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价值多元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研究【摘 要】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现状和不可逆转的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正面临价值多元化条件下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的现状,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错位偏差的根源,最后提出端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作为公民在心理和行为上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体现在家庭责任感、公民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是可怕的,也是没有前进动力的。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大学生群体越来越
2、庞大,这一群体将会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必然直接关乎我们社会的前途命运。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偏差的归因并提出端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的策略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家庭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两方面开展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家庭责任感现状 2家庭是个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社会群体,家庭责任感的强弱对社会责任感构建起决定性影响。一个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感恩意识、没有负责任的态度的
3、人是根本无法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因此,从对家庭的责任价值取向来着手判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意义重大。 学者对广东省若干所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表明,能够做到“大学生活费用家庭负担一些,个人勤工俭学解决一些”的学生仅占到总人数的 21.3%。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5.14%的学生认为应由“老人自己”来“赡养自己” ,2.2%的学生认为应由“其他亲人”来赡养老人,两者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涉及到的绝对人数却不容小觑。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47.68%的学生持赞成态度,说明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近半数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责任心淡漠,对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没有清醒的认识。 可以看出,当代大
4、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并不令人满意,尤其对婚前性行为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大学生以婚姻为导向的家庭责任感不强,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二)公民责任感现状 因为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消极影响,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是随着价值多元化潮流在近几年才逐步被人们所熟知,因此,中国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认为大学生公民责任是指大学生能够独立判断是非并自觉遵守履行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对社会其他群体起到示范性的作用。然而立足现实状况,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并不强烈。据学者调查统计显示,80 后大学生对于“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道路护栏” ,1%3的同学表示“经常会” ,42%的同学表示“偶尔”有过此行为。90 后大学生有
5、 1%选择了“经常会” ,46%的同学选择了“偶尔” 。在问到“若你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有违背社会公德,你是否会阻止”这一问题时,84%的 90后大学生会多次提醒朋友三思而行,12%会去提醒,但只是说说而已,2%学生认为他有自己的看法没必要瞎掺合,2%学生认为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 由此可以窥见,如果是自己熟识的朋友,大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公民责任感,而对于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道路护栏这样不涉及亲友关系的公共事件上,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没有起到相应的模范作用,此处凸显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淡漠,价值取向有误。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归因 造成现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和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的因素有
6、很多,本文将其归因作以下几方面: (一)多元化价值的积极面未得到良好宣传 价值多元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信息条件下,多元化价值的消极面被无限度放大,低俗、色情以及奢靡文化被网络无限追捧,加之一些社会极端事件在网络上被人故意曲解并广泛传播,导致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集体价值误区,比如认为金钱和权利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东西,有了金钱和权利就可以为所欲为。而多元化价值的积极面却被人们误认为是执政当局借以宣传的政治口号,部分大学生不仅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官方宣传的积极价值观,反而产生较强的排斥心理,进而是价值取向背离4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产生偏差和
7、扭曲。 (二)高校教育体系未涉及社会责任感 虽然我国从小学开始就有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所有高校也都开设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这些课程均不涉及社会责任感的直接范畴。社会责任感是个人作为公民在心理和行为上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而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无专门论述社会责任感的大量内容。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部分教师自己都不重视,照本宣科,期末时将复习题告知学生然后考试通过该门课程就顺利结束。这样的教学态度和方式一方面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会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应试教育,没有别的社会用途,因此部分大学生从此排斥积
8、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认为这些都是空谈,转而接受了那些腐朽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这些学生身上也就无从谈起。 (三)家庭教养缺失加重社会责任感淡漠 据相关报告统计,我国离婚率已连续 7 年递增,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 1/3,远高于美日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青少年赖以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岌岌可危。值得警惕的是,全国未成犯有 60%来自于婚姻破裂家庭。婚姻破裂家庭给学生的成长造成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家庭教养的缺失。大学生与其他适龄青少年一样,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来自完整健康家庭的支持和教养,一旦家庭破裂,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父母对大学生的教养体系崩溃,部分大学生甚至对父
9、母亲曾经正确的谆谆教诲产生强烈怀疑,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5倒塌甚至接受社会上歪曲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父母对待婚姻的态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离婚率的不断高涨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以婚姻为导向的家庭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扭曲。既然对待赖以生存的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都不强烈,那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漠就不难理解了。 三、应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策略 (一)实施政府主导的家庭观念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宣传力度上都是强调大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宣传虽然没错,但脱离现实生活过于理想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工
10、资收入还不高,而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却不低,这给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考虑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解除家庭的经济负担,让自己以及父母亲生活的更加幸福,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对于他们来说还很难办到,因为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达到这个高度。就连高度发达的美国最重视的也是家庭观念教育,总统竞选时全家上阵,在公众面前展示出家庭和睦的姿态以赢得选票。因为在民众眼中只有家庭和睦的人才可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有资格竞选总统。显而易见,家庭观念在塑造个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政府主导的家庭观念宣传教育作用巨大。让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有这一意识并付诸实施了,近期
11、中央电视台主打“亲情牌”的公益广告意在加强人们的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提高全社会的责任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下一阶段实施政府主导的家庭观念宣传教育可以进入大学校园,融入大学6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摒弃一直以来的说教教育和理论空谈,让大学生们体验到家庭责任的重大,自觉远离奢靡低俗风气,摆脱消极负面价值观的侵蚀。 (二)重构高校教育体系 重构高校教育体系要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改革思想教育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职能包括育人、科研、服务社会,育人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高等教育的重点首先应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不是有技能的学生“产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课程首先应从公民责任教育课程开始。该课程的直接
12、作用就是力争克服一部分大学生入学后进取心严重减退、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学习不努力,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 第二,建立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训体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作为高学历阶层的知识分子,对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状态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高校教师肩负着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一系列教师侵害学生的极端案件的发生,人们对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产生了怀疑。高校教师群体也是经历了价值多元化的历程,最终才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其中也一定不乏违背社会责任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训体系,必须和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挂
13、钩,和学校领导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只有将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感纳入考核机制,才能有效杜绝违反师德的行为出现,才能在大学生面前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典范。 7(三)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公民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公民教育课程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可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带领大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身体验为社区和乡村服务的乐趣及意义。 四、结语 当代
14、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是否正面,能否引领我们社会积极向上发展,与学校教育,政府宣传和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培养养出富有强烈家庭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对社会有价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邓洞天.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05). 2 张文娟,李怡宁.高职学院 90 后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与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4). 3 邓希泉,张乐,董海军等.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J.中国青年研究,2012(04). 4 洪兴文,郑琪.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8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复杂性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审视及养成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11C02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素香(1980- )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宏观经济;刘泽汀(1987- )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