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技术产业低端锁定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低端锁定问题是应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和重构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设备与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有限。可通过采取高端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完善高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构建高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等措施解决高技术产业的低端锁定问题。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低端锁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10-0018-04 高技术产业具有研发投入高、高技术人员比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难度高、经济
2、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特征。在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依靠知识积累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长期垄断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品、零部件研发与生产,掌控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当前,在全球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发达国家开展“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摆脱低端锁定困境,避免其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再次沦为新的低端“加工制造业” 。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低端锁定障碍 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和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 (一)
3、高端设备与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增长速度都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关键设备和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很多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2011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 8.79 万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移动电话、彩电、计算机、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但产品附加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附加值率比美国低 17.3 个百分点。一些高端产品出现“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如 2011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超过 2000 亿美元,占全球的 15%。然而,电子信息产业
4、的关键设备几乎全部进口。高技术产业的高端设备与关键部件供给障碍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 (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指高技术企业及其研发团队获取新知识、开发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能力。我国高技术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尚未成为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在高技术产业创新领域的合作还不能满足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需要,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附加值提升的作用不明显。我国大多数高技术企业主要针对专用型技术和加工技术领域进行改造和创新,这些适用技术对高技术产业产生显著作用,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端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较弱,产
5、品附加值低。据统计,在高技术产业中仅有不到 0.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 99%的企业未申请过技术专利,超过一半的企业未注册商标。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的根本障碍。 (三)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有限 发达国家在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和企业为招商引资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一些跨国公司也表示要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度。但事实上,发达国家为掌控全球价值链的绝对控制权,不可能与发展中国家共享高科技技术。因此,我国企业获取发达国家的核心与关键技术非常有限,依靠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推动
6、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追赶和跨越是不现实的。 (四)产业政策与制度体系发展滞后 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效的产业政策、制度体系与交易环境支持,这三者对高技术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且分布不均衡,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高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分工复杂的契约型产业,产业价值链中的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的分工和契约更加密集和复杂。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学的产业政策、合理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交易环境等先决条件。目前,我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与交易环境发展滞后的问题,容易造成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
7、资源禀赋与技术模仿的路径依赖。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陷入低端锁定的成因 (一)缺乏有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 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整合,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缺乏合理的衔接配套,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独自循环。虽然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新技术开发到新产业培育等都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科技规划指导和资金支持,但由于各部门在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方面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和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等问题,导致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科技管理与研发机构注重科研攻关,希望实现关键技术与高端技术突破;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为追求短期内将产业规模做大,往往倾向于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而发达国家基于控制产业价值链
8、、产品研发和销售网络等目的,不可能将尖端技术输入进来。另外,由于一些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整合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等资源的机制,导致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制度支持和交易环境,造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障碍进一步强化。 (二)高端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较差 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受到低端锁定阻碍的根本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不足。尽管我国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从事工程技术研究,但偏重于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缺乏足够的工程化和系统化开发的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要求了解不足,其开发的科技成果难以与高技术产业接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以模仿、衍
9、生技术创新为主,普遍缺乏长期性、协同性、尖端性核心技术研发,致使很多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供给能力低导致的低端锁定效应使我国难以突破发达国家构建的尖端、前沿技术控制网络,造成我国高技术产业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 (三)协同创新体系不健全 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协作才能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突破。现阶段,科研管理体制原因和各部门的目标差异,导致我国高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难以形成合作关系。高校和科研机构巨大的高技术创新潜力难以真正转化为技术研发实践;高技术企业难以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稳定的技术供给来源,导致其关
10、键技术不足。研发合力较弱严重削弱了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效能。科研机构转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能和成果转化与推广效率,但科研机构缺乏与高技术企业的协同合作,其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现实的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 (四)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投资错位,银行、风险投资等相对缺位。近年来,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持续增加,但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制度化的投资管理机制,特别是受“GDP 导向”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急功近利,避开具有较长研发与回报周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投资。风险投资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技术投资项目的评价、筛
11、选和确定存在严重的主观性,投资方向上侧重于短期内资金迅速回笼的成熟项目;高技术企业的创业或前沿技术创新初期,由于其前景不明确难以得到风险资金的青睐。据统计,2011 年,我国风险投资资金对高技术企业初创期(种子期)的投资比重仅占 4.3%,而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投资比重分别达到 55%和22.3%。另外,由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在资金运作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银行资本、高技术企业、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资金相互协调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这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五)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从全球
12、市场环境看,经历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和 2011 年的欧债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通过全面推动技术进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发达国家积极运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成果打造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对其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巩固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权。尽管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让和合资经营将其技术输出到我国,但会设置各种控制参数限制我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价值链攀升。由于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难度大,迫使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又受短期利益的驱使的我国高技术企业成为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创新的追随者,产生创新惰性和路径依赖
13、,陷入高技术产业链的低端锁定困境。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推动的新技术变革和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以后推动的“再工业化”将进一步推动其技术创新、禀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如果不能加速进行技术创新和改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低端锁定困境可能会进一步固化。 三、我国高技术产业突破低端锁定的对策 我国高技术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突破低端锁定障碍,着力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服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型,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一)构建高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技术产业破解低端锁定障碍,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14、攀升。构建高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传统科技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弊端,形成科技管理的衔接配套和有机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在科技规划、资金支持和研发攻关等方面形成合力。政府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定期交流和学习搭建平台,为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便利条件。二是构建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的协调机制。政府在产业政策上注重支持有助于高技术产业摆脱低端锁定从而实现产业高端化的研发项目,从金融、税收、财政补贴、人才等多方面对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给予支持。三是完善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机制。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支持,鼓励高技术企业经营者转变经营意识,提升自主创
15、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与高端品牌,形成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优势。 (二)进行高端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体系下,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高低决定了产品附加值的增加能力。高技术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有效途径在于追求研发设计、科技创新,仅仅停留在高技术加工制造环节难以摆脱低端锁定困境。依靠科技创新形成的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单纯依靠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将会使落后者更加落后。因此,我国高技术产业摆脱低端锁定、实施追赶战略的关键在于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的掌握。要打破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确立以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来实现
16、价值链攀升的新思路。 (三)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平台,高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能够通过研讨与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与信息传递,实现新探索、新发现和关键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多种:一是契约式合作,联合攻关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合作共建特色研究机构集中研发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培养创业者,建设高技术产业孵化园区。四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形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参与主体除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外,还可包括技术市场、行业协会、孵化器、技术咨询、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机构。要从科技研发、创新评价体系和资源分
17、配等方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内部分工与合作机制,建立以科技攻关为中心、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为导向的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 (四)完善高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 政府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能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供物质条件。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要做好规划,重点放在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突破低端锁定提供财政支持。银行贷款资金主要投向技术相对成熟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技术创新领域、能够带来短期回报的高技术开发项目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中后期。风险投资侧重于那些收益大、风险高的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领域,为高技术企业进行技术攻坚和占
18、据价值链高端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在完善融资机制方面,重点在于政企分开,确保银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能科学的进行项目评价、筛选和投资决策。健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融资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构建有效吸纳银行资金、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资金,积极参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 (五)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分解与重构的背景下,立足企业自身优势,着眼全球价值链高端,通过管理创新形成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内生优势。将价值链融入高技术产业中,科学规划和组织技术、市场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实现要素升级和技术创新,改变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高技术企业要根据所在高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与转型升级要求,持续进行技能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的保障机制,进而为参与高端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