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社建立并实行的图书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思路及做法。该做法将出版社实行的图书质量责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高了图书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图书质量 责任制度 激励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出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保证图书质量既是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现实需要。为适应出版业发展形势,加强和完善图书质量管理,郑州大学出版社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结合本社实际,对图书质量
2、保障制度做了创新实践,图书质量和出版效率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建立图书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质量责任人职责分工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图书质量合格是指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就属不合格。对于内容质量,出版社比较重视,把关较严。而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由于环节少、责任人明确和单一,也较少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图书质量不合格多数是因为编校质量不合格。2011 年新闻出版总署对文艺作品、少儿读物、教辅读物和其他图书进行2了专项质量检查,抽查图书总合格率为 93.91%;2012 年对科技类图书和文史类图书进行了专项
3、质量检查,抽查图书总合格率为 96.07%。由于抽查是从各出版社上报的较好图书中抽查,从总体上判断,当前图书质量仍不容乐观。为此我们针对出版业发展新形势和出版社实际,建立了图书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目的就在于细化和落实图书质量责任。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对图书编辑出版流程和要求做了基本规定,对保障图书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出版社组织结构、人员分工、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数出版社成立了分社或事业部,编辑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加工编辑,图书的设计和排版印刷工作外包,与此同时,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分社或事业部主要考核
4、经济指标(当然也会有质量要求) ,对策划编辑主要考核图书利润,对文字加工编辑(多数就是责任编辑)和校对主要考核文字加工数量和质量,对责任设计编辑也主要考核设计数量和质量,这些责任人在多数出版社是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的,而图书质量本身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明确图书质量的责任分工,将责任切实落实到人。我们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在图书策划编辑对图书质量整体规划和监管的前提下,建立了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见表 1) 。对部分职责进行了调整,如把二校工作交给责任编辑,这样有利于责任编辑及早对
5、校稿做全面了解,发现问题及时与校对沟通解决,避免了责任编辑在清样通读时才发现较大问题再3去改正的情况。 二、引入选择机制,落实质量责任 传统的编辑出版流程一般是策划编辑拿到书稿后交给总编室(或编辑部) ,由总编室(或编辑部)发稿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审后交给总编室,由总编室交复审、终审,再安排校对,图书设计和印制也多是如此。它的缺点,一是图书各环节的职责由各个职能部门安排本部门的人完成,环节层次较多;二是图书(或图书项目)的负责人不直接掌控或不易掌控图书的进展情况和质量;三是各环节的责任人主要关心本环节工作,整体(包括质量)考虑较少;四是出现质量问题不易区分责任,容易出现推诿等。基于此,我们引入
6、选择机制,明确责任,同时也提高了出版 效率。 1. 策划编辑对图书质量整体负责。选题是图书的源头,选题优劣决定了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质量(包括稿件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基础,因此策划编辑应对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直接责任,对图书质量负有整体规划和监管的责任。策划编辑选择确定图书编校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编辑,设计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设计编辑,印制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监制,策划编辑对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提出质量要求,并对质量进行过程评价、选择、监管。 2. 编辑出版上下环节双向选择。编辑出版上下环节也同时引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各分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和后续编辑出版环节双向选择,确定后续编辑出版环节
7、责任人(即相关责任人) ,下环节对上环节负责,上环节对下环节进行过程评价、监管和事后考核奖惩。 43. 出版社监管图书质量。终审由出版社安排,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的规定对图书内容质量负责。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各环节按有关规定对图书质量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流程执行情况。在印前和成书后按照有关质量规定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和奖惩。 三、建立健全图书质量检查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1. 坚持和完善印前质检及成书质检制度。坚持对付印前清样全品种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合格的,退回责任编辑重新编校,然后再进行质检,直至合格后,再出片付印。坚持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图书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分别对图书质量进
8、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坚持成书后按比例抽查制度,检查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对质量有问题的图书,区别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2. 细分图书质量等级。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图书仅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为鼓励、引导图书质量责任人编辑出版质量更优的图书,将图书差错率不超过 0.25 的图书视为优质品图书,差错率不超过 0.5、不少于 0.25 的图书视为良好品图书,差错率不超过 1、不少于 0.5的图书视为合格品图书。 3. 坚持和完善图书质量奖优罚劣制度。对成书后质检的优质品图书和良好品图书的责任人进行奖励。对成书后质检的不合格图书责任人,除不计算相应的工作量外,另再给予一
9、定经济处罚,质量奖惩与职务晋升、荣誉评比等挂起钩来。对印前质检不合格的图书不进行处罚,但增加的劳动也不给予报酬,由此增加的成本支出,由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承担。在奖励或处罚时,出版社仅针对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相关责任5人的奖励或处罚,由第一责任人理清责任,给予奖励或处罚。这样能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而分不清责任的扯皮现象。 4. 对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出版社拿出一部分利润,对图书策划编辑、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奖励。 我们建立并实行图书各项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三年来,各项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等、靠”思想大为减少,图书编校质量合格
10、率提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图书编校优良品率也明显提高,但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社永恒的课题,需要我们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和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君良.从编辑流程与规范控制视角解析图书质量的一般问题.中国出版,2011(2)下:44-47. 2 高健.建立新型的编校关系与编校合作模式.出版科学,2009(6):25-28. 3 党晨飞. 适应形势创新制度 保证图书编校质量. 社科纵横,2010(7):150-151. 4 宋瑛.图书编校质量滑坡的根源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2):115-117. 5 周憬.校对质量与责任编辑的责任刍议.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1(12):120-12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出版社)