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密切关注并努力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摘要:近年来,我国虚拟经济膨胀迹象逐步显现。脱离实体经济而盲目发展虚拟经济,只能获得短暂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关注并努力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 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09-05 目前,经济的虚拟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本轮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过度虚拟化的结果。而欧洲去“福利化”的实质就是重新振兴实体产业,防止经济过度虚拟化。美国和日本也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虚拟化问题,为此,
2、美国甚至引导本国海外实体企业重新回归国内。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尚未明显好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此消彼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虚拟经济膨胀迹象较为突出,因此,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已经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进入 2012 年以后,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 42 项“新 36 条”的实施细则,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出版等领域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特别是 2012 年 9 月,我国公布了金融规划 ,明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 、以钱炒钱,防止出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问题。但尽
3、管如此,我国虚拟经济膨胀、实体经济萎缩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我国虚拟经济膨胀的表现 2012 年,我国经济整体增速下滑。由于受到资金流动偏紧、内需乏力等因素的影响,实体经济步入下行通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先行指数、一致指数、滞后指数、预警指数等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从2011 年 9 月份的 100.6、102.5、102.6、101.3 下降到 2012 年 7 月份的99.6、96.4、98、90.7。经济虚拟化在各经济周期内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表现,当前我国虚拟经济膨胀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间融资行为过度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幅度增大。首先,广义货币超额发行为虚拟资产
4、的膨胀提供了必然性。广义货币(M2)供给量由 2000 年的7858 亿元猛增到 2011 年的 851590.9 亿元,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次,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股票市场长期萎靡不振。股票指数下降除了股市本身的原因外,还表明资金在撤离,这源自上市企业业绩普遍不佳,投资者对股市前景并不看好。上证指数由 2007 年 10 月份的 6124.04 点跌落到 2008 年 10 月份的 1664.93 点,随后虽有一定程度的反复,但到2012 年 12 月份又降到 2000 点以下,目前,虽然上证指数在 2400 点附近徘徊。但整体上看股市上行的基础很不牢固,从实体经济发展形势上无法找到未
5、来股指上扬的迹象。再次,期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投机行为明显。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导致期货市场投机成分很大,资金规模不断膨胀。期货市场交易额由 2000 年的 1.6 万亿元迅速发展到2011 年的近 13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从 18%上升到 292%。期货市场的异常发展说明人们更热衷于投机而不是投资或从事实业,其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短期收益或风险收益的偏好,而对收益稳健的实体经济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从表 1 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我国 M2 和期货交易量的增长幅度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幅度较大,经济虚拟化问题明显。 2.商业银行利润陡增。近年来,我国商业银
6、行收益逐年递增,制造业与银行业之间的效益“鸿沟”继续扩大,即使在 2012 年经济增速下滑时也不例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不断挤占产业经济的利润空间。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为10412 亿元,与上年的 7637 亿元相比增长了 36%,与实体企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2 中国 500 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072010年,我国 500 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比在 40%以上,但利润总额占比仅为 30%;最大的 5 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占比为 6%左右,但利润总额约占 27%。2012 年 500 强企业中最大的 5 家
7、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比为 5.7%,但利润总额占到 32.2%;而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虽占 42.7%,但利润总额仅占 25%。由于实体部门与商业银行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社会资金必然会从实体部门流向金融业,从而带来经济过度虚拟化的隐患。 3.民间借贷盛行。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非常盛行。由于我国融资市场尚不完善,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从而给民间借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甚至使许多实业家放弃企业经营而转向高利贷市场,促使大量民间资本脱离经济实体。尤其大批小微企业涌入民间借贷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虚拟化的程度,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威胁。此外,一些国有企业也参与其中。他们从银行获取低成本
8、贷款后,再将资金转入民间借贷市场,从而赚取高额利差,或者以委托贷款方式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国有企业资金介入已成为我国民间借贷资金规模迅速增长的重要诱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 年民间借贷市场资金存量已超过 2.4 万亿元。中金公司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第三季度,民间借贷规模已达 3.8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8%。虽然近期民间融资在政府的干预和货币当局的监管下有所收敛,但市场反弹的基础并未解决。总体来看,由于民间借贷规模大、涉及面广,社会对民间融资的偏好程度已远超预期。 (二)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 2011 年下半年,为治理通胀预期,
9、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政策。实体企业首当其冲,不论是制造业还是商业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惨淡景象。由于经营困难,很多企业家经营意愿不断下降,不再专注主营业务,而是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东莞、厦门、泉州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城市也普遍存在制造业脱离生产而出租厂房的现象。可见,实体经济萎缩迹象明显。 1.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好转。企业景气指数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稳定程度。如果企业景气指数稳中有升,则表明实体经济有着牢固的发展基础;如果指数大幅波动或持续下滑,则说明实体经济缺乏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企业景气指数由 2007 年四季度的 72.8 下降到 2009 年一季度的 55.1,随后虽然短暂上
10、升到 2010 年三季度的 70.3,可随即又大幅下降到 2012 年四季度的 61.8。这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发展基础,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国民经济预警指标信号中的工业生产指数由 2012 年12 月份的稳定状态转变为偏冷状态,企业利润也从 2011 年末的稳定状态转变为 2012 年的偏冷状态,并且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从行业盈亏情况来看,我国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未见起色。以制造业为例,2011 年111 月份,制造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水生产和供应等少数行业的亏损同比增长率在个位数或小于个位数字外,多数制造业企业亏损同比大幅上扬,其
11、中化学纤维制造业达 126.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达 10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 49.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 47.4%,有色金属矿业采选业达 40.4%,纺织业达 39.5%,通用设备制造业达 41.7%,专用设备制造业达 37.6%。2012年,我国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前三季度继续恶化,虽然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尚未出现明显的回暖势头。从企业盈利能力来看,国有企业近 4年来呈现成本费用率上升而盈利率下降的局面。2009 年,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 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3%,净资产利润率为 8.2%,同比下降 0.4%;2010 年,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近 2
12、9 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净资产利润率回升为 10.2%,同比仅增长 1.7%;2011 年 111 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 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9%,净资产收益率降为 6.7%,同比下降 0.2%;2012 年 12 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已达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9%,净资产收益率仅为 1.1%,同比下降 0.3%。同时,中小企业的盈利状况更不乐观。过去十年间,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东部沿海外向型中小企业,在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利润率持续走低。特别是 2011 年货币紧缩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和融资困难更加严峻,产业链中并无议价能力的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债务拖欠现
13、象严重,经营成本的上升进一步侵蚀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2.企业家发展实业信心不足。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其决策行为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家对经济形势是否有信心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活力。然而,2010 年以来,我国企业家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一直未有明显好转。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在 2009 年二季度回升后,仍然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最高点也未能达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数值。整体看,企业家信心指数由 2007年一季度的 85.9 下降到 2012 年四季度的 60.4,下降幅度超过 25%。 3.实体经济不景气促进实体企业管理层寻求非主营业务的获利途径。由于主
14、营业务利润下降,很多实体企业管理层转而依靠其他经营方式来扩大利润空间,比较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大规模购买理财产品。2012 年全年,公告显示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百家,合计规模达数百亿元。实体企业这种“不务正业”行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回报率下降。为了保证企业正常收益,企业管理层只能做出投资调整策略,将用于实体主营业务的资金转向其他非主营业务领域,以寻求更多的获利机会。 4.房地产市场呈现虚拟化特征,吸引大量实体经济资金注入。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存在超额利润,就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而价格波动性强是虚拟资产的重要特征。在虚拟经济体系中,房产投资市场是除证券
15、市场外最易波动的领域。房地产不仅是消费品,而且具有投资品的属性。19982007 年,我国商品住宅投资额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超过25%,远超国民经济年增长率。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率,加之近些年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利润率整体下滑,导致实体企业纷纷加入商品住宅开发行列,甚至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也都转战房地产市场,从而使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19942011 年,各类房地产企业由 24372家增长到 88419 家。国内主要城市的房价近年来快速上涨,远远超过居民家庭的正常购买能力,已表现出明显的虚拟性。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但房地产市场并未因此而迅速恢复理性,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
16、的虚拟化膨胀并未得到解决。 二、我国虚拟经济日益膨胀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重短期绩效,轻长期发展 各级政府更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入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容易彰显政绩的项目上,特别是 2008 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保证经济稳定,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问题。根据 2011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显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得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很少用来支持地方新兴产业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且由于投资效率不高,导致很多建设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创造出短期的 GDP 数字外,并没有对地方经济起到长期的引导作用。此外
17、,由于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土地财政等有限渠道,结果反而使地方政府遭遇偿债难题,更弱化了财政对经济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二)居民消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实体企业的投资热情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994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45.3%,2002 年后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到 2011 年已经降至 34.8%,远低于发达国家。过低的居民消费率对实体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造成较大压力,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一步抑制了实体企业的投资热情。虽然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试图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实现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由于房地产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并
18、未得到有效改善,大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结构目标的实现仍有困难。 (三)成本上升推动实体企业资本转向虚拟经济 自 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同时,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全球经济前景黯淡。这导致从 2010 年开始,我国对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再加上国内需求不振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利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推动实体经济的资本转向更容易获利的虚拟经济领域。具体来看,推动实体企业资本转向虚拟经济的成本因素主要有:一是融资成本较高。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的难易程度决定着企业
19、的运行成本和发展前景。合理可行的融资结构是企业顺利周转的前提,但现实是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与其社会贡献严重不匹配。2011 年,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99%以上,贡献了 60%的 GDP、50%的税收、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0%的进出口总额以及 80%以上的新产品。但世界银行2000 年世界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东亚国家(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中,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最为突出。2011 年,由于银行信贷收紧,正规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陷入融资经营困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仍处于融资弱势地位,其对社会的贡献与所能获取的信用资
20、金并不成比例。二是营运成本日益提升。根据安永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商品生产成本显著提升,而导致实体企业营运成本迅速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房价的快速上涨推动了土地价格及租金的上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房价上涨倒逼工资上涨,使企业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成本上升在商品价格方面就表现为,2011 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平均价格上升了 51%、能源类商品价格上涨77%。另外,实体企业面临的银行信贷利差较高,特别是 2011 年信贷收紧的情况下,企业借贷利率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往往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的基础上,确定利率浮动幅度。而在国
21、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国内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出于谨慎的考虑,会不断提升企业贷款利率,导致实体企业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三是税收负担过于沉重。企业一直是我国税收缴纳的主体。多年来,我国企业税负一直呈上升趋势,企业税负占 GDP 的比重由 1994 年的 11%增加到 2000 年的 13%,到 2012 年已经达到 19.3%。由于长期以来税收负担居高不下,企业极易产生逃税避税行为,并大幅降低其投资意愿。现在,我国企业纳税总额已追平总利润之和,税收增速远超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 三、结论与对策 实体经济是一国或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脱离实体经济而盲目发展虚拟经济,只能获得短暂的经济利益。
22、因此,我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关注并努力防止我国经济的过度虚拟化发展。 (一)对虚拟经济应有正确的认识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本质上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虚拟经济等于经济中的软件,实体经济是经济中的硬件。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依附于实体经济,因此,要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当虚拟经济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加强管理来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另一方面,合理发展虚拟经济,防止经济的过度虚拟化。尤其应保证房地产业的协调发超过一定比重时,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手段加以调控。否则,虽然经济虚拟化能够带来暂时的“经济繁荣” ,但是这种“繁荣”只是一种假象,从长期来看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危害。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结果,而现在美国试图引导制造业回流,就是希望通过实体经济来稳定国内经济。因此,我们应当保持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并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 (二)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挤掉实体经济中的“水分” 。应依靠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大力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