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99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内容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关键词:消费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异化 批判 超越 生态消费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消费日益取代生产在现

2、代经济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它被经济学家们誉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始就相继步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即消费社会。与之呼应,消费主义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消费主义的盛行给现代文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批判消费主义、规避其影响、建构一种崭新的有别于消费主义的生态消费观,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当下中国都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性主义:消费主义的哲学基础 (一)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 消费主义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既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3、,是作为个体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作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旨在“把个人的幸福、个体的自由等同于消费,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过度或无度消费作为人生理想” (王治河等,2011) 。作为意识形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消费主义作为维护政治统治地位的手段,认为消费即是平等和民主。鲍德里亚曾深刻地指出,消费社会里的所有政治游戏就在于“通过增加财富的总量,从总量上达到自动平等和最终平衡的水平,即所有人的福利的一般水平,以此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 (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2008) 。在消费主义的日益影响和作用下,西方社会尤其是当今美国业已形成“高生产高消费高浪费”的“

4、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那么,消费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消费主义根源于西方现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黑格尔语)认为,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 “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笛卡尔著,庞景仁译,1986) 。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被称为“方法论的怀疑” 。笛卡尔相信理性的权威,把怀疑看成积极的理性活动,指出一切事物唯有通过理性的内在证明才能获得真实的

5、存在。(二)现代消费主义的表现 以笛卡尔、康德等为代表的现代理性主义,一方面作为启蒙的思想大旗,推动了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带来了科技和工业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祛魅了自然,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 (笛卡尔语) ,对现代消费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查尔斯泰勒在现代性之隐忧中指出现代理性主义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片面发展、工具理性主义猖獗、温和的专制主义。其对现代消费主义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理性主义以主体-客体“二元论”来认识世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当作最高存在的主体,认为

6、人是自然的主宰、 “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语) ,以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对人的欲望的不断满足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格里芬指出,二元论宣称灵魂本质上独立于身体,就此而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是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大卫格里芬著,王成兵译,2011) 。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容易导致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其本质上就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表现和结果。 第二,现代理性主义日益单向化为技术理性,制造着物欲。理性可以分为技术理性(也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随着自然科

7、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而,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唯一信仰,甚至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于是,技术理性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占据统治性地位,而理性的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价值理性被人们遗忘。在技术理性的推动下,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日益丰盛、琳琅满目,但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而生产。这样,生产日益沦为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工具,加之价值理性的失落,消费背离了需求的本质,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享乐。 第三,现代理性主义主张理性至上,驱逐了人的感性、精神等非理性因素。人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物,同时也是一

8、种精神存在物,所以非理性因素的感性、精神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没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工具化生存、机械化生活、工程化思维使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怀疑、孤独和忧虑之中。那么,此时的人们“对满意感的寻求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人工手段,借助于对技术产品的占有” (大卫格里芬著,王成兵译,2011) ,即是说,只能寄托于异己的、有形的“物”的力量,将消费、不断的消费有形的“物”作为驱赶怀疑、孤独和犹豫的最好的方法。因而, “物”已经成为控制人的最好手段。 自启蒙运动之后,现代理性思维方式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最为重要的本质规定,恩格斯曾对此评价道,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

9、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毫无疑问,现代理性主义对于西方世界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完成现代化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西方发达国家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殖民掠夺,在完成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理性主义的消极影响也日趋突出。正是在后一层意义上,柯布(2007)指出“现代理性已经把我们带入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 异化:消费主义的批判 建立在现代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消费主义,已经背离了人的消费的本质,成为一种异化的消费观和意识形态。为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批判

10、,概括起来,其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重身体消费的消费方式、重符号价值的价值异化、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一)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 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物质载体,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起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立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因此,只有拥有肉体组织即人的身体,才能产生人的意识、才能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以及其他活动。若要维持身体的存在,必须进行身体消费。这里的身体消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生命的角度讲,指要维护身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必须满足吃、穿、住、行等商品;二是从审美的角度讲,为了维护

11、身体之美所购买相关商品。 然而,在消费主义那里身体消费业已被异化,成为消费异化的重要表征。身体的消费,无论从生命的角度还是审美的角度,其主要目的本应是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但在消费社会,身体却不再满足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是狂热地追求着享乐和享受,尤其是物质的享受,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身体还不断被市场化, “人们给它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时时萦绕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康实践和包裹它的快感神话” (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2008) 。身体消费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消费成为市场开发的重点和经济的重

12、要增长点。从时装模特到汽车模特,从足球宝贝到篮球宝贝及其他各种宝贝,从选美比赛到各式选秀活动,从减肥、美体到整形、整容的盛行,身体消费的开发可谓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已被市场主导着,有着灵魂的身体已经变成了物化的身体。有学者指出,对于身体的近乎变态的呵护与自恋,以及变态的近乎苛刻的控制(特别是身体的外观)正是现代性遗留下来的一个症候(陶东风、朱国华,2011) 。 因而,在消费主义那里,身体已不仅仅是私人的,也是社会的、市场的。消费主义只注重肉体的满足,实质上已经把身体异化为满足物欲的机器。由此,身体的“虚假需求”满足了,却“忽视了人的深度的精神需求” (Jay McDaniel,2000) 。

13、 (二)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消费社会,商品具有“符号价值” ,消费不再是吃、穿、住、用、行之类的活动,而是它所标识的符号意义。鲍德里亚认为, “物以全套或整套的形式组成。几乎所有的服装、电器等都提供了一系列能够相互称呼、相互对应和相互否定的不同商品” (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2008) ,形成了一系列的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构建一种意义关系,是人的身份、地位和名望的标识。因而,符号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物的使用价值,消费所注重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所代表的符号价值。譬如,人们热衷于奢侈品的消费,不是因为这些奢侈品较一般物品更美观、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高(即使用价值更

14、高) ,而主要是因为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以及能满足其虚荣心。 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其独有的编码方式对符号系统进行解读,鲍德里亚指出, “每一幅画面、每一则广告都强加给人一种一致性,即所有个体都可能被要求对它进行编码,就是说,通过对信息的解码而自动依附于那种在其中被编码的编码规则” (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2008) 。在这里,鲍德里亚揭露了广告的目的,即它借助符号意义制造了一个消费群体,它透过每一个消费者而瞄准了所有其他消费者,又透过所有其他消费者瞄准每一个消费者。因而,广告对于符号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心理暗示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被告知要像代言广告的体育明星、影视

15、明星和其他知名人士那样去消费,因为他们代表着成功、名望和时尚,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模仿他们,无论是吃、穿、住、用、行都应如此。 消费主义者希冀于通过对符号的消费来展示其生活风格、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权力等,但这却发展到近乎变态的地步,有人甚至自豪地宣称“我所丢弃的东西也代表我的身份与地位” 。所以,当下有些人(如郭美美之流)以各种形式的炫富为傲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在消费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幻觉,所谓的富裕、富有也只是幸福的符号的积累,而不是真正的富裕和富有。 (三)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 消费是无止境的,消费的欲望更是无法克制的。因为,消费主义奉行的是“你的消费决定了你

16、的存在和价值” 。这样,理性主义的“我思故我在”便发展为消费主义的“我消费故我在” 。这实质上是个人主义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反映。这种生存方式认为,人类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把物据为己有和可以将获得的东西保存下去的无限权利” (弗洛姆著,关山译,1989) 。那么, “作为主语的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所有物所体现出来的我。我所占有的财产是对我的特性的解释和说明” (弗洛姆著,关山译,1989) 。也就是说,占有的财富越多就越能证明自我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财富能不能带来幸福。 在占有欲望的驱使下, “人们越来越不是通过与自然的律动保持和谐的方式,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和支配来寻找这种意义” (大卫格里芬著

17、,王成兵译,2011).人们把自然看作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从而肆意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但是,我们看不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自然界的财富是有限的,终有枯竭的一天,人对自然界的这种掠夺欲望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Jay McDaniel,2000) 。杜宁断言, “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消费都应当对地球遭受的不幸承担巨大的责任” (艾伦杜宁著,毕聿译,1997) 。 综上所述,异化的消费具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等特征和价值倾向,这更加剧了现代社会业已存在的三大危机,即个体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 第一,消费主义造成了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加剧人

18、的精神危机。在消费社会,资本的目的仍然在于不断追逐利润而且更为强烈。为了扩大生产、获得更多的利润,它利用大众传媒尽其所能地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使人相信“幸福就是消费更新和更好的商品” (弗洛姆著,欧阳谦译,1988) ,人们误以为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物品都是永无止境的,科学技术可以无所不能,因此,贪婪地消费一切,人成为消费的机器,并且把自己的全部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都寄托在对“物”的拥有和对“物”的消费之上。 然而,消费主义者忽略了这样的前提: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增长也是有限的。如柯布所指出的, “无论是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自然资源还是从技术所能吸收的废物的限度来看,这种无限制的增长

19、都是不可能的。技术能够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和减少废物的产生, 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这些限制” (柯布等,2009) 。而且, “物”的存在是有限的、易逝的,它可以给我们的感性神经带来一时的不同程度的刺激,但不会使我们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此,一种没有真正快乐的生活又会促使人去追求更新的、越来越富有刺激的享乐。最终,只能陷入物物循环的怪圈,而欲望是永难满足的,只能带来无尽的痛苦。 第二,消费主义造成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加剧社会危机。在消费主义者看来,个人的本质就是消费和占有,消费即是其存在的理由与方式。因而,自然地把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当作建构人的身份的标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根据

20、。这种建立在消费关系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与物的关系,极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疏远。譬如,在如今城市的社区,富人区和平民窟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富人和穷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甚至出现个别人仇富的现象。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人们将人生的终极目的集中在对“物”的追求上,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物对人的统治” , “物”成为衡量人的惟一标准,人对物的关心超过了对“人”的关心,这就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远、虚伪和怀疑(李海鸥,2013) 。 第三,消费主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加剧生态危机。理性主义的传统导致了“世界的祛魅” (韦伯语) ,自然被认为是满足人的欲望的工具。人类

21、在发展的旗号下,对自然采取涸泽而渔的掠夺方式。如今,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各种矿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由于掠夺的速度、程度远远超出自然的自我调节限度,一些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等,也开始变得不可再生。消费主义则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无度的消费欲望直接制造了大量的生活污染。作为消费主义大国,美国不到世界 5%的人口却消耗着世界 40%的资源。然而,世界上还有许多贫困的国家和贫困人口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而,这种建立在“高生产高消费高浪费”的基础之上的美式发展模式、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地球无法承受的。 超越:后现代生态消费范式的建构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奠基人怀特海以关系-过程观点解释世界,视万物为一有机体,认为世界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自然和生命的分开是不能被理解的,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构成真正的实在,即构成宇宙。当代世界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柯布进一步发展了怀特海的理论,批判了笛卡尔及其现代哲学从“我思故我在”出发,视主体、主观、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以群体或“共同体中的人”为中心。这个共同体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也包括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