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121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要解决村建中的问题,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先行规划、科学规划的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规划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备部署。如何把中央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是城建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认真研究、规划和总结的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为缩小城乡差别的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面貌为目标,抓规划和谐村落入手,把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基

2、础产业的发展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在抓好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我国进行农村建设的新型策略,对于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匮乏仍是我国急需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整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农村建设土地方面的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有利于改善农

3、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相比与城市发展速度慢,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人居环境差将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产生消极影响,继而影响农民对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农村历来受到国家城乡二分体制的影响,农村始终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弱点,正因为如此,农村才会出现小、乱、散的问题。新农村政策的实施,能够加强乡村资源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人口聚集,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有利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节约农村建设资金 配套基础设施的缺乏现象是农村中的常见现象, 配套基础设施缺乏在一定程度

4、上阻碍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农村人口聚集,可以使政府集中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农村建设资金,为农村村民生活上提供方便,降低农村人居环境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5.有利于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内容主要有:大力发展农业,保证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大力促进农村小商业发展,满足农村生活需求;发展林业、牧业、渔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于水平。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林、牧、渔协调稳定发展。 二、 当前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缺乏规划指导。村庄布局分散、凌乱,建设无序。有

5、的农民弃旧建新,到公路边承包地里突击建房,不办理任何手续,浪费土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受传统意识影响加之镇村规划积极性不高,造成农户实际建房与规划脱节,多轮新农村规划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十分突出。 1.2 住房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由于缺乏设计指导和合理的规划引导,农民建房还沿用落后、传统的方式,形式单一,功能不配套,结果是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严重的浪费。 1.3 规划执行难。许多村庄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建设不按规划进行,使其没有延续性。 1.4 环境差,设施不完善。村庄道路、供电、供水、绿化、电视广播等基础设施缺乏稳定的投入渠道,基础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村民

6、建房缺乏科学设计和示范引导,建筑面积越建越大,房屋外形仿效攀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资源浪费惊人。影响了生产的投入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还有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等问题普遍存在,杂物柴草乱堆、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倾倒、水电线路乱拉等随处可见。时尚的小洋楼、大瓦房与“外光内糠”的“空心村”形成鲜明对比“,新房子、大院子、破村子、旧样子” ,环境脏乱差。 2 新农村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通过新农村规划科学合理的布局,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新农村规

7、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 2.2 农民对乡村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新农村规划在编制中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反映农民的愿望和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规划编制完成后,规划的布局、规划的内容、实施规划的要求都要让农民清楚。要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农民生活习惯,在农民自愿和参与基础上进行规划,规划编制要做到农民满意、村委会满意、政府满意。 2.3 突出地方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在规划上把关,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村庄规划不能用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办法来实施。农村规划重在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平原、山区、丘陵地区在规模上、布局上都要有区别。这

8、种区别不仅体现在地形、地貌上,还要体现在地方文化、地方风俗上。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新农村规划 一是深入调研,在群众参与及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好规划。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规划建设不能“一刀切” ,须征求民意,克服关门搞规划的现象。应从农村地域出发,根据产业搞规划,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呼应,既要实用,又要充分体现和展示新时期的农村风貌。规划中要综合当地人口、交通、经济结构、自然条件等因素,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同时,结合农村历史、现状、未来,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充分尊重历史现状,弘扬传统文化,规划先行,保持历史文化脉络。二是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9、,编制新农村中心村规划,使村民建房进入按规划实施、审批有序规范阶段。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及排水等因素,依据“方便生产、改善环境、节约用地”的要求,编制新农村规划。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结合各村的不同情况,逐步拓展、延伸,构建新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四是不断提高规划质量。要把国家的政策导向、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尽可能体现在新农村规划中,县级建设规划部门要搞好新农村规划编制的监管,严把规划审批关,确保规划内容全、深度够、指导性和适应性强。 3.2 多元投资,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

10、必须把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路通、电通,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 ,而制约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短缺。这就要求加大投资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民“生活更优美、交通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生活更方便。”一是通过多举措、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办法,政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新农村农民建房要量力而行,试点先行。建设新农村不能看作是农民自

11、己的事,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资金上支持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典型引路,以试点加引导,让农民看到新农村美好图景,自觉自愿地参与。 3.3 坚持因地制宜,塑造村庄特色 村庄特色是指村庄在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特征。在村庄规划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体现地方的个性和特色。 对于村庄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条件,在编制规划时,要大力保护。规划时应注重结合村庄的山形地势及生态环境建设,尽量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塘、河渠等自然景观,做到依山顺水,不砍树、不填塘、不劈山、不截直河道,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对于村庄的社会景观,在编制规划时,要尊

12、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延续乡村人文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对于新建的居住区,应塑造极具居住质量的聚居场所,建筑形象应简洁、质朴,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 讲求实效新农村建设既不能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也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大拆大建,片面追求“村容整洁” 。同时,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非城非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山地特有的自然条件来展现新农村特色,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进行建设,以突出生态环境

13、,根据现状绿化及树木分布的特点,在道路拓宽时保护性的利用原有行道树,在详细规划过程中,建筑布局步行道的设计尽量少伐树,以保留其原始的森林化植被,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的更新与高档树种的替换,使形态较好的植物、植被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留。 四、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村镇规划管理的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让农村迸发出城市的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农村的田园风光。要想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必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就是村镇体系规划,该规划包括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社会保障机制及产业分工等内容,利用城乡一体规划打破传统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束

14、缚,推动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发展2。 (1)加强城乡文化交流 村镇中的镇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科技创新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相对广大农村而言,城市文明程度、文化设施及各种资源要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应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心村的文化实施建设是最便捷的法师最大程度的促进城乡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下乡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强农村文明建设。 (2)加强城乡经济交流 农村是农产品的输出基地,而城市是工业产品的输出基地,因此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最终达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3)统筹城乡交通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对

15、城乡人员、文化及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很不利。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设施,构建村村通公路、村镇通公路、镇市通公路等交通网络,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城市的一员。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对各级村镇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各村镇应尽最大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特色推广“一村一品” ,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村镇居民点的区域规划 当前,农村在交通、土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源于未对居民点进行长远规划而导致的。因此,在处理农民居住问题时,应汲取城市发展经验,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规划居民点过程中,对房址、水、电、通讯及

16、供气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规划 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基本农田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农村人口乃至村镇人口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要通过土地规划,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尤其是各种粮食生产基地的保护,落实国家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一旦纳入规划,便具有法律效应,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土地的用途3。 3、统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本质是以人类的理性安排克服市场的失败,实际上是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如果没有理性的规划,理性地安排资源的使用,而是掠夺性的对待自然资源,就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滥

17、用和枯竭。 (1)提高村镇居民的认识水平 反对无视自然,自以为是的片面思想和做法,提倡尊重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共处共生,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 (2)加强村镇人居环境建设 以改善村镇与村庄人居环境为中心,村镇与村庄建设应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吸取城市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教训,切实做到事前防护,环境保护规划要与各项建设规划同步进行,而不是等到污染严重后再来进行规划和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琳.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建房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农中国,2008(3):175178. 2周博.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28):134136. 3 田家华,田时中.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岳西县为例J.理论月刊,2009(11):186189. 4唐元松.浅析我县农村私人建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郴州日报,2009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