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民族差生”的原因分析【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学校教育的难度也逐步上升。同一学校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的家庭,他们接受不同的思想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想和智力发展上出现差距,“差生”是教育的副产品。如何改进“差生”是实施教育的难题。本文从“民族差生”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把握“民族差生”的心理,做好“民族差生”的思想转变及心理矫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差生;表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 D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民族差生” ,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自觉性缺乏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差、操行差的“民族差生”
2、。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是良莠不齐,会出现“优生”和“民族差生” ,往往“优生”受人重视,而“民族差生”被人冷落。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关注“民族差生”的成长,认真研究“民族差生”的主要表现,仔细分析“民族差生”的形成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其转变,尽其所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对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 “民族差生”的主要表现 “民族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不能一言以蔽之。 “民族差生” ,而要具体分析,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不一样。一般来说,民族差生大致有下
3、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凭脑袋聪明,学习成绩本不算差,但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民族差生” ,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学习基础差,读书效果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
4、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思想品德及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身体极差。3)从心理行为看, “民族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 “民族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 , “不成器” , “不成钢” 。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 ,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 (2)混
5、。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民族差生” ,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 、 “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民族差生” ,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民族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民族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 ,甚或“双差” ,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民族差
6、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 “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民族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3.“民族差生”形成的原因 3.1 内因分析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 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7、模糊:民族差生对自己的“三观”迷茫,对社会现象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辨别是非,对不良文化的崇拜和盲目的追求,导致行为偏差。 2 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在自然界中“物适天择,适者生存” ,在教育的领域里,对环境的适应也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接受的事物与价值观或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等都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3 性格兴趣信心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兴趣,某些“民族差生”对某学科有偏见,从而导致自己对该科的冷淡和放弃。 4 青春期心理的迷茫:小学高年级开始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变化,青春期的冲动,盲目和逆反心理都对学
8、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青春期间家长或老师的引导不及时教导会导致学生荒废学业。 3.2 外因分析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场所,是孩子走向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出发点,家庭成员的素质和家庭文化气氛的熏陶对孩子初步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与破裂对孩子身心健康有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智力的训练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约束和行为的指导。对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精神灌养。 2)社会原因: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也是人的本性,如今的经济改革
9、开放下,社会上某些歪风邪气,使“民族差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民族差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上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一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消费文化中不健康的、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学生的危害极大,极易形成厌学情绪。 3)经济因素:一方面在当前广大的农村,有相当部分的农民还达不到温饱。在班级里,他们畏畏缩缩,在别人面前觉得矮人一截。他们的性情一般都比较孤僻。除了家庭、学习条件比较差以外,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相比的富裕型家庭,
10、这种孩子是另一种极端。他们的父母,有的是百万富翁,有的是大款,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4)教师原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遗憾的是,我们的个别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因此也造成了个别“民族差生”不愿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是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对学生不是满腔热情,而是讽刺挖苦,甚至施以体罚。 结语 总之,只有认真研究“民族差生”的主要表现,仔细分析“民族差生”的形成因素,就能在教育过程中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其转变,尽其所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特别关注“民族差生”的成长对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3王希永 , 瑞博 . 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 M.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