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36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基于制度和行为主体视角,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微观主体风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制度缺位与行为失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完善制度规范、协调监管体系、平衡权利渠道等完善市场体系的措施,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道德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 结构方程; 渠道权利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2-0005-06 一、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人

2、的身体健康,更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及政治秩序的稳定,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形象与尊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市场问题,切实有效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成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紧迫而又无法规避的重要课题。然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不能仅诉诸于制度,通过加强立法与日常监督管理以及惩戒措施来实现,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杨瑞龙,聂辉华,2006)1。正是由于农产品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属性特征,农产品市场存在着市场机制失灵的可能性。王可山(

3、2012)也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契约的不完全性。而契约的不完全性,一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部分农产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预测性或不可描述性;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农产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观测性或不可鉴别性2。不完全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者刻意降低质量,甚至以次充好、制假贩假;另一方面消费者因无法判断农产品质量,进而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或被逐出市场,或被迫改为生产低质量产品(聂辉华,2008)3。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因市场失灵而出现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问题,就成为利用市场机制自身来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外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多数忽略了道

4、德风险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明显缺乏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农户风险行为与市场失灵内在机理研究。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而且也使得那些基于风险视角揭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精辟论述,不无遗憾地仅从非市场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举措,而失去了利用市场机制自身来解决市场问题的根本手段。 二、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与基本设想:制度视角 本部分从制度供给、示范效应以及实施主体自我效用考量三方面来探讨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的因素。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中除传统的要素、技术和偏好这三大理论基石外的第四大基石,制度至关重要(卢现祥,2011)4。很多时候,制度是影响某

5、一经济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道德风险从制度视角可以理解成行为主体在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的一种结果。因而,我们探讨道德风险的成因就不得不从制度的视角来考虑制度因素对道德风险产生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多数经济问题的出现根源于我国制度供给的缺失。制度供给缺失包括核心制度的缺失和一般配套制度的缺失。核心制度的缺失会导致陷入制度供给陷阱(邓大才,2000)5。这意味着如果现有的制度中缺少核心制度,即使提供再多的有利制度也无济于事,制度的边际效率是不变或者下降的,于是就会出现政策失灵的现象。此外,制度供给中一般配套制度的缺失则可能造成制度效率的损失,即由于缺失配套制度而使得一项制度难以实现本应

6、达到的效果。这里的配套制度,应该包括两层涵义(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为例):一层是指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同一等级的用于辅助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顺利实现的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另外一层涵义是指对于中央政府出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地方政府为能更好地贯彻执行,结合其地方具体情况,相应出台的配套政策。显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配套制度安排中,后者的供给协调程度对制度实施的影响更为重要。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非对称、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利益而在配套制度的设立中存在倾向短期的眼前经济利益,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配套制度与中央制度的协调度,这就导致道德风险产

7、生的可能性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1: H1:制度供给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制度供给短缺来源于制度的稀缺性。所谓制度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行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发散性而言,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安排总是不足的,不可能对每种行为都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约束,总有一些行为没有制度安排予以规范。或者说,由于制度被认为是关于人们相互行为的知识载体,制度的稀缺性也可以理解为相对于人们对这类信息的需要而言,制度所能传递的信息总是不足的。于是在制度稀缺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往往受到周围他人(主要是那些与之从事相近活动的人)的行为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一旦有人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由于示范效应的存

8、在,往往使得道德失范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资源的使用,制度供给存在“时滞”问题,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生事物从产生到建立起针对它的制度规范,存在着一个制度空白期,这就使得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2: H2:示范效应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制度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一个制度形成之后所面临的就是实施机制。从制度功能实现角度来看,只有规则而没有执行机制,制度就是不完整的。而实施是由代理人执行的,因而他们自身的效用函数将影响制度执行的结果。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来说,是消费者委托政府来执行实施职能的。于是,消费者与

9、政府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政府能否有效行使代理职能主要受其自我效用函数的影响。实施者有着自己的利益考虑,若是制度的实施与其自身利益冲突,必然导致实施主体的实施懈怠。所以制度能否有效发挥其应有效应,与实施者的自我效用考虑直接相关。另外,正式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这些都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运行成本很高。若是政府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困难而未能正常地执行实施职能,如不能建立先进的检测体系,不能培养和雇佣足够的业务人员,道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就增大了。同时,考虑到不同知识背景与不同个性特征都会影响到个体采取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郝大江,2011)6。 基于以

10、上分析,进一步提出假设 3: H3:实施主体自我效用考量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三、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与基本设想:行为主体视角 本部分从农产品流通市场中的主体间信息、行为以及渠道权力的视角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问题。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主要归结为农产品生产者、中介组织(主要包括各种农产品的集散和物流组织)与农产品需求者三类。本部分将分析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农户的理性选择及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并将消费者纳入渠道权力的研究范围,将传统的二元分析范式扩展为网络分析,进而剖析可能导致流通主体道德风险的因素。 从流通领域的起点出发,农户行为的决策机制将首先被研究。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西方经济学中主

11、要存在两个流派。一是以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流派,其主要观点为:农民的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导致农民这一行为特征的是社会压力,即个人不追求欲望的极大满足,而是担心越轨而受到社会的惩罚,农户以自身的需求和劳动辛苦程度决定自己的劳动投入程度。而另一流派则是以西奥金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行为流派。该流派认为:在市场机制的竞争中,农户行为与企业行为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农户的行为完全是理性的,收益的最大化将是农户的行为决策目标。在本部分的分析中,农产品的生产者具有博弈论中理性人的特质,即其所作决策不仅依据自己的个人效用函数,还将依赖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决策,这区别于传统经济学中理性的特质(张维迎,1996)7

12、。基于农户理性的判断,我们得出农户道德风险理性决策函数模型: Z=(1-P) (R-U1)-P(U1+U2) (1) 函数中 P 为农户道德风险行为被相关职能部门查出的概率(0P1) ,R 为农户的预期收益,U1 为农户农业生产的正常成本,U2 为政府对农户道德失范的罚没成本,Z 则是农户道德风险理性决策值。变量的不同组合会导致决策值的变化,决策值越高,农户选择该组合的可能性越大。其中预期成本既可以是理性行为学派所界定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与交易费用,也可以被认为是“道德经济”中农户道德失范后所承受的损失。如模型所示,其决策行为将考量自身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以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主要有

13、两部分,分别为生产成本与农户道德失范的罚没成本,但是由于罚没成本及被查出概率为外生变量,所以农户的成本仍主要是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成本主要途径为减少要素的投入,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可忽略土地要素的影响,但随着劳动力要素市场化的不断完善,兼业化逐渐将从事农业生产的优质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而这种劳动要素的减少又必然要求农户以其它要素投入的方式来进行补偿,而在这样的补偿中存在潜在的道德失范可能。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4: H4a: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H4b:农户道德失范成本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在信息经济学中,常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 ,不拥有私人

14、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 。据此,信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可以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进行分析(Rasmussen,1994)8。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消费者向中介机构购买农产品可以理解为委托中介机构收购安全的农产品,而中介机构向农产品生产者收购农产品则可以理解为委托其生产农产品。为此,消费者作为需求的终端,其需求的取向将会作为市场的取向影响中介机构和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由于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判断主要基于其先前的经验与主观想象,这往往会导致事前信息隐藏的逆向选择与信息传递问题。在农产品市场中,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非理性,往往使质量上乘的产品卖不到好价钱,

15、进而可能会导致价格机制的失效,从而使农产品生产者退出市场。除了被动的选择退出市场外,农产品生产者还可以利用信号传递模型主动出击,规避可能由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而扭曲市场的风险。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农户在提供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信息时是有选择性的,他们不仅可能会主动隐藏不利信息,甚至还有可能伪造信息,以促使自己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中快速达成交易。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假设 5: H5:误导性市场导向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除了信息,还包括农产品自身。下面将讨论农产品的流通路径,即渠道的问题。渠道依赖与

16、权力关系是渠道行为的基础,也是整个渠道行为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Stern,1988)9。所谓渠道权力,即为某个渠道成员 A 对另一个渠道成员 B 的权力,是指 B 在 A 的干预下的行为概率要大于没有 A 干预下的行为概率。尽管渠道权力理论体系日渐完善,但从二元分析范式向网络分析范式的转换问题与作为渠道成员的消费者一直没有被纳入渠道权力分析视野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张闯,2007)10。消费者作为一个渠道的终端,将生产的农产品全部消费,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对于农户来说十分重要,其决定着农户是否能将农产品顺利的销售出去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出去的问题。我们

17、将从农户可选择的渠道的多少、选择或更改渠道的成本以及在与渠道商间的力量对比,即渠道商的侵略性渠道权力的强弱来分析农户道德风险的可能。 H6a:渠道选择自由度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H6b:侵略性渠道权力与道德风险具有相关性。 四、数据及建模结果分析 (一)数据取得 基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渠道权力等相关理论,本研究提出八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引致因素。为验证这些引致因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 392 份。问卷涉及农户类型多样,覆盖粮油、瓜果蔬菜、牧畜、食用菌等农户。此外,通过农产品集散中心实地走访,完成了农产品渠道市场调研。

18、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进行实证分析。SEM 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它可以用线性方程系统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可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本部分利用研究中提出的基本设想及各变量间的相互影响构建用于验证的结构方程模型。同时采用 AMOS17.0 软件和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检验。AMOS17.0 是一种利用基于方差矩阵结构的潜变量对结构模型进行估计的软件包,可通过多层路径分析对变量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进行验证。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可信

19、性,我们还采用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将 Cronbach 值作为信度的评判标准,将 KMO 样本充足度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作为效度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设想的真实性进行讨论。 (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为确保实证结果的准确,本研究对 392 份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前,已将反向题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总体的量表中,每个变量对应着不同的题项,首先通过对每个变量(设想)所对应的题项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量题项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题项是否包含了变量的所有层面,删除不符合要求的题项或相关性较低的题项,然后对整个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检

20、验结果见表 1。这里所使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 Cronbachs 检验,效度检验方法为因子分析法。对整体量表进行 Cronbachs 信度检验,值为0.949,说明量表的整体信度很好,各个题项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可以进行结构方程测算。 从表 1 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变量“农业生产要素”的 Cronbachs 值非常低,未通过信度检验,因此不能继续进行效度检验,故没有相应因子分析的指标值。 其余 7 个变量的检验结果:(1)信度检验:Cronbachs 值均良好,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KMO 和 Bartlett 相关性检验:KMO 值均显著,通过球形检验,表明各个题项之间有相关关系。 (

21、3)因子分析结果:每个变量提取一个因子,且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 1,解释程度均大于 50%,说明提取的因子的特征值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 50%,各个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 0.5,均可保留。以上检验表明上述 7 个变量的各个题项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稳定性,通过了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三)SEM 模型及设想检验 1. 数据拟合情况。 (1)选用的统计量及统计量标准。P 统计量:大于 0.05 符合要求。拟合优度指数(GFI)和修正拟合优度指数(AFGI):大于 0.9 符合要求。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小于 0.05 拟合较好,一般认为在 0.08 以下均为合理。Bentler 的比较拟合指数(CFI):大于0.9,且接近 1,拟合较好。正规化拟合指数(NFI):大于 0.9,拟合较好。 (2)拟合结果。利用 AMOS17.0 构建的修正后的结构方程,其各项拟合指标检验结果见表 2 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