公平与效率的实现,又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实现金融经济发展中的伦理旨归,促进金
3、融市场的良性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深化经济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国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根源探寻 随着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新时期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之间由利益竞争而引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因此当金融领域产生的利益冲突与不良的经济价值导向相适配时,就容易引发伦理风险。当前,就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伦理缺失现象来看,既存在其理论层面的原因,又受到现实问题的制约。 (一)主流金融经济理论的基础价值偏误 现代金融理论,是指在金融经济学中大量应用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研究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结构和定价的相关理论。2
4、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全球金融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银行理论占主导的状态,确立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使金融理论从定性描述为主转向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随后,以马克维茨(H.Markowitz)的证券组合理论和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开始兴起(丁瑞莲,2009) 。走向实证和计量的现代金融理论在推动数理化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组织和管理等层面的技术融合。现代金融理论的“变革”正如博特赖特指出的那样,金融学逐渐变为“仅依赖于可见事实的客观科学,它不作任何关于伦理价值的判断
5、” (博特赖特著,静也译,2002) 。 一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主流金融学理论对金融价值产生了偏误导向。金融理论的数理化趋势,契合和发扬了新古典经济学为主导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价值中立”传统。金融学逐渐脱离和淡化了自身包含的伦理内涵,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理性观”成为了金融活动主要的价值导向。在这种错误价值取向背景下的我国金融市场,难以避免的产生道德混乱状态。以追逐暴利为目的而产生的投机、造假、失信等行为事件频发,在阻碍金融经济运行的同时也传播了不良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金融理论技术化、工具化的改造使自身逐渐沦为一种单纯用于交易手段的计算工具。金融机构和组织过度依赖于技术工具,虽然实现
6、了金融理论的量化和规范化,但却始终无法解决人们利用技术漏洞谋取私利的行为。现实的金融市场交易的实现保证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尤其道德和伦理的考量。对于数字解释力的单一信任,以及对伦理价值判断的漠视,造成金融理论实践运用中存在潜藏的伦理风险。 (二)我国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现实原因 就金融市场的伦理范畴来看,有学者认为涉及微观的个人、企业组织和宏观层面的金融制度,其核心是金融行为的目的性、合法性和道德规范三者的统一(战颖,2005) 。从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伦理缺失的表征来看,长期以来的伦理缺失造成了金融秩序的破坏和损失,其产生范围涉及宏观到微观层面。因此,可以从金融从业人员、金融市场主体以及金融制度环
7、境三个不同维度入手分析其现实原因。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道德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在职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或业务发展,不惜滥用职权或使用欺诈等违法手段,造成金融组织内部成员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归因于基础金融伦理道德教育的不重视。在金融业从业人员或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较少涉及到金融伦理相关的教育,造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能够被良好塑造。其次,从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层面来看,存在相关责任义务缺失现象。由于责任和义务的缺失,基于信用效用的金融契约不能够得以保全,影响到金融交易的公正有序的进行。并且,部分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对
8、于利益最大化的过分追求,容易产生盲目投资交易行为,并时常因为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当经济效益的诱惑遮蔽了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时,金融风险随之而来。最后,从金融制度层面来看,来自资源分配不均与金融垄断矛盾的问题,是造成我国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主要制度诱因。在金融制度安排中,对于效率的追求往往大过于公平,导致了金融资源集中在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从而进一步致使金融发展过程中两级分化加深。此外,虽然金融制度在从国有垄断向着市场化转轨,但是国有金融经济依然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由于金融资本之间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我国金融市场潜在的伦理道德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伦理价值分析 金融伦理,作为
9、调节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具有奠定金融价值基础、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而言,如果将其看做是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进行金融交易,实现金融价值的动态发展过程,那么伦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被看作是“三个保证” 。 (一)建立良性金融市场的基础保证 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为了能够正常运行,其存在和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基础。因为,只有“当市场被人们认为是公平的时候,人们才会积极投入到资本市场中去” (博特赖特著,静也译,2002) 。一个稳定、公正、合理的金融市场环境,才能够广泛
10、地吸引投资、活跃创新、推动增长。伦理价值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是规制市场内部利益与冲突的深层蕴含,更是建立良性金融市场的基础保证。 伦理道德在金融市场产生的价值效应也是通过内部与外部不同层面而产生相互作用的。在我国金融市场的组织建设过程中,伦理道德的良性调节作用保证了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层次的和谐有序。首先,金融伦理调节保证金融市场自身协调有序。在伦理因素发生作用的状态下,金融市场内部各组成部分与参与主体之间目标责任明确,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功能完善的组织体系,从而发挥更大功效。其次,金融伦理的调节作用保证金融市场与经济整体发展方向相协调。金融市场的发展要受到现实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生
11、态经济建设的今天,必须对金融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相适配。再次,金融伦理的调节作用保证金融市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协调。金融市场是以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也应当伴随金融需求主体的需求而变化。金融供给机构与社会需求的协调,体现了关注社会发展的金融伦理价值。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当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在这一趋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国际金融伦理的全球共同价值,才能达到国内金融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稳定要求。 (二)金融市场交易效用的实现保证 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市场体系,通过保证金融交易的完成,从而达到其融
12、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深层来看,金融交易实质上是以平等、公平、诚信为核心的契约伦理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金融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伦理道德则通过对行业组织与从业人员行为约束和引导发生作用。因此,伦理道德担负着保障完成市场交易的任务,其规范作用不言而喻。 在金融契约中,首先应该具有平等观念。金融交易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这一观念也隐含着当事人之间潜在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在金融契约制定和发挥实效的过程中,金融交易平台必须基于平等关系建立,其交易行为必须基于互利的首要原则。另一方面,当现实金融交易中的违约行为产生时,无论过错一方具有怎样的地位、身份或财富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保证金融交易有序进行时
13、,公平同样是必要观念。在金融市场运行中,竞争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却是可以加以约束和管制的。竞争不能基于无限制的自由,需要有统一的伦理价值观念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维护正常的自由竞争。而要使参与竞争者能够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进行,进而实现市场的稳定,就必须树立公平观念。此外,在以契约为形态运行的金融市场中,诚信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伦理观念,金融交易主体诚信的好坏能够影响到经济效益实现的优劣。诚信不仅仅是涉及个人的道德表现,更是能够提高各金融市场主体自身的“软实力”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来看,诚信能够通过有效避免金融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风险,从而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 (三)金融市场监管实施的规范保证 金融市场自身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诸如负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稳定。凯恩斯认为,必须引入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弥补经济的市场失灵。在金融领域,这种政府干预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监管(李成,2008) 。即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需要与政府调控和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保证金融稳定有序。因此,只有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够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这也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集体伦理诉求。 一般来讲,传统的金融监管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方式,并通过行政、法律或经济
15、等实际手段来实施。但是,金融监管必须要依据正当的伦理价值取向。作为市场调控中关键角色的政府,其调控金融市场的伦理原则必须与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伦理要求相一致,应该进行科学决策而不能够盲目的进行干预。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们,其共同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如果金融市场因缺乏监管而变得混乱无序,那么参与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而如果有不正当的监管产生,参与者们的利益依然得不到保障。随着金融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深化,金融监管的主体和形式不断复杂化和多元化,也推动了公众对金融监管的伦理价值基础的关注。总的来说,市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和谐统一。因此,金融市场不仅需
16、要金融监管,更需要监管的实施以社会整体利益的伦理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保证其规范性和有效性。 我国金融市场伦理价值的实现路径 金融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着严重的威胁。我国金融领域频发的金融伦理缺失与道德危机,从侧面暴露了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伦理价值的缺失和错位。金融经济的运行需要良性的金融道德环境和金融伦理规范的保障。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方面,必须重新树立我国金融市场的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伦理规范体系,最终保障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重视金融伦理价值教育 从业人员是行业组织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活动实施承担的基础单元,并在行为过程中受到自身的伦理道德
17、观念影响。金融从业人员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承担着组织和执行金融经济运行的实际工作。其中,金融伦理价值观念是引导从业人员进行金融活动的核心基础。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要受到金融从业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而金融职业伦理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划分不同层次的动态过程。现实中,要在传统金融教育的基础上把握金融职业业务技术的训练与伦理道德知识教育并重的理念。在金融伦理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从业人员正确的金融价值观。此外,我们不仅要重视金融从业人员的人格意志的塑造和培养,还应当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金融伦理价值观念。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封闭独立而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领域,金融经济
18、的好坏影响到社会整体收益的优劣,并与所有金融参与者息息相关。 因此,现代金融伦理教育的特点应该遵循“广泛普及,有所偏重”的八字方针。这一方针意味着:一方面,金融伦理教育的范围需要扩大到整个社会参与的广度,实现社会整体金融观念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其教育重点应当偏重于金融从业人员以及各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并实施规范化和模式化的培养,以达到教育效率与效用的双实现。只有通过金融伦理整体教育机制的提高,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金融道德风尚,集聚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正能量。 (二)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规范 道德和法律均来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产生的对于行为约束的认
19、同,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准则和规范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约束作用。但是,道德和法律却是通过不同路径来实现其作用与价值的。而且,两者适用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过程中,道德手段通过调节市场经济参与者的内在“自律”发挥作用。一方面道德为个体的金融交易行为做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社会道德价值形成的群体舆论压力促使不良风气的纠正。法律手段则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体现“他律”的约束作用。法律以严厉的惩戒性方式打击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金融犯罪行为,并在威慑犯罪倾向维护金融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认为,道德和法律是同根同源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伦
20、理道德,而又存在伦理道德不具备的强制力。伦理道德是法律的基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包含着伦理道德的内在精神。而法律又是伦理道德的强化,伦理道德的基础要求需要法律的强制保证。在现实中,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利益冲突的领域,其复杂的结构和多变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有全面的规范手段。在调节利益冲突、避免道德风险、打击金融犯罪的功能上,伦理道德与法律有着不同的优势与作用。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来说,要实现稳定高速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道德与法制的双重作用。在推行传统伦理道德约束手段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健全金融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三)金融伦理的制度环境保障 我国金融市场处于特殊的金融制
21、度环境的宏观背景下,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曾经历了旧体制向新的开放体制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制度政策改革的引导。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看,金融制度作为强制性的规范标准,其自上而下的制度强制力保证了金融伦理价值的实现。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金融制度的根本伦理属性决定了它是分配市场资源、调节市场风险的首要力量。任何一种公正合理的经济制度都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需要,因为它的根本道德性原则或第一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谭长富,2003) 。在合理分配市场资源方面,通过金融制度的安排制定实施良好的金融政策,并提供稳定的社会预期。一方面,金融制度建立一种预设的保障机制。当面临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状况时,有意识的提前做好降低金融风险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和不公平牟利行为进行惩处,维护了金融运行的公义基础。在协调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