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业低碳排放策略研究【摘要】物流服务于人类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大,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发展低碳物流业意义重大。在近似测算我国 1995、2011 年物流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模的基础上,分析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提出物流业低碳排放策略。 【关键词】物流业,能源,碳排放 一、我国物流业碳排放规模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重视,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但近年来全球总碳排放量仍然在继续增加,2012 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316 亿吨,比 2011年增加了 1.4%,其中中国 2012 年的
2、碳排量增加了 3 亿吨,增排量创下全球最高,而碳排放总量也成为全球碳排量最高的国家,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目前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率约为 18%,物流业耗能大、碳排放量大,尤其是物流业中的运输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于人类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物流业产出是无形的服务,物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使物品发生时空位移,物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物流活动而消耗能源所导致的碳排放。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在这些活动中,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主要活动,而其它物流活动是一种伴生性、辅助性活动,因此物流业碳排放量主要为运输、仓储活动消耗能源而产
3、生的碳排放。 目前,由于没有物流业直接碳排放量的监测数据,也没有直接的物流业能耗数据,因此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测算只能通过间接的统计、测算得来。其中物流业能耗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能耗的统计数据来近似替代,把运输、仓储活动中各类能源转化成标准煤乘以相应的碳排放系数加总得出物流业碳排放量,由于物流业能耗主要由运输、仓储活动能耗构成,因此此种替代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近似计算 1995 年、2011 年物流业碳排放量,我国物流业2011 年碳总排放量约为 16497.54 万吨,比 1995 的 3539.63 万吨年增加了将近 13 万吨,物流业碳排放规模大,增速快。
4、二、物流业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依据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即使经济总量一定,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也会导致物流服务需求量和服务结构上的差异,因为各次产业、各种产品存在着各自的物流服务需求特点,而不同的物流形式都有它适合的对象与优势范围,这样产业结构因素就会对物流服务需求结构和量产生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后,其产品构成也随之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导致物流服务需求量和结构的变化。 相对来说,农业物流服务需求具有运输、仓储服务需求量大、物流作业难度大、需求季节性强、要求高等特点;工业物流服务需求具有随工业化阶段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的特点,但对目前像中国这样
5、一个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而言,工业物流服务需求量大;扣除物流业以外的第三产业由于产出大多数是无形的服务,不存在对第三产业产出的运输和仓储服务需求,但第三产业的供应物流和服务过程物流需求是存在的。 2、物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流运行模式 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 物流业是个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一般而言,作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影响着一个国家单位 GDP 所耗费的物流量继而响总碳排放量。 第三方物流是指非物流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执行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
6、管理方式。如果企业自办物流所占比重高,每个企业会拥有一些物流资源,为自己提供大部分物流服务,这样的物流运作模式相对而言物流规模小、物流资源利用率低、空载率高、物流服务浪费普遍存在。当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物流公司的时候,这些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作业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浪费,从而使得单位 GDP 所需物流服务量下降,物流业碳排放量下降。 运输方式结构。 运输的基本方式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每单位货物周转量(吨公里)碳排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航空、公路、管道、铁路和水运。有研究数据表明,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铁路和水运是低
7、碳环保的运输方式,每吨公里货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 10 倍左右,其成本也在 10 倍以上,更是远高于水运。一定的货运总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而不同的运输方式单位货物周转量(吨公里)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所以运输方式结构是影响物流业碳排放量重要因素之一。 物流设备、设施。 大多数物流活动需要借助于物流设备、设施来完成,而在使用物流设备、设施的时候的,单位物流量的耗能量和碳排放量取决于使用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程度和设备、设施本身的碳排放效率。 总体上看,物流业碳排放量与物流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成倒 U 形结构。在物流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低的时候,物流作业活动使用的物流设备、
8、设施较少,主要借助于劳动力的体力劳动来完成,此时物流业碳排放量低。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物流服务需求量增大,人们更加关注物流作业效率,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物流作业活动使用较多的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能耗和碳排放量也快速增大。而当物流业碳排放到达一个较高点的时候,碳排放成为注关重点,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物流设备、设施又显得极为必要了,于是物流业碳排放量随着物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反而逐渐降低。 3、能耗结构 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和标准煤这算系数不一样,释放同样单位的热量,各种能源碳排放量不一样,如以煤、石油,天然气相比较而言,释放同样的热量,排放的碳以煤最多,石油次之, 天然气最少
9、,因此在各种能源排放系数和折算系数确定的情况下,能源消耗结构直接影响物流业碳排放量。 三、发展低碳物流业对策 1.缩短区域物流业发展差距,提升落后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 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也越高,碳排放效率也越高,尽管东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总量高,但其单位 GDP 物流碳排放低,而经济落后地区单位 GDP 物流碳排放则高,我国物流业这种不平衡发展模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因此必须强区域间的物流交流与合作,缩短区域物流发展差距。作为政府来说主要加强落后地区的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铁路和道路的修建,在全国建立一个庞大的道路网络,分布到各个地区
10、;加强各区域之间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对于需要提高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重点区域,如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应给予企业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支持,推动其节能工作的开展。 2.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物流业碳排放量 在三个产业中,第二产业碳排放系数最大,从 2000 年与 2011 年的产业比重来看,十二年来我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大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率不断下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率逐步增加,但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第二产业。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模式,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比例仍需调整,虽然各产业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都有提高,但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依然较低,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各产业对物流业碳
11、排放影响最小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将会是助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行业,它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极小,而且它可以大大提高就业机会,可以为国家的 GDP 做出重大贡献,降低碳排放量。 我国工业强而不大,碳排放效率低,因此对我国工业实现升级,由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占据制造业高附加值低,将会降低物流作业量,工业产值增长,服务于工业的物流量有可能还会下降,从而相应的工业物流碳排放增量低于工业产值增速甚而工业物流碳排放也许会下降。 3.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高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放推广清洁能源 一方面,继续降低物流业碳排放系数大的能源消耗,改变物流产业至今仍以煤油、汽油、 柴油和
12、燃料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局面,提高物流业天然气、电力能耗比重,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新的低碳排放能源,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采用新能源物流设备、设施,如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和利用,电动叉车对内燃叉车的替换等。 4.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单位物流作业量碳排放 (1)建立相关物流碳排放量标准和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确定物流业节能减排目标,核定物流活动主体或者单位物流作业量碳排放标准,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推动企业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也可考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物流企业认证体系,依托专业的第三方认证和评级机构或物流行业协会对物流活动主体进行低碳
13、化认证和评级,推动企业物流作业低碳化的实现。 (2)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加大低碳技术在物流运输的应用。 国际经验表明,货运总量主要决定于经济总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货运总量还会增加,在不能控制货运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来降低物流业碳排放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水运和铁路运输应该特别推广,因为水运、铁路货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之中比较节能也是碳排放量较低的,在我国,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其次,通过创新型的运输方式和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发展,提高货运速度和运输效率。其三,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低碳车辆运输,尽可能使用低碳环保的新型能源。 (3)发展社会化物流,提高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
14、 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的提高将有助于物流作业的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而这种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提高物流效率的前提,通过提高物流规模化、专业化,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利用效率,避免无效物流活动和重复物流活动。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低的,因此,通过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单位物流量碳排放有较大的空间。 (4)推广与倡导低碳理念,引导企业自身物流行为低碳化。 在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减排行为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企业减排的动力不足,可以补贴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来纠正这种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此外,要通过大力倡导和推广低碳环保意识来使企业物流行为自觉符合社会需要和低碳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2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5):8890. 3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与中国 CO2 排放量变化 基于 LMDI 方法的分解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 1):18-23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 :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低碳物流业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编号:11C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